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奸臣世家》第三百七十二 新流民圖一
不過,蔡道也並沒有因此而閑下來,他想出了一個非常絕妙的主意,可以讓窩在太原城裡的鄭俠和汴梁城裡的文彥博與呂公著都過不好這個冬天。

   就這樣,在呂大防志得意滿救助饑民的時候,不知從哪一天起,一套連環畫在汜水關前饑民的營地,河東路的各個州府縣裡,以及汴梁城市井之內迅速的散播開來。

   這自然是出自蔡道的手筆,這套連環畫一共有九幅圖畫所組成。

   第一副

   卻是出自鄭俠的手筆,

   也就是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

   流民圖!

   這幅畫,蔡道還親眼看過。

   想當初,蔡道一進入汴梁城之後,就想方設法讓趙傭從宋神宗那裡將這幅畫拿出來,他親眼觀看了一次。那個時候,這幅曾經讓宋神宗心神震動、讓兩宮太后痛哭不已的畫早就被宋神宗扔進了故紙堆。趙傭手下的小太監足足找了三天,才找到。

   這幅圖上的內容,所繪的是鄭俠‘親眼’所見流民扶老攜幼困苦之狀。

   其實說穿了,就是逃荒的農民罷了。

   熙寧七年,大宋天下大漢,由於老天爺一直都沒有下雨,宋神宗這個一些想要富國強兵、穩固趙宋統治、卻又搖擺不定,耳根子極軟的皇帝開始心生猶豫了。而那些一直伺機扳倒王安石,廢除新法的保守派大臣們看出了宋神宗此時的心理。

   於是,他們便利用鄭俠這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卻又是最適合給王安石致命一擊的人,指示他畫了這幅流民圖,利用天災彈劾了王安石。

   而鄭俠,眾所周知,這個人還是王安石本人親自提拔起來,並舉薦給宋神宗的。

   反骨仔就是反骨仔。

   在古代的華夏,凡是發生災害的地方,脆弱的小農經濟根本沒有可能抵禦這樣的破壞,靠土地刨食的農民,其唯一的對策,便是男女老幼攜手一起逃荒,這幾乎都成了華夏農民逃生的一種天生必備的手段。

   除非發生災荒的當地官員敢於開倉放糧,而且這個官府的倉庫沒有出現大面積的虧空,其中有充足的備荒糧食。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讓農民們免於流離失所之苦。可是,細數起來,華夏幾千年的歷史當中,真正敢於這麽做的官員實在是太少了。而王安石恰恰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幅畫之所以被宋神宗拋棄,原因就在後面的幾幅畫裡面。

   第二幅畫

   就有點意思了。

   圖還是那幅圖,畫中的人物和造型都沒有變,卻不是老生常談。

   蔡道只是在圖畫當中多加了幾筆,卻讓人一眼就能夠看出,這些災民是因為家鄉發生可旱災,這才逃離了自己的家園。

   而且,在圖中,蔡道還在上面附加了一些文字說明——熙寧二年三月,京畿旱甚。

   鄭俠當時雖然不是上朝官,卻是因為進士及第,在治平思念就被授予了將作郎,擔當的職務一直秘書省校書郎。這個官職也只是從八品,自然不高,可是,秘書省是天子近臣,雖然僅僅是校書郎,這個官職也是非常清貴的。

   可是,當年的旱災,同樣有流民,鄭俠卻沒有上流民圖。

   這個反骨仔從王安石手中親自接過了任職通知書,被剛剛當上參知政事的王安石舉薦提拔,高高興興地去光州就任司法參軍去了。

   這個官職雖然還是從八品,而且還是地方官,但是卻掌握了一州司法大權。再加上,那個時候的鄭俠是王安石的親信,所以,連當時光州知州都要讓他三分,就更別說光州的其他的官員了。

   況且,他這司法參軍不但掌控這一州的司法權,還不用通過提刑官來上奏差事,因為他可以將案件的處理意見直接轉交給王安石親自審閱。

   那個時候,他也沒有上流民圖。

   當然,光憑一幅畫和十幾個字的文字說明,並不能夠表達出這麽多的含義。

   負責給這些老百姓解讀這幅連環畫的人,卻都是被七色領重金收買的當地的說書人,這些人本來就是用自己的嘴皮子討生活的,有了實物在手,講解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了。而且,他們也能夠用當地百姓們能夠聽得懂的方言,將蔡道畫的這些連環畫當中所要想表達出的意思,原原本本告訴這三處地方的百姓。

   第三幅畫

   也同前面一樣,不過,說明的文字卻是寫的熙寧三年,諸路旱。六月,京畿之內旱。八月,衛州旱。

   而鄭俠還在光州安安穩穩地當著他那個司法參軍。

   那個時候,他還是沒有上流民圖。

   第四幅圖,

   說明文字寫的是熙寧五年五月,大名府自春至夏不雨。

   這個時候的鄭俠,已經光州司法參軍任上,當滿了三年的任期。可是,由於他和王安石在變法上面的政見不同,所以,這一次,王安石就沒有在舉薦他升官,而是將他貶到了汴梁城安上門的監門小吏。

   那個時候,兩個人之間已經出現了裂痕,而且,王安石還將鄭俠這個從八品的實權官,直接貶成了一個小吏,對於一個文人來說,可謂是羞辱以極了。

   可是,即便二人已生嫌隙,鄭俠還是沒有上流民圖。

   而熙寧七年發生的那次震動整個大宋的旱災就是第一幅圖所描述的場景。

   第五幅圖,

   說明文字寫了從熙寧八年一直到元豐五年,整個大宋朝的疆域之內,從南到北一共發生了七次大大小小的旱災。

   第六幅畫,

   圖中的畫終於有了變化,這次畫裡描述不光是旱災,還有蝗災。

   則恰恰是鄭俠重新返京的那一年,也就是元豐六年,除了京畿之外,整個中原地區田地裡面的糧食全都獲得了豐收。

   元豐六年秋收的時候,這個鄭俠奉詔回到了汴梁城,所在的京畿先是發生了旱災,接著就是蝗災。雙重打擊之下,以至於除了蔡道在艮嶽那塊地種植的上千畝水稻、大豆和高粱美玉偶減產之外,京畿路其他地方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減產,甚至有些水源本身就不足的地方發生了絕產的事件。

   艮嶽那片地之所以能夠躲過這次雙重的威脅,

   第一、自然是宋神宗非常地重視。

   發生乾旱的時候,蔡道卻不再汴梁城,所以,宋神宗在情急之下讓狄詠派手下的禁軍幫助那些佃農給地裡面灌溉。

   第二、是因為蔡道種植的這些糧食、經過了選種、澆了糞肥,自然比一般的糧食成熟的要早上半個月,所以,再加上收獲的時候,又有禁軍幫忙,收獲完以後,恰好躲過了之後的蝗災。

   那個時候,京畿之內的百姓和朝廷之內的文武官員,也都並未將這次同時發生蝗災和旱災聯系在鄭俠的身上。

   可是,那個時候的鄭俠,回京之後,便忙著去拜望那些在汴梁城中的保守派大佬們,哪裡還顧得上給宋神宗上什麽流民圖呀!

   而且,京畿之內發生的旱災和蝗災,自有那些屬縣的縣令放糧救助,也不會有什麽流民出現。

   第七幅畫,

   河北諸路本無災害,卻因為遼國南京,也就是幽州地區屢遭蝗災,所以,遼國的蝗災又再一次蔓延到了河北諸路的境內。

   而鄭俠恰恰就是那個被宋神宗派去救災的救火官員,可這廝把這個差事辦得差極了。

   鄭俠自己倒是表現得潔身自好, 沒有從這次的差事當中貪汙一文錢。可是,他這個主管救災的主官,不但眼睜睜地看著當地的官員和豪族勾結在一起,私吞了大部分宋神宗從汴梁城裡調撥給河北諸路的救災糧食,還間接導致了元豐八年河北諸路保甲叛亂事件。

   而這個時間其實就是直接導致宋神宗駕崩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八幅畫,

   畫得就是這次河東路大雪災事件。

   這幅畫是由四幅小畫組成的,

   1、幾個小人乘著毛驢沒落的離開了汴梁城,

   2、宰相府門前,兩個都穿著官府的人面對面站著,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家將一枚官印遞到了面前一位中年人的手中。

   老人的頭上寫著介休二字,而那個中年人頭上只寫了一個字——俠。) 下載免費閱讀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