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1之大變革》一百三十七.改造飛雷炮
遵義府,余生和民夫們在遵義府的碼頭處稍事休整後,便再次出發。走陸路比不得水路,需要民夫們用獨輪車推各種物資。從船上卸下物資後,整整裝了一千多輛小車,在碼頭上排成一長串。

 朱燮元在重慶府征召了兩千民夫,本來余生還覺得兩千人有些多,現在看來只是勉強夠。這些物資裡除了供應呂梁鎮的外,還有民夫們的吃食。

 “打仗就是打錢啊!”余生暗道,在重慶府給呂梁鎮籌備的物資只有一半是糧食,剩下的以各式裝備、衣服為主。

 跟隨余生的火藥局大師傅在京城見識過上萬軍隊的後勤供應,相比較那,呂梁鎮的這點就只是小場面了。

 從遵義府出發,沿途經過藺州城(古藺州),然後轉道進入普市所,便到達目的地赤水衛。

 在赤水衛的譚良棟得知余生帶著一批物資從重慶府而來後,便派出牛涼前去接應,雙方在藺州城相遇。

 在牛涼的協助下,余生帶著民夫們順利抵達赤水衛。

 赤水衛,譚良棟看到余生後面長長的小車隊,拍了拍余生的肩膀,道:“余司,辛苦了!”

 余生搖搖頭道:“我不辛苦,就是跑跑腿,倒是幫助運送物資的老百姓辛苦了!”

 譚良棟默然,古往今來,人們隻注意到得勝而歸的大將軍,卻從來沒人在意過在軍隊後方默默運送物資的普通老百姓。一場戰爭的勝利,需要各方各面的條件,但不管怎麽說,後勤都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後勤司早已安排好各項物資的存放處,物資抵達後,余生開始安排呂梁鎮留守赤水衛的士兵和民夫們卸下物資。

 “這位先生,還請到炮隊一觀。”譚良棟得知跟隨余生來的是成都火藥局的大師傅,並且這位大師傅對呂梁鎮的火器部隊很感興趣,便邀請道。

 “將軍客氣了,當不得先生一稱,我名李海生,稱呼我名即可。”大師傅擺擺手道,先生一般是對讀書人的稱呼,火藥局的大師傅雖屬頂尖的工匠,但也不敢受這個稱呼。

 譚良棟哪知道這些禮儀,道:“李師傅,那請。”

 “好。”

 炮隊在赤水衛轟擊了張彤的先頭部隊,實現了呂梁鎮第一次步炮協同,發揮的作用不小。在從畢節衛回來後,譚良棟曾想著把炮隊用到進攻畢節衛,但被兩個現實問題難住。

 一是交通問題,從赤水衛到畢節衛,需經過一段山道,以郭世貴的經驗來看,飛雷炮是過不了山道的。

 二是飛雷炮自身的問題,早在呂梁的時候,飛雷炮剛一出來,原理是用彈射的方式發射火藥包,這在平地或者呂梁那樣的戰爭場合下還能使用,換到畢節衛就不是很適合了。

 畢節衛的大小堡壘全部都是就地取材,使用的石灰岩,質地堅硬,飛雷炮的轟擊要想起效果,必須增添火藥包的數量,但那樣一來就大大影響了本就不遠的射程。況且,一旦火藥數量過多,火藥包不一定能彈射出去。

 交通問題好解決,譚良棟已經在召集人手,準備把那段山道拓寬,並加上護攔,所考慮的只是消耗的人力物力問題。真正難以解決的是飛雷炮的問題,譚良棟前世是做工程機械的,解決不了炮隊面臨的技術問題。

 李海生聽了譚良棟關於炮隊的問題,細細思索了一番後道:“將軍,我有個想法,不過需要到了炮隊看過後才好確認。”

 譚良棟聞言大喜,不愧是京師火藥局的大匠師,經驗就是豐富,立刻道:“好!”

 終明一朝,不管是在朝廷還是民間對火藥、火器的研究一直都有,但限於儒家文化特別是程朱理學的限制,對這類東西的研究無法成體系,一直以來都是各地的匠人單打獨鬥,導致在嘉靖之後明朝的火器技術開始落後於西方。

 現在遼東戰場上使用的紅夷大炮就是明朝廷購買自葡萄牙,後面通過紅夷大炮自己又仿製了一批,改作紅衣大炮。

 炮隊營地,郭世貴得知譚良棟要來後,早已等候在一旁。

 見到郭世貴,譚良棟介紹道:“李師傅,這是我炮隊的教員郭世貴,極善使炮。”

 李海生拱拱手道:“郭教員有禮了。”

 郭世貴趕緊回禮:“得知大師傅要來,炮隊上下早已恭候多時!”像郭世貴這樣的天生炮手,最佩服的不是譚良棟這樣的領兵將軍,而是像李海生這樣的火藥大師傅。

 在後金軍隊的正白旗下,郭世貴跟李阿信被分配到一起,就因為二人能互補。對於一名炮手來說,質量上佳的火藥和炮彈就是他的生命。

 李海生道:“譚將軍,郭教員,我需要看一下飛雷炮的整個發射過程。”

 “郭世貴,把炮隊平日裡表現最好的小隊叫出來,來一次實彈射擊!”

 “好,將軍!”

 炮隊現在一共有十五門飛雷炮,也就是十五個小隊,郭世貴召集了平日裡表現最好的小隊,沉聲道:“今天有外人來我炮隊,大家一定要表現好,不可墮我炮隊的威風!”

 “是,教員!”

 確立了要射擊的目標後,整個小隊立刻行動起來。觀察員唰唰的計算了飛雷炮的射擊諸元,告知炮手,在準備妥當後,站起身來,舉起手裡的紅旗。

 看到觀察手的紅旗舉起來,郭世貴左手上的紅旗向下一揮,同時右手的藍旗向右繞一圈。郭世貴的動作做完,觀察手把手裡的紅旗向下一揮,大聲道:“發射!”

 負責點燃撚線的炮手立刻點著撚線,另一名炮手則推動飛雷炮的底部,將火藥包彈射出去,“轟”的一聲,火藥包在目的地爆炸。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

 李海生在火藥包爆炸後,便上到飛雷炮前,一邊觀察飛雷炮一邊給譚良棟分析道:“將軍,這飛雷炮構造簡單,運輸方便,在這黔西山地要比一般的火炮好使得多。不過飛雷炮是用彈射的方式,限制了它的射程,也限制了它的威力。”

 重頭戲來了,李海生既然能指出問題,那就多半有了解決方案,譚良棟在一旁靜靜的聽著。

 果不其然,李海生繼續道:“將軍,不知你有沒有放過爆竹?”

 “放過。”

 “在爆竹中有一種炮仗,點燃後可以迅速升空,然後再爆炸。”

 李海生剛說完,譚良棟就明白過來,火藥自身就具備有推射力,本身就是很好的發射藥,自己怎麽就沒想到這一點。

 “還請李師傅詳說。”以火藥作為火藥包的發射藥,有了這個思路,但具體怎麽配製發射藥,譚良棟不懂,還得專業人士來。

 李海生倒也不藏私,直接道:“將軍,火藥的推進能力要強於彈射。不過,用火藥把火藥包發射出去,對這火藥得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我試驗一番。”說著,李海生報出了一連串的名字,都是他試驗所需要的原料。

 譚良棟立刻對郭世貴道:“去找後勤司,李師傅要的東西,全部都送上來。”

 “是,將軍!”郭世貴也很興奮,以火藥為發射藥,飛雷炮的威力能更強,他們這炮隊也就更名副其實。

 另一半,在余生把物資安排下去給後勤司的人後,自己便去看康軍偉。在余生未回來之前,譚良棟是想著自己安排人把康軍偉送到成都府,余生回來後,譚良棟便讓余生帶著康軍偉去。

 “康千總,好點沒?”余生去看康軍偉時,康軍偉已經醒過來,胳膊上的傷經過了醫療兵的簡單處理,但臉色仍舊很蒼白。

 康軍偉也沒想到自己受的這個傷如此嚴重,若是再不治療,輕者丟掉一隻胳膊,重者連命都保不住,不由苦笑道:“余司,讓你見笑了。”

 “康千總,我今天下午就走,到時帶著你一起去成都府。那裡的外科大夫頗有名氣,你的傷不成問題。”

 “那麻煩余司了。”

 “客氣,千總也是為呂梁鎮而受傷。”

 下午,余生和康軍偉離開了赤水衛,走的時候余生隻帶走了一千民夫,剩下的一千被譚良棟留了下來,雇他們拓寬山道。為了讓人們好好乾活,譚良棟除了管飯外,還給人們發工錢,這讓民夫們異常高興。

 朱燮元征召民夫為軍隊運送物資,這屬於百姓們要服的徭役范圍之內,被征召的老百姓除了管口飯外,其余什麽也不管。包括老百姓若是不小心被戰鬥波及到死亡,那也是白死。

 譚良棟讓民夫們協助呂梁鎮拓寬山道,給他們發工錢,已經屬於雇傭他們乾活,這比強行讓他們服勞役強得多。

 後勤司,李海生需要的原料大半都是成品火藥,少部分是原料,由於數目不多,後勤司的人很快湊齊。

 李海生拿到需要的東西後,便在炮隊駐地上開始了試驗,譚良棟和郭世貴在一旁協助,炮隊的人給李海生跑腿。

 在李海生的設想裡,火藥包的發射藥應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推力足夠,可以推動一定分量的火藥包飛行足夠的距離,二是發射藥所在的部分必須和爆炸部分開,不能相互混淆。這不是在放炮仗,一旦火藥包出了問題,直接就是出人命的大事。

 經過了三天時間,李海生不斷的調配各項原料的比例,不斷的試驗,終於做出了能使用的發射藥。

 李海生讓炮隊的人給自己準備了一個火藥包,填充了發射藥,在發射部和爆炸部之間再隔以他物。

 對於新作好的火藥包,郭世貴親自去試驗。試驗用火藥包的引線很長,郭世貴選了一處開闊地帶,架好炮筒,將火藥包填充進去,點燃引線後迅速跑開。

 “嗤……”後面觀察的人看到火藥包快速從炮筒裡射出去後,“轟”,直接在半空中炸開。

 “成功了!”炮隊的炮手們歡呼道,彈射火藥包相當危險,遠遠不如用了發射藥的火藥包。

 李海生也滿面笑容,自己多日來辛勞的成果取得成功。

 譚良棟看到新式火藥包發射成功,朝李海生深深地鞠了一躬,道:“李師傅,多謝了。以後你若有什麽事,來呂梁鎮找我譚良棟,幫你解決!”

 李海生受了譚良棟的一禮,心情也很高興,繼續道:“譚將軍客氣了,我這就去把新式火藥包的發射藥配方寫下來,還望將軍能妥善保管。”

 “多謝李師傅了。”

 新式火藥包成功試射,但還不能直接用於戰鬥。在譚良棟和李海生離開炮隊陣地後,郭世貴把炮隊的觀察手和炮手都集中起來,讓他們把發射藥和爆炸藥按不同的比例搭配,一一試射,計算發射距離,記錄射擊諸元。

 在呂梁時,郭世貴和炮隊的人一起做了彈射式火藥包的炮表,換成新式火藥包後,還需再做新的炮表,並且這次的炮表更為複雜,裡面除了射擊諸元外,還有發射藥和爆炸藥的比例。

 譚良棟和李海生來到參謀司處,李海生把發射藥的配方寫了下來,交給譚良棟。譚良棟當即把配方交給後勤司的人,讓他們大量配製發射藥。

 炮隊,自郭世貴開始做新的炮表後,炮隊駐地天天都是爆炸聲,有時候做得多了,後勤司趕製發射藥的速度都趕不上炮隊的消耗。

 經過十天的不斷訓練,郭世貴做好了新式火藥包的炮表,並把它交給譚良棟過目。

 新的炮表上面添加了發射藥和爆炸藥不同比例下對射程的影響, 譚良棟很滿意。

 參謀司,譚良棟召集了留守赤水衛的千總和各部長官,道:“自上次敵人進攻以來,現已休整半月有余。”

 “現命令,牛涼、屈華兩部繼續駐守赤水衛,保證糧道和物資的安全。炮隊、擲彈隊,此次隨我一同去畢節衛!”

 “是,將軍!”

 半個多月的時間,在一千民夫的努力下,赤水衛和畢節衛之間最難走的山道已經被拓寬不少,山道的危險地段也加上了護欄。

 在拓寬山道時,譚良棟召回了土工營,直接用大劑量火藥炸開了山壁,加快了工期。不然若是光憑著人工錘子砸、鑿子鑿,一年也別想著完成。

 在土工營火藥的助力下,山道整整被拓寬一倍有余,雖然新開拓的山路很不好走,但讓炮隊的飛雷炮通過已是綽綽有余。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