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1之大變革》一百三十一.趁勝追擊
在秦邦屏詫異的時候,譚良棟卻在搖頭,雙方都是步兵,讓呂梁鎮最多只能打一個擊潰戰,而無法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土司兵四散而逃,牛涼部和屈華部結陣而前,在追擊到老林前便停住。

 “傳令,牛涼部和屈華部在老林前戒備,張應宸和劉文景兩部往南,打通去往畢節衛的驛道,康軍偉部,繼續作預備隊!”

 五個傳令兵記下後,大聲道:“是!”

 在戰場的後方,作為預備隊的張應宸、劉文景、康軍偉三部,張應宸和劉文景二人分別接到命令:“將軍令你部往南,打通驛道!”

 康軍偉也接到了軍令:“將軍令你部繼續作為預備隊,隨時等候命令!”

 張應宸和劉文景立刻動起身來,排成兩列長長的隊伍,往南而去。

 古話講“逢林莫入”,對人是這樣,對軍隊更是如此,牛涼和屈華兩部在追擊到木稀山的老林邊緣時,便停止追擊。

 正好此時譚良棟的傳令兵過來,二人分別接到軍令:“將軍令你部在老林前戒備!”

 在呂梁鎮這邊有條不紊的安排各部行動時,慌忙逃竄的張彤帶著自己的部曲遇到了在後方作為預備隊使用的頭人,當即問道:“層台還在我們的手裡吧?”

 頭人看到張彤的狼狽樣,心知吃了敗仗,不敢疏忽,回道:“張將軍,層台還在我們的手裡。”

 層台是赤水衛通往畢節衛驛道的關鍵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張彤聽到層台還在自己手裡,大喜道:“快快快,收攏人馬,全都去層台!”野戰被赤水衛的明軍陰了一把,張彤不信自己守著要塞還乾不過明軍。

 張應宸和劉文景得到命令後,即刻往南而去,踏上了驛道。這條驛道,還是在明初開辟的,開辟者是當初的貴州宣慰使奢香,她帶領著族人刊山鑿險、一步步的從群山中開出驛道,就是現在,貴州境內連通周邊川、桂、雲、湖廣的驛道都是在奢香手裡開置的。

 奢香開辟驛道的行動溝通了貴州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貴州各地的發展,特別是農業技術的發展,增加了人口,被各土司、各部落尊稱為“奢香夫人”。奢香開置的驛道也協助明王朝鞏固了對西南的統治,朱元璋曾讚道:“奢香歸附,當得十萬雄兵。”

 更重要的是,奢香夫人在見識了外面的世界後,深知貴州各部落的落後,在金陵朝見朱元璋時希望朝廷可以往貴州派出儒學士子,教化部落之人。朱元璋自然應允,派出大量儒家學子,教授漢文化,同時也給各土司傳授了先進的耕作方式、紡織技術,促進了水西的發展。

 也就是從奢香夫人開始,貴州境內各土司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漢化運動,極大的促進了民族融合,給朱棣設立貴州承宣布政使創造了條件。要知道,在朱元璋時期,貴州是羈縻之地,和前代王朝一樣,對貴州的統治無法深入。

 不過,任何事有利有弊,土司們在漢化的同時,受先進文化的影響,其本身實力也在逐漸壯大,特別是水西宣慰司,即以前的貴州宣慰司,學習漢文化最早,實力也最強,等到了安邦彥這一代時,便產生了叛亂的心思,不甘於再當一個宣慰司的土司。

 從赤水衛到畢節衛的驛道並不好走,特別是過山道時,一些位置極其險要的山道常年無人打理,周邊的木製護欄早已風華,呂梁鎮的士兵在走過時要極其小心。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到深不見底的峽谷裡。

 張應宸率先走過山道,同後來的劉文景道:“這驛道,修得可真不容易,真不知道當初開辟的時候死了多少人!”

 劉文景有些恐高,站到安全的地方,緩過氣後道:“肯定沒少死人,可惜啊,這驛道是多少年沒人打理了,若是在周邊裝點護攔就好了。”

 張應宸笑笑不語,盯著慢慢過山道的士兵們。

 劉文景卻是在心裡盤算起護攔的事,這讓他想起了呂梁鎮出兵時在集市上看到的那條水泥路,聽說這水泥的凝合效果十分強大,那能否用在這驛道上?

 最後走過山道的是一名把總,朝著劉文景道:“千總,安全過道!”

 “好!繼續前進。”

 過山道時,把總跟在自己營後面,隊正跟在自己隊後面,班長則在自己班最前面,確保全部安全通過。

 過了最危險的山道,後續的驛道基本都是建立在峽谷地帶,很安全。當初奢香夫人開置驛道,也是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選擇開山道,大部分時候選的還是比較平緩的谷地。

 “再走不久就是赤水衛和畢節衛的交界地帶,那裡有一個要塞。”張應宸拿著地圖道。

 “層台要塞,牛涼和屈華擊潰了敵人,守在層台的敵人應該不多。”劉文景分析道。

 “你要打?”

 “看情況,能打下來最好!”

 張應宸點點頭,攻打層台的前提是呂梁鎮損失不大。異地作戰,一旦損失過大,根本沒有合適的兵員補充,再說呂梁鎮都是呂梁的子弟兵,犧牲大了誰都會心疼。

 層台要塞, 張彤和頭人們帶著勉強收攏的部曲逃進要塞,防守要塞的頭人看到張彤等人的狼狽樣,嚇了一跳。

 張彤緩過氣後,問道:“你這還有多少人?”

 “張將軍,我這有一百人。”

 張彤回頭清點了自己和其他頭人收攏的部曲,三百來人,加上要塞的人,勉強湊個五百人,松口氣道:“一定要守好要塞!”

 “再派人去歸化驛,讓他們安排人守住畢節衛、老鴉關和七星關所。奶奶的,這夥明軍不好對付啊。”張彤已經失了和呂梁鎮野戰的心思,讓各部佔據畢節衛的要點,以防備為主。

 “報,將軍,明軍來了!”守在層台要塞的瞭望哨的土司兵跑進來急報道。

 “這麽快!”張彤立刻趕往要塞,只見不遠處飄揚著兩面紅旗,一面繡著“明”字樣,另外一面則是純粹的紅旗,這也是呂梁鎮的特色,一直保持著當初在劉垣圪坮時的特色。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