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七十六.鐵皮爐子,蜂窩煤
  台下坐著的礦主們,不敢接譚良棟的話。要說讚成,在座的的絕大部分是一點也不讚成譚良棟的話,已經在柳林施行兩年的《煤礦生產條例》可不是簡單的改變煤礦的生產方式,除了對礦洞作必要的安全維護外和改換礦工的生產工具,礦工們的收入也不再是以前簡單粗暴的完全按產量計,更何況還要每年給礦工們按人頭分煤。

  種種措施下來,礦主們覺得自己的虧吃大了。要知道,這年頭開礦,除了要孝敬官府,還得打點多處地頭蛇,礦主們覺得自己也是受害的一方。

  要說反對,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對,柳林這邊實行《生產條例》以後,很明顯煤的產量增加,再加上背靠呂梁營,在交城的煤炭市場上生意是相當火。

  不少礦主們在了解後覺得跟著呂梁營也不錯,有很多雜七雜八的東西完全可以讓呂梁營幫忙擋住,就比如前段時間一直盛傳著太原要往呂梁派駐礦太監,結果一進中陽境內人就沒影了,明眼人都知道是被呂梁營給扣了下來。

  既然呂梁營敢和東廠做對,那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些礦主們要是真擋了呂梁營的路,那些被剿的流匪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譚良棟見台下的人都不說話,直接點了坐在最前面的一個礦主,“這位掌櫃的,你覺得怎麽樣?”

  被點到名的礦主戰戰兢兢的站了起來,硬著頭皮道:“千總大人說的是,小人回去以後就按千總大人說的辦。”

  譚良棟讓話都說不利索的礦主坐下,然後繼續道:“既然沒人反對,那我就做決定了,從現在起呂梁煤炭協會就成立了,下面大家都登記一下,然後諸位和我再一道商量一下這協會的規程。”

  話音一落,早就在營外做好準備的士兵們搬出桌子、凳子,拿出紙筆,讓礦主們排隊登記。

  礦主們看到士兵們的行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幸虧剛剛沒反對,不然這些士兵們就不是搬桌子椅子,而是拿出刀子了。

  登記的速度很快,大部分煤礦東家識文斷字,溝通速度很快。

  譚良棟等登記完之後,便邀請礦主們前去呂梁營專門接待客人的地方。礦主們唏噓不已,果然這呂梁營敵我分得很明確,登記了就代表礦主同意加入這個什麽煤炭協會,也就獲得了呂梁營的友誼。

  余生代替譚良棟接待了礦主們,譚良棟一身戎裝,給礦主們的壓力太大,余生書生模樣,說話也比較溫和,礦主們逐漸也放了開來,把一些問題反映給余生。

  既然給礦工們讓利已是定局,礦主們自然要從別的方面減少自己的損失,首先就是要去掉每年給官府的大筆孝敬費,余生代表譚良棟和盧象升答應了礦主們這一要求。

  礦主們聽到有盧象升的保證後,對這個譚良棟強設的煤炭協會也有了不少的信心。在呂梁,誰不知道中陽縣令盧象升是巡撫劉策的心腹,民間對盧象升的形容可以看出盧象升的影響有多大:泥塑的知府,實權的縣令。

  其次是給地頭蛇們的好處費,這一點只要《煤礦生產條例》推行下去,新的班組制度建立,地頭蛇們自然沒了生存余地。礦主們欺壓礦工,除了借助官府的力量,就是利用把頭和地頭蛇們威懾礦工。

  譚良棟已經下定決心要推廣條例,無論攔路的是誰,譚良棟都不會留情。按照現代的說法,礦工是呂梁營的基本盤,煤礦關乎著呂梁營的核心利益。

  還有其余的一些事余生也一一記錄下來,

比如煤的銷路、運煤道路的安全等等。兩天下來,隨著問題的逐一提出,礦主們之間更多的交流,所有人都對煤炭協會由排斥到接納,因為大家慢慢發現,有了這麽一個協會,礦主們就有了一個聯合渠道,到時完全可以乾很多以前沒法做到的事,比如說操縱煤炭價格、制定有利於己方的標準之類的,太多太多。  壟斷從來都是自發性的,以前都是兼並煤礦為主,現在譚良棟提供了這麽一個新的思路,礦主們發現同行業聯合也可以建立一個龐然大物。

  譚良棟沒想到這些礦主們已經有了建立卡特爾(一種同行業的壟斷機構)的心思,他統合呂梁的煤礦,一是為了推廣《煤炭生產條例》,提高礦工的收入,為呂梁營開辟更多的兵源。二是擴大煤礦的生產規模,隨著土豆的逐步推廣,柳林的糧食產量已經有了保障,整個呂梁由於多年的動亂產生的流民便可有由擴大生產的煤礦吸收,恢復正常的秩序。三是以手中擁有的資源,和晉南的大商人們進行更多的合作。

  余生把礦主們提的問題和建議交給譚良棟,並道:“這做生意的,真是以利為本,句句不離錢。”

  譚良棟翻看了一下,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太史公的話早就說明了一切。”

  “是啊,利字當頭。”

  協會的框架已經搭起來,礦主們自發的補充規定,這方面譚良棟不做干涉。礦主們經營煤礦那麽久,什麽對他們有利心裡都很清楚,譚良棟要的只是《條例》的推廣和協會的主導權,其余方面礦主們的自主權還是不小的。

  五日後,煤炭協會在柳林正式宣告成立,盧象升也到場,被推選為榮譽會長,譚良棟被推選為會長,八個大煤礦主成為協會的委員,剩余的中小煤礦主都是會員。協會的內部組織全是由譚良棟設計,榮譽會長、會長、八委員的模式讓盧象升感覺很奇妙,這些稱謂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為了慶祝協會的成立,已經是會長的譚良棟拿出了兩樣東西。

  八個委員和一些有分量的會員被譚良棟帶去了位於柳林西側的煉鐵坊,這一帶是呂梁營兵工廠所在地,守備森嚴,礦主們在譚良棟的帶領下到了一處空地。

  煉鐵坊內的師傅們搬出了一個爐子,礦主們都圍了上去,其中一個委員裡裡外外摸了一遍後,驚奇道:“這爐子是鐵打的!”

  譚良棟笑了笑,他模仿後世曾經流行一時的鐵皮爐子,讓師傅們打造了一個,準確的講,現在在礦主們面前的,不應該叫鐵皮爐子,應該是鐵板爐子,現在煉鐵坊的鍛造工藝還是過於落後,那種薄鐵皮沒法做出來。

  礦主們都是人精,在看完鐵皮爐子以後就明白譚良棟要幹什麽了。像這種鐵皮爐子,如果是在呂梁這樣的黃土高原,家家戶戶都有著和炕相連的灶,根本賣不出去,但要放在晉南那樣的平川地帶,這鐵皮爐子可是大大的有前景啊。

  根據協會的規矩,像鐵皮爐子這樣的東西,大家可以以相對優惠的價格從譚良棟這兒購買,然後再以統一的價格售賣出去,在礦主們看來,這是譚良棟作為協會會長給他們讓利。但在譚良棟看來,他是在借助礦主們的銷售渠道,大家互利共贏。

  第一件鐵皮爐子給礦主們不小的驚喜,眾人不由得對第二件東西有了更大的期望。

  第二件東西就是和鐵皮爐子配套的蜂窩煤,是在磚窯試製的。當初,在白世鏡成功組建商會以後,譚良棟便把自己對蜂窩煤的設想告訴了白世鏡。

  白世鏡當初能從一個一貧如洗的礦工成為現在的大商人,雖說有譚良棟改製的影響,但白世鏡自己的眼光也是很獨到的,在聽完譚良棟對蜂窩煤的描繪後,便知道這個東西的前景很大,回去立刻組織燒磚師傅們試製蜂窩煤,經歷了大量試驗後,終於製出來了蜂窩煤。

  後世的蜂窩煤由原煤、碳化鋸木屑、石灰、紅(黃)泥、木炭粉等混合物基料和由硝酸鹽、高錳酸鉀等組成的易燃助燃劑所組成,打12個孔,白世鏡試製的蜂窩煤沒有易燃助燃劑,並且由於材料原因只能打八個孔。

  白世鏡把蜂窩煤介紹給了礦主們,並現場引燃一塊蜂窩煤,讓礦主們派人記錄蜂窩煤的燃燒時間。一個半時辰後,蜂窩煤燃燒殆盡,一直守候在旁邊的礦主們雙眼放光,如果說前面的鐵皮爐子讓礦主們覺得譚良棟是在讓利,那眼前的蜂窩煤讓礦主們覺得加入煤炭協會真的是很有價值,給礦工們讓的利在蜂窩煤面前,根本不算什麽。

  同樣重量的蜂窩煤和原煤,蜂窩煤燃燒的時間更長,成本更低,中間的利潤空間很大。

  不過蜂窩煤是由白世鏡製出的,算是柳林商會的產品,譚良棟讓協會的委員、會員們和白世鏡談,算是促進商會和協會的合作。

  隨著呂梁營的擴展,商會也會跟著走出去。

  鐵皮爐子和蜂窩煤讓新生的煤炭協會有了凝聚力,在談妥了條件後,譚良棟趁熱打鐵,建議協會每年留出一部分錢用來開發像鐵皮爐子和蜂窩煤這樣的新產品,礦主們紛紛附和。這次他們是心甘情願的,已經嘗到甜頭的礦主們自然希望能有更多的新產品,這可是意味著一項新的產業,也是一條長久的賺錢路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