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九十八.黨爭,擴大化
京城,皇宮大內,天啟皇帝也在過除夕,皇帝過除夕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樣,禮儀極為繁瑣,要進行祭祖、祭拜天地、賞賜大臣等一系列活動。

 天啟皇帝好不容易熬完這些無聊的活動,便讓內侍們在皇宮大內深處直接擺上了戲台,帶著張皇后和一乾嬪妃聽曲,王體乾、魏忠賢等心腹太監隨侍在旁邊。

 戲曲聽到一半,魏忠賢見手底下的小太監朝他打手勢。在這種隨侍在皇帝身邊的關鍵時刻,小太監冒著這麽大的風險來找他,魏忠賢心知必定是重要的事,便低下身子,朝天啟皇帝恭敬道:“皇爺,有奏折遞上來了。”

 正聽曲聽得入迷的天啟皇帝眉頭一皺,不悅道:“怎麽回事,都這個時候了還有折子,魏伴伴,你替朕看看去,若不是什麽緊要的事你就給處理了吧。”

 魏忠賢連忙跪下道:“奴遵旨。”

 張皇后在旁邊聽到天啟皇帝如此草率的把政事交給魏忠賢,秀眉輕皺。她雖然出身不高,但也讀過一些書,知道歷史上的一些皇帝寵信宦官,最後招致災禍。

 但張皇后不知道該怎麽勸天啟皇帝,她嫁給天啟皇帝三年了,憑心而論,天啟皇帝脾氣溫和,待她甚好,有什麽有趣的事也會帶著她,並不把她看作是一個政治工具。

 然而,天啟皇帝由於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性格比較敏感。只要是對他好的人,那就是好人,只要是對他壞的人,那就是壞人。

 因此,無論乳娘客氏和魏忠賢在朝臣那裡是如何的壞,天啟皇帝都對此不理不睬,就因為客氏是他的乳娘,撫養他長大,對他好,連帶著作為客氏的對食魏忠賢也受到天啟皇帝的信賴,更何況魏忠賢本人也頗有手段。

 張皇后對這些都有所了解,但她不知道該怎麽勸,在天啟皇帝心裡,客氏是比她張嫣更親的人。

 魏忠賢退下後,找到給他打手勢的小太監,問道:“什麽事情這麽急?”

 “老祖宗,番子們來報,左光鬥、楊漣二人去了趙南星家裡,那左光鬥還給趙南星的門房塞了張三千兩的匯票。”

 “嘖嘖,枉這左光鬥還自詡為朝中清流,這送銀子比咱家都會送啊。”魏忠賢諷刺道,在他還是個小太監時,受了不少都察院的氣,對左光鬥和楊漣等人十分痛恨。

 “老祖宗,要不要咱們把這一消息捅出去,讓他左光鬥也臭大街?”

 若是在早些時候,魏忠賢或許會用這個方法對付左光鬥,但魏忠賢在內廷混了這麽多年,官場上的事也明白了個通透。

 縱觀明朝,有兩個職位不管什麽人上去,都是要被罵的,一是錦衣衛指揮使,二是東廠提督。錦衣衛和東廠,掌握了太多文官的秘密,文官們豈會安心,從正面無法對抗錦衣衛和東廠,那就把他們徹底抹黑,黑到指揮使和提督說出來的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字都是黑的,那樣,全天下的人誰會去信這樣的人嘴裡說出的話。

 魏忠賢搖了搖頭,輕聲道:“對付這些文官,玩筆杆子咱玩不過他們。這左光鬥去找趙南星,我猜是跟亓詩教等人有關,早就有傳聞說這趙南星要對亓詩教他們下死手,看來是真的了。”

 小太監聽得迷迷糊糊的,但不妨礙他拍馬屁:“老祖宗慧眼如炬。”

 魏忠賢很享受小太監的吹捧,樂道:“你這小崽子會說話,好好做事,東廠正需要你這樣的人!”

 小太監眉開眼笑,連忙跪下道:“多謝老祖宗栽培!老祖宗,還有一事,據番子們打探,這左光鬥去見趙南星,還帶著山西巡撫劉策的一封舉薦信,是舉薦一個縣令的。”

 “劉策,舉薦縣令?有意思!”

 小太監繼續道:“我聽說這個縣令會練兵,在任上練出了一支兵,平息了地方上的叛亂,劉策要舉薦他為知府。”

 魏忠賢背著手,從縣令到知府,連跨兩品,需要戶部尚書首肯才能通過,左光鬥三千兩的匯票趙南星已經收下,那就說明這事趙南星肯定不會阻攔。

 “我記得李德芳去了太原,他回來了沒?”

 “稟老祖宗,李稅使過一段時日才能回來。”

 魏忠賢聽後點頭道:“催催他,再過一月就開始大考,讓他盡快回來。”

 “是,老祖宗!”

 小太監離開後,魏忠賢雙目露出嗜人的光芒,暗暗冷笑道:“趙南星,左光鬥,哈哈,真是天助我也!趙南星,你鬥得越狠,投靠本督的人就越多,到時候,你,左光鬥,楊漣,一個也跑不了!”

 永寧府,正月十五過後,盧象升請譚良棟到一趟中陽縣衙。一進縣衙,盧象升就打趣道:“良棟,陷入溫柔鄉裡了啊,哈哈。”

 譚良棟尷尬,扯開了這個話題,道:“建鬥,你找我有啥事,說吧。”

 盧象升收起笑意,說起了正事:“三月份是大考,我要隨巡撫進一趟京城。”

 “進京?”

 “是的,大考時各地官員分批進京,南北直隸最先,山西、山東次之。這次大考,將決定我能否當上永寧知府。”

 譚良棟坐直了身子,問道:“現在有幾分把握?”

 “不好說,劉巡撫已經把舉薦信遞了上去,該使的銀子也都花了出去,功勞也足夠,下面就看朝中大員的態度了。”

 天啟朝後期的黨爭極其激烈,閹黨和東林黨鬥得你死我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並且這種本該被限制在朝堂上的黨爭逐漸蔓延,擴大到地方上。

 劉策本身沒有明確的派別之分,但他在立場上偏向東林,由上及下,盧象升也會被認為是東林一派。

 現在魏忠賢還沒到權傾朝野的地步,盧象升也打點好了朝中的大員,再加上手頭的諸多功勞,出任永寧知府問題不大。

 譚良棟道:“建鬥,朝中的爭鬥我也有所耳聞,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要劉巡撫還在任上,你的知府之位就跑不了。若是劉巡撫要被調離,他臨走之前更會把你扶上知府的位置。”

 盧象升沒說話,他在京城也有自己的同窗,劉策要被調走的傳聞早就有了,據傳是魏忠賢的意思。盧象升作為劉策在山西的“自己人”,到時若是劉策被調走,劉策必會安排盧象升成為永寧知府。

 “朝中局勢,唉!做官容易,做一個乾實事的官難啊!”盧象升歎道。

 譚良棟默然,要想做一個乾實事的官,何止是難,是難於上青天!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