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洪荒之我意由心》第185章 舜,禹
  帝堯從帝嚳手中接下了一個太平盛世,然而在帝堯在位期間,他不但沒有因為先王的賢能而顯得黯然失色,反而是綻放了屬於自己的光華,毫無疑問,帝堯在這一點上完全足以配得上他五帝的身份。

  不過,事實上。帝堯最為人們稱道的不是他的各種功績,而是他不傳子而傳賢,禪位於舜,不以天子之位為私有的無私精神。

  人族自天皇伏羲起,便有了禪位於賢的傳統,伏羲禪位於神農,神農禪位於軒轅,莫不是如此。然而,自從軒轅之後,少昊是軒轅之子,少昊之後,顓頊為少昊之侄,軒轅之孫,顓頊之後,嚳為顓頊之侄,軒轅重孫,嚳之後,摯為嚳之子,摯之後,堯為摯之弟,嚳之子雖然這些歷代人皇不能說不賢能,但是,事實上,人皇之位的繼承卻的確一直在血親之間進行著,人族之中各方部落也略有微詞,只是由於歷任人皇的賢能,故而這種矛盾被壓下了而已。

  等到了帝堯這裡,雖然帝堯很疼愛自己的兒子丹朱,早期也是準備把帝位傳給丹朱的,但是,在帝堯辛苦教導卻依舊發現丹朱難以成才之後,帝堯就果斷放棄了讓丹朱繼位的想法,轉而開始在人族之中尋找能夠繼承自己位子的賢才。

  此時的人族,四嶽,即四方諸侯,或者說四方部落之長,在人族之中已經有了不小的話語權,因此,在進行此事之前,堯依舊是先與四嶽商議,請他們推薦人選。

  四嶽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家庭關系處理得十分妥善,並且能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

  但是,因為之前有了四嶽推薦鯀的先例在,堯因此沒有完全相信四嶽的說法,他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後再行決定。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裡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

  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過三年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無論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夠建樹業績,於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他於正月上日即正月初一,在太廟舉行禪位典禮,正式讓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在那之後,堯也如同歷任人皇一般隱居火雲秘境。堯離任時,“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

  堯退位之後,舜繼位。

  因為舜的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後稱之為虞舜。

  舜繼位之後,為了進一步規避日益洶湧的洪水,選擇了再次遷都,建都於蒲阪。

  帝舜兩眼都是雙瞳,從小就帶有異相,故又名重華。

  他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讚譽。舜生於姚墟,辛勤耕稼於歷山,漁獵於雷澤,在黃河之濱燒製陶器,在壽丘製作日用雜品,在頓丘、負夏一帶經商做生意。因為他品德高尚,因此在民間威望大。故而在帝堯想要在人族之中選取賢才繼承帝位的時候,四嶽都推薦了舜,使得舜進入了堯的視野,並且最終被堯所認可。

  帝舜繼位之後,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

  當時在人族的領地之內有四凶為禍人族,舜放逐“混沌”,“窮奇”,“檮杌”,“饕餮”等四凶,使得人們生活安定。

  帝舜還巡狩四方,整頓禮製,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裡。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

  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 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帝舜的這種作為進一步加強了人皇和各個地方部落諸侯之間的聯系,鞏固了人皇對地方的統治。

  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

  當然,帝舜雖然功績頗多,但是最令人稱道的還是舜選擇了大禹。

  帝舜在位期間,於帝嚳時期就已經初見征兆的洪水災患已經愈演愈烈,成為了人族的心腹大患,雖然帝堯在位的時候讓鯀去治理水患,但是卻失敗了,因此,等到了帝舜在位晚期,他就不得不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治水。

  關於治水的人選,人族各方賢能都給帝舜推薦了許多人選,但是,帝舜在這個時候卻充分的表現出了他作為一位人皇的眼光他力排眾議,毅然決定了把治水的重任交給了鯀的兒子,禹。

  禹是鯀的兒子,而鯀,便是帝堯時期治水失敗的罪魁禍首,帝舜選擇了這樣一個人來治理水患,毫無疑問是頂著極大的壓力的如果禹治水失敗了,那麽他便會如同堯一般在本來完美的帝王生涯之上留下一個無法抹去的汙點。

  但是,舜選擇了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