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1之大變革》一十五.找水,打井
  鎮西衛的退散讓整個劉垣圪r的人們都松了口氣,暫時保住了自己的糧食。同時,吳敏和杜松在戰鬥中的凶悍表現也在劉垣圪r贏得了很大的威望,迫於形勢新成立的護村隊負責人就是吳敏,訓練場所在後坡。整個護村隊共計三百人,全都是青壯,不再是像譚良棟第三隊那樣的少年隊。

  譚良棟在回到後坡以後,找了個機會同吳敏說了自己的想法。在譚良棟看來,打退鎮西衛隻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事情是解決糧食問題。譚良棟最想做的是把劉垣圪r的所有糧食都集中起來,按需供應,按量分配,盡可能的減少浪費,同時也避免缺少糧食的村民成為流民,一旦劉垣圪r有流民出現,對留下的人和流走的人都是一個心理身體的雙重打擊,並且對後坡的影響也很大。

  吳敏皺了皺眉頭,這段時間以來他皺眉頭的次數越來越多。譚良棟的方法在他看來很極端,在吳敏自己知道的歷史中,除了軍隊這樣乾過,在地方上還真沒聽過這樣乾的。如果盧象升在這兒,就會說歷史上秦代這樣乾過,不過依盧象升的口氣,會說這是暴秦之舉。

  “良棟,你這想法不現實啊,誰肯這樣乾?”吳敏覺得譚良棟有些不現實,劉垣圪r雖然小,但裡面的關系也是很複雜的,不說裡面的幾個小地主,就說靠著族田、公田的那些個族老、頭面人物,沒一個人會答應譚良棟這樣的要求。

  譚良棟早就料到吳敏會這樣說,他給吳敏提這樣的建議本來就沒準備過當下實施,因此回道:“吳哥,現在我們實施不了,但不代表我們以後不可以啊。今年的大旱已經是必然的了,若是莊稼大量歉收,那麽劉垣圪r的存糧根本不夠用。”

  吳敏也意識到糧食問題的嚴重性,又一次皺了皺眉頭,無奈道:“良棟啊,你說你都不能讓我先高興高興,唉,你心裡應該有想法了吧。”

  譚良棟點點頭,嚴肅道:“吳當家,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保住已經挺過乾旱的莊稼苗。而要想保住那些苗,就要水,我準備打井!”

  “打井?”

  “是的,這段時間我查看了這裡的五口井,最深的一口井有六尺多(二十米左右,營造尺單位),出水量不大。我準備打一口一丈五尺(五十米)深的井,到時候出水量應該勉強夠澆地。”

  吳敏的眉頭還皺著,他輾轉山陝兩個省,見識廣闊,在榆林塞、延綏鎮見過一丈多深的井,但這些井都是那些在當地留下名聲的匠人所打,並且耗費人力物力頗多。吳敏是個實乾派,嚴肅道:“譚良棟,你確定你能打好?”

  譚良棟也嚴肅道:“能!”

  “好,那我給你撥二十個人,你的第三隊也跟著你,有什麽需要的我給你找那些頭面人物說。但我隻有一個要求,你能兌現你的承諾,如果兌現不了,譚良棟,你應該明白會有什麽後果!”

  “是,我知道!”

  譚良棟在找吳敏之前就已經做好準備了,打井是他經過一系列調查才做出的決定,並不是異想天開。再加上,現在的局勢真的很危險,打退鎮西衛隻是第一步,真正面臨的問題還是糧食問題。盧象升的土豆番薯不一定能靠得住,能靠的隻有自己。

  後坡要打井的消息瞬間傳遍整個劉垣圪r,頭面人物又一次相聚後坡院子。想看看這吳當家是什麽意思。

  吳敏把譚良棟推了出來,打井的負責人就是他。頭面人物們看著譚良棟那明顯還帶點嫩的臉,隻有一個想法,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吳敏明白人們的想法,便站出來為譚良棟背書,把譚良棟跟著自己辦的事情說了一遍,什麽大鬧煤窯、智取王家,讓頭面人物們嘖嘖稱奇。第三隊的人也跟著稱奇,沒想到自家的年輕隊正經歷如此豐富。  譚良棟也不廢話,把自己的想法和眾人說了一遍,簡單點說,就是自救。人們深以為然,沒人肯去當流民,外面傳言,現在在晉南的流民日子可不好過,天天都有人餓死。

  在吳敏的大力支持下,頭面人物們也都選擇了支持譚良棟。譚良棟毫不客氣,當即把各村的工匠、石匠、鐵匠等手藝人全部集中起來,再要了二十個乾活的好手,還有自己的第三隊,帶到自己選好的挖井點。

  挖井的點不是隨便選塊地就行,特別是晉西北黃土高原這樣的地方。首先要看的就是,這個地方有沒有高大植物。若是寸草不生或是稀稀落落的小草,那這個地方要麽就是一層黃土下面就是石頭,以現在的技術根本挖不動,要麽就是煤層,那井就沒法打了,很容易塌陷。讓譚良棟好笑的是,中間還有個風水先生要過來幫他選址,直接被譚良棟轟跑了,都什麽時候了,還講究這個。

  在選好的地點,眾人先把小樹砍了,把雜草都清了,然後,譚良棟把手藝師傅們都叫到一起,把自己依照采礦掘進機的樣式設計的“挖井掘進機”給眾人說了一遍。采礦用的掘進機是以柴油為動力,使用的是鎢芯鑽頭,譚良棟搞得挖井掘進機,以人力為動力,鑽頭由多塊木板拚成,在上面釘長釘子,代替鑽子上的螺紋。

  手藝師傅們受到啟發,又紛紛加了自己的一些東西,完善了譚良棟的掘進機。譚良棟要挖的井整體呈漏鬥形,上粗下細。分配好任務以後,開始挖井。

  表層土最松軟,很是好挖。挖到一米深以後,土塊漸硬,對於這樣的土,人們給表面倒點水,然後一層層的往起摳。在缺水的當下,這樣的辦法有些奢侈,因此,譚良棟自己是背負了很大的壓力的。不過,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次磨練,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背負一些壓力,又何來的動力。

  挖到三米深後,土開始變軟。這種軟不是那種表層土的軟,而是那種受潮的土軟,這就說明,這下面是有水的。到了這個深度,人工挖就不好挖了,讓石匠把周邊的土拍實,支撐一些支架後,譚良棟把搭建起來的掘進機架子放到井裡,纏上一長串柳條繩,在另一端接上木頭釘鑽子,靠著拉動繩子來轉動鑽子。

  鑽到兩米深以後,人沿著鑽出的孔往周邊拓展,在挖的同時也讓架子自然下降。

  挖井極其消耗體力和時間,二十米的深度足足挖了五天時間,這還是人們加班加點乾的結果。這樣的深度井裡已經出水了,但出水速度很慢,一夜的功夫僅能出一桶水,根本不夠澆地的。但此時井下已經全是稀泥,若沒有保護裝置,根本沒法挖。

  這個時候,譚良棟搞得掘進機和漏鬥式的設計就派上用場了。掘進機下到地下二十米處,架子撐到兩面較為乾燥的地方,鑽頭對準井中心出水的點,往下不斷掘進。按照譚良棟的設想,二十米以後,完全由木頭釘鑽子鑽取,不再人工拓寬,因此,接下來考驗的就是繩子的彈性、韌性和木頭釘鑽子的掘進能力。

  在這中間,乾過多年技術活的手藝師傅們也提出了不少的好點子,比如有位鐵匠師傅就把釘子給換成小鐵片,木匠師傅想辦法把方形的鑽子弄成了圓形。這樣的團結合作,也讓譚良棟明白了什麽叫“合眾人之智,集眾人之力”。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個月以後,深井打成,雖然最後據在井下掘進的人估算,最多掘進了二十多米,不夠三十米,也就是說井最多有四十來米深,但這已經足夠了,在掘進到十五米的時候,水就開始大量的冒出來,每次從井下提出來的基本都是水,每隔一刻就能出一桶水,提上來的水很渾濁,不能喝,但用來澆地綽綽有余了。

  深井的打成讓整個劉垣圪r都陷入狂喜之中,與之伴隨的還有譚良棟的名聲也傳遍了整個劉垣圪r,人人都知道後坡有位小後生譚良棟,了不得,帶著人打了一口深井,幫人們解了旱情之危。

  譚良棟在打好深井之後,第一時間給深井圍上了柵欄,並建議吳敏召集整個劉垣圪r的人,封鎖消息。

  吳敏深以為然,劉垣圪r的人也深以為然,深井固然出水量大,但供整個劉垣圪r的人使用也很吃力, 若被外人得知,那這口深井用不了幾天就被撈幹了。人都是自私的,在自己還面臨著危險時,絕不會考慮到他人,尤其還是陌生人。

  在封鎖這個消息後,譚良棟趁機規劃了深井井水的使用時間段,優先供應後坡開的地、參與挖井的人的地和公田、族田,作為交換,頭面人物要把族田、公田的一半產出交給後坡,譚良棟此舉相當於讓後坡有了劉垣圪r一半的公田、族田。

  隨著家家戶戶用上了深井水,村民們但凡有事都開始找後坡的人去解決,頭面人物們逐漸被架空,後坡成了劉垣圪r真正的主導,吳敏、杜松、譚良棟隨之而成三個領頭人。

  在劉垣圪r這邊為解決旱情而自救的同時,朝廷的賑災銀子也終於到了山西巡撫徐紹吉手裡。按照慣例,拿了自己的那份後,徐紹吉便讓布政使負責去湖廣一帶買糧。布政使早已聯系好了湖廣大糧商楚王(明室藩王),把買到的糧食運回晉南。

  天啟皇帝一共拿出一百萬兩的內帑,分給山西八萬兩,然而經過戶部和山西各級官員之手,八萬兩銀子最後只剩下三萬兩,整整被漂沒了五萬兩。再加上楚王的高糧價和高運費,這三萬兩銀子最後竟然隻買了三萬五千石糧食,即使在山西這樣的災區,一石米也才一兩多一點銀子,湖廣受旱災影響不大,洪澇也沒有,雖不是豐年,但糧價絕不會太高。

  明廷官員的腐敗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而這也影響到了救災。這三萬五千石的糧食只夠救助晉南,對於受災最嚴重的晉西北根本救不上,加劇了晉西北的混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