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正統天命》第262章 兵權
第二六二章

 楊尚荊說完這話,李信的臉上玩味的笑容就越發的明顯了,他歎了口氣,然後說道:“強將手下無弱兵,英國公縱橫南北,戎馬一生未逢敵手,中軍都督府的同僚,自然也都是見微知著之人,本官確是歎服啊。”

 頓了頓,李信繼續說道:“也虧賢侄得力,能夠當機立斷,否則那賊子何有才勾結倭寇,流亡海外,我大明海防豈不是又平添了大患?”

 楊尚荊不露痕跡地松了一口氣,李信這話他愛聽啊,直接把李信認可了他把名頭放在中軍都督府身上,就證明他沒打算在這裡糾纏什麽,如果接下來這李信不作妖的話,他就能夠很清晰地抓住李信的思維脈絡。

 他和李信之間的關系,有鬥爭,也有妥協,畢竟安玉成做出來的那些爛糟事兒可是抹不掉的,但是呢,總體而言是妥協要大於鬥爭的,畢竟備倭衙門名義上直屬南京兵部,但是也根本繞不開備倭都司這一塊兒,就像當初戶部右侍郎焦宏上書,要建立備倭都司一樣,首倡歸首倡,下面的兵可都是李信的,一旦剿倭成功了,功勞還是兩家分的。

 而且,分功勞可不是什麽一份功勞簡單的對半分,政治上的功勞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可以把這個功勞的蛋糕做大,一份功勞可以分成兩份、乃至三份,然後大家一人一半,還不是美滋滋?

 “全仗陛下洪福庇佑。”楊尚荊假模假樣地朝著北邊拱了拱手,然後繼續說道,“也全憑備倭衙門徐尚庸徐百戶得力,能夠當機立斷,直接拿下反賊,否則那盤石衛,少不得一通兒的血雨腥風。”

 反貪官不反皇帝是有傳統的,這外朝的大臣反宦官不反皇帝,也是有說法的,陛下必須是聖明的,只有這樣,經由皇帝陛下朱筆禦批晉升上來的外朝官兒們,才是名正言順的,可是皇帝那麽聖明,為什麽會被奸人懵逼,那就是不需要在意的小細節了。

 “如今賢侄身為兵部郎中,兼著寧波、台州、溫州三府的備倭事宜,乃是外朝諸公公推,陛下首肯的,本官這備倭都司建在了昌國衛,確是在這寧波府的境內,賢侄若要調動這寧波府的人馬,少不得還要來這備倭都司走上一遭公文,若是尋常軍情也就罷了,遇到了緊急的軍情,只怕有指揮不靈之虞,須知戰機轉瞬即逝,一失足便是千古之恨啊。”李信感慨萬千地說著大實話,盯著楊尚荊。

 楊尚荊隻感覺自己被一頭老虎盯上了,整個人的身子下意識坐直了起來,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地迎上了李信的目光,軍隊的指揮權歸誰很重要,畢竟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紅纓槍之類的白蠟杆子雖然比不上火器,但也是實打實的槍杆子,南邊那幾個衛所還好,可這昌國衛只要還是備倭都司的行轅,就不是他楊尚荊一紙公文能調動的。

 所以楊尚荊的心頭翻騰著各種各樣的念頭,想著應該如何應答,這個問題……太特麽敏感了,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讓李信把自己恨上,就從今天這個情勢來看,以李信對整個浙江衛所的掌控能力,戰場上出點兒小差錯,把他這個備倭衙門的負責人坑死,那是一點兒難度都沒有的。

 眼瞅著楊尚荊的反應,李信的眼神中就透露出了滿意的神色:“故此,本官打算上書朝廷,將這備倭都司遷回杭州府,以方便賢侄調動兵馬,全力備倭。”

 楊尚荊慢慢地吐出一口氣,對他而言,這還真是個天大的利好,二品和三品雖然只是一品之差,卻是猶如天塹,他能震懾得住正三品的指揮使,可看見正二品的都指揮使就得跪,只要李信還在昌國衛一日,他想要全盤掌控昌國衛就是癡人說夢,可是這李信一走,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不過心下松了口氣,嘴上卻不能松了口氣,楊尚荊略略斟酌,然後慎重地說道:“倭寇狡詐,戩又是年幼無知,沒甚麽帶兵經驗,若是沒了總兵的提點,只怕會誤了大事啊。”

 推諉還是要有的,這是個態度問題,至於李信會不會就坡下驢不走了,也不是他楊尚荊能給控制的。

 就看見李信搖了搖頭,笑道:“虎父無犬子,先太師楊榮昔年從先帝北征,全無敗績,賢侄雖是年輕,可這倭寇卻也不比北方元蒙殘黨,豈可妄自菲薄?”

 似乎是覺得自己這話說的有點兒假大空,沒什麽實際意義,李信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本官行轅遷回杭州府之後,全盤掌控北方備倭之事,若是賢侄南方遇到了甚麽麻煩,大軍頃刻南下,定讓那倭寇土崩瓦解。”

 楊尚荊不露痕跡地咧了咧嘴, 雖然李信這麽說有甩鍋之嫌,就是整個浙江南部一旦出了什麽問題,都不是他的問題,全都要找楊尚荊了,但是他喜歡啊,畢竟到時候功勞也不用分撥出去太多了,只要給他時間練兵,就倭寇那點兒可憐的組織度,就那麽幾搜破舢板,有建安楊氏支撐的楊尚荊想要找到他們的老巢然後一口氣乾掉,也不是不可能的嘛!

 所以當下,楊尚荊也就不再推辭了,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今後若是戩遇到甚麽不解之處,還望總兵能不吝賜教。”

 說這話的時候,楊尚荊的腦袋裡就閃過了一個很冷僻的姿勢,原本那條歷史線上,抗倭名將戚繼光,好像也是總督著寧波、台州、溫州三府的備倭事宜來著,不過他是以武將的身份,掛著參將的官銜來的,和自己這個兵部郎中還不一樣,可是那會兒的備倭都司衙門遷沒遷走呢?那會兒的外朝內廷,就著三府備倭兵權的管轄問題上,又有著怎樣的一番妥協呢?自己要是效仿戚繼光,建立一支楊家軍,內廷、外朝又會是怎樣一番反應呢?

 最重要的是……特麽的,原來歷史線上戚繼光那會兒,朝堂上的政爭連現在他要面對的百分之一複雜都沒有!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