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1之大變革》一百零七.白話,斷句
譚良棟和盧象升看了一晚上書,徐光啟學識確實淵博,數學、天文、歷法、水利各方面都有涉獵,特別是農學,徐光啟研究得最深。

 相比較前朝的農學家,徐光啟親自做實驗,種植新品種,然後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也就是說,徐光啟不僅是個農學家,還是個種地高手,他的農書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實驗過程。

 不過,譚良棟是想把徐光啟的農書推廣到學堂,徐光啟進士出身,還是翰林院庶吉士,所寫文章極具文采。換句話說,就是徐光啟寫的都是文言文,譚良棟就有一些地方看不懂或是無法斷句,還要請教盧象升。

 這也讓盧象升挽回了一些面子,三表法讓盧象升十分尷尬。

 兩人看完書後,出了屋子,此時正好天亮。

 拿涼水衝了一把臉,譚良棟道:“建鬥,呂梁各地現在一共有十五個學堂,我準備在柳林設一個農學院,挑取合適的學子安排到農學院,學習徐道使的農書和水法。”

 盧象升對此很讚同,呂梁現在最需要的不是科舉,而是如何增加糧食,度過災荒。

 譚良棟繼續道:“徐道使的書都是文言文,以現在學堂學子的水平沒辦法理解。”

 盧象升想到了譚良棟那本白話版的《土豆志》,道:“你要把所有的書都換作白話文?”

 “對,還有,要斷句。”

 古人已有斷句之法,被稱作句讀,但這個句讀因人而異,好的句讀方法被上層士子壟斷,導致下層讀書人在讀書時因為句讀走很多彎路。

 “怎麽斷?”

 譚良棟拿起了一支木杆,直接在地上畫了起來,給盧象升介紹了逗號、句號、冒號、雙引號等後世才逐漸流行起來的標點符號。

 盧象升聽完後,拿起《甘薯疏》,將標點符號用於《甘薯疏序》,又嘴裡默念《甘薯疏序》的白話文,半晌後才道:“標點符號,用於白話文更合適。”

 譚良棟點頭道:“確是如此。”標點符號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成了主流以後才真正興起來的,文言文不適合標點符號。

 新文化運動之後的一段時間,有不少語言學家在古文裡亂添標點符號,結果古文翻譯出來讓人看不懂,魯迅先生曾評價道:“標點古文,不但使應試的學生為難,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學者出醜,亂點詞曲,拆散駢文的美談,已經成為陳跡,也不必回顧了。”

 這番話也代表著自此之後文言文退出了主流,白話文開始大行其道。

 盧象升有些糾結,明末白話小說已在市井流行,但在上層文人眼裡,白話文章上不了台面,算不得正道。盧象升也算得上是上層文人,在他心裡是看不上白話文的,但要盡快推廣農書,還必須得是白話文才可以,從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到能通讀文言文,最少需要兩年時間,現在呂梁最缺的就是時間。

 譚良棟等著盧象升的回答,要想大規模推廣教育,有兩件事是必須要辦的,一是讓現在民間已流行多時的簡化字走上台面,代替繁體字,二是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繁體字和文言文本身也是讀書人壟斷知識的隱形工具,文字作為一種載體,繁體字讓一個字有多種寫法,比如孔乙己就想教別人“茴”字的四種寫法,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成本。

 而文言文更是直接增加了學習的成本,從認字到把文言文理解為白話文,然後再從白話文到文言文,中間多了一個學習階段,並且,文言文本身的特性,讓其不適合寫嚴謹的文章。換言之,文言文用來作錦繡文章可以,但用來寫科研論文就不適宜了。

 “良棟,這套標點符號就在學堂裡用,不要傳出去。”盧象升雖然即將成為知府,在官場上還算有些成就,但在學術界連根毛都不是,擔不起這麽一場文化變革,若是流傳的太廣,到時候理學、心學的大儒們都會過來找他談話了。

 沒人會相信是譚良棟搞出來的標點符號,因為他不是讀書人,到時真要出了事,這鍋只能讓他盧象升背。

 “建鬥,那我把文言文換作白話文的事情交給你了,斷句的事我找人來做。”

 “好。”

 再次來到永寧州城,盧象升感覺很不一樣,以前是他借著呂梁營的威勢來壓服知府,而現在,他馬上就是知府,心態很不一樣。

 知府衙門,在後堂閑坐著的前知府在聽到幕僚說盧象升來了後,不鹹不淡的道:“來就來了,看你那忙裡慌張的樣子,把官印、官服、帳簿都交接給他,我們就無事一身輕了。”

 “可是老爺,任命文書還沒下來啊。”

 前知府慢悠悠的搖著躺椅道:“沒區別了。”這次大考,前知府也活動了關系,但他在得知盧象升出任知府得到了趙南星和魏忠賢的雙方支持後,就不再有任何念想,朝中大佬的爭鬥,他根本不敢沾染。

 盧象升進了知府衙門,接過了前知府幕僚遞上的官印,發布了第一條命令:“召各縣教諭、講堂先生,到永寧州城候命!”

 隨後,五匹馬飛奔而出永寧州城,往五縣而去。新知府上任,還是一個極為強硬的知府,下面的吏員不敢怠慢,不然中陽縣衙吏員們的下場就要在他們身上重演。

 對盧象升出任知府,各縣縣令態度不一,興縣縣令劉銳最支持,方山、臨縣兩縣縣令無所謂,嵐縣縣令則如坐針氈,這次大考他們也都被考評了,嵐縣縣令被選考司劃了個下下等,無論他花多少錢都沒用。

 選考司的官員們都是人精,頂頭上司趙南星的態度那麽明顯,自然知道該怎麽辦。

 各縣的教諭、講堂先生接到通知,也不敢怠慢,除了被召的人,受《土地條例》影響躲在縣城的童生、秀才、舉人們也都跟著去了府城,他們希望能借著盧象升剛上任知府的時機,多少要回點自己的土地。

 譚良棟則召回了胡振江和余生,讓二人先放下手頭的事,協助自己先完成斷句的工作。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