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1之大變革》八十.分地,編戶
  胡振江對黃吉手下豢養的青皮混混極其痛恨,把從人群裡被揪出來的二十人全部斬殺。黃吉可惡,青皮混混們更可惡。

  牛涼是那種嫉惡如仇的人,對胡振江的做法十分讚同,黃吉和他手下那群人渣活著就是在浪費糧食。

  在解決完黃家的人後,胡振江讓抄黃家的士兵搬出了一個大筐,裡面都是從黃家搜出來的地契欠條。

  台下的村民們直直的盯著木筐裡的契書,黃家完了,人們的關注點從黃吉轉移到分地上。

  胡振江站到台前,再一次拿出了條例,大聲道:“前面我已經給諸位宣讀過條例,現在,大家還有什麽異議?”

  眼瞅著就要分地了,村民們沒有異議。

  胡振江嘴角露出笑容,從天啟三年的三月他就開始在各村跑,到現在已經大半年,中間又經歷了護村隊被解散、鄉紳對抗,胡振江成熟了很多。

  當初在柳林推行條例時,譚良棟已經在柳林打好基礎,推行條例順其自然,人們也樂於接受呂梁營定的規矩。但到了下面的村子,農戶們並沒從呂梁營那裡受過好處,對突然而來的條例並不是很買帳,再加上鄉紳的鼓動,出了那麽大的事。

  這次,新的條例下來,前三條條條關乎農戶的切身利益,退回被強佔的土地,減租減息,讓農戶切實的體會到條例的好處。然後在這兩條的基礎上,推行第三條,清查土地,清點人口,至於後續的建立護村隊、在原先的村規民約上增加一些條例,更是水到渠成。

  胡振江的做法,在後世有個專有的術語,叫作政策捆綁。

  分地是件很繁瑣的事,特別是在有了條例的情況下,不是那種一刀切的直接分,更加麻煩。

  胡振江把自己帶著的宣傳隊全部動員起來,從搜集到的那一堆黃吉犯的事裡面挑選出被強佔的地,找出苦主,讓苦主去宣傳隊那裡,把自己家的人口數、土地數都報出來,因為要做新的契書和魚鱗冊,被退回土地的人們很配合。

  然後是黃吉所犯的命案,比如老喬家,胡振江給這些人家補償了土地,同時也登記了這些人家的口數和土地數目。

  黃吉一家佔了下河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退還被強佔的土地和補償受害人家的土地後,還留有不少土地。

  這些留存的土地一半被拿出來當作護村隊和呂梁營駐村的一班人的公田,另一半被分給下河村裡完全沒土地的村民。

  分地之後需要確立新的契書和魚鱗冊,從法律上確定土地的歸屬,下河村的人們不敢瞞報家裡的人口數和土地數,一旦少報了,到時魚鱗冊上沒有畫上,被人給佔了哭到沒地方哭去。

  還有那些高利貸的欠條之類的,胡振江也直接一把火給燒了,引起了村民們陣陣叫好聲。

  分完地之後就是減租減息,其實在土地被分到人們手上後,農戶們的負擔直接就被減輕不少。以前人們交租子,除了交給官府的,還要交給地主,相當於交兩份租子。

  刨去了地主這一層,農戶們直接把糧食交給呂梁營,本身也就相當於降低了地租。

  譚良棟給胡振江定的租子是上等田收三成,下等田收兩成,並借由這個機會在下等田推廣土豆,土豆種可以免費提供。

  明代收租有專門的稅吏,在呂梁營起來後,各村的夏稅秋糧就全部轉交給呂梁營了,譚良棟在收取租子時,嚴格按照數量收取,以往稅吏和糧官們收取糧食時所用的一些“淋尖踢斛”之類的手段全部被禁止。

  老百姓們交糧時有很大一部分糧食,就是被稅吏和糧官們通過“淋尖踢斛”之類的手段給貪墨,直接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胡振江所推廣的減息正是要杜絕這樣的陋習,人心是沒有止境的,只會越貪越多。

  分地和編戶的工作異常繁雜,幸好胡振江帶領的宣傳隊經過半年多的工作,認字算數已經入門,統計村民們的田畝數和人口數時不是很吃力。

  由下河村開始的分地很快便傳到整個呂梁,有呂梁營駐進的村子直接按照條例開始分地,清查土地和人口數,呂梁營暫時還沒駐進去的村子,村民們自發的行動起來,把村中不得人心的地主們抓起來,交到呂梁營的手中,或者是孤立地主,然後等待分地。

  新的條例影響十分巨大,村民們私底下把新條例稱為《土地條例》。

  在柳林坐鎮的譚良棟很快就接到各村傳來的消息,呂梁營人手不足,分地和清查都是繁瑣的工作,需要的人手很多。

  譚良棟低估了新的條例帶來的影響,為了補充各村的人手,只在柳林留下一個隊,剩余的人全部被派出去,包括余生,還有學堂裡年齡大一點的學生,自己也去了中陽的一個村子裡。

  不得不說,《土地條例》的影響很大,譚良棟一路所過的村子,村村都飄起了紅色的旗幟,原先村民們見了穿著呂梁營製服的士兵們有些害怕,現在則是一臉的熱情。譚良棟一路走過來,已經婉拒了八戶村民的邀請。

  余生沒跟譚良棟一路,他帶著學堂的學生,看到沿途各村的情況,暗道:“呂梁營,根基已穩!”

  呂梁營的士兵也被村民的熱情繞得暈乎乎的,在譚良棟整編完呂梁營後,教習被正式推廣到全營,士兵們基本都識點字,會點算數。

  分地的消息傳遍各村後,村民們自己行動起來,孤立了鄉紳,本來準備武力推廣的譚良棟發現完全不用呂梁營出手,正好各村缺人手的消息傳回柳林,譚良棟索性讓呂梁營各部進駐村子,幫忙處理分地和編戶的事情。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呂梁營在推廣《土地條例》,而是各村村民們在自發的擁護《土地條例》,變被動為主動。

  呂梁營的士兵們在各村協助處理分地和編戶的事情,村民們對士兵們會認字字、會算數很好奇,便和士兵們在閑聊中打聽了不少關於呂梁營的事。很快,譚良棟和關於呂梁營的事情便傳遍了整個呂梁的鄉村,盧象升、余生、胡振江和各營把總也被人們知曉。

  在這裡面最受益的還是呂梁營的士兵們。明朝雖然沒有宋朝那般重文抑武,但民間對軍隊並無多少好感,當兵的人們也純粹是為了吃份兵糧,毫無榮譽感。

  但在此刻,呂梁營的事情被傳開後,士兵們識字又懂算數,還有一份不錯的餉銀,最重要的是,這些後生娃子們在幫自己這些窮棒子,在村民們的心裡,呂梁營已經被劃分為自己人了,對呂梁營的觀感也不同往日,呂梁營的士兵在村民的心裡也成了香餑餑,這樣帶來的最直接後果是,有不少單身的士兵,找到了媳婦。

  以前的呂梁營,因為譚良棟改製煤礦,被礦工們熟知,現在,又因為《土地條例》的施行,被農民們熟知。在呂梁,礦工和農民是最大的兩個群體,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此時的譚良棟和他的呂梁營,在呂梁的地位無人可以動搖。誰與呂梁營為敵,誰就是同呂梁的礦工和農民們為敵。

  這世上,有人笑,就會有人哭。村民們在《土地條例》上得了利,鄉紳們就受到損害。

  在《土地條例》實行的過程中,只有少部分鄉紳同黃吉一樣跟呂梁營硬剛,大部分鄉紳在《土地條例》流傳開來後就跑了,他們害怕了,以前見了他們畏畏縮縮的村民們不再躲避,看向他們的眼神也帶著一股仇視,任誰被這樣孤立都會害怕。

  一部分鄉紳躲到縣城,另外一部分跑到永寧府城,還有少許的跑到太原。《土地條例》的事情太大, 各縣縣令和永寧知府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

  永寧州府,盧象升在離開柳林後便趕到州城,他很肯定,胡振江新擬定的條例絕對會引發軒然大波,他要在州城幫助譚良棟和胡振江擋住官面上的壓力。

  果不其然,先是各縣縣令派人找他要一個說法,盧象升和他們一個級別,又是劉策的心腹,縣令們話不敢說硬,但那指責的意味很明顯,就差說他煽動民亂了。

  永寧知府就不客氣了,找上盧象升,開口就是:“你怎麽和劉巡撫交待?”

  盧象升早就想過這種可能,回道:“我會向劉大人交待。”

  “哼,交待!盧象升,你太狂妄了,老夫處處與你忍讓,你覺得老夫很好欺?”

  永寧知府的話激怒了盧象升,永寧、岢嵐兩地亂了這麽久,這位知府就沒有過任何表示。當即站起來道:“知府大人,永寧、岢嵐現在這樣的情況,是怎麽造成的,您難道不清楚?”

  “我在下面同呂梁營累死累活,剿流匪、安流民,隻想穩定地方,在您這兒就成了狂妄。您不好欺,是小民百姓們太好欺了!”

  “你、你……”永寧知府被嚇住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永寧知府豈止斂了十萬兩。

  “好,老夫我馬上給朝廷遞辭呈,這官,誰愛當誰當去!”知府回了後堂,呂梁的局勢他根本掌控不了。

  呂梁的事情很大,永寧府有錦衣衛,把呂梁發生的事情報告給太原府。同一時間,盧象升也寫了一封信,派人送交給劉策,信中闡述了呂梁發生的事,並說明了原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