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唐殘最新章節!
隨著昏黃一片的山石土色,隨著縫隙間完成生長的野草篷篙,而慢慢多出了星星點點的盎然綠意,然後又變成了更加顯目的叢叢低矮灌叢,最後是正當初夏怒放的各色野花,搖曳著點綴在連片的茵綠草野之間。
“出來了。。”
“走出來了。。”
“總算走出來了。。”
望著遠處臨洮谷地當中蒼蔥翠綠而又層次梯比的大片田畝,還有散落在低矮綿連的丘陵間的隱隱村社;這些劫後余生的西軍將士們也難免熱淚盈眶或是淚流滿面了。
這時候,再沒有人顧得保持最後的隊形和次序,紛紛解開坐騎和馱畜的束縛任其就地覓食去,爭相恐後的向前湧動而去。於是不多久之後就達到了目的地。
只見混黃的洮水東岸巍峨聳立的康狼山下,灰蒙蒙為主色調的臨洮城牆,已經對岸渡口上抵角而居的武街戍壘,赫然就在他們的眼前了。
只是當他們奔走到了更近的距離內之後;卻突然發現無論是洮水東岸的臨洮城,還是通過一條浮橋所連接的對岸武街戍壘上,都飄搖著一面有些陌生又熟悉的青旗。
刹那間這些蜂擁前奔的先頭士卒,就突然大驚失色的停下腳步來,而與後面更多趕上來的人群推擠成了一團,然後又變成當場嘩然喧天的叫喊聲:
“怎會這樣?”
“天要亡我麽”
而伴隨著越來越多此起彼伏的大片驚呼和嘩然聲,不久之後不知道隨著誰人給開的頭,就變成了連綿彌散在這片繁花綠草盛放原野之上的嚎哭聲了。
因為,就是這幾面青旗所代表的是:僅存這些歸義軍中親族子弟和鄉黨的漫漫回家之路;以及一路咬牙吃苦堅持轉戰到這裡的所有努力,都在這一時間化作了烏有了。
隨後趕上來的本陣也沒有能夠製止和封鎖的住,相應消息的傳揚和擴散開來;於是在一時之間遍地都是一片哭天搶地之聲,而驚得那些四散吃草的畜馬,向著更遠逃避開來卻也沒有人去管束了。
而當眼睛通紅而面頰消瘦的李明達,也帶人拍馬來到了身為領頭人的李明振神策,用從牙縫當中擠出來的嘶聲:
“大兄,我覺得還可以試著衝一衝,那嶺賊就算是從岐山道(漢中至天水)遠赴而至,相必也沒有多少人馬的。。”
但是事實上他口中這麽說著卻不敢怎麽確定;因為作為出蜀四道之一的祁山道是距離最遠,但是道路最寬、路況最好的一條,又有西漢水上遊支流所提供的行船運力。
因此當年的諸葛武侯,才能暨此發起六出祁山的北伐中原大業。而相比西漢水在冬季難行的枯水期,現如今正當是春夏之交水量高漲的汛期;不用腦子想都知道來自蜀地的輸運,會得到極大的便利。
盡管如此,李明達卻還是不想就此放棄,至少在艦隊最為絕望的那個結果之前,他覺得自己還可以憑借這些人,再努力上一把,也許就的過了這南關呢?但是他必須說服名義上的領頭人李明振,才有機會將所有力量擊中起來。
然而他的這一番心情和決意卻是再次難免落了個空。在抬架上受到如此刺激而傷情加重的李明振,卻是臉色潮紅的隱隱有些神志模糊的喃喃自語道:
“我。。我。。不想再走下去了,這興許就是天意吧,注定要令我埋骨在這臨洮之畔了。。昨夜的夢便就是佛陀與我的征兆了。。。”
聽到這些話語的李明達,卻是在臉上閃過幾抹痛苦、悲憤的顏色,最後又化作了長長的一聲歎息,就此放棄了繼續勸說的努力而拍馬轉身離去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對於已經兵臨城下的西軍殘部,臨洮城內卻是有些無動於衷的味道。因此,士氣大喪的這些西軍將士們,也得以收拾心情又從新收攏了畜馬,而就此扎下了營盤來。
然而,就在這一個讓大多數人滿懷心思與愁緒,而在四下裡隱隱唱著故鄉小曲難以安寢的夜晚;還是發生了接二連三的變故
,將發熱昏迷當中的廊州都督李明振給驚醒過來。
但是這時候已經沒有人顧得上他了,之間火光暗淡的營盤之中到處都是亂跑亂叫的身影;無所不在的喧囂聲也直接淹沒了他聲嘶力竭的努力呼喚親衛喊聲,然後直接氣結昏死過去。。
在經過了一整夜的呼喊嘶鳴之後,直到天明時分才有人來到了暫時被遺忘的李明振面前,將他搖醒過來之後又捶胸頓足的哀聲哭喊道:
“不好了,都督,昨夜裡李(明達)都團的人馬突襲了咱們的陣盤,把所有的牛馬器械淄用,都給搶走了啊”
隨後又有人灰頭土臉的擠上來喊道:
“可不止是本陣啊,就連楊氏、郭氏、龍家的陣營,都在夜裡遭了搶,還死了人。。”
“那如今都團的人馬呢,。”
李明振就覺得滿心苦澀和辛酸難耐,這個結果在他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比滿心想要在這個亂世之秋保全住家門的自己,這位從弟卻是野心勃勃的想要暨此獲得更多的東西;因此,在舉步維艱的互相扶持了一路之後,兩下終究還是難免走上了分道揚鑣的結局。
“有人見到他們都馳向西面的谷口,奔走往保塞州方向去了。”
當即有人回答道:
“。。。”
李明振聞言卻是心中難得清明的歎了口氣;相比一片兵敗如山倒難以挽回的河西道境內,自己這位族弟裹卷走了所有畜馬軍資,顯然是想要前往雜蕃混居的昔日隴右道腹地,意圖再有所作為。
“那咱們呢?”
剩下幾名灰頭土臉的軍將,聚攏在李明振身邊哀聲道:
“都降了吧。。”
李明振神情委頓而意興寡淡說道:就像是一些拋下了萬鈞重負似的。
“都督!!”
在場諸將不由面面向覦的失聲叫起來:
“難道連我最後的號令都不想聽了麽?”
李明振卻是難得勃然道:
“為今之計,就算城內的賊軍不來攻打和滋擾,光憑剩下這些兒郎卻還能走多遠呢?難道真忍心令其路倒荒原麽!只要能夠多活下來一些子弟,讓我這個殘喘至今的將死之人背些罵名又算得什麽?”
“更何況,如今我也算是與那太平軍之主,同取太尉膝下的連襟乾系,總不至於連一點活路具無了。。。”
於是不久之後,正在臨洮城內依照發動起來的丁壯虛張聲勢,嚴陣以待的選鋒校尉杜洪和留用騎將李存璋,及其麾下的兩團軍卒,也迎來了門前赤膊背手的請降使者。
——我是請降分割線——
而在千裡之外已經塵埃落定的關中道,隨著涇渭流域不斷被開墾出來田地和疏通的河渠,在許多被木條籬笆所圍起來的村莊廢墟中,也開始出現了些許嫋嫋炊煙和人跡。
長安城西郊的廣廈門外,也再度迎來了一行特殊的車隊。身為大唐新君也是末帝的李傑,也在透過車窗打量著數年之後久違的長安城,以及已經變得越發斑駁破舊的廣廈門輪廓。
當初他就是從這裡輕騎簡從跟隨著皇兄逃出上京城的。只是當初他倉皇離開的時候還是天子身邊最為親近的一介壽王,現在再度歸來卻是作為階下囚的末代帝君了;
未免很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謂,但卻又沒有多少悲傷和情切之類的悸動和心懷。因為,他曾經擁有的大多數情緒和熱忱,都已經被那位聖主兄長的恩威莫測手段,給一點點戳抹乾淨了。
因此,他現在能夠剩下來的主要想念和訴求,也就是努力扮演好即將成為天下新主人的那位楚王/大都督,所需要的各種角色,然後為自己爭取一個稍微優待和體面些的結局,就是善莫大哉了。
因此,他也以亡國之君的身份,頗為心安理得接受了所謂“昭宗”的廟號。沒錯,就是死後才能追奉的廟號,在那位大都督的某種惡意趣味之下,給安在了他們這些猶自還活蹦亂跳著的亡國之君身上。
當然了,按照隨行當中的某位學士人稱鄭鷓鴣的鄭谷所稱,這是是富有深意的結果;大有為了警醒過往和昭示世人,意為他們這些國滅猶自偷生的末主們,就算是或者也宛如已經入土,蓋棺定論的行屍走肉一般雲雲。
但至少讓李傑慶幸的是,自己得到的是不那麽惡諡的“昭宗”廟號,正所謂是“容儀恭美曰昭,昭德有勞曰昭,聖聞周達曰昭”。難道是因為自己儀容尚可,而生平喜好文學和結交儒士的緣故麽?
相比之下,已經遜位為太上皇的那位兄長,就得到的是“僖宗”廟號。可謂是一針見血而入木三分的格外誅心了。因此,當這個決定送達他們面前的時候,同為階下囚的好幾位老臣可是要死要活的鬧騰了好一陣。
結果在發現對方根本沒有馬上處死相關人等的意思,而依舊還是該展覽的展覽,該巡遊的巡遊;該吃的吃,該睡的睡,就算作勢尋死根本沒人在乎之後,也就完全消停了。
因此隨著廣夏門的越來越近,李傑也開始揣摩起接下來日子該怎麽度過了。是穿上青衣小帽當庭奉酒,還是穿著女人的裙衫宴上做舞;或又是給娶一個出身舊時高貴門弟的妻子,然而等生養女兒後興起就上門取樂?
而相比內心戲份十足卻不露形色的唐昭宗李傑,身後車隊裡其他被俘的舊朝文武大臣,各種反應就要鮮明的多了。有的在奮筆直書、有的在唉聲歎氣,還有人在做意思悲壯的訣別詩等等,不一而衷。。
當然了,對於周淮安而言,把這些蜀中小朝廷的俘虜弄過來只有一個作用。就是填充在上京長安繼續開辦的特殊身心改造場所——功德林的分院,地址就安排在大慈恩寺大雁塔附近的方便院內。
主要是因為在經過歷次攻戰拉鋸之後,原本留在京城裡那些舊朝的戚裡勳貴和王公大臣門弟,沒有能夠逃走或是南遷到江陵的,幾乎都被來自官軍和義軍雙方面,給滅門破家式往複清算了一遍又一遍而消亡殆盡了。
因此,現如今在太平軍接受之下,能夠幸存下來級別最高的舊朝臣屬,就剩下惟一一個前唐神策左軍馬軍將張承范,這家夥是裝成女人躲在平康裡北曲的娼門中,一直苟過了崔安潛和鄭畋兩次反攻長安的戰役。
最後在太平軍入駐長安之後,才被自己昔日的舊部給認了出來就此身陷囹圄;但也因為運氣極好的躲過了,太平軍與官軍在長安城最後時刻慘烈對陣的波及。
而作為展示新朝氣象和態度的系統工程一部分,對於這些舊朝君臣所屬的公開改造過程,無疑也是其中相當重要的形象工程一環,光靠這麽個堅守過潼關,在西京淪陷前為大唐戰鬥到最後的張承范是不夠分量了。
當然了,重要的是這個接受改造和發生轉變的表面過程;至於這些被接受改造對象的真實態度和內在心路過程如何,反而不再重要了。
因為,只要他們能夠在功德林裡接受改造的每一天,多寫下一份自白書和刊登一篇回憶錄,參加一場報告會;對於前朝殘余下來的影響力和存在感,就是一種持續而變相的消亡過程。
畢竟,這世上難道還有比一個活生生的末代皇帝,更好現身說法的例子麽?當然了,這些擺在明面上的舊朝所屬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潛在的作用。
就是籍此把那些對於新朝心懷不滿的遺老遺少,還有那些各方勢力派來的探子和眼線,給吸引出來的“魚餌”所在;只要他們一活躍起來,在新編戶籍的聯防制度之下,就很難在輕易遁形了。
看來我的作者留言,又被後台給吞了,只能在這裡再說一遍的,公眾號“貓疲”的番外已經更新了嘍。
順便PY一下,《勝訴才是正義》從1968年的紐約開場披著律政皮的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