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盛唐高歌》一百三十六 秦王破陣樂
  教坊的人員方面很複雜,教坊使由宮裡派來的太監擔任,他們是“內人”,又沒那方面的能力,皇帝對他們很信任,而教坊的大部分官員,大多出自太常寺。

  太常寺的官員多是管理宮廷禮儀、祭祀一類,作風偏向保守,而太監出身的教坊使,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讓皇帝滿意,在一些發展方向上,分岐經常有。

  管理人員複雜,下面的樂官、樂工、藝伎的組成更複雜,有從宮中派遣來的宮女、有樂籍的人員、有賤籍奴婢、有平民之女、有。

  教坊內藝伎依聲色技藝分為若乾等:平民之女教習樂器,稱為掬彈家;一般歌舞伎,稱為宮人;技藝水平好,經常在皇帝面前表演的,稱“內人”或“前頭人”,表演時常在歌舞隊前列或後排,起到示范和壓陣作用。

  聲色技藝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藝人還要爭相討好樂官和相關官員,因為他們有權調整位置,或直接不讓藝人出現在皇帝面前,這樣一來,就是再出色也沒人欣賞。

  當然,教坊的樂官也不能對藝伎為所欲為,說到底,皇帝把教坊從太常寺分出來,也就多一個遊樂獵豔的地方,坊中的美女,沒有在皇帝面前出現過的,稱為“頭面人”,教坊裡誰也不能“動”頭面人,假如皇帝突然要寵幸一個美女,發現不是完壁之身,在自己眼皮底下讓人捷足先登,皇帝能不發飆?

  在皇帝面前出現過三次或三次以上,沒有被寵幸,就叫“三面人”,這時教坊的官員可以權宜行事,例如許配給樂戶成親、讓她接待客人賺錢補貼教坊等。

  要是有幸被皇帝寵幸,馬上身家倍增,由一名普通的藝伎升為“十家”,轉到宜春院供養,受寵幸越多,得到的賞賜也就越多,給米給錢給府第都有,能從普通的藝伎、宮人進入宜春院成為“十家”,是所有女藝伎的心願。

  為了達成這個心願,藝伎彼此間勾心鬥角得很厲害,爭相討好樂官也是手段之一,有的為了謀一個好的差事或待偶,也爭相巴結樂官,像那個清兒以身侍候思良,就是想找一個好的差事。

  教坊中還有,她們精通音律,色衰後價值下降,被賣到這裡,充實教坊,由於顏值不高,不容易受到皇帝的注意,而樂官也會把她們安排在後面,這些皇帝心裡有數,極少去寵幸坐在後面的女子。

  算是一種默契,有點像清朝,為了顯示排場和尊嚴,清朝的皇帝每次正餐都有一百多道菜,一個人哪能吃那麽多,只有前面二三十個是新做的,擺得遠的多是前面剩下的、餿的,這些皇帝也心知肚明,讓人挾菜都是挾擺放得近的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鄭鵬本以教坊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唱唱歌、玩玩樂器、跳跳舞什麽,就可以吃飯玩耍,是傳說中度年如日的好地方,沒想到那麽混亂。

  說到後面,丁橫有些得意洋洋地說:“某相中一個彈琵琶的女藝伎,她是樂籍,已經由官府作主,嫁給同樣樂籍出身的男子,每天跟她說說笑笑,不時送她一點小禮物,很快就好上,只是丈夫看得太緊,一直沒有成事。”

  “後來尋到一個機會,約她的丈夫喝酒,想把他灌醉了好行事,喝了好久,他就是不醉,後來他看到我急了,不緊不慢地說,這樣喝下去,喝到天亮也喝不醉,要是給他一貫錢,就是吃饅頭也會醉,早說啊,直接扔下一貫錢,地都不用找,他去賭錢,房都讓給某快活了。

”  這是丁橫的得意之事,說得眉飛色舞,而鄭鵬聽得直皺眉頭:“什麽人啊,為了一貫錢,自家的娘子也肯拱手讓人?”

  丁橫搖搖頭說:“又不是清清白白的良家,成親之前,大多被權貴玩弄過,就是育有兒女,一出世就是樂籍,早晚也是任人魚肉,日子看不到盼頭,自然是能得一天快活,就快活一天。”

  “這樣混亂,教坊使他們就不管一下嗎?”

  “教坊使是從宮裡來的,沒那方面的能力,又一心討好上面,哪裡有空理會這些,對他來說,只要手下人做好本職工作、別惹亂子,最好還不斷有孝敬送上就心滿意足,再說天天困在這裡,每日訓練,日子過得這般索然無味,沒點消遣反而容易出亂子。”

  鄭鵬點點頭,也不好再說什麽。

  這裡也不是什麽好地方,鄭鵬心裡暗暗決定,有機會盡快離開這裡,免得自己被腐蝕。

  古人說得好:酒是穿腸的毒藥,色是刮骨的鋼刀,財是下山的猛虎,氣是惹禍的根源,綠姝還等著自己去救呢。

  如果她沒改初心的話。

  邀月小築有兩棟獨立的屋室,三室一廳架構,家俱齊全,以紅木為主,就是被席也有準備,是拎包就能入住的那種,地方不大,但打掃得非常乾淨。

  要是有事,鄭鵬並不介意在這裡小宿幾晚。

  看完居住的地方,鄭鵬在丁橫的帶領下,開始去排練場觀看左教坊的排練情況。

  越靠近排練場,樂聲越大,那樂聲時而高亢、時而婉約,有時像奔騰的江河,有時像幽幽的溪流,讓人的心情也隨之高低起伏,特別是一陣激情澎湃的鼓聲響起時,鄭鵬感到自己的血都有些沸騰。

  “這是什麽曲,竟然如此大氣?”

  丁橫原來有些嬉皮的笑臉,也變得嚴肅起來,開口說:“秦王破陣樂。”

  《秦王破陣樂》是改自破陣樂,公元620年,也就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率兵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大唐政權, 手下的將士們為了慶祝勝利,在軍歌《破陣樂》中和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貞觀七年,李世民親製《破陣舞圖》,對舞蹈進行加工: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以像戰陣之形。舞凡三變,每變為四陣,計十二陣,與歌節相應。令太常丞呂才對以改編,又令李百藥、虞世南、儲亮、魏征等人製歌詞,於是就有了氣勢磅礴、高昂極富感染力的《秦王破陣樂》。

  真正的秦王破陣樂,在後世已經煙沒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後來出現破陣樂,是根據殘譜複原的,究竟有幾成原《秦王破陣樂》的精髓不得而知。

  鄭鵬慢慢推開排練場的大門,當大門打開時,瞬間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整個排練場約有八百平方,頂高起碼有二丈多,顯得大而雄偉,現場參與排練的樂工、藝伎有七八百人之多,擺放正前方的三面大型戰鼓,比一個成年大漢還要高,顯得極為醒目。

  樂器除了有大型戰鼓、五弦琵琶、琵琶譜、箏、篳篥、笛、琴、各式編鍾等等,每一個種樂器都有一個小型方陣,人數雖然多,但是站得井然有序,遠遠看去,這不像是在排練歌舞,而是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

  會場的中央,舞者有的穿著甲胄,披甲持戟﹐執纛演習;有的穿著裙紗,在振憾人心的樂聲中翩翩起舞,好像在譜寫著鐵血柔情.....

  後世那些所謂的大型交響樂團,跟這裡的一比,簡直就是小孩子玩泥沙,鄭鵬被震憾得快要頂禮膜拜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