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1之大變革》一百一十八.整軍,備戰(2)
孫子兵法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呂梁鎮出兵貴州,已經算得上是國之大事,在吏部發出盧象升和譚良棟二人的任命文書後,兵部也派人給譚良棟送去貴州一帶的地圖和水西安氏的相關情況。

 等譚良棟拿到兵部下發的資料後,呂梁鎮各營已在柳林集結,張應宸、劉文景等人也升為千總,麾下的隊正、班長也多有升遷。

 真武山大堂,參謀司、五營千總、把總、後勤司余生等人齊聚。

 貴州境內地勢複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水西所在之地更是險要,特別是安邦彥叛亂以來,圍攻貴陽,佔據要地,將朱燮元阻擋在貴州之外。

 呂梁鎮此次赴黔,主要敵人就是安邦彥。水西安氏是貴州諸多土司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從蜀漢年間開始建制,到現在已傳承了一千多年。

 這一代的水西土司名叫安位,時年八歲,水西軍政大權被其叔父安邦彥和母親奢社輝掌握。而奢社輝又是已經叛亂的奢崇明妹妹,在奢社輝的鼓動下,安邦彥不甘將來屈於自己的侄兒治下,舉兵發動叛亂,攻佔各處要塞,兵圍貴陽,欲一統貴州,重建祖上的羅甸國。

 兵部給譚良棟的地圖很簡陋,水西安氏的資料也多是先人記載的,譚良棟只能從中得到這些內容。

 譚良棟根據後世的記憶,知道貴州多山,所處地貌多為喀斯特地貌。這種地貌對於行軍極為不利,並且這個時代雲貴都屬於偏遠之地,遠遠沒有得到開發,人煙稀少,有很多地方就是古書中所寫的“瘴癘之地”。

 歷史上,朱燮元平定奢崇明隻用了兩年時間,而平定水西安氏卻用了七年時間。這裡面除了後期明軍戰力不強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貴州地勢複雜,水西安氏在當地實力強大,朱燮元最後還是用了四面圍困的方式把安邦彥給困死。

 即使這樣,最終明朝廷也只是把安邦彥給殺了,水西安氏仍存在,水西宣慰司並沒像永寧安撫司那樣被裁撤進行改土歸流,可見水西安氏在貴州的影響力。

 由於手中掌握的情報太少,僅靠兵部給的資料什麽也推不出來,譚良棟便讓主將們回去休整部隊,自己帶著土工營去搞訓練。

 貴州多山,且多為喀斯特地貌,呂梁鎮去貴州,若是要用火藥作戰,就需考慮到如何在堅硬的石灰岩中安放火藥。

 譚良棟給土工營設計武器類似於後世的兵工鏟,但由於柳林本身的煉鐵水平不高,工兵鏟沒有後世的那般輕巧,看起來更像個大鐵鍬。

 土工營裡除了專職挖坑的,還有爆破手,都在李阿信的火藥局裡學習了半年時間。

 炮隊也跟了過來,現在的炮隊一共有十五門飛雷炮,炮手六十名,郭世貴是炮隊的教員。

 郭世貴嘴裡叼著根草,吊兒郎當的走在隊伍前面。自從炮隊組建後,郭世貴就沒有了清閑日子。

 當初呂梁營四處剿匪,飛雷炮發揮出了巨大威力,譚良棟便擴大了炮隊的規模,讓郭世貴去訓練炮兵。

 但是,郭世貴這個人是天生的炮手,指哪打哪,你不能指望加入炮隊的人都有郭世貴那樣的天賦。結果自然不好,郭世貴根本就不會訓練。

 吸取教訓之後,譚良棟便逼著郭世貴學習數學,仰角、三角函數、拋物線等等,那段日子是郭世貴最灰暗的日子,郭世貴大字不識一個,學數學更是頭痛得厲害。要不是譚良棟直接威脅他,訓練不出炮隊來還當他是俘虜,郭世貴早不幹了。

 半年的痛苦日子結束後,郭世貴利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結合自己以往的經驗做成了炮表。同時,炮隊在招人時,也要考察被招之人的算術能力,為此,譚良棟還專門從學堂招收了一批算術好的學生。

 有了炮表之後,新炮手學習起來很快,雖然做不到郭世貴那樣準確,但落點誤差沒有以前那麽大。

 由於郭世貴本身的性格,不適合擔任炮隊的隊正,譚良棟便安排他為炮隊教員,在炮隊內部的地位比較特殊。

 “在爆破時,火藥量、爆破位置是最重要的兩個地方,這次爆破的目標是石灰岩。”李阿信指揮著爆破手們,爆破石灰石。

 長時間的各種實驗,李阿信也不是一點收獲也沒有,他在做實驗時做出了一種東西,把它和大量火藥混合在一起,可增強火藥的爆炸威力。

 譚良棟也去看了李阿信搞出的新東西,可惜什麽也看不出來,只能猜測它是一種催化劑,在火藥燃燒的時候起了催化的作用,以此來增強爆炸威力。不過這種東西也有使用限制,只有和大量火藥一起混合使用時才能體現出效果。

 “轟”的一聲響,石灰岩在爆炸聲中被削去了一小塊。譚良棟和李阿信上前,石灰岩質地堅硬,火藥的爆炸威力又不足,石灰岩的大部分完好,只有在邊角處被削去一些。

 “將軍,火藥威力不足,炸不動石灰岩。”自從譚良棟升為參將後,人們就不再稱呼他為千總,全都改為將軍。

 “沒事, 火藥炸的不是石灰岩,炸的是敵人的軍心。”據譚良棟所知,朱燮元率領的明軍以冷兵器為主,安邦彥的叛軍也都使的是冷兵器,在這樣的情況下,呂梁鎮若是用火藥炸敵,對敵人也是很好的震懾。

 若是實在不行了,還有李阿信搞出來的那種東西,到時和大量火藥混合,怎麽都能炸掉一個堡壘。

 天啟四年七月,在山西巡撫柯旭的幫助下,大量火藥原料運進呂梁,火藥局的生產全開,一個月後,加上以前的庫存,譚良棟共湊齊了三萬斤火藥。

 手榴彈也生產了上千枚,除了滿足擲彈隊外,全軍各營也都分了些。

 七月中旬,呂梁各地收獲了第一茬糧食,統計司和稅務司一同把各地的糧稅收取了上來,盧象升過目後,又全部進了呂梁鎮。

 隨後,譚良棟安排胡振江、李鶴軒等人留守老家,盧象升也安排好了一應事務,趕到柳林,和譚良棟匯合。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