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1之大變革》五十九.震動,應對
  天啟二年十一月,玉林衛,飄灑了八天的大雪終於停止。遠在大同府的大商家們得知雪停後,紛紛召集已經準備好的商隊,出塞。

  從大同府到草原,出塞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過高山衛和陽和衛,走虎路口,出了塞就是東蒙古大草原,科爾沁和察哈爾部落的核心地帶,實力雄厚,跑這條路的商家不少。另外一條就是走玉林衛,出塞就是赤兒山,多是中小部落,實力也不弱。

  大雪封山後,敢出塞的大商家大部分選的是玉林衛這條路線,一來赤兒山受大雪影響很大,他們手裡的貨物能賣個好價錢,二來赤兒山上的部落實力正好,不強也不弱,是很好的交易對象。

  譚良棟賣羊皮的貨棧,王家三少爺,王振江,在商隊整好之後,拜別了掌櫃,然後就帶著商隊離開了。王家是第一家要出塞的商隊,在王家離開大同府後,其他幾家也陸陸續續的行動了。

  總兵府,張遠看著城門守備遞上來的呈述,眉頭皺得很厲害,心裡暗道:“這幾家越來越猖狂了。”

  三天后,玉林衛,王振江帶著商隊來到戰堡,商隊要想出玉林衛到赤兒山,呂梁營所駐守的戰堡是必經之地。出玉林衛有多條道路,但能適合商隊走得只有戰堡這邊的路,特別是在剛剛下過雪的情況下。

  第二戰堡正好橫亙在路前方,以往在這個時候第二戰堡的守衛就會打開城門,讓商隊可以順利通過。但這次,王振江發現,前方戰堡的城門開著,但在城門前攔著兩排木柵欄,還有兩隊士兵在巡邏。

  王振江看到後,暗道:“設卡嗎?有意思,看來這次不無聊了。”王振江用手摸了摸蓄了點胡須的下巴,眼神閃爍,在大同府的日子太無聊了,正好碰到了這樣的事,能看一出好戲。

  商隊負責人可沒有王振江那樣的興致,在看到戰堡前面的情況後,找到王振江,請示道:“三少爺,看來前面的邊軍是設了卡了,您看……”

  王振江笑著回道:“先去前面問一問怎麽回事再做決定。”

  “好的,三少爺。”

  譚良棟親自守在關卡前面,早就看到王家的商隊,隨後就看到商隊裡走出兩人,朝著關卡走來。

  王振江走近關卡後,看到了譚良棟,愣了愣後抱拳道:“在下是王氏商隊的主管王振江,不知軍爺在此……”

  譚良棟也認出了王振江,笑著道:“我是駐守在這呂梁營的把總,譚良棟,從現在開始,呂梁營要在這兒設卡,凡是要過關的,按貨物抽稅。”

  跟隨王振江一起來的商隊負責人想要說什麽,王振江擺擺手讓其退下,看了看戰堡上下關卡內外不斷巡邏的士兵,道:“多謝告知。”然後和商隊負責人一起回到商隊。

  負責人有些不高興,說道:“三少爺,這守關的丘八是不是腦子被驢踢了,竟然敢設卡!”

  王振江問道:“剛剛那個譚良棟說他是呂梁營的把總,邊鎮這何時出了這麽一個營了?”

  “這……”負責人哪裡知道這個。

  “要出塞的商隊不只我們一家,待會等別的商隊來了再說。”王振江讓商隊就地扎營。

  商隊負責人也沒辦法,跺了跺腳,去安排事情了。

  第二支來的商隊是梁家商隊,梁家要比王家霸道,直接就和譚良棟起了衝突,梁家商隊的護衛隊甚至要衝卡。

  梁家商隊的負責人出塞這麽多年了,就沒有哪個邊鎮將領敢攔梁家商隊,梁家背靠諸多大人物,

驕橫慣了,根本不把一般的邊軍將領放在眼裡。  但譚良棟可不是邊鎮將領,呂梁營也不是邊軍,見梁家商隊的護衛隊要動手,戰堡上立刻站滿一排人,拿著弩箭對著梁家商隊的護衛隊。

  商隊負責人看到戰堡上的一排人後,臉色變了變,揮揮手讓護衛隊撤下去,咬著牙道:“敢如此對我梁家商隊,很好很好!”撂下狠話後,梁家商隊的負責人往後退了去,和王家商隊待到了一塊。

  第三支、第四支商隊陸續抵達戰堡,看到戰堡前的情況,再看到已經有兩支商隊停在了戰堡前,已經明白了大概發生什麽。

  當晚,從四支商隊裡分別跑出一騎,朝大同府方向而去。四支商隊的負責人經過簡單商議,一致決定直接動用大同府和行都司的關系,要把這個膽大妄為的小將領給搞掉,他們連玉林衛的守備將軍張珪都懶得找了。

  次日,譚良棟在玉林衛公然設卡抽取稅金的消息傳到行都司和大同府,行都司和指揮使和大同知府震怒,直接朝張遠施壓,並且行都司還專門派去官員,直接到玉林衛,要拿掉譚良棟。

  張遠得知消息後,苦笑了一聲,這譚良棟膽子真是太大了,沒有什麽不敢乾的。從心底裡講,張遠是支持譚良棟的,商人走私太猖獗了,要殺殺他們的囂張氣焰。但張遠畢竟是大同總兵,指揮使和知府都發話了,他無論如何都要表示一下,當即表明自己會警告譚良棟,同時也給行都司下了個套,說呂梁營從屬於行都司,呂梁營的具體事務他這個總兵不好插手。

  指揮使聽完張遠推卸責任的話,當即怒甩袖子,知府臉色也很深沉,對張遠的不配合很不滿意。

  最終指揮使和知府對張遠沒法,不歡而散。張遠讓幕僚代筆,給劉策回了信,說自己沒法把呂梁營留在大同鎮,並把呂梁營這段時間的表現大概說了一下,最後說出了自己對譚良棟的看法—桀驁不訓!

  行都司的官員帶了兩個隨從,和第五支要過玉林衛的商隊一起出發。來到戰堡外,行都司的官員看到戰堡外擺著的柵欄和拒馬,恨恨道:“膽大妄為,目無法紀!”這些要出塞的商隊也有他的份子,在玉林衛多耽擱一天,他就多一天時間拿不到錢。

  直接催馬來到柵欄前,行都司的官員甩了甩手裡的馬鞭,高聲道:“譚良棟在哪裡,讓他滾出來!”

  譚良棟走出戰堡,看到行都司官員,冷聲道:“你是誰?”

  行都司的官員從腰間拿出一張令牌,對著關卡上的所有人道:“我是行都司經歷司經歷,特奉指揮使大人的命令前來,譚良棟,你可知罪?”

  經歷司經歷,正六品官員,譚良棟在戰堡設卡抽稅在行都司的各項規定裡都沒有相關的處罰辦法,但對於經歷這樣的官員來說,羅織罪名扣帽子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當即先聲奪人,質問譚良棟。

  譚良棟不知道裡面的道道,但他豈會怕了行都司的官員,當即道:“行都司的人,正好,回去跟你們那指揮使說說,該給我們呂梁營的餉銀去哪了?至於知罪,我又有何罪?”

  經歷盯著譚良棟,手拿韁繩,隨時準備闖過柵欄,對譚良棟動手。然而戰堡上一排拿著弩的士兵正對著他,讓經歷不敢動手。

  “譚良棟,我最後再問你一遍,你確定要這麽做?”

  “我就一句話,把欠呂梁營的賞銀補發了!”

  經歷惱怒不已,但看了看戰堡上把弩箭對著自己的一排士兵,隻得往後退,臨走前撂下一句狠話:“譚良棟,你闖大禍了!”

  大同府,行都司,經歷面見指揮使,把譚良棟的一並行為直接報告給指揮使,並說譚良棟此行為形同謀反。當然,譚良棟讓行都司補欠餉銀的事經歷就給略過了。

  指揮使很發愁,張遠不肯配合,就算他想對呂梁營采取強硬措施都沒辦法。明初朝廷在山西、陝西、四川、湖廣、福建五承宣布政使司設立行都司,是為了方便管理邊境衛所,同五軍都督府職能所差無二,但正德之後,衛所製日益衰敗,行都司的權力也跟著衰弱。現如今九邊各鎮采取的基本是募兵製,想要讓邊兵幫忙辦事,沒錢想都不要想。

  大同知府也知道了譚良棟的事,更發愁。各大商家背後的人物通過各種各樣的關系找到知府,給知府施加了很大的壓力。然而在行都司這樣的地方,邊兵雲集,縱然文貴武賤,但你文官還真拿武將沒辦法,衛所製崩潰募兵製以來,邊軍大大小小的兵頭不要太多。

  “這呂梁營不屬於邊軍的序列, 我這還真不好辦啊。”知府對著前來拜訪的代王府管事道。

  代王府管事喝了一口茶,道:“知府大人,咱家有些不明白,這呂梁營這麽不給你和指揮使面子,他就不怕日後在邊鎮寸步難行。”

  知府苦笑了一聲道:“劉管事,你有所不知啊,這呂梁營是今年冬天過來協防的,是巡撫劉策那邊的人。”

  “哦?”代王府劉管事轉了轉手裡的茶杯,“那就有些不好辦了,看來我得去找一趟指揮使。”

  譚良棟在戰堡設卡攔商隊,也驚動了代王府的人,以往在邊鎮從來沒發生過這樣的事,即使總兵張遠對走私很不滿,但最多也就抱怨幾句,從沒設卡攔過。

  行都司,代王府劉管事問道:“指揮使大人,能否直接調動邊兵把呂梁營搞掉,出兵費我們可以出。”

  指揮使搖了搖頭道:“不行,呂梁營在玉林衛,張珪又是張遠的嫡系,我調不動,調其他地方的邊兵,這呂梁營有些戰力,調的人太多了有很大麻煩。”

  “那對這呂梁營就一點辦法也沒了?”

  “有,但不是現在。”

  “怎麽講?”劉管事問道。

  “在邊鎮我確實對呂梁營沒啥好辦法,但只要他們出了邊鎮,半路上有很多辦法。呂梁營是過來協防的,最多再過兩個月他們就得走,而他們什麽時候走由我這邊簽發命令,到時就有辦法了。況且,我知道有個邊軍將領跟譚良棟有過節,到時可以讓他動手。”

  劉管事聽後眼前一亮,點頭道:“好,到時也跟代王府這邊說一聲,咱家也派點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