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群英風雲錄》第140章 統1和並立的矛盾,藍華訪水鏡先生求問
諸葛亮歎道:“只是這亂世,群雄逐鹿,百姓甚苦。”

 藍華道:“我曾在馮翊郡經營數載,後被李榷禍患也,這經營一地,非易事也。”

 諸葛亮不知如何作答,像諸葛亮,藍華這種人終其一生,無非做個謀士,做到最高級別無非便就三公。

 諸葛亮最後做到了丞相(相當於總理),藍華做到了太尉(相當於三軍總司令)。

 為什麽不能自己打江山呢,性格局限性,家族,人脈等等,那為什麽劉邦,朱元璋能光杆子打天下呢?

 藍華和諸葛亮不行呢,司馬懿又可以呢,性格問題,太善良的人都做不了領導,顧忌太多了,流氓地痞,心狠手辣之輩才可以做領導。

 藍華突然又道:“若是兩軍相戰,用火藥禦敵,則無往不利也。”

 諸葛亮道:“何物。”

 藍華答:“硫璜加硝石,兌成比例密封,著一引線點燃,威力巨大,若是兩軍交戰,用此物殺敵倒是利器。”

 野史記載諸葛亮和馬謖研究出地雷,炸司馬懿,隻可以下雨,沒點著,不過諸葛亮在對付南蠻的時候用過一次,威力還是蠻大的。

 藍華又道:“若是這天下能被一個諸候平定,孔明該當如何?”

 諸葛亮道:“做個太守,倒不困難。”

 藍華又道:“孔明是想興複漢室,還是百姓安居樂業?”

 諸葛亮道:“當是興複漢室,百姓安居樂興也。”

 藍華搖頭又問,“若是二者擇一呢?”

 諸葛亮道:“師兄之意,何人可定這天下?”

 藍華道:“若是曹操有此能力,孔明該當如何。”

 諸葛亮道:“我便做個山野村夫,在這隆中種地便好。”

 藍華不語,他看不清,這天下是劉備座得,曹操座得,這國家方向又是何處,此第四局以開,藍華定便是想法除去一人,叫這天下早些太平,國家一統,百姓也好安居樂業。

 半月後,藍華決定跟諸葛亮去趟徐州去見見劉備,至於曹操,藍華也豫猶的很,藍華時常又想,殺了曹操,袁紹就可能會統一中原了,會不會做皇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群雄相爭,不過數載便能平定,也沒有後來三國。

 三國時年年爭戰,百姓過得甚苦,三國自赤壁之戰後有五十余載,才被西晉統一,藍華想出了十余種可能性,他覺得第四局開始,他必須做些什麽,從前三局的經驗來看,皆是藍華自己太小心慎重了,要想破局必段做掉這些歷史上知名的人士。

 藍華想通關節,便豁然開朗,諸葛亮跟他是師弟,至於殺了他,容易的很,叫胡車兒一刀下去就掛了。

 藍華覺得諸葛亮在這個時間點不重要,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才是最關鍵的轉折點,在官渡之戰前殺了曹操,說不定袁紹就能統一天下了。

 在赤壁之戰殺了劉備,說不定曹操就能統一天下了,這個是選擇題,藍華決定開始殺人了。

 諸葛亮見藍華思索,便起身回屋習書,也不打擾藍華,濫殺無鼙,藍華

 --0---0---小--說---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小說推薦閱讀:

 -0--0---小--說---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做不出來,不過為了天下早一點統一,殺袁紹,曹操,劉備,孫權這些人,藍華覺得還是下得了手的。

 藍華思索一刻,見諸葛亮回屋睡覺,自己也回屋去睡,次日一早,黃月英與司馬榮又來,不過送來一副象棋給藍華,皆是杉木所製,精美異常。

 幾人有說有笑,又研究新鮮玩意,藍華倒是有閑,諸葛亮便是習書寫悟,幾日後龐統來找言司馬先生講論,叫諸葛亮一起去聽。

 龐統長的尖嘴猴塞的,大概一米六五這樣子,二十多歲的樣子,藍華聊了幾句,最後總結,這個人愛吹牛皮,喜歡冒風險。

 不過在那時能吹牛皮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士人皆是正直,以事論事,龐統則不然,喜歡講歪理,要是放後世又是一個成功學大師。

 歷史上都說龐統這個人打仗不錯,藍華領教了一下,至少比自己強上一些,就喜歡給敵人挖坑,用兵奇,險,是個打仗的人才。

 幾天后,藍華隨眾人下來去水鏡莊聽論,女孩子是不能聽的,龐統,諸葛亮,藍華可以聽,都交了費用的,不聽白不聽。

 司馬徽乃是知世大儒,主要講的是論語,禮,義,仁之類的,藍華聽了幾句就想睡覺,不過諸葛亮是聽的津津有味的。

 論語中就是灌輸那套精忠報國,效忠皇帝君父那一套,又有如何治政的手段,講了一天論,司馬徽講完了,藍華就上去求教。

 遇到了名士,當然是要求教一番,司馬徽也聽說過藍華這個人,是祝公明的徒弟,那自然是有問必答了。

 藍華第一問便是若是儒治國家,人分三六九等該當如何?

 司馬徽用論語對之,又講一典故,用王莽篡漢說明問題,司馬徽的意思大概是這個國家要想治理,必須用文人治,用禮,義,仁,孝,教化世人的方式去治理。

 王莽篡漢後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制度,後激化各階級的矛盾,被貴族和士家聯合起來乾翻了。

 藍華大概也明白其中意思,大概就是生產力決定社會制度。

 藍華第二問若是諸候利益和國家統一,擇一為先,如何決擇。

 司馬徽的回答是,士人思治,百姓思安,國家統一放在首位,國家治理好了,士家就有自己的利益了,到時上位則各憑本事。

 說的也是大實話,曹操大軍壓近,荊州豪強,士家大族,皆是投降了,這大概也是當時的士人們普遍想法,至於徐庶,諸葛亮跟著劉備混,大概是因為所謂漢室正統名義的政治理念不同,還是其他什麽原因,藍華想不通,藍華猜測可能大部分是因為寒族政治理想的尋道方式不同,後面有答案。

 又或者是那些聰明人跟普通人的想法不同,覺得自己比曹操乾得好,這個國家在自己治理下,會變得更強大,百姓過得更好,絕頂聰明的人都是這樣的,別人做什麽不放心,非要自己親自來乾,劉備這個人又是個英雄人物,就成了首選目標。

 藍華第三問,世人義為先,還是利為先。

 司馬徽答以利相許則為義也,以義助人則為利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