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唐高歌》四百四十七 盛世大唐,上元佳節(1)
隨著時間的消逝,天色慢慢暗了起來,然而,街上的行上反而越來越多,所有人都翹以待,等著夜幕的隆臨。

 換作以前,天一黑就急急忙忙往家裡趕,免得關閉城門坊門後被武候抓住,可今天不同,上元節沒有市禁,也沒宵禁,以花燈為重的上元節,那是越夜越精彩。

 夕陽的最後一抹余輝,好像舍不得人世間的繁華,遲遲沒有落下,迫不及待的長安百姓再也不等了,紛紛把自己精心準備的花燈掛了起來。

 一盞、二盞、三盞...花燈越點越多,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掛起花燈,看起來就像天上數不盡的星星,各衙門、武候鋪也行動起來,開始點燃提前掛在路邊、巷角和高處的花燈,皇宮和各城樓也配合地掛起了花燈。

 轉眼間,長安變成花燈的世界,放眼看去,映進眼簾全各式各樣的花燈,數不勝數的花燈把長安照得光如白晝。

 花燈多,人更多,長安的大街上全是人,擠得密密麻的,今年上元節的花燈設兩個主會場,一縱一橫,縱是由明德門至朱雀門的朱雀大街,橫是由春明門到金光門這段路,這二處花燈最多,人氣也最高。

 長安上元節,官府規定所有建築物都要掛花燈,每條街、每條巷都要用花燈點綴,朝廷在兩個主會場設立特定的區域,只要誰的花燈做得好,就可以拿到這些地方掛起,供人欣賞、也供朝廷委派的評委察看,除了可以收獲一大堆讚譽和獎賞,優勝的可以加入民間花燈巡遊。

 要是被皇帝選中,馬上獲得一大筆封賞。

 經過多年的展,大唐百姓對花燈的分類更嚴格,不同款式、不同大小的花燈會分到不同的類別,像傳統花燈類、新式花燈類、影燈類、燈車類等等。

 一個盛大的燈會,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參與。

 燈會分為民間燈會和官方燈會,國家富強、國庫充盈,官方舉辦的燈會更加盛大奢侈,可以用“晝夜不息,閱月未止”來形容。

 上元節是難得露臉的盛會,那些豪門大族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挖空心思討好皇帝,有的還舉行小型燈會供長安百姓和遊人觀賞,以示自己的實力。

 走在長安街頭,隨處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花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棱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也呈多樣化,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等。

 這些都是傳統的,一些高檔的燈,會作成各種種樣的造形,如白鷺轉花,黃龍吐水,金鳧,銀燕,浮光洞,攢星閣,更高級的有燈車、燈輪、燈樓,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出。

 不知多少人看花了眼,也不知多少人被長安的燈市折服。

 “你們,這盞蓮花燈做得真是別致。”

 “最好看就是那盞八角紗燈,上面還有鄭鵬鄭大才子為一代花魁林薰兒題的那詩,光是這詩本小姐就要為它加分。”

 “快來看,快來看,這盞花燈好有趣,在上面架一個茶壺,絕了,還能煮茶。”

 “東面,你們看,東面,好高啊,這個燈輪,起碼有十五丈高,快去看看。”

 很多人被燈輪吸引,一窩蜂去欣賞,然而,一些經驗豐富的人有些不屑地說:“沒見過世面,那些達官貴人的花燈還沒有放出來,朝廷製作的花燈也沒露面,要看最大、最精致、最漂亮的花燈,晚些花燈巡遊就能看到。”

 街上的花燈精美、數不勝數,街上的才子佳人比比皆是,就是人太多了,人挨著人,腳碰著腳,不少人為了找一個好的賞燈位置爭吵起來,一些好的景點,有人甚至被人潮擠得雙腳懸空而走。

 這時最忙的,無疑就是保護主人賞燈的奴仆,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用人牆保護自己的主人。

 當然,有些人不用爭也能找到很好觀賞花燈,例如皇帝李隆基、岐王李隆業、姚崇、宋璟、張銳一行人,就在朱雀門上高高的城樓上設宴,與兄弟、重臣共慶賀上元佳節,也可以與民共樂。

 朱雀門城樓正好是一縱一橫兩個主會場的中心點,這也是觀賞燈的最佳地點,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事整個長安城,也可以清楚地欣賞燈會。

 “皇上,臣弟久不在長安,不能侍奉在皇上左右,謹以此杯祝皇上龍體安康,祝大唐國運昌隆。”李隆業舉起酒杯,向李隆基祝酒。

 李隆基站起來,輕輕拍了拍李隆業的肩膀說:“皇弟替朕守護地方,受累了,讓我們兄弟共飲此酒。”

 武則天當政時,李唐一脈在她的管制下,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作為李唐宗室,日子還過得很艱辛,李隆基和幾個兄弟相濡以沫,建立深厚的感情。

 然後,生在帝王家,很多事情要注意,李隆基把感情很好的兄弟,派到外地做刺史,諸王雖為一方牧守,但並不掌握軍政大權,從而減少了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同時,為了減少京官與諸王、諸王之間的接觸機會,唐玄宗還規定“宗王以下每季兩人入朝,周而複始。”,使諸王不能同時留居京城。

 李隆業是李隆基最喜歡的弟弟,看到他回來也很高興。

 喝完酒,李隆基坐下,示意李隆業坐下後,指著下面遊人如織、燈光輝煌的長安城,有感而道:“大唐能有今日之昌盛,離不開皇弟和眾卿家的努力,朕要敬諸位一杯。”

 眾人連忙說不敢,有些誠惶誠恐地把杯中的酒一飲而光。

 皇帝親自敬酒,誰敢不喝?

 “大唐能有今日基業,都是陛下英明,老臣願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姚崇喝完酒,放下杯後,第一時謝恩。

 “陛下英明,臣等願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眾大臣、包括李隆業都跪倒在地。

 看到氣氛有嚴肅,李隆基哈哈一笑:“今晚是上元佳節,看看長安熱鬧如斯,不能辜負如此良辰美景,朕對爾等有二個要求,一是禮數能免則免,二是不商政事,隻談風月。”

 一眾大臣自然連連應下。

 桌子上,菜香酒醇,城樓外,美景如畫,酒過三輪、味過五番後,眾人也放開了包袱,話也開始多了。

 李隆業突然開口問道:“姚開府,上完節不知貴府扎了什麽花燈?”

 “回岐王的話,老臣讓家中老奴扎了幾盞紗燈,掛在陋宅,陛下體恤老臣,派人送來八盞漂亮的宮燈,要是岐王有興趣,可隨時到來看。”姚崇一臉正色地說。

 “姚開宗兩袖清風,本王佩服。”

 姚崇在開元初年,為大唐的展作了極大的貢獻,他的《姚崇十策》讓大唐重新成為一流的帝國,然而姚崇在職時很自律,當宰相隻租了一個小宅子,辭去相位後,到寺廟居住靜心養氣,雖說教子引人詬病,但姚崇對自己還是要求很嚴格。

 要不然,李隆基也不會把他留下參與政事,也不會跟他商議重大國事。

 宋璟故意岔開這個話題:“諸位, 你們也看到,今年的花燈,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猶勝舊年,不知這次是誰能做得最好,得到陛下的厚賞呢?”

 一直很少說話的張說笑著說:“長安縣多製花燈能手,已經連續二年得陛下獎賞,想必今年也不會例外。”

 長安城城廓外以朱雀大街東西分治,東歸萬年縣,西歸長安縣,有對手就有競爭,兩位縣令不僅在經濟、治安方面暗暗較勁,上元佳節這種皇帝重視的歡樂盛會些,更是使出渾身解數。

 別人怎麽評價可以忽略,李隆基的意見最重要,每年李隆基都會重賞一名花燈做得好的人,那個出自哪個縣,就是哪個縣獲勝。

 要是得獎的不是長安的百姓,登記在哪個縣也算哪個縣獲勝。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