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道主》第13章 入北海
  經過陳宮及一乾士卒一晚上的統計整理,劉辯此次攻打泰山郡,陣亡八百多人,傷一千九百人,重傷三百人,可謂損失非常之大,劉辯坐在泰山郡府上,聽著陳宮報上來的數字,心裡著實疼痛。此戰袁偉被太史慈陣斬,周辰被文士所殺,收編泰山郡兵三千四百人。

  劉辯現在麾下士卒短短數日時間,便已經有近八千士卒!戰馬共兩百匹,泰山郡也較為富足,剛剛秋收,府庫糧草充足,勢力大增,北海被劉辯得了大半,東萊、膠家、泰山三郡已經收入囊中,最後隻要趕到北海,讓孔融讓出北海位,自己便徹徹底底的成為了諸侯,有了和其他人爭霸的資本!

  陳宮讀完之後,安慰道:“主公不必傷心,此乃硬戰,損失一千余人,已經可以說是戰果輝煌了。”

  典韋太史慈也出言安慰,太史慈終究有點儒將的氣質,說道:“主公無須太過傷心,當下還是組織發放撫恤,安慰陣亡及受傷的士卒。”

  劉辯點頭,道:“陳宮,泰山郡府庫金銀所剩多少?”

  陳宮面色略微欣喜的道:“回主公,泰山郡著實富足,金五千兩,銀足有兩萬兩!”

  聽到這數字,劉辯大吃一驚,問道:“糧食儲存多,寡人知道是剛剛秋收,那為何泰山郡金銀如此富足?”

  陳宮道:“宮一開始也疑惑,後來問看守府庫的老卒才知道,原來袁偉席卷東萊的府庫,統統放在了泰山郡,兩郡一年的稅收皆在此處,故而如此富足。”

  劉辯點點頭,心情也總算清明了些,道:“撥出金銀為士卒們撫恤,同時嚴下禁令,誰敢騷擾百姓,立斬不赦!”

  陳宮領命,道:“主公放心,宮已然安排妥當。”

  劉辯嗯一聲,“不知不覺,天色竟然已經亮了,大家先休息半日,養精蓄銳,明日再去北海尋那孔融吧。”

  眾人紛紛應是。

  …………

  劉辯醒來隻是已經是太陽都快要下山了,起了床,洗漱一番走出房間,正看到典韋守在自己門前。

  劉辯笑道:“惡來,我睡了那麽久,為何不叫醒我?”

  典韋憨憨的笑了笑,道:“我看主公一連幾日奔波,反正也沒什麽事情,便自作主張不讓別人打擾,讓主公多休息一會兒。”別看典韋在戰場上如一尊殺神,戰場下其實更像是一個半大不小的孩子。

  劉辯自然不會和典韋計較,道:“寡人休息期間,公台可差人找我?”

  典韋搖頭,道:“回主公,隻有太史慈來找過主公。”

  劉辯心想,太史慈乃一武將,他有什麽事情找我?當即道:“走,隨我去大堂。”

  走到大堂之後,陳宮正坐在一邊的桌子上寫著什麽,見到劉辯走來,連忙起身行禮,劉辯揮揮手,隨意道:“公台不必多禮,你這是在寫什麽東西?”

  公台苦笑一聲,道:“偷會閑暇,做了首詞。”

  劉辯頓時來了興趣,道:“可否借由寡人拜讀?”

  陳宮連忙雙手捧上,道:“宮愧也,請大王過目。”

  劉辯接到手中,撐著竹簡,細細讀道:“月光入林,風策策,人聲消。夜半鼓聲震天嘯,將士魂棲。待得斬將殺敵後,盡成輔佐夢。”這很明顯是陳宮觸景而發所作的詞,大氣磅礴,寫的就是昨晚的情勢,不免勾起了劉辯對陣亡將士的傷感情緒。

  不自覺的做出一首詩道:“壯歲i旗萬夫擁,灰衣突擊泰山牆。逆賊夜弄朝權,漢箭何時射紫金袍!追往事,

歎天下,寒風不浸少年志!手提萬字平戎策,換得百姓平安福。”  陳宮目瞪口呆,連忙抬手,將劉辯的詞在竹簡上記了下來,劉辯作完,見陳宮竟記下,不免有些錯愕,道:“公台這是?”

  陳宮道:“主公當真奇才也,文武雙全,隻比大漢先祖武帝陛下呀……”

  劉辯擺擺手,道:“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公台相助,還需天下仁人志士輔佐啊!才可斬了那董老賊,解我大漢之危!”

  陳宮問道:“主公,不知可否將此詞公布出去?”

  劉辯擺擺手道:“公台自便,對了今日泰山郡可有什麽事情?”

  陳宮道:“倒也沒有什麽大事,隻是太史慈好像要向主公推薦一個人。”

  哦?聽到推薦人,劉辯可是很感興趣的,若是三國知名武將,自己可就發財了,連忙道:“惡來,快去尋來子義。”惡來答應一聲,連跑了出去。

  不多時,太史慈帶著一年輕小將走了進來,二人同時給劉辯叩首行禮,劉辯笑著道:“子義,聽你說你要給寡人介紹賢才,怕不就是此人?”

  太史慈笑著道:“此人名叫於禁,是泰山郡人,慈訓練兵士之時,發現其頗有才能,顧鬥膽推薦給主公。”

  於禁!五子良將啊!可以說是曹操前期的愛將,曹操前期能夠崛起,於禁絕對有著大功勞。劉辯越看越歡喜,道:“好,不知道於禁你有何才能?”

  於禁低著頭,一本正經的道:“啟稟主公,禁才學綿薄,早年讀了些兵書。”

  劉辯嗯了一聲,道:“既然如此,那寡人就先安排你跟在太史慈將軍身邊,待得學習成才,就讓你獨自領兵。”

  於禁聽完,立馬叩首道:“多謝大王。”

  劉辯又道:“以後大堂會議,你可以參加。”

  這可是照著心腹培養啊,於禁受寵若驚,更是立馬跪地謝恩,“謝大王提拔,謝太史將軍舉薦。”此時的大漢仍舊是舉薦製,於禁本是窮苦人才,得太史慈舉薦,方才如此輕松的進入劉辯的核心層。

  太史慈心中也甚是歡喜,劉辯為何如此看重於禁,還不是信任他太史慈!

  …………

  眾人修整一晚,劉辯次日早晨,留下典重率領三千士卒鎮守泰山郡,包括傷兵一千五百多,同時,現在劉辯富足,讓典重開始募兵,面對東萊、膠家、泰山三郡,召集八千士卒,自己帶著典韋、太史慈、於禁三將,陳宮隨行,並近五千人馬,往北海開去。

  兩日後,劉辯來到了北海郡城下,城牆上站著一錦衣老者,還有一乾隨從,正看著劉辯大軍開進到城下。

  劉辯看著城牆上的老者,道:“孔相令,好久不見。”

  孔融眯著眼睛,總算看清楚了劉辯面龐,連忙跪地,道:“孔融拜見弘農王!”

  劉辯在城下笑道:“孔大人快快請起,還不快快開城門?”

  孔融立馬道:“大王稍等,老臣即刻開門,即刻開門。”說罷,孔老頭子帶著一乾人走下了城樓,吱呀……厚重的大門打開,孔融與一乾隨從人員走出城門迎接劉辯。

  劉辯在典韋太史慈等人的陪同下,走到了孔融身邊,將其扶起道:“孔大人不必多禮,辯還有事情要和孔大人商議。”孔融站起來,跟在劉辯身側,為劉辯引路,一邊詢問劉辯這兩年怎麽過的。

  劉辯深知歷史,知道孔融是死忠與大漢的,故而有著十足的信心,自己和他提出所要北海相令之位,他必然不會推辭!甚至不用自己開口,孔融都會講相令之位讓給自己。

  劉辯絲毫沒有隱瞞,將自己在宮中怎麽示弱以人以求自保,怎麽從董卓手裡逃出,怎麽壯大隊伍的事情,都給孔融講了。孔融讚不絕口,直直讓劉辯不好意思了,有文化的人拍馬屁的感覺真的好爽。

  在孔融的引領下,劉辯在典韋太史慈十多士卒的護衛下,來到了相令府。孔融堅持讓劉辯坐在首位之上,隨即跪倒在地,大呼:“大王贖罪,老臣雖為臣子,卻對董賊亂綱毫無辦法,這些日子,孔融四處奔走,卻不知大王已經來到了北海!大王贖罪啊。”

  劉辯自然信得過孔融,道:“孔大人起身,不必如此。你為大漢所做的一切,如今各地大臣若都如孔大人這般,哪有董卓如此囂張!不過既然我逃出來,定然要雪我大漢之恥,必叫那董賊死無葬身之地!”說罷,劉辯全身的殺氣猛然射出,讓眾人深深明白劉辯的仇恨之深。

  隨後孔融拍拍手,門外走出一人,捧著一盤子,上面有一印璽。孔融接過手中,雙手獻上印璽,道:“大王,今日大王來到北海,孔融自當讓出北海相令之位,以之為大王立足之地,為匡扶大漢出一份微薄之力。”

  劉辯也不推脫, 將之取了過來,暗中觀看確定不是贗品,交到身旁陳宮手中,陳宮小心翼翼的接到手中,隨後退到一旁。

  劉辯扶起孔融,道:“孔大人對我大漢忠心,日月可鑒,寡人在此多謝孔大人了!”說罷,劉辯給孔融叩首!

  孔融哪裡敢受,連忙跪倒在地,道:“大王折煞老臣了……”

  劉辯心想,自己這弘農王身份的確是妙啊,若不是劉姓,隻怕孔融看都不會看自己,太史慈於禁等人也不會隨意的就投靠自己,陳宮也不一定會對自己青睞!

  收了印璽之後,劉辯看向堂中的其他人,眾人也是紛紛下跪,向劉辯表達忠心,劉辯笑著讓眾人起身,同時問向孔融,“孔大人,煩請你給寡人介紹一下諸位。”

  孔融點頭出列,一一介紹到:“左手第一人,名為王修,多次救援老臣於生死之境;第二位王子法,第三位劉孔慈,此二人有雄辯之才;左丞相,劉義遜,之前乃我幕僚;孫邵,官職目前為功曹;還有這位禰衡,乃是我北海最為有才之人。右側為武安國,乃一武生。”

  看來儒生就是儒生,從介紹當中就發現孔融不待見武將,武安國可是挑戰過呂布的人,武藝應該可以與典重相差無幾,日後當做自己護衛也不錯。

  孔融介紹完,眾人皆是對劉辯行禮,隻有一人昂著頭,似乎是瞧不起劉辯一般。此人便是孔融稱之為北海最為有才的人――禰衡!劉辯心裡罵了一句sB,禰衡在三國歷史上就是個奇葩,眼高過頂,卻無真才實乾,只靠一張嘴皮子罵人,活生生的罵出了名氣出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