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1之大變革》一百三十二.土工營出擊
張應宸和劉文景兩人找了個高點,朝要塞望去。修築層台要塞的人是個懂兵事的,選的地理位置十分巧妙,層台要塞周邊數裡地,找不到比要塞高的製高點,杜絕了敵方的隱蔽探查。
  “可惜沒帶工具。”張應宸和劉文景部輕兵前進,沒有攜帶多余的輜重物資,兩人在坡上觀察了半天,除了能看到影影綽綽的人影外,無法估計出要塞內兵力。
  “試探一波。”劉文景道。
  張應宸讚同道:“只能先這樣。”
  劉文景部走出兩隊人,手裡舉著木盾,緩緩的朝層台要塞移動。
  正在要塞上觀察明軍的張彤見狀,立刻道:“弓兵準備!”
  層台要塞內囤有不少弓箭,張彤和頭人們的部曲基本都會使弓箭,在張彤的一聲令下,要塞上上去了兩排弓兵。
  試探的兩隊人慢慢接近了要塞,手裡的木盾連成排。木盾下,隊正喊道:“都注意了,全體一致行動,不舉木盾的士兵把要塞周邊的情況給記下來,都明白了沒?”
  眾人低聲回道:“明白!”
  在明軍靠近要塞接近一百步時,張彤手一揮,命令道:“放箭!”
  “錚錚錚”,水西土司特有的木製箭頭射中木盾,發出錚錚的聲響。木盾下的士兵停滯了一下,隊正即刻道:“再前進二十步,注意記下要塞情況!”
  張彤旁邊的頭人見自家的木製箭頭射不穿明軍的木盾,在旁邊道:“張將軍,射箭不管用,怎麽不換成滾石檑木?”
  一聽這話,張彤就火了,指著遠處的山道:“來,你把那山上的石頭運到要塞來,我就給下面的明軍扔石頭!”
  頭人尷尬了,他忘了自己等人匆忙逃進要塞,什麽都沒準備。層台要塞內的弓箭還是當初安邦彥支援奢崇明時囤積下來的,不然要塞內部什麽也沒有。
  射了一輪弓箭後,張彤便不再繼續,前來的明軍不多,又都舉著木盾,不像是攻打要塞的樣子。
  木盾下的士兵見要塞上不再射箭,也加快了速度,迅速記下要塞周邊的情況,然後撤離。
  “千總,層台只有一座要塞,要塞下有一道只能夠通行一人的鐵門,四周沒有遮擋物。”撤下來的隊正對劉文景道。
  張應宸則把射在木盾上的木箭拔出來,用手彈了彈,道:“這箭是竹箭,難怪這麽有韌性。”
  “這前面的箭頭是木箭頭,若是換成鐵箭頭,木盾擋不住。”劉文景皺著眉頭道。
  水西土司的裝備是比不上正規明軍的,只是衛所製廢弛已久,軍戶們窮得什麽都沒有,也沒有戰心,面對敵人都跑了,這才讓奢崇明和安邦彥迅速做大。
  層台要塞,張彤歎了一口氣,若是剛剛射出的是鐵箭該多好,那夥明軍根本跑不了。可惜水西產不了鐵,僅有的一點鐵料也全被安邦彥拿去攻打貴陽城,根本輪不到他來用。
  “靠我們強攻要塞,損失會很大,回稟將軍吧!”劉文景道。
  “好。”
  赤水衛,譚良棟和秦邦屏從製高點下來,到了參謀司。參謀司的人正在推算張應宸和劉文景兩部的行進距離,推測可能會出的問題。
  康軍偉也進了參謀司,別的千總都有任務在,就他還在當預備隊,就過來找譚良棟了。
  譚良棟看到康軍偉過來找自己,知道他的來意,直接給康軍偉指出了赤水衛和畢節衛交界處的層台要塞,道:“不要著急,很快就有活幹了。”
  康軍偉看到層台要塞,推測出張應宸和劉文景應該到了這個地方,便問道:“將軍,這地要強攻?”
  譚良棟搖搖頭,道:“強攻這種要塞,最少要三倍的兵力,還需承受極大的傷亡,很不合算。”
  秦邦屏在一旁點頭,攻城戰是最難打的,層台要塞還只是一座要塞,若是換成大的城池,強攻至少得五倍的兵力,並且最後打下來自己的損失也很大。
  “將軍,張千總、劉千總的傳令兵!”有參謀道。
  傳令兵向譚良棟行了一個軍禮,然後直接道:“將軍,千總請求支援!”
  “回去告訴張應宸和劉文景,讓他們兩個原地待命。”
  “是!”
  “老郭,土工營準備的怎麽樣了?”
  老郭站出來道:“一直在待命!”
  譚良棟站起身來,宣布命令道:“牛涼、屈華部撤回赤水衛,康軍偉部和土工營一起行動,讓炮隊的郭世貴隨行!”
  眾人齊聲道:“是!”
  接著譚良棟又對秦邦屏道:“秦將軍,這次我要跟著土工營一起去,你是否一起去?”
  秦邦屏也很想知道譚良棟口中的土工營是幹什麽的,毫不猶豫道:“秦某願隨行!”
  “好!”
  在老林外戒備的牛涼和屈華接到譚良棟的命令後,依次撤退。被打散的土司兵逃入林子後,基本沒人再跑出來,兩部守在林子外面也沒有什麽事。
  譚良棟把兩部撤回赤水衛,一是兩部剛剛打了一場仗,需要休整,二是其余各部南下行動,家裡需要有人看著。
  康軍偉部在前頭開路,土工營跟在後面。
  土工營中,大部分人背著把大鐵鍬,少數人腰間插著小鏟子,背上背著防水羊皮袋。後面還跟著專屬土工營的輜重隊,拉著二十車東西,車上蓋著一層棉布。
  若是有人揭開棉布,會發現車上運的都是黑乎乎的火藥。土工營的輜重隊是整個呂梁鎮管理最嚴格的部隊,不準見任何一絲火星,若有違反,輕者杖責,重者斬殺!
  除此之外,譚良棟身後的親衛們一人背著一箱東西,那是火藥局李阿信做出來可增強火藥爆炸威力的催化劑,譚良棟暫且稱它為催化劑。
  這支南下的部隊走得和張應宸和劉文景是同樣的驛道,在過山道時,運輸火藥的獨輪車根本過不去,無奈之下只能先把火藥分批運過去,再拆了獨輪車一部一部的拿過去。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之下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才過去,可想交通是如何的不便利。
  隨行的郭世貴見狀,考慮到炮隊要過這樣的山道該怎麽辦,結果發現炮隊根本過不去,飛雷炮已經夠輕便的,但它不能拆,照樣過不了山道。
  譚良棟也對貴州地勢的複雜有了更深的理解,難怪朱燮元最終平定安邦彥叛亂花了十年,就這樣的交通條件,根本發揮不出明軍的優勢,反倒進了水西是敵人的主場。再加上明朝廷的心腹大患是遼東建虜,根本不可能在西南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朱燮元只能選擇圍困的方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