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1之大變革》七十二.商會,謀官
  “白世鏡,以往的商會都是大商人們聯合組建,一為了更好的合作,二為了自保。柳林的商會要不同於以往的那些商會,不管大小商人全部都要納入,對外采購統一價,對內各種物品也要定一個合適的價格。”

  “這……”柳林內大商人不多,一隻手就能數過來,更多的是小商人,聽譚良棟的意思,是要把所有人都納入商會中,白世鏡覺得這活不好乾。

  商人天生就和官府不對付,特別是在明代,開國太祖朱元璋的重農抑商和後面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畸形的稅收政策,商人們既幸福又痛苦,經商不用交稅,賺的錢都進了自己的口袋,也因為賺得錢太多,商人也經常被官府盯上,某些時候就被當成肥豬給宰了。

  現在柳林的體量太小,譚良棟不可能收取商稅,這會對好不容易活躍起來的柳林商業造成很大的打擊,但譚良棟也不可能什麽都不做,組建商會,借商會了解柳林的經濟活動情況,並控制呂梁營地盤上的物價。

  “有什麽困難?”譚良棟見白世鏡欲言又止,問道。

  白世鏡苦笑道:“千總,我只是一介小商人,人們哪裡肯聽我的。”

  “哈哈,這好辦,白世鏡,我呂梁營中還缺一個軍務幫辦,你意下如何?”

  “多謝千總大人!”白世鏡說著就要跪下來,被譚良棟攔住。

  “軍中之人,當行軍禮,不要動不動就跪,又不是缺骨頭。我讓你組建商會,也不會讓大家吃虧,商會建立好後,呂梁營和礦上的日常用品,只要商會有,就從商會手裡采購。”

  白世鏡聽了這話,笑道:“千總大人,有您這番話,我絕對把商會的事辦得漂漂亮亮的。”加入商會就能和呂梁營和煤礦這兩個柳林最有實力的集體做生意,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殺頭的買賣有人乾,白世鏡相信,到時商人們只會爭著搶著加入商會。

  “好,回去後就著手準備這件事!”

  半日後,譚良棟返回柳林,盧象升正在真武山上等著他。

  “建鬥,出去辦了點事,讓你久等了。”譚良棟和盧象升既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政治上的盟友,關系十分緊密。

  盧象升打趣道:“譚千總大忙人,我這樣的閑官比不上啊。”

  “額,建鬥兄,你就別開玩笑了,說吧,找我什麽事?”

  說到正事,盧象升不開玩笑了,正色道:“良棟,你確定要在整個晉西北推廣土豆嗎?”

  譚良棟點頭道:“是的,土豆的產量你也看到了,比小麥粟米在年景好的時候收得都多。況且,現在的晉西北還不穩,我呂梁營的鎮守治標不治本,要想維持穩定,還要人們能填飽自己的肚子。”

  盧象升對譚良棟的話很讚同,說道:“推廣土豆確實是一件要緊事,不過我需要你的協助,縣衙裡的那些小吏,讓他們吃拿卡要還行,做這樣的大事指望不上。”

  縣官不下鄉,基層政權基本被吏員們抓在手裡,鐵打的縣衙流水的官,縣官幾年換一任,吏員們卻是坐地戶,一代傳一代,其間的肮髒腐敗還要勝於官場。

  譚良棟掌兵已有兩年多,做事愈發的雷厲風行,聽盧象升這麽說,不由道:“那就把這些小吏全給撤了,換一批新人上來。”

  盧象升搖搖頭,他有時很羨慕譚良棟,呂梁營的前身是岢嵐盜,本身就是被招安的,現在雖說是屬於朝廷的體系內,但呂梁營內部仍舊自成一體,譚良棟做事受到的掣肘很少。

自己就不一樣了,通過科舉做官,自然就要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不管它是精華還是糟粕。  “還有,我只能決定中陽縣內的事,其他四縣我不確定他們的意思。”

  “其他四縣先不要管他們,我手裡有的土豆種現在也只能推廣到柳林和中陽。”

  討論完土豆的事後,譚良棟又把自己在柳林內部開設學堂的事情告訴了盧象升。

  盧象升一點也不驚訝,早在譚良棟還在劉垣圪坮時,盧象升就知道譚良棟日後一定會找機會推廣自己的那一套思想,因此道:“良棟,你那《科學入門》給我看看。”

  《科學入門》是譚良棟和余生兩人合作編的,裡面講述的都是一些很基礎的東西,比如煤是怎麽燃燒的、莊稼生長說需要的條件等等,都是一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當初譚良棟還想著自己給書中配上插畫,結果被余生給鄙視了,最後只能是譚良棟口述,余生用簡筆畫把書中所描述的變化給畫出來。

  盧象升翻看完以後,幽幽道:“良棟,學這東西的孩子們以後就無緣於科舉了。”

  譚良棟反問道:“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嗎?”

  盧象升啞然,把書還給譚良棟,提醒道:“良棟,你開設學堂的事盡量不要傳出去,不然那些學政教諭會來找你麻煩。他們這些人,影響太大,一旦出了事,我也不好擋。”

  “我明白。建鬥,我有個事情想問一下你。”

  “什麽事,你問吧。”

  “我在外面聽到一種說法,說建鬥你和我是一黨,是巡撫大人安插在永寧州和岢嵐州的釘子,只聽巡撫號令,蔑視同僚和知府大人。”

  盧象升的眼角跳了跳,這些傳言早就有了,不知道譚良棟此時說出來有何意。

  譚良棟繼續道:“建鬥,濤起有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當今天下日漸沉淪,到了該變革的時候了,建鬥,你覺得呢?”

  “濤起他……”胡振江的法家思想盧象升怎麽能不知道,自他中進士被授官以來,盧象升對胡振江的思想越發的讚同,不論朝堂還是地方,邊關還是內地,時局的形勢愈發的讓人擔憂起來,也道:“確實是需要一番變革了。”

  歷史上的盧象升,以文官身份統軍,並建立了“天雄軍”,對內鎮壓流寇,對外抗擊清軍,一心為朝廷,最後卻因關寧軍監軍高起潛擁兵不救而被清軍包圍戰死疆場,死時年僅三十九歲,在最黃金的年齡死去,極為可惜。

  在明末這樣道德淪喪、制度敗壞的時代裡,盧象升為人直厚,不喜與同僚爭鬥,靠著戰功被崇禎皇帝從知府升到總理中原軍務大臣,他曾多次想陛辭,但都被崇禎皇帝拒絕,心理異常痛苦。長期的戰鬥,盧象升看的很清楚,他打仗勝利再多,對時局也沒有多少作用,問題的症結還在朝堂裡。

  譚良棟很想改變盧象升的悲劇命運,不管是他對於盧象升個人品格的尊敬還是兩人之間的情誼,便道:“建鬥,天下的變革離我們太遠,現在我們要關注的是眼前的永寧府。永寧知府老邁不堪,建鬥,你有想過要當上永寧知府嗎?”

  盧象升沒有說話,但拿著水杯的手在微微顫抖顯示著他的內心很不平靜。過了許久後,盧象升才道:“縣官至少三年一換,我要想挪位置至少還要等一年。”

  “就是一年,建鬥,這一年內我會把整個呂梁范圍內的匪給滅掉,讓永寧、岢嵐二州安定下來,到時你就以此為功勞,完全可以升到永寧府知府。”

  “那你呢?”功勞就一份,譚良棟把呂梁營的功勞給了他盧象升,自己就沒了。

  “我?建鬥,我的功勞越大,劉巡撫他就對我防備越深,反倒是你,進士出身,有了這些功勞,足以往上走一層。”

  盧象升聽後也道:“良棟,我明白你的意思,呂梁營要想強大,只有不斷變革,晉西北要想穩定, 也需要不斷變革。我盧象升在此承諾,只要在我的權力范圍內,我必定會支持譚良棟和胡振江的變革!”

  說完後,盧象升和譚良棟二人站了起來,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變革的號角,在真武山上吹起。

  在譚良棟和盧象升二人結成同盟時,太原城,王家,王振江的二哥王振海,在得知王振江代表晉南的商人們和呂梁營達成新的協議後,一場針對王振江和呂梁營的謀劃被悄悄展開。

  老王家家大業大,老大王振洋一門心思做官,現在在朝中已經謀得一份重要的職位,老二王振海要繼承家業,手中掌握著王家最核心的票號生意,老三王振江本來在老大老二眼裡是不成器的,但沒想到跑了一趟邊塞去了一趟晉南,名聲在晉南的商人中越發的響亮,在老王家中和老二王振海已經是不相上下之勢了。

  王振海豈能對此坐視,在詳細了解王振江在交城的事後,心裡就有了主意。魏忠賢在朝中得勢後,迅速往全國各地派駐礦監稅使,山西作為產煤之地,魏忠賢派駐了大量礦監,但不幸的是,礦監們來了山西後,呂梁山鬧流寇,潞安府有羅汝才,礦監們大都待在太原城,做起了稅使,在繁華的街道直接設卡收錢,搞得太原城烏煙瘴氣。

  派駐山西的礦監領頭人是魏忠賢的心腹太監李德芳,王振海找上門去,給其送了一份重禮,然後把呂梁的情況說了一遍。

  李德芳是個很精明的人,並沒有直接回應王振海,客套了幾句將其打發後,把自己手底下的東廠番子派了出去,調查呂梁的情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