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七十五.利器,統合
  夾谷溝,位於中陽和方山的交界處,地勢險要,這地方在和平年景都鬧土匪,在如今這混亂的時候更是盤踞了一股流匪,以打家劫舍為業。

  譚良棟和盧象升來到夾谷溝,圍剿夾谷溝流匪的是張應宸部。由於夾谷溝的地勢很不利於進攻,敵方在高處,己方在低地,擲彈隊也無法發起進攻。

  “郭世貴,這地形能不能打?”

  郭世貴聽到譚良棟的聲音,用大拇指比劃了一下,道:“千總,沒問題!”

  “那好,把它給轟了!”

  只見跟著譚良棟和盧象升來的一隊人,在郭世貴的招呼下,推出了四個大鐵皮桶子,桶子底部安裝著由牛筋組裝的機括。

  盧象升看到四個大鐵皮桶子,道:“這就是你準備的秘密武器?”

  “嗯,別小看這鐵皮桶子,威力可不小。”

  譚良棟在回到柳林後,曾試著鑄過鐵炮,但煉鐵坊的匠師們只會用泥模鑄炮。鐵不比銅,銅用泥模鑄造炮管,加大厚度就能避免炸膛,但鐵不行。將鐵水灌進泥模中,在冷卻過程中,由於泥模中有水分,隨著水分的蒸發泥模中的鐵炮管會產生氣泡,使得鐵鑄炮管十分脆,極易炸膛。

  鑄炮不成,譚良棟想到了後世戰場上曾經發揮過巨大威力的鐵桶炮,俗稱“沒良心炮”。自宋代鐵皮炒鍋發明後,到了明代,隨著炒菜的流行,鐵皮炒鍋的需求量暴漲,幾乎每個鐵匠都會打造鐵皮的技術。

  譚良棟讓煉鐵坊的師傅們做了幾個大鐵皮桶子,並在桶底部安裝了彈射裝置,然後讓郭世貴試驗。沒良心炮雖然威力巨大,但有一個顯著的缺點,發射失敗率很高,一旦火藥包沒有及時射出去,那就直接原地爆炸。

  郭世貴很不情願的接受了任務,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經過了多次試驗,親自確定了火藥包引線的長度和彈射裝置裡牛筋的數量。譚良棟參與了後面的實驗,並製作了一個沒良心炮的炮表,不同數量的牛筋彈力對應的大概射程。

  此次在夾谷溝,譚良棟就把沒良心炮拿了出來,啃一啃夾谷溝這塊硬骨頭,同時檢驗一下沒良心炮的實戰效果。

  郭世貴指揮人架好四門沒良心炮,往桶子裡放進火藥包。每門沒良心炮由兩個人操作,一個負責點燃引線,一個負責發射彈藥,兩個人必須配合好,不然很容易發生事故。郭世貴上下揮了揮手裡的小旗,負責點燃引線的士兵迅速引燃引線,緊接著郭世貴又左右揮了揮小旗,另一名士兵操作彈射裝置,把火藥包投射出去,整個發射過程用時極短,一氣呵成。

  譚良棟暗暗喝了聲彩,這郭世貴人品雖不怎樣,但訓練炮兵還是有兩下子的。

  “轟、轟、轟、轟”,四聲爆炸響起,郭世貴眯著眼看了看爆炸點,沉聲道:“把炮的高度調高兩指長!”

  譚良棟聽到郭世貴這話,眼角跳了跳,當初他在訓練過程中給郭世貴普及了仰角、角度的知識,看來是一點用也沒有,郭世貴還是按照他獨家方法來。郭世貴的這句話換一個意思理解,就是把炮的仰角調高十五度。

  在譚良棟這邊調整炮的角度時,夾谷溝上的流匪被爆炸聲嚇了一跳。流匪首領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等打探的小弟回來後,趕緊抓住問道:“怎麽回事?是不是下頭的呂梁營搞的鬼?”

  “大當家,是呂梁營弄的,咱該怎麽辦啊?”

  首領也沒辦法,只能罵道:“娘球的,這呂梁營以前跟咱也一樣,

怎就不念一點舊情!”呂梁營以前是岢嵐盜,處於混亂中的首領開始強扯關系了。  下頭的譚良棟可不管流匪首領的怨念,在郭世貴調好角度後,命令道:“轟三波!”

  郭世貴應道:“好嘞!”

  三波過後,譚良棟還欲再轟,山頭上打出了一面白旗,並傳出了聲音:“下頭的軍爺,我們不打了,投降、投降!”

  譚良棟揮了揮手,郭世貴把炮撤了下去,上頭的人聽爆炸聲沒再響起,一個一個的舉起手中的武器,朝呂梁營走去。張應宸帶人守住山道,一有人下來,先收繳武器,再集中看管起來。

  早在張應宸部抵達夾谷溝時,夾谷溝上的流匪就想過投降,不過流匪的條件太高,要加入呂梁營,並保持原有編制。譚良棟怎麽可能答應這樣的條件,呂梁營經過整編已經自成體系,貿然招安這些流匪,不說額外的負擔,單是流匪那散漫的習性就不容於呂梁營。

  流匪見呂梁營不肯按自家的條件招降自己後,便在夾谷溝上和張應宸部對峙起來。此次剿匪,譚良棟曾經申明過不要強攻,盡量減少傷亡,張應宸便把夾谷溝的情況報上去,等來了譚良棟的沒良心炮炮隊。

  流匪們投降後,呂梁營把他們分開監管起來,交給李鶴軒的警察營,一一審訊,罪大惡極的直接押到受害者所在的村子,直接公審,並根據《治安條例》,明正典刑。胡振江借著行刑的機會,宣傳《治安條例》,在血淋淋的行刑下,農戶們對《治安條例》印象深刻。

  罪責較重的被打入罪營,被判一年到五年的勞改,罪責很輕或是被脅迫的則視情況處理,想要加入呂梁營的,被送到新兵營去訓練。至於不願加入呂梁營的,暫時得待在罪營,等剿匪結束後方可離去。

  在沒良心炮的轟炸下,另外兩處進展不大的營隊也解決了敵人。十月份,在呂梁營的整體動員下,永寧、岢嵐兩州大股的流匪、流寇全被剿滅,呂梁營的勢力也跟著擴展到五縣下面的村子。

  對五縣的人來說,最歡迎呂梁營到來的就是各大煤礦的礦工。劉文景部最先進入嵐縣,嵐縣的礦工們成群結隊的去投奔呂梁營,劉文景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這種情況,派人報告給譚良棟。

  進入臨縣和興縣的牛涼和康軍偉兩部也都碰到同樣的情況。岢嵐州三縣的煤礦資源很豐富,煤礦數量和柳林不相上下,以挖礦為生的人不在少數。

  中陽和方山兩縣地勢較為平緩,礦產資源沒有其他三縣豐富,張應宸和屈華兩部沒有碰到前來投奔的礦工,相反,他們遇到的流匪流寇比劉文景他們要多。

  譚良棟得知劉文景、牛涼和康軍偉的報告後,心裡暗道:“看來,是時候了。”隨後便讓分駐在各地的呂梁營把煤礦的東家們都“請”到柳林來,商討大事。

  中陽、方山兩縣的小煤窯老板不肯去柳林,張應宸和屈華毫不客氣,親自上門,把老板們“請”了出來。臨縣、興縣、嵐縣三縣的煤礦東家們倒很主動,他們沒辦法啊,礦工都跑到呂梁營那裡去了,煤礦都開不了工,必須得去柳林找譚良棟說道說道了。

  在五縣的煤礦老板或自願或被自願的到柳林去見譚良棟時,永寧府的煤礦東家們也坐不住了,不顧知府的反對,也紛紛前往柳林。譚良棟召集整個晉西北大大小小的煤老板,絕對是要搞個大事啊,到時要是缺席了,不說享受好處,先保個平安再說其他。

  柳林,譚良棟在新兵營的營地接待了前來的煤礦東家們。剿匪的結束,讓晉西北的人體會到呂梁營的實力,此次譚良棟召集煤礦東家,基本都來齊了,整個柳林的客棧爆滿,有些來得遲的只能花高價住進民居。

  新兵營營地,煤礦東家們坐在早已準備好的椅子,等著譚良棟出現。在煤礦東家們來得差不多以後,譚良棟便通知人們前來呂梁營新兵營營地。

  譚良棟穿著一身戎裝,手裡提著一個鐵皮喇叭,走上了搭建好的台子。

  煤礦東家們看到譚良棟出現,紛紛站了起來。

  譚良棟擺了擺手讓人們坐下,然後提起鐵皮喇叭,大聲道:“諸位,這次請大家來,就是共同商議咱呂梁煤礦的將來要怎麽走?”

  “我認為, 呂梁的煤礦已經到了很危險的邊緣,甚至可以說是生死存亡邊際了。”

  下面的煤礦東家們聽了譚良棟的話,都愕然起來,怎麽就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了。

  “有些人覺得我是在危言聳聽,好,那就聽我念一段數據。”緊接著,譚良棟就把他收集到的近三年各大煤礦因防護不到位死亡的礦工數目、因礦難死亡的礦工數目和礦工們因收入微薄看不起病死去的數目。

  下面坐著的礦主們對這些都了解,但他們對礦工的死根本不在意,開礦是為了賺錢,在錢面前礦工的命一文不值。但在新兵營的營地,礦主們可不敢這樣說,甚至他們連不以為然的表情都不敢露出來。無論是台上正在講話的譚良棟,還是站在營地周邊的士兵,在加入呂梁營之前可都是他們這些礦主眼中可拿來消耗的礦工。

  念完這一段數據後,譚良棟停頓了一下,掃視了一眼台下坐著的礦主們,繼續道:“臨縣、興縣、嵐縣三縣的礦工大部已經聚集到呂梁營,這三縣的礦主們應該能感覺到。方山、中陽兩縣也有小部分礦工靠攏到呂梁營,這種情況說明了什麽,諸位應該心知肚明。”

  礦主們凝神細聽,生怕漏掉譚良棟說的一個字。

  “鑒於以上的這些情況,我有一個提議,呂梁這個區域的所有煤礦都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協會,共同管理。為了讓煤礦能繼續安穩的生產下去,也為了保障礦工的生命,我建議,各煤礦,實行在柳林已經施行的《煤礦生產條例》。”

  “在座的,誰讚成,誰反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