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回范陽途中又中了閻柔軍馬埋伏,損失慘重,兵馬退往范陽途中,探子回報范陽也被鮮於輔奪了。
公孫瓚隻好退守易京,並叫鄒丹回攻漁陽,鄒丹與鄒昊合兵一處,共計十萬大軍去奪漁陽。
閻柔一軍,峭王一軍,鮮於輔,田豫一軍,鮮於銀一軍,杜阮一軍,合兵六萬,號稱十萬,在漁陽三十裡外與鄒丹進行大會戰。
這一場戰打了半個月,不斷的有軍事力量加入到盟軍中來,鄒丹糧草不足,便叫公孫瓚運十萬糧草過來,哪知公孫瓚軍隊裡有間系,將運糧路線透露給了鮮於輔,鮮於輔派杜阮動了鄒丹的糧草。
又叫人化裝成運糧隊伍,混進鄒丹軍營,夜半一把火燒了鄒丹余下不多的糧草,閻柔見火起,便帶兵踏營,鄒丹大敗,退往方城,到達方城兵馬不過數千。
鮮於輔叫齊周做說客,勸鄒丹投降,鄒丹家人皆在鮮於輔手上,便投降了鮮於輔,公孫瓚氣憤,當夜便連殺了數百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反抗軍裡面大家士族,地方門閥的子侄,到公孫瓚軍隊效勞的文職工作者和武將,當然公孫瓚殺人是一窩端的,不緊要殺這些人,還殺家眷,親屬。
公孫瓚從剛開始的友好接觸到有限量的信任到提防,最後變得不耐煩,痛恨,驚懼,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三五年的時間,公孫瓚沒有能力治理幽州這麽大一塊地方,他沒有士家大族的根底,也沒有名望,不過是一介武夫,士家瞧不起他,他更不願低聲下氣的去求士家跟他一起共事,給他們尊重和權力。
一個軍閥不管多牛,政治上處於弱勢,就會必敗無疑,只是時間問題,當然沒有袁紹這個外力的推動,這個時間和過程會變得緩慢很多。
至少在強權和強大的軍事武力威懾下,誰也不敢動輕舉妄動的,只是鮮於輔作為一個引火線,點燃了這個稻草房子。
公孫瓚不僅濫殺,還派士兵去掠縣,搶糧草,不過數月他搶了二三百萬石糧食,公孫瓚又修高城,把易京城修得像城堡一樣的,袁紹打了幾個月都無攻而返。
公孫瓚經過無數的背叛和失敗後變得異常暴躁,又加上年紀大了,變得疑神疑鬼的,動不動就殺人。
公孫瓚搞了個像後世錦衣衛的組織,由他的死忠粉嚴申任頭頭,這個組織大概有千人之多,盯著城中將領,士家大族,一有異動就叫人帶兵殺人全家,血流成河。
趙雲在城中度日如年,看不過眼就去見公孫續,叫他勸勸他爹,不能這麽濫殺,公孫續勸過幾次,公孫瓚不聽,有一次公孫瓚心情不好,還要殺了公孫續,公孫續沒辦法至此再不敢勸。
袁紹,鮮於輔見易京打不下來,就懶得打了,就撤軍了,該幹嘛幹嘛去,袁紹留鞠義一萬兵馬圍公孫瓚,自己帶顏良,文醜和他的謀士團回冀州,準備乾曹操。
曹操已經平定了徐州,兗州,豫州,袁紹已經拿下了青州,冀州,並州,幽州只剩下公孫瓚這個硬骨頭,啃也啃不動,不啃的話,跟曹操乾起來,公孫瓚肯定又出來咬人了。
袁紹進謀士沮授言跟公孫瓚議和,議和條件比較苛刻,便是公孫瓚為袁紹將領去守朝鮮那個地方,公孫瓚不肯乾,你殺了我弟弟,我跟你不死不休,並大罵袁紹。
袁紹氣的不行,叫鞠義強攻,鞠義不乾,自己本部兵馬越打越少,不聽號令,又和鮮於輔的眉來眼去。
鮮於輔與袁紹有君子協定,這幽州除了易京之外,基本上就算平定了,袁紹跟他們向朝廷表功,鮮於輔被封了個漁陽太守,閻柔被封了個烏丸校尉,劉和做了個涿郡太守,袁紹又派自己的人加強對幽州的控制。
袁紹叫鞠義撤兵,鞠義撤兵回渤海,走到半路,顏良,文醜來接,待兩馬走近,顏良揮刀,一刀就把鞠義腦袋砍搬家了。
鞠義舊部被顏良,文醜接手,袁紹增派三萬大軍,又叫逢紀,審配來督戰,務必要把公孫瓚這個釘子拔掉。
顏良,文醜先打外圍,公孫瓚老將匡滿被圍,公孫瓚不去救,眾臣皆怨,有種兔死狐哀的感覺,至此很少有將去見公孫瓚進言。
公孫瓚大兒子公孫續見這樣不是辦法,城還沒有破,說不定城裡就先反了,就跟公孫瓚講,怎們去請張燕來救援,袁紹兵馬一退,我們就自由了。
公孫瓚召大家來一問,大家都同意了,眾將士,謀士也怕公孫瓚哪天神精病發了,一個人都殺光了,如果袁紹兵馬退了,公孫瓚就不用精神緊張,大家就不用每天怕他到處殺人。
幾丈高的城牆,裡三層,外三層的,還沒接近城門,說不定就被射死了,至於謀士,將領之間的串門都得小心翼翼,要是被打了小報告,說不定哪天睡覺還在夢裡的時候就被公孫瓚的特務們剁死了。
公孫續在趙雲的護送下,帶數十騎兵就出了城, 一個月後公孫續找到了張燕,叫張燕出兵去救,張燕猶豫不決,公孫續就許他百萬糧草,一半的幽州地盤,張燕心動了,提兵十萬去救。
哪知兵馬還未走幾日,公孫瓚就下面的人出賣了,公孫瓚傷心難過之下,就**了,一代梟雄就這麽掛了,死時慘不忍堵,燒成了一個人碳。
公孫瓚掛了,張燕手下渠帥就打起了公孫續的算盤,數百人圍砍公孫續,在趙雲的護送下開始逃跑,公孫續中箭掛了,趙雲回不了幽州,也不想投袁紹,想了幾天,最後打算去找劉備,跟著劉備混。
趙雲就這樣,一匹一槍,離開太行山,一路打聽劉備消息,一邊往許都去,劉備這時候正在曹操那裡喝著青梅酒論英雄。
公元200年三月,袁紹控四州,成為天下最大的諸候,帶甲數十萬,糧草千萬,戰馬十萬,錢數十億,袁紹又封其子袁熙為幽州刺史。
話分兩頭,公元196年夏,郭,李二大軍閥相繼滅亡,獻帝被白波賊與軍閥殘余勢力所持歸雌陽,曹操領兵西進迎天子回許昌定都,曹操手裡盡得政治上的優勢,一時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