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唐高歌》八百九十六 長安暗湧
“怎麽回事?”馬車裡的郭通雄掀起車簾,有點不耐煩地說。

 細川連忙解釋說:“郎君,前面不知發生什麽事,很多人圍著,路都讓他們堵了。”

 “一幫愚民,也不知湊什麽熱鬧。”郭通雄一邊說,一邊下了馬車。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看看發生什麽事也好。

 下了馬車,還沒走近,就聽到有人說“第一次看到這重的賞金”“要是拿到這筆賞金,幾輩子都不用愁”一類的話,隱隱還聽到有人說白玉豬什麽的,一聽到白玉豬,郭通雄心裡一個激靈,連忙擠上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擠到前面一看,原來是坊門的告示榜上貼了一張懸賞令,懸賞令是紅色的,紅底黑字顯得格外醒目,一看清內容,郭通雄不由內心一震:是白玉豬香鹵肉店發出來的懸賞令。

 懸賞令先是介紹白玉豬香鹵肉的由來,就說是冠軍候府上廚子獨創的一道美食,在冠軍候舉行的第二次燒尾宴中驚豔出現,受到皇上和一眾達官貴人的讚賞,配方是托關系從冠軍候府中求得,一經推出市面,大受食客歡迎,然而有人惡意中傷,造謠說白玉豬香鹵肉有問題,還吃死了人,對白玉豬香鹵肉造成極大的傷害,為了維護聲譽,也為了保證廣大食客的安全,暫停銷售白玉豬香鹵肉,等待案件水落石出再始銷售。

 重頭戲在最後,重金懸賞,凡提供破案線索或破案的,無論是衙門還是個人,都可以獲得一千兩黃金的獎勵,

 一千兩黃金,相當於一萬貫,要是普通的三口之家可以花幾輩子了,難怪圍觀的百姓那麽興奮。

 郭通雄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鐵青,沒想到郭可棠玩得這麽狠,要麽不出手,一出手就想要別人的命。

 不知為什麽,郭通雄看著那張懸賞令,總有一種濃濃的諷刺感,自己就住在長興坊,懸賞令就貼在長興坊的坊門,這是什麽意思,是針對還是另有所指?

 一千兩黃金,足以讓很多人瘋狂了,懸賞令中說了,要是衙門破案,這一千兩黃金就捐給衙門,有這麽豐厚的賞金,那些衙役、捕快還有長安城無處不在的武候,還不是瘋了一樣去破案嗎?

 突然間,郭通雄自言自語地罵道:“那個小賤人,真是好算計,那一千兩黃金看起來出得有些冤,可這份懸賞令可以看作是推廣令,有皇上、冠軍候和達官貴人和一千兩黃金作看點,肯定很快傳遍大唐,無論案子破不破,白玉豬香鹵肉肯定會傳到大唐各個角落,跟鄭鵬那小畜生在詩會上裝瘋賣傻一模一樣,哼,狗男女。”

 當年鹵肉剛出來時,銷路不錯,但算不上火爆,就是鄭鵬公然說什麽吃鹵肉有利於的保持頭腦清醒,學習時吃點鹵肉可以事半功倍,幾句話把那些學子哄得團團轉,以後那銷量穩定上揚。

 想想天下那麽多讀書人,不用說每天,就是每人每個月買一斤,數量也驚人了,郭可棠這則懸賞令,可以說有妙曲同工之妙。

 看到郭通雄皺著眉回到馬車,臉色不太好,細川張張嘴,也不敢問,正想把馬車趕出去,突然聽到郭通雄吩咐道:“不轉了,回去。”?

 “是,郎君。”細川心裡有些奇怪,不過他也不敢細問,馬上把馬車調頭。

 回到偷偷購置的豪宅內,郭通雄二話不說,把細川叫到書房,把無關人員都屏退後,有些焦急地問道:“細川,替我們辦事的人,可靠嗎?”

 “郎君放心,絕對可靠,都是族裡家生奴,口密得很,再說他們只是暗中在鹵肉中做手腳,又沒有去鬧事,請郎君一萬個放心。”細川馬上應道。

 郭通雄臉上的憂色未退,有些惱怒地問道:“說了只是作弄一下,不要把事情搞大,怎麽還弄出了人命?這可是天子腳下,一個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白玉豬香鹵肉來勢洶洶,就是降價讓利都抵擋不住,原因很簡單,品質上,十八味香鹵肉的確比不上,郭通雄不甘心失敗,只能使一些盤外招,本來想惡心一下,暫緩郭可棠的擴張速度,最好爭取一些時間,讓族裡製作鹵肉的匠師能研究出更好的鹵肉,就算沒白玉豬香鹵肉那麽好吃,味道也不能差得太遠,沒想到出了大事。

 剛知道有人吃鹵肉丟了命,抬著屍首去鬧事時,郭通雄還是很高興的,當他看到那張紅色的懸賞令後,前面的好心情一下子煙消雲散。

 問題是,郭可棠能出重金懸賞案,自己不能出重金懸賞不破案吧。

 細川一臉疑惑地說:“郎君,這事會不會是碰巧了?我們的人,下的只是嘔吐肚瀉的藥,沒人會下毒藥,這一點小的第一時間確認過了,會不會是碰巧了?”

 本意就是給對手下眼藥,又不是什麽大仇,誰會下死手?

 人命關天啊。

 郭通雄點點頭說:“希望如此,說不定是鄭鵬和郭可棠這對狗男女太囂張,連老天都要他們不好過,,哈哈哈。”

 說到後面,郭通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香玉豬香鹵肉名氣本來就大,再加上那份賞千金的懸賞令一出,事情開始激烈發酵起來,長安的百姓每天都在討論這件事,商討是誰下黑手,又或議論誰最可能得到這筆巨額賞金,一個個說得口沫橫飛,好像諸葛亮再世一般,不少好事之徒被巨金吸引,整天到處暗自調查、打聽,更有一些有偵緝技能的人,四面八方湧入長安碰運氣。

 運氣不好,就當遊覽長安,湊個熱鬧;要是運氣好,時來運轉,拿下這筆懸賞的巨金,絕對是名利雙收,功成名就。

 一樁命案和一張懸賞令,讓繁華安定的長安多了不少暗湧,而這份暗湧經過不斷發酵和動蕩,終於鬧上了大唐權力的最高殿堂:朝會。

 “諸位臣工,有奏折的,可以上奏折了。”一朝禮儀後,高力士大聲唱道。

 話音剛落,禦史台長官禦史中丞李朝隱,搶在其它人前面,大步走出行列,一邊行禮一邊啟奏:“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李隆基有些意外看了李朝隱一眼,面不改色地說:“準奏!”

 不同的職位,有不同的責任,按理說上朝的大臣,都有上奏折的權利,不過就是啟奏,也有一套默認的秩序,多是先急後緩,先重後輕,先談國事,再訴私怨,像禦史台這種負責監察和彈劾百官這種不討喜的活,通常都是等正事商議得差不多再出列,今天怎麽啦,剛開朝就有“開火”的跡象, 還是禦史台的長官、向來以強硬、不畏強權的李朝隱親自出面。

 要知道李朝隱可是出生於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二年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現在已是年近七旬的老叟,特別是這二年,李朝隱的精力明顯不繼,多次請辭回鄉頤養天年,只是李隆基一直挽留,留在禦史吧,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要站出來,李隆基有點意外。

 有二種可能,一是李朝隱堅決請辭,想葉落歸根,二是要出大事。

 得到允許,李朝隱大聲啟奏:“皇上,微臣要彈劾京兆尹李峴。”

 話音一落,現場一片嘩然,不少人吃驚地看著李朝隱,心裡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出大事。

 李峴可不是普通人,正兒八經李唐宗室,唐太宗李世民玄孫,吳王李恪曾孫,信安郡王李禕第三子,朝廷對他的評價是任官有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氣不阿,年僅二十五歲就擔任京兆尹,即使有李唐宗室的原因,傑出的能力也不可忽視,朝野上下都很看好李峴的前途,就這麽一顆耀眼的政壇新星,還有人彈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