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最強小書生》第107章:再見2丫
此時正是九月中旬的時候,城外的農田中,到處都是忙著收割秋收的老百姓,金黃的稻穗沉甸甸的,收獲豐收的老百姓們雖然辛苦的忙碌著,臉上卻笑得像花兒一樣的燦爛。心中無比的喜悅和高興。

 陽德文坐在馬車中,打開了車窗上的窗簾,看著田間忙碌著的百姓們,心裡也是非常的高興和自豪。

 雖然今年的天氣相對於這幾年,要顯得風調雨順了一些,但他帶來的水車灌溉之法,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明河村距離明州城門外不過十幾裡地,陽德文坐著馬車很快便到了明河村,與陽德文一道前來的人,還有悠然居慈善基金的執行者杜七娘,以及江湖女俠李三娘。

 這年代的女孩子大都取名帶個娘字,排行第幾便叫幾娘,但李三娘這個名字卻沒有按這個意思來取,因為李三娘的母親隻生下了她一個,便死在了帶著李三娘投奔丈夫的路上,而李三娘的父親也只有李三娘這麽一個女兒,所以李三娘這個名字,就只是一個單純的名字而已,沒有其它太多的含義。

 今天一早吃過早飯出門時,李元良突然開口對陽德文說道:“公子現在可是關系著許多人的生計,所以安全問題必須要加強,以後出門時,便讓三娘跟在你身邊,保護你的安全。”

 “李叔,我看不用這麽麻煩了吧?現在明州城的治安不是挺好的嗎?何必麻煩三娘跟著辛苦。”陽德文苦笑著說道。

 “公子,三娘不怕辛苦。”李三娘果斷的說道。

 “好了,就這麽決定了,你不為自己想,也要為你身邊的女人著想一下吧!”李元良說完後便出門上街去了。

 “……”

 陽德文看著站在自己身邊的李三娘,話到嘴邊又說不出來了,只能是無語了。

 三個多月沒有來過明河村了,陽德文原本打算過來看看二丫教的那些孩子們都學的怎麽樣了,走進院子裡時卻發現空無一人,只有那間作為教室的屋子裡,學生用的課桌都擺得整整齊齊的。

 院子裡和屋內收拾的還是非常的整齊和乾淨的,院子中的萊地裡,玉米杆己經開始枯萎,飽滿的玉米包谷也己經成熟了,紅薯的藤蔓也已經開始發黃而變的乾枯了,要不了多久也可以全部挖出來了。

 辣椒樹上的葉子稀稀拉拉,還有不少的白色小花點綴其間,不過陽德文知道,這些小花己經來不及長大了,因為天氣轉涼之後,很快就會迎來霜降了,一旦開始降霜之後,這些辣椒都會因為凍死枯萎。

 陽德文興奮的走到玉米地前,摘下了一個玉米棒子,扒開了外面的包衣一看,發現這些玉米都長得非常的飽滿。黃燦燦的十分亮眼。

 “哈哈!你們二個今天可是有口福了,今天中午我們就吃它了。”陽德文揚了揚手中的玉米棒子,高興的對杜七娘和李三娘兩人說道。

 “這個就是你說過的那個畝產千斤的玉米嗎?”杜七娘走到陽德文面前,看著陽德文手中的玉米,說道。

 “沒錯!就是它了。”陽德文將手中的玉米棒子遞給了杜七娘手中說道。

 “還有這邊的這一些是紅薯,畝產幾千斤都不是問題。”陽德文又指了指旁邊的另一塊紅薯地說道。

 說完之後的陽德文,又興奮的走到了紅薯地中,扯出了一顆紅薯苗,但下面的紅薯卻沒有扯得出來。

 不過陽德文知道扯斷了是很正常的,他也顧不上去屋裡,找把鋤頭來挖出紅薯,急不可待地蹲下身子,直接用手把那些土刨開。

 好在土質倒也不算很硬,沒幾分鍾時間,陽德文就已經挖出來了一個大大的紅薯,至少有一斤半以上的重量。

 不過一根紅薯藤下面,可不只就結一顆紅薯,所以陽德文挖出來一顆之後又繼續的挖了下去,最後竟然挖出來了三個大紅薯。

 “不錯,不錯,正好我們三人一人一個紅薯。”陽德文非常滿意的拍了拍手中沾上的泥土,笑呵呵的說道。

 “這些東西是怎麽吃的?好吃嗎?”杜七娘對於這些從來不曾見過的東西好奇的說道。

 “這個玉米還沒熟的時候,可以生著吃,很甜,也可以用水煮著吃,還可以做菜煲湯,不過現在這個玉米已經熟了,太老了,生吃的話太硬了,所以還是不要生吃的好,我們可以把它煮了再吃。

 如果這些玉米要想保存的話,還得把它曬乾水份,之後可以將它磨碎了,當玉米粉吃,也可以煮玉米粥吃,至於口味嘛就一般般了,反正可以頂餓,怎麽樣也比餓肚子強啊!”陽德文大概的介紹了一下玉米的作用。

 玉米雖然也排在了主要的糧食之中,但在二十一世紀的那個時代,基本上沒有什麽人把它當作主要的口糧,那個時候的人基本上是南方以大米為主,北方才是以麵粉為主。

 玉米的主要的作用並不在餐桌上,而是製成飼料喂豬,或者加工成其他的工業產品,比如榨出玉米油來,玉米餅開,還有一些是由國家存儲起來,用作糧食儲備。

 “這些紅薯,我們把它洗乾淨了之後就可以吃,把它當水果一樣的吃,不過要削皮,吃起來清脆爽口,也可以用水煮熟了吃,還可以用火烤熟了吃,蒸也行,玉米也可以烤熟了吃。

 紅薯還可以刨成片或絲,用水煮熟之後拿去外面曬成紅薯乾,便可以長期的保存下來,需要用到它的時候,就可以拿來煮紅薯粥吃,紅薯乾生吃也很不錯。”陽德文耐心的解釋著玉米和紅薯的食用方法和用途,以及存儲的辦法。

 “公子,你從京城回來了。”正在這時,二丫從外面走了進來。

 “嗯!這兩天才剛到的明州,今天怎麽沒有上課呀?”陽德文看著似乎又長高了一點的二丫,微笑著說道。

 “公子,這兩天家家戶戶都忙著收割,公子以前不是說過,農忙的時候要讓這些學生們,回到家裡去幫忙的嗎?你說過要讓他們體驗一下父母種田勞作的辛苦,所以二丫這幾天便讓他們在家裡,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丫忙解釋著說道。

 “原來如此,你做的不錯,這位是悠然居慈善基金的杜七娘,你應該認識了吧?”陽德文點了點頭,又指了指杜七娘說道。

 “二丫見過二夫人。”二丫剛才只顧著和陽德文說話,這時才想起來,自己還沒有和杜七娘打招呼行禮。

 對於杜七娘,二丫當然不陌生了,悠然居書院就建在明河村,兩人彼此都見過不少次面,也在這個院子的家中吃過幾次午飯,這午飯當然也是由二丫做的,兩人不僅見過面,還彼此聊過天,所聊的話題當然也離不開,聊些陽德文在明河村所做的事情,以及以後悠然居書院辦起來之後的教學問題。

 一開始知道悠然居慈善基金,打算在明河村新建一座悠然居書院的時候,二丫心裡其實是很有些擔心,悠然居書院建好之後,她就不能再教書了。

 不過當杜七娘以陽德文二夫人的身份到了明河村,進了這間小院之後,二丫便知道自己不用擔心了,國為她相信陽公子是不會解雇他的。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