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四十一.米脂,相見
  延綏鎮,和寧夏的固原鎮,是明王朝在西北最大的兩支軍事力量,共同防禦著來自東蒙古的侵襲,其中重點防禦對象便是河套地區的蒙古諸部。作為延綏鎮總兵,王定本應在移駐到綏德一線後便應該把精銳兵力部署於河套一線,但王定由於自己屬於外派的總兵,把延綏鎮的精銳力量全部集中在綏德城,采取消極防禦。

  延綏鎮的精銳力量共由三部分組成,一為總兵的親兵營,也就是所謂的家丁兵,二為火器營,對騎兵的殺傷力很強,三為騎兵營,也就是馬隊,以前延綏鎮最強的馬隊是在郎參將手裡,主要的騎兵將領就是吳敏。郎參將死後,王定上台,逼走吳敏,馬隊的將領換成李伯年。

  李伯年也是米脂人,和吳敏是同鄉,王定把李伯年推上參將一職,是為了平息陝北籍軍士對其排擠老將的不滿。李伯年以前跟吳敏同為遊擊,但基本上每次出戰都以吳敏為主,李伯年自己是不想當這個參將的,馬隊的驕兵悍將們對李伯年“背叛”老參將和吳遊擊的做法很不滿,他們不好跟總兵鬧,基本都把氣撒在了李伯年身上。

  此次王定換防,把李伯年留在了榆林塞。

  同一時間,吳敏和譚良棟也離開了後坡,走軍渡渡過黃河。再次踏上陝西的土地,吳敏感慨道:“離陝快三年了,終於有機會回去了。”

  吳敏的話也引起了譚良棟的共鳴,譚良棟來到這個時代也快三年了,萬歷四十八年七月到的,現如今已是天啟二年八月了。

  譚良棟是第一次踏上這個時代的陝北,上次劉文景回來曾跟譚良棟講過在陝北的見聞。陝北同晉西北一樣,同是黃土高原,由於人們千余年來的砍伐,陝北到處都是光禿禿的山頭和被雨水侵蝕而成的溝壑。這樣的地貌很難存住水,因此陝北的乾旱要比晉西北嚴重。

  過了吳堡縣,便直達榆林塞。在榆林塞外,吳敏稍作停留,看著穿著邊鎮製服的大隊邊兵們,吳敏眼裡流露出一絲懷念的目光。譚良棟觀察著這座邊塞重鎮,此時的榆林塞是一個大堡壘,裡面駐扎著延綏鎮一半的軍力。邊鎮不同於內地的衛所,軍事實力還是足夠強的。

  過了榆林塞,再往西走,就是米脂縣了。吳敏在回家鄉之前,便讓一直和譚良棟交易的牟欽給自己往米脂傳了個話,就說他吳敏要回來了。吳敏在米脂縣的地位不一般,特別是米脂縣作為邊鎮重縣,不少青壯年男子都去當兵,吳敏手底的馬隊就有不少是米脂人。這也是吳敏為何在聽到自己老家的姑娘被黃河幫搶掠後對邊兵的憤怒,邊鎮軍隊若連自己父老都保護不了,何談保護整個陝北的百姓。

  在米脂縣外,早就有不少頭面人物在等著吳敏。吳敏和譚良棟剛到縣城外,吳敏的老夥計、米脂縣的領頭人物李相良就迎上前來,吳敏看到李相良,兩個大男人抱在一起,李相良哽咽道:“吳遊擊,回家了!”

  吳敏拍了拍李相良的背,打趣道:“老李,這是幹嘛,怎麽還流馬尿了。”

  李相良咳嗽了幾聲,道:“你這家夥,當初說走就走,我們這些老朋友都很擔心啊。”

  “當初不走不行了。”李相良的話讓吳敏想到自己以前的日子,有些傷感。但吳敏馬上甩掉這股情緒,正色道:“老李,這次我回來,是有很重要的事。”

  李相良請吳敏往自己家走,邊走邊說道:“王嘉胤手下的那個夥計說了,確實是太可恨了!吳遊擊,我已經把這事說給李伯年了,

今晚他應該能過來,我讓他親自給你解釋!”  吳敏擺了擺手,說道:“老李,伯年他現在畢竟是參將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對他了。”

  吳敏這話不說還好,一說李相良就氣道:“吳遊擊,當初若不是你主動相讓,伯年那小子哪能當上參將。再說了,他當上參將又怎麽了,我這個當伯父的還不能說兩句了?”李相良一點都不讚同李伯年去當這個參將,在李相良看來,這是王定把李伯年當槍使。

  “算了,不說這些了,這是那些姑娘的籍貫,你找人問問,讓他們家人做好接人的準備。”說著,吳敏給了李相良一本小冊子,上面是從黃河幫解救出來的那些陝北籍姑娘的住址信息。

  李相良接過冊子,歎了一聲道:“去年鬧旱災,很多人當了流民,這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啊。”

  眾人來到李相良的家,陝北人接待遠方親朋都以一碗油潑面為開頭。吳敏三年未回家鄉,也不想吃什麽山珍海味,就讓李相良給自己弄了一碗地道的陝北油潑面,這是家鄉的味道。譚良棟也吃了一大碗,吃的時候心裡很可惜,這個時候辣椒還沒傳到陝北,不然就能吃油潑辣子面了。

  吃完面後,吳敏留下了譚良棟,給李相良介紹道:“老李,這就是我給你說過的譚良棟,現在呂梁營裡帶第三營,很不錯的後生!”

  李相良審視著譚良棟,突然問了一句:“後生你多大了?”

  譚良棟愣了一下,說真的,譚良棟還真不確定自己的真正年齡,被李相良這麽突然一問,譚良棟稍微想了想道:“十九!”

  李相良聽後點點頭道:“年齡倒合適。”緊接著,外面傳來了一個清脆的聲音:“爹,你找我來幹什麽?”話音剛落,一個姑娘走了進來。

  “言兒,這就是我以前常跟你說的吳叔,快來見過你吳叔。”

  被喚作言兒的姑娘聽到自家老爹介紹完吳敏後,立刻雙眼放光,激動道:“你就是吳叔啊,吳叔,您的馬隊可是斬了不少蒙古韃子啊!”

  吳敏被一個小姑娘這樣看著,有些尷尬,便說道:“小言,我和你爹還有事談,要想知道我的事,你可以問譚良棟。良棟,給你個任務,去陪陪李言歡。”說完吳敏還朝譚良棟使了個眼色。

  譚良棟相當無語,他哪知道吳敏在陝北有什麽事,還有,他不是傻瓜,瞧這架勢,吳敏和李相良是打算把李言歡介紹給自己。

  看著吳敏催促的眼神,譚良棟無法,只能帶著李言歡出去。李言歡生長在米脂這種邊鎮之地,不似江南的那種小家碧玉,身上自有著邊塞兒女的一股豪氣。在經過一開始的稍許尷尬後,便不停地問譚良棟關於吳敏的事。

  譚良棟是真不知道吳敏在當遊擊將軍時幹了什麽,便只能講吳敏去了山西之後幹了什麽,從一開始的一起下礦挖煤到劉垣圪坮和衛所兵打,再到滅掉黃河幫解救被搶掠的女子,當然,在這中間,譚良棟也把自己做的事講給了李言歡。

  李言歡小姑娘心性,在聽完吳敏的事後,便對譚良棟的事產生了興趣,讓譚良棟講講自己的事。說真的,譚良棟這三年來幾乎沒怎麽和異性好好溝通過,今天跟李言歡談出了興致,便把自己從一開始跟著吳敏挖煤到在柳林實行的一系列舉措全都講了,甚至於還有一些自己日後的野望。

  說到最後,譚良棟完全管不住自己的嘴了,甚至道:“這個世界不能再是現在這樣慢騰騰的原地不動,要有一場大變革,真正的大變革!”

  李言歡聽不懂這些,在聽完譚良棟的長篇大論後,便講起了自己的事。李言歡的父親李相良,不是個簡單人物,在延綏鎮與吳敏同為遊擊,現在的榆林塞鎮守參將李伯年是其侄子, 李家在米脂縣的影響力不小。李言歡給譚良棟講的最多的是她的爺爺,李言歡爺爺曾經參與過寧夏之役,即萬歷三大役之一平定哱拜叛亂。當時李言歡的爺爺是延綏鎮總兵麻貴的親兵,參與了這場戰役。

  在李言歡小的時候,李相良忙於作戰,很少回家,李言歡基本就是聽著爺爺講的戰事長大的。李言歡的爺爺跟在麻貴身邊,親歷了很多事。

  在講到最後,李言歡模仿者她爺爺的口氣說道:“可惜當時糧草轉運不及,不然套部蒙古還能蹦躂到現在。”

  在李言歡的講述中,譚良棟的腦海裡浮現出陝北、寧夏和河套地區的地圖來。寧夏之役,在時任寧夏總兵李如松、延綏鎮總兵麻貴還有遼東兵、山西兵、浙兵、苗兵的共同努力下,收復了固原鎮,斬殺了哱拜,並震懾了支持哱拜的河套蒙古諸部,若非當時朝廷轉運糧草不及時,匯聚了各路大軍的固原鎮,完全可以順勢收回河套,複九原鎮,並向河西進軍,減輕甘肅諸衛面臨的西蒙古和葉爾羌汗國的壓力。

  但這一切都是假設,現在明朝最大的敵人在內部,天災人禍在不斷地削減國力。

  譚良棟和李言歡交談甚歡,不知不覺中又繞回了家裡。李言歡看到李相良後,跟譚良棟道了個別,走到自己老爹身旁。吳敏走到譚良棟身邊,低聲笑道:“良棟,小言她今年十八,人也長得挺俊,你要抓緊啊。”

  吳敏一句話說得譚良棟臉色通紅,說不出話來。看著譚良棟的囧樣,吳敏不再開玩笑,正色道:“待會李伯年要來,你跟我一起去見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