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1之大變革》一百零九.成書,戒嚴
教諭和講堂先生們每譯完一篇文章,便交給譚良棟、盧象升、胡振江、余生四人,他們四人負責校閱、斷句,然後再由呂梁營自己學堂的先生們排版、抄寫,最後定完稿後再交由活字印刷局,進行刊印。

 享受過後世便利的電腦排版、打印的譚良棟,對人工進行排版、校閱、抄寫的艱辛有了很深刻的理解,難怪書籍的價格居高不下,就這工作量成本也不會低到哪裡去。

 半個月後,徐光啟的書全部被譯作白話文,並且在書中用上了標點符號,剩下的就交給活字印刷局。參與譯作的教諭和講堂先生們也獲得了一份報酬,雙方可謂是皆大歡喜。

 “總算是完成了。”譚良棟松了口氣,連續不停地盯著書看,感覺眼睛都不行了。

 胡振江和余生在完成斷句後就直接離開了,離開了小半個月,手頭積壓了不少的事。

 盧象升也松了口氣,以往買書的時候不覺得編書人的辛苦,自己親身參與了才能真正體會到。

 “算算時間,任命文書應該快到了。”

 “帶多少人去合適?”

 “三百人足矣。”

 “好。”新兵營已經組建,這次去永寧府城,譚良棟帶上親衛隊和新兵營的人也就夠了。

 天啟四年五月,永寧知府的任命文書下來,吏部文選司的主事帶著任命文書到達永寧州城。

 知府衙門內,前任知府親自出面接待了文選司的主事,他馬上就卸任,人走茶涼,為了能走得順利,前任知府不敢怠慢文選司的主事。

 能被派到地方上辦事的都是玲瓏剔透之人(情商高),文選司主事在進了知府衙門後,就發現氣氛很不對,老知府太過殷勤,新知府遲遲不露面,緊接著發生的事更是讓他大吃一驚。

 原本在盧象升離開後,強撐著坐到晚上的舉人秀才們撤了回去,但不知是誰把文選司主事到來的消息傳了出去,文選司主事前腳進衙門,舉人秀才們後腳就坐到了衙門前。

 這次他們搞的場面更大,不僅把一家老小都拉來,還專門花錢雇人在衙門外面哭嚎,被吸引過來的百姓比上次更多。

 文選司主事被搞混了,問道:“老大人,外面這是怎麽回事?”

 前任知府雖然痛恨盧象升,但新舊知府交接,盧象升又不是善茬,簡略的回道:“一些士子被人鼓動,在外頭鬧事。”

 “士子。”本欲出衙門外查看一下情況的主事立刻又坐了回去,大明兩百年來鬧事的士子太多,一般地方官府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文選司主事覺得自己太倒霉,出來一趟就碰到這樣的事。

 “盧知府去哪了?”

 “他還沒到。”

 “那就只能再等會了。”

 文選司主事拿出了任命文書,這東西就是走一個流程,但現在看來,盧象升這位新任知府面臨的麻煩事不少,但沒有交接文書,他也不好回去複命,只能慢慢等著。

 永寧州城,守城的兵丁正在懶洋洋的打哈欠,突然地面傳來震動聲,“怎麽回事?”

 “有人過來了,快快,關城門!”

 城門剛剛關上,城下就過來一支馬隊,為首之人正是譚良棟和盧象升,後面還跟著一隊人。

 城牆上有眼尖的,看到了盧象升,道:“那不是新任知府嗎?怎麽帶這麽多人?”

 盧象升看到守城官兵關了城門,氣得甩了甩馬鞭,大聲道:“我是新任知府盧象升,城樓上的趕緊開門!”

 譚良棟也高聲道:“我是呂梁營千戶譚良棟,開門!”

 後面跟著的士兵同時跟著喝道:“開門!”

 盧象升多次進出永寧州城,守城兵丁都認識,譚良棟雖未見過,但呂梁營人們也都聽過,守城兵丁一面派人到知府衙門,一面打開了城門。

 “吱呀”一聲,城門被打開,盧象升和譚良棟帶著人魚貫而入,直撲知府衙門。

 馬隊的速度太快,守城兵丁還沒到知府衙門,譚良棟和盧象升二人就到了知府衙門前。

 騎兵在行進過程中會讓地面產生震動,圍在衙門外看熱鬧的老百姓在地面震動時感覺情況不妙,紛紛給行進中的騎兵讓開道路,就連那些收錢過來給舉人秀才們搖旗呐喊的也都躲在一邊。

 盧象升下了馬以後,冷冷地看了一眼坐在地上的舉人秀才們,直接走進知府衙門。譚良棟坐在馬上,指揮人把知府衙門給包圍了。

 “盧知府,這是你的任命文書。”盧象升殺氣騰騰的走進衙門,文選司主事感覺到事情不對,急忙拿出任命文書,盡快完成交接,離開這是非之地。

 在交接文書上蓋了知府官印,文選司主事收起交接文書,道:“盧知府,文書交接完畢,那我就告辭了。”

 “慢!”盧象升對著前知府、同知、通判和滿堂衙役,道:“從現在開始,永寧州城戒嚴!所有人一日之內都不得出城!”

 “齊主事,叨擾了。”

 “沒事沒事,盧知府忙的是大事。”文選司主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果然傳言沒錯,這位盧知府和地方上的呂梁營關系不簡單,難怪趙南星和魏忠賢會重視。

 堂上所有人都驚呆了,戒嚴,就是在流寇流匪肆虐的時候永寧州城都沒戒嚴過。

 通判站出來道:“盧知府,戒嚴,是不是太過了?”

 “哼,過嗎?我覺得一點也不過,兩年來永寧州是什麽樣,為什麽成那樣,大家心裡都很清楚,現在好不容易穩定下去,有些人又跳出來鬧事。”

 “既然選擇當敵人,那就要有做敵人的覺悟!”

 通判退了下去,心裡暗暗歎了一口氣,盧象升不是那種傳統的文官,是一個有著地方軍頭支持的帶兵文臣,而盧象升本人做事也帶著武人的風格,乾淨利索,非地方官員的那種推諉扯皮。

 衙門外,譚良棟帶著玩味的眼神看著坐在衙門前的舉人秀才們,那打在最前頭的“還我土地”的橫幅十分亮眼。不論哪個朝代都是這樣,掌握了話語權的所謂社會公知,是最沒有底線的,特別是晚明的士大夫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