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為漢尼拔》第173章 麥西尼(3)
當漢尼拔的話通過這名長老的嘴傳到整個麥西尼長老會中時,幾乎是在立刻便引起了旋繞大波,因為率先從漢尼拔口中得到這個消息的長老並沒有輕率相信,而是低調的派出了十余名值得信任的仆從向城外各個方向打探,耐人尋味的是長老足足等了兩天,卻沒有任何一名仆從歸來。

這一看似無法解釋的現象因為漢尼拔的話,立刻就得到了一個能夠解釋的原因,見此情況長老自不敢再耽誤片刻,兩日的時間足以讓心懷不軌的匪徒們完成自己的合圍,很快這位長老便帶領漢尼拔前往了議會所在地,一座海拔不算高的山峰上。對於同樣是依山而建的麥西尼城,這裡可以算作是城鎮的最高處了,而其後便是廣闊的泰格圖斯山脈,傳說中神靈的沉睡之地。

漢尼拔同意來此的目的自然不會是為了試圖說服這群希洛老人們,他只是受到邀請來講出自己一路上所經歷的襲擊罷了,他非常清楚有時候自己的熱心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靜觀其變,看看這些希洛人到底是何種反應才是最好的選擇。

結果並沒有讓他意外,在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後,雖然經過了不短的爭論,但最終這些德高望重的長老們還是很快就頒布了全城戒備的詔令,準備應對時刻可能來襲的敵人。他們將青壯年紛紛武裝了起來,這樣一來兩千人的部隊加上兩千人的青壯似乎足以抵禦可能存在的匪徒。

可是在此之後的幾天裡,麥西尼亞地區依舊處在一片詭異的平靜中,這樣的情況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這也讓面面相覷的麥西尼長老們對漢尼拔產生了懷疑與猜忌的心理。如果真如同這迦太基人所說,他是受斯巴達國王克裡昂米尼的指派來到這裡,並且在路途中遭遇到了匪徒伏擊,而那些匪徒又有著驚人的,直指麥西尼城的謀劃,那為什麽過去這麽多天那些匪徒們還能夠沉得住氣呢?

難道在此種情況下猝不及防的偷襲不應該是最好的方式嗎?就算是知道漢尼拔兩人逃入了麥西尼城中,那也不外乎是這樣的道理!這些匪徒們就不怕夜長夢多嗎?又或者是他們不明白每拖一天,麥西尼的準備就會更加充分一些?這根本就是說不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感覺自己被騙了的希洛人憤怒的將兩名異族來客毫不留情的關押了下來,並且逐漸開始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在。

當然,這樣的放松其實也是內緊外松的,大量的部隊與青壯皆是每日嚴陣以待,只有普通的希洛人又回到了生產與生活中。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也似乎印證了他們的猜測,自己被那個迦太基人騙了!又過了三天,城外依舊是一片風平浪靜,這一去一來的近十天讓人難以接受的平靜最終還是讓希洛人放松了警惕。

當被軟禁的漢尼拔兩人聽到這個消息時,他不禁歎了一口氣,漢尼拔明白,那群匪徒們一點也不簡單,至少也是知道怎樣用最好的辦法進行進攻的。再反觀希洛人,雖然與之前相比警惕性提高了不少,但這在早已準備多時的匪徒面前顯然是不堪一擊的。

於是在一天的黎明時分,在衛兵們以為自己已經守過了最危險的深夜時刻之後,他們突然遭受到了一陣猛烈的進攻,利箭劃破朝陽,數以千計的敵人湧入到麥西尼城中開始了血腥的進攻與慘無人道的殺戮。而當希洛士兵與青壯在軍官們的指揮下,在長老們的激勵下攜地勢之利,在付出了巨大傷亡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之時,他們驚訝的發現除了那些無惡不作的匪徒之外,進攻自己的竟然更多的是斯巴達人,

那些由邊民與真正斯巴達人所組成的軍隊!當這樣的發現被傳遍了整個麥西尼之後,希洛人既是驚訝又是憤怒,他們群情激奮想要不顧一切的與斯巴達人,與這個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鄰居正面一戰,一決高下,但他們卻是很快就被德高望重的長老們勒令退回了衛城之中,進行堅守。對於這樣的命令,年輕的希洛青年們即便是萬般無奈也只能夠暫時忍下。

誰都沒有想到這些斯巴達人竟然至氣勢洶洶的亞該亞同盟於不顧,要先一步解決實力並不算強的麥西尼,第四次麥西尼亞戰爭就此爆發!

據史料記載幾百年前兩國邊境上有一處神廟,逢時過節雙方的人們都來祭獻。有一次雙方的人發生流血衝突,斯巴達的一個國王鐵列克洛司也在衝突中死去。斯巴達人說起因是麥西尼亞人要汙辱斯巴達的婦女,斯巴達王在阻止的過程中被殺。麥西尼亞的人則是辯解道斯巴達人派出一些沒有胡子的青年,男扮女裝,身藏利刃,陰謀傷害麥西尼亞的一些上層人物,所以麥西尼亞人的行動是出於自衛。

此外斯巴達人還騙取了一個麥西尼亞人的畜群,並殺了麥西尼亞人派來討債的兒子。這個麥西尼亞人向斯巴達申訴無效,就決定一有機會就殺斯巴達人,以作為報復。當然不管如何,斯巴達國王的死是不爭的事實,斯巴達派使者要求麥西尼亞交出凶手,而麥西尼亞方面表示和國人商議後再回答。

在商量中,麥西尼亞內部兩派人發生了流血的衝突,最後不向斯巴達屈服的一派勝利。他們遣使回答斯巴達人,要求把兩國間的糾紛交托第三國來仲裁,斯巴達人表面不作答覆,實際已秘密準備戰鬥,並發誓不論經過任何艱難曲折最終也要奪取麥西尼亞的土地。

所以戰爭的真正起因其實就是麥西尼亞有著比拉哥尼亞肥美得多的土地,剛剛征服拉哥尼亞的斯巴達人對鄰邦的土地起了貪欲。

戰爭從斯巴達人突然襲取麥西尼亞邊境上的一個小城鎮開始,希洛人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商量對策,整軍經武,準備抵抗。斯巴達人由於進攻麥西尼亞的城鎮卻因對方防守嚴密不能得手,所以他們經過農村,趕走牲畜,掠取莊稼,但是不毀壞樹木、房屋。因為這些斯巴達人心中已經認定,這些將來都是他們的財產。

在第一次戰爭中麥西尼亞基本處於守勢,但也伺機擾掠拉哥尼亞沿海地區和西部農田,作為報復。戰爭就這樣持續了三年,三年後麥西尼亞認為準備基本就緒,開始反攻。斯巴達人從所佔領的邊境城鎮出來迎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希洛人選擇地形崎嶇之處作為戰場,使斯巴達人的精良的步兵無所發揮其優勢不能取勝。

接著希洛人又步步為營,使斯巴達人無法以突擊取勝,迫使其退回本國。但好景不長一年後,斯巴達人再度侵入麥西尼亞,希洛人只能再次奮起迎敵。開戰之前,斯巴達王勉勵部下毋忘決心征服麥西尼亞的誓言。而希洛人的君王則對部下說,這一戰不僅為了保護土地和財產,而且如果戰敗,妻子兒女將被虜為奴,成年男子將受辱而死,神廟將遭搶劫,祖宅將被焚毀,所以寧可死戰,也不能受此災禍。

在激戰中斯巴達人在軍事訓練和兵員人數上都佔優勢,希洛人則不惜犧牲,英勇奮戰。鏖戰到夜幕降臨,雙方勝負難分,隻好暫停,次日雙方雖然未繼續開戰但麥西尼亞方面情況卻開始逐漸惡化,他們財政發生困難,奴隸向斯巴達方面逃亡,疾病也發生了。

於是希洛人只能夠被迫放棄內地城鎮,退而據守伊托麥山。

就這樣戰爭持續地進行著,到第十三年斯巴達人又大舉進攻,希洛人的君王埃夫法埃身先士卒,負了重傷。他雖不久因傷重致死,其行為卻鼓勵了麥西尼亞地區人民的抵抗精神。隨後希洛人選舉亞裡斯托德摩斯為王,亞裡斯托德摩斯照顧人民,尊重貴族,並與阿爾卡迪亞、阿爾哥斯、西居昂保持友好的關系。

他采用小股作戰的方法不斷困擾斯巴達人,到亞裡斯托德摩斯當政的第五年,雙方都為長期戰爭的消耗感到焦急,於是又發生了一次大戰。斯巴達人不僅傾全國之力,而且請了盟邦科林斯的軍隊,麥西尼亞方面則請了阿爾卡迪亞、阿爾哥斯和西居昂的援軍。

在戰鬥中麥西尼亞方面的不同兵種配合默契,結果斯巴達人戰敗,但斯巴達人征服麥西尼亞之心不死,仍然伺機行動。

到戰爭的第二十年,麥西尼亞方面因饑荒流行、國力耗盡,亞裡斯托德摩斯絕望,自殺殉國。這一年年底,希洛人為饑饉、匱乏所迫,撤離伊托麥山,退往鄰國,不過這只是希洛人中的不多的一部分。

大多數麥西尼亞平民還散居在各自原來的居住地,斯巴達人夷平伊托麥山的堡塞,佔領麥西尼亞,給公民們分配了被征服的麥西尼亞肥沃土地,而邊民們則是得到了偏遠山地地區,並迫使被征服的希洛人將田地收成的一半交給斯巴達人,第一次麥西尼亞戰爭就此結束。

不過希洛人卻是不甘忍受斯巴達人奴役的,尤其是青年人,雖然沒有經歷以前的戰爭,卻常懷著寧死也不能忍受奴役的氣概,就如同今天已經獲得了自己的這部分希洛人。在這群青年中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領袖,名叫亞裡斯托麥涅斯。他秘密地組織群眾,準備起義,並且和阿爾卡迪亞、阿爾哥斯的城邦取得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不久起義爆發,史稱第二次麥西尼亞戰爭。

起義開始的第一年,雙方在麥西尼亞的德拉伊進行了一次大戰,結果難分勝負。亞裡斯托麥涅斯在戰鬥中的超乎尋常的勇敢善戰,博得了起義者的尊重,人們紛紛推舉他為麥西尼亞國王。不過他卻謝絕了,於是人們就擁戴他作為領軍的大將軍,這也使得他成了斯巴達人的所忌憚的一個帶有傳奇性的人物。

據說亞裡斯托麥涅斯曾乘夜潛入斯巴達城,在那裡的戰神廟上高懸一面盾牌,上面大書:“亞裡斯托麥涅斯獲自斯巴達人,謹以奉獻戰神。”

第二年,雙方都請到了盟軍,在名叫豕塚的地方舉行會戰,在雙方激戰的過程中,亞裡斯托麥涅斯率領一支由八十名最精悍的希洛青年組成的突擊隊,首先衝向斯巴達國王波呂多洛斯親率的軍隊,經過奮戰擊敗了敵人。當斯巴達王領兵脫逃時,他就讓其他部隊承擔追擊任務,自己又領兵往戰鬥艱苦的地方去打擊敵人。

亞裡斯托麥涅斯率先衝鋒陷陣,擊敗斯巴達方面一支又一支隊伍,最終使敵方全線潰敗,斯巴達人傷亡慘重,士氣沮喪,企圖結束戰爭。亞裡斯托麥涅斯率領起義軍在豕塚的大勝,使希洛人欣喜若狂。當他凱旋原駐地時,婦女們向他拋撒彩帶、鮮花,為他高唱凱歌,熱烈歡迎起義的英雄。這一戰役以後,亞裡斯托麥涅斯又一再向斯巴達人進行了奇襲和伏擊。

戰爭的第三年,雙方又在名叫大壕的地方展開一場大戰,阿爾卡迪亞地區各城都出兵支援麥西尼亞人。但是斯巴達人已經暗中用金錢收買了阿爾卡迪亞人的君主和統帥亞裡斯托克拉特斯,戰鬥尚未開始,亞裡斯托克拉特斯就對部下阿爾卡迪亞人說現在處境不妙,如果一旦戰敗,退路都成問題。

他命令每一個阿爾卡迪亞人注意他發的信號,一見信號大家就立即逃跑,戰鬥剛剛開始,亞裡斯托克拉特斯就命令阿爾卡迪亞人撤退,造成麥西尼亞人陣線方面的左翼和中翼空虛。而且他命令阿爾卡迪亞人逃跑時經過麥西尼亞人所堅持的右翼,以擾亂他們的陣腳,影響他們的士氣。在這樣情況下,斯巴達人毫無困難地對麥西尼亞人合了圍。

亞裡斯托麥涅斯率眾英勇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形勢無法扭轉。這一役麥西尼亞方面傷亡慘重。以後亞裡斯托麥涅斯糾合余眾,帶領大家放棄平原,退守埃伊拉山。斯巴達人滿以為不久即可消滅這支起義軍,結果起義又堅持了十多年。

亞裡斯托麥涅斯知道已經沒有力量組織大軍同斯巴達人進行大戰,就組織了一支三百人的精兵,不時襲擊麥西尼亞和拉哥尼亞的斯巴達人,奪取谷物、牲畜和各種財物作為起義軍的給養。他們的這種鬥爭策略使得斯巴達人深感頭痛,據說竟然在戰爭結束以前一直不敢在麥西尼亞和與之毗鄰的拉哥尼亞地帶從事種植。

這種說法雖然不免太誇大了,但也說明埃伊拉山起義軍的存在總使斯巴達人不能在麥西尼亞安穩地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體系制度。亞裡斯托麥涅斯對斯巴達人的神出鬼沒的襲擊,有一些在古代就成了流傳民間的傳奇故事。據說有一次他在襲擊斯巴達人的時候負傷被俘,斯巴達人把他和他的同伴投入一個四面絕壁的深谷。同伴都摔死了,他竟然獨能不死。當他在谷底坐以待斃的時候, 看到一隻狐狸從死者屍體上爬過。他捉住狐狸尾巴,跟著它找到出谷的孔道,把這個孔道擴大開來,他也就又逃回了埃伊拉山。這類故事不論其真實程度如何,總反映出麥西尼亞人民對自己的起義領袖和民族英雄的熱愛之情。

斯巴達人攻取埃伊拉山的行動不止一次失敗了,在戰爭的最後一年,也就是埃伊拉山被圍的第十一年,斯巴達人乘天下大雨希洛人難防的機會,突然進攻埃伊拉山。希洛人奮不顧身地進行抵抗,連婦女都起而助戰,戰鬥十分激烈。見此狀況斯巴達軍人多,就分批輪番上陣作戰,而希洛人則是連續戰鬥了兩天兩夜,不能休息,也得不到飲食,到第三天已經精疲力竭。

見此情況亞裡斯托麥涅斯不得不組織撤退,他親自率先突圍,讓自己的兒子和一些人斷後,他們將殘部撤退到了阿爾卡迪亞。接著亞裡斯托麥涅斯在阿爾卡迪亞又選出五百名希洛戰士,準備乘斯巴達軍還在埃伊拉未回之際,直接襲取斯巴達城,有三百名阿爾卡迪亞人也準備參加。

但可惜的是事情因阿爾卡迪亞王亞裡斯托克拉特斯將秘密透露給斯巴達王而未成,不過亞裡斯托克拉特斯也因叛賣事泄而為國人所殺,於是第二次麥西尼亞戰爭又以斯巴達勝利而告終。

雖然前兩次麥西尼亞戰爭都以斯巴達人的勝利而結束,但第三次麥西尼亞戰爭卻是讓希洛人終於揚眉吐氣了,盡管的麥西尼城邦是因為底比斯的幫助才得以建立,可誰又能夠否認希洛人的抵抗精神呢?就連他們自己都是拿出了大無畏的英勇精神來,毫無畏懼來犯的斯巴達軍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