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1之大變革》八十二.震懾,演練
  在盧象升和劉策在太原相互交底的時候,譚良棟帶著張應宸部和屈華部駐扎在永寧州城前,把守城的兵丁給嚇了一跳。

  知府、同知、通判三位永寧州官位最高的官員,在盧象升被劉策的人帶走後,三人難得的放下嫌隙一起喝了一杯,然而,還不待三人有什麽動作,譚良棟就帶兵守在了永寧州城門前。

  同知分掌地方上的捕盜、清理軍籍等事務,手底下有一支人馬。和譚良棟打他們不敢,同知便派人去城外的呂梁營駐地,詢問譚良棟要幹嘛。

  譚良棟直言不諱道:“呂梁營全軍演練!”

  同知得到消息後便告知了知府和通判,三人都明白,呂梁營這是在針對他們。現在盧象升在太原府情況不明,通判和同知按捺不住,想趁著盧象升不在,搞出點事情,被架空的滋味可不好受。

  同知作為文官,對武將一向看不上,怒道:“這譚良棟要幹嘛?公然擋住州城,有這樣的演練嗎?”

  知府苦笑,當了這麽多年官,該撈的都撈夠了,他希望自己能安安穩穩的致仕,便道:“那譚良棟想怎麽演練就怎麽演練吧,本府先回了。”

  沒有知府挑頭,通判和同知什麽也做不了,只能悶悶的回去,好不容易等到這麽一個機會,卻沒想到那譚良棟對盧象升如此支持。

  譚良棟很滿意,他在永寧州城這麽一做,壓製了通判、同知蠢蠢欲動的心思。在知府等人的眼裡,呂梁還處於亂局中,沒有軍隊的保護,他們是不敢出城辦事的。

  處理完了外部的事,就該是呂梁營內部的事了。譚良棟給同知的交待是呂梁營在搞演練,這話倒沒哄騙他們。

  有道是分兵易,合兵難,剿匪時譚良棟把五營分別分在五縣,流匪實力不強,再加上譚良棟手裡有簡易版沒良心炮,剿匪異常順利。

  然而卻在合兵時出了不少問題,這個時代並沒有精準的計時儀器,張應宸部和屈華部並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匯合,張應宸和屈華兩人對的時間相差了半刻,幸好這是演練,若是在打仗,極有可能因為合兵不及時被敵人給分割包圍。

  張應宸和屈華出的錯不在己身,呂梁山普通老百姓對時間沒有多少概念,基本上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官府一般采用日晷計時。

  但日晷這玩意,計時很不準確,且不說各地陽光的差異,單是看影子就很考驗人的眼力。同一時間,張應宸和屈華看得不一致很正常。

  譚良棟準備讓王振江幫自己購進一套西洋鍾,在軍中推行西洋計時法。早在萬歷年間,傳教士利瑪竇進京面見了萬歷皇帝,進獻了很多禮物,其中就有西洋鍾。

  西洋鍾計時的準確性要高於日晷,萬歷皇帝便命人以西洋鍾結合中國的十二時辰計時法,編制了新的計時法,時人稱之為西洋計時法。

  除了計時,這次合兵也暴露出呂梁營另外一個問題,手上沒有精準的軍事地圖。呂梁山地勢複雜,即使是本地人,也不一定知曉所有的路,呂梁營要在呂梁扎根,必須要把呂梁的地勢地形搞清楚,日後調兵時才能做到進退自如。

  這次演練結束後,譚良棟準備召集呂梁營隊正以上的軍官做個總結。一支軍隊的強大,不僅在於敢戰,還在於善於總結自身的錯誤。

  鎮西衛方面,劉文景、牛涼、康軍偉三人遇到的問題也不少,除了時間和因對地形不熟多繞路的問題,還有三部之間指揮的問題。

  若是譚良棟在這,

三人絕對是以譚良棟為主。譚良棟是呂梁營的締造者之一,在軍中的威望很高。  譚良棟以劉文景為主,統領三部,牛涼和康軍偉雖然不會違抗軍令,但在實際行動過程中劉文景肯定不會如譚良棟那般指揮順暢。

  呂梁營作為新生的軍事力量,還需要很多磨煉。

  相比較呂梁營這樣蓬勃發展的軍事力量,躲在鎮西衛的左衛就完全不值一提。左衛千戶覺得自己特別倒霉,譚良棟和盧象升搞得那些事他完全沒想過參與,劉策讓他監視呂梁營他也從來都是當作沒看見,自己都這樣了,呂梁營還派人圍住自己,這是要鬧哪樣。

  隨後千戶發現,呂梁營只是圍住,什麽也沒做,左衛千戶也放下心來,繼續埋頭待在鎮西衛裡。

  左衛千戶雖然打仗不行,但消息卻是相當靈通,閹黨迅速崛起,山西巡撫很有可能要換人,千戶已經派遣自己的心腹找上李德芳的門路,獻上大筆錢財,等劉策走了後他要找機會調回左衛,呂梁這地方打死他都不來了。

  呂梁營堵州城、圍鎮西衛,極大的震懾了四縣的縣官,盧象升走後,蠢蠢欲動的人太多,譚良棟直接動用武力強壓下了這股暗流,讓呂梁各村的《土地條例》得以繼續實施下去。

  十一月,盧象升要回中陽的消息傳遍呂梁。上到永寧州的通判、同知,下到縣衙的衙吏、稅丁,得知了這個消息後都苦著臉。他們在呂梁同譚良棟鬥,就是依仗著他們代表朝廷,呂梁營要是不想同朝廷鬧翻,就不好對他們動用武力。

  盧象升的回歸,也代表著巡撫劉策承認了《土地條例》,躲在縣城、州城的鄉紳欲哭無淚,以往為他們撐腰的官府這次怎麽不管他們了。

  鄉紳們在村裡作威作福慣了,根本看不清時勢,山陝兩省受災已久,湧起的地方武裝何止呂梁營這一支,只要軍頭們不是明著造反,朝廷根本不會管。等到了崇禎朝,大半個天下糜爛,武人的地位更是直線上升。

  在得知盧象升沒事後,譚良棟讓各部分歸原地,然後召集隊正以上的軍官齊聚柳林,此次演練,呂梁營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少,需要總結一番。

  柳林,真武山,五營的把總、隊正們齊聚一堂,有相熟的三三兩兩湊到一起,聊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

  張應宸、劉文景、牛涼、屈華、康軍偉五人表情嚴肅,他們知道此次譚良棟把眾人召集到一起來是為了什麽。只是一場演練,就出了這麽多問題,那真打起來只會出更大的問題。

  呂梁營內部的開會模式還是一如往常,把總、隊正們坐在下面,譚良棟站在台上。

  親衛營老郭高聲道:“全體起立!”

  把總、隊正們站直身體,抬頭看向站在台上的譚良棟。

  譚良棟掃視了一眼眾人,道:“坐!”

  “這次各部演練,暴露出我呂梁營不少問題,小的有兩處,大的有三處。”

  “我先從小的說起,一是我們的計時方式,軍隊作戰,差一時一刻都是要命的事,這次演練,各部因為時間差異沒有及時集合到一塊,是我們的計時方式出了問題。我已經委托商會去購買西洋鍾,此後各部統一實行西洋計時法。”

  “二是地圖,我們手裡的地圖太過簡陋,呂梁是我們的根據地,在根據地我們都會迷路,可見我們這方面的工作是很不到位的。我決定抽調學堂的學生,組建一支測繪隊,專做軍用地圖,各部要配合!”

  “上面兩個都是比較小的問題,下面我要說的就是大的問題了。”

  台下眾人靜靜聽著,東西合不合適,用用就知道了,這次演練,把總和隊正們也感覺到了不少問題,譚良棟將要說的大問題就有他們提上去的。

  “在整編時,我在各班設立醫護兵,但據很多人反應,醫護兵並沒有發揮作用,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這次演練,我們的後勤相當混亂,主要還是靠士兵們自己帶口糧,這不可取。”

  “第三個,指揮的問題。整編後我呂梁營人數雖少,但遇到戰事,完全可以以現有的框架擴充兵力。這次演練,我們的不少隊正指揮的並不好,現在近百人都指揮不好,若是上千人我看只能散了。”

  譚良棟的話音剛落,台下就有不少隊正低下了頭,在整編之前他們還都是小兵,整編後靠著戰功升到隊正,勇武有了,但缺少指揮能力。

  “這三個問題我交給你們了,有什麽想法都可以說出來。”

  隊正們面面相覷,他們作為基層的指揮人員,確實有不少想說的,但不知道該怎麽說,況且在座的還有把總們,軍中等級森嚴,不好開口。

  牛涼是個暴脾氣,被譚良棟說了這麽多問題讓他感覺有些丟臉,見手底下的隊正們不敢說話,怒道:“都愣著幹什麽,有啥說啥!”

  被牛涼一激,都是軍中漢子,當即就有隊正發言:“千總,把總,我覺得醫療兵的主要職責是救治傷兵,平常並無傷兵讓他們救治,倒不如讓醫療兵在平時集合起來,練習醫術,戰時再分散到各班。”

  譚良棟點頭道:“有道理,醫療兵們平時集合起來,也可以讓他們參與救治村民,積累經驗,順道還能給咱呂梁營賺個好名聲。”

  “千總大人深謀遠慮。”有人拍馬屁道。

  譚良棟沒理,繼續道:“諸位,開這個會,就是讓大家暢所欲言。在這個會上,沒有什麽千總、把總,大家都是一個身份,呂梁營的兵,有啥說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