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荊楚帝國》第56章 10年
王翦擔憂趙政會大怒並不是多慮,出生於邯鄲的趙政和母親趙姬在質宮裡吃了不少苦。在趙國,門庭若市與門可羅雀往往只是一夜之間。委質於趙國本就是有對趙國俯首稱臣的意思,而質子在這個時代常常是棄子。趙政滅趙,除了戰略上考慮,確實有報仇的意味。

趙人突圍而出楚軍接應,楚趙聯軍合力擊退人數倍於己的秦軍。曲台宮內,趙政還沒有看到王翦的請罪上書,人就已經暴跳如雷了。

“這王翦如何為將?這王翦如何為將?!”趙政完全忘記安陽之戰時勝利的喜悅,那次勝利雖然沒有斬首多少,只能說是擊退,仍然讓他津津樂道了好久。

“大王,我軍倉促列陣,故而不敵也。”衛繚在旁解釋道。王敖用更快的方式報告了整場會戰。“荊王率鐵騎重傷王翦,奪我旌旗,故而敗退。本是死局,幸得騎軍舍命相護,大軍方徐徐退至滏水以北。若渭南大戰時我軍亦有……”

渭南大戰秦軍大部盡墨,被俘者三十余萬,是秦國長平之戰後損失最大的會戰。提起這場會戰趙政額頭青筋就直跳。‘秦王趙政,你曾忘荊人之辱否……’,每日最少聽聞四次的問題又在他耳邊響起。極力忍住心中的悲憤,趙政問道:“國尉以為當如何?”

“王翦大破趙人,殺顏聚;又敗楚齊大軍,殺項燕,此善戰之將也。”衛繚回憶王翦的戰績,提醒著趙政。“既然其傷可愈,便不當換將,仍命其戰於趙地。荊人素依水行軍,下月大河冰封,荊人只能退至河南,我當盡得趙地也。”

“然王翦是熊啟舉薦之人,”趙政臉還是陰沉。他不收回王翦兵權,不是因為廷尉府、國尉府沒有王翦與熊啟交好的證據,而是王翦剛剛擊敗楚軍、射殺項燕。突然就拿下,與國內宣傳不符——為激勵民心士氣,秦國專門為安陽之戰大酺全國。

“王翦乃秦人。”秦國處境越是危難,衛繚這個國尉說話越是理直氣壯。“熊啟舉薦王翦之前,此等將率大秦軍中數不勝數。丞相相薦,王翦必視其為父母,此何錯之有?大王當懷柔待之以為己用,而非將有用之才皆視為荊人侯諜。”

“寡人知也。”趙政沉默片刻,對衛繚深揖。“衛卿以為趙地之軍當如何?”

衛繚知道趙政會接受進諫,他以前是不甘於楚王,想與楚王一較高下,現在則是仇恨楚國的一切,哪怕是與楚國稍微擦一些邊,也要摧毀之。這顯然不是智商問題,是性格問題。

生下來就自卑、常常被人欺凌的人才會產生這種情況:處處都想表現自己,哪怕付出代價也要表現,原因僅僅是怕人看輕;一旦受到傷害,又會變得憤怒無比,如果這種憤怒不能(或不敢)發泄在欺凌者頭上,就會發泄在其他與此有關、或者與此根本無關的人身上。

衛繚究竟是鬼谷出來的學生,不經意間就完全把握住住了趙政的性格。見趙政向自己請教,他並不謙虛,直接道:“趙地之軍仍以王翦為將,圉奮率騎軍屏護大軍後撤,有功當賞。荊王退兵後,大王還當召其入鹹陽,與王對飲。”

“與寡人對飲?!”趙政錯愕。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圉與牧,兩者都是等外人群。

“圉奮棄荊國而入我秦國,又善騎戰。若非騎軍拚死相護,此戰將如渭南之戰也。”衛繚解釋道。“臣以為秦馬確不如荊國龍馬,然秦騎已能擊退荊人鐵騎。他日秦荊大戰,騎軍必可使我立於不敗之地。”

衛繚想到了很遠很遠的事情。秦國正在他的安排下,有條不紊進行一場規模龐大的絞殺戰。

整個過程就像池塘裡撈魚,魚很滑,根本就抓不住,但如果將池塘裡的水全部抽乾,只剩下一片小水窪的時候,魚就跑不了了。滅趙、滅齊,全線攻楚,都是這個戰略的一部分。邯鄲趙人南遷並不要緊,趙國縣邑的黔首不遷走就行了。至於漢中和巴蜀,楚國如何承諾,秦國則加倍承諾。日後巴國、蜀國、苴國……,既然可以復國,那就可以滅國,是複是滅,全在形勢。一旦攻滅楚國,收拾這些小國那是易如反掌。

秦都鹹陽,申斥王翦的王命從曲台宮發出,上面的言辭不痛不癢,沒有過分責備也沒有過多撫慰,但意思很明確,整個趙地的秦軍,包括太行山以西的太原郡郡卒,依然歸王翦指揮;

趙國昌城,未到十月就開始下雪。拖家帶口、滿臉菜色的趙人一邊流淚一邊登舟,登舟如此,等舟後舟吏吆喝一聲,欋手們開始劃槳,這些衣裳襤褸的人齊聲痛哭起來。

對於自己的出生之地,哪怕是動物也有感情。舟上趙人哭,岸上的趙人也跟著哭。維持秩序的楚軍對此已司空見慣,他們還小心戒備,提防有人跳水尋死。然而這一次啼哭隨著數艘王舟靠岸,很快就停歇了。

那一日秦軍天不亮撤軍,楚趙兩軍追了兩日,秦軍有騎軍,又盡棄輜重,到底還是跑了。本來楚趙兩軍是要繼續追擊,一直追擊到井陘,但實踐中卻發現,楚軍還是沿著黃河支流往北推進最為省事,如此運走的趙人也最多。於是熊荊命令楚軍退回邯鄲,駕舟往北。

楚軍冰封即退兵,僅同意讓出大梁北城,不同意明年率軍盡複趙地,靈袂只能下令趙人南遷。不過南遷不是一次性南遷,邯鄲附近的庶民先登舟運至大梁,她與趙遷,還有趙國群臣依然留在邯鄲,等待舟楫返回再至大梁。

趙楚兩軍除集結邯鄲,余者順大河北上,搜尋大河兩旁的趙國庶民,舟楫返回後他們也將運至大梁。大河何時冰封?舟楫能往返幾次?無人知曉,總之現在就是用盡一切辦法運人,願意走的,不願意走的,只要是趙人,都要奉王命登舟。

身無長物、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閭左毫不猶豫,有家有室、有田有產的閭右則好像死了爹一樣難過,一些人家甚至連夜逃亡。若是不能亡,登舟時悲憤過度,則會跳水自盡。

王舟緩緩停靠昌城碼頭,王舟上的熊荊聽到了趙人的哭聲,他也知道這些趙人為什麽哭,然而他喜歡聽趙人的哭聲。哭聲代表不舍,不舍也許是因為田產,但更多是因為感情。眷戀鄉土的趙人才是好趙人,那些聽說去大梁衣食無憂便踴躍登舟的傭夫閭左真的不適合南遷。

“趙人思鄉也。”穆棱也看著那些茫然間停止哭泣的趙人。因為容許庶民縱觀,這些有點麻木的趙人看著王舟上一身韋弁服的熊荊,也看著熊荊身側的穆棱等人。

“隻願所有趙人都思鄉。”熊荊道。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的細看趙國庶民。趙人身材普遍比楚人高大,郢師士卒平均身高為一米六四,還是挑選的結果,少部分趙國女子也能達到這個身高,男子則普遍超過這個身高。

但登舟的趙人中,傅籍男子很少,便是有,也多是殘廢——趙軍負責的城邑,這些人通常會被趕下舟楫;而楚軍負責的城邑,只要認為這是兵戈之傷,他們就會被發放簡策,準允登舟。

舟楫上更多的是五尺以下的孩童,這些孩童背著家什衣裳、粟米菽麥, 有些還扛著簸箕耒耜,手上拉著耕牛或者幾頭黑豬。一些更小的未齔童子乾脆坐在牛背上,髒黑的臉上眸子烏亮,與不敢抬頭的母親不同,他們愣愣地看著從不遠處經過的王舟。

覺得王舟沒什麽好看,他們轉而低頭再度擺弄手上的馬口鐵罐頭。罐頭是軍糧,要運家什、要運家畜、要運耕牛,舟楫上塞滿了人,做飯是不可能,只能發放各種肉罐頭和糲餅。

“罐頭難開。”順著熊荊的目光,穆棱也看到牛背上的童子想打開手裡的罐頭。即便是他,沒有工具也打不開這種不知怎麽造出來的鐵器。

“趙地已無男子?”熊荊不再盯著牛背上童子,他目光掃過幾艘舟楫,都沒有看到合格的、能作為士卒的男子。

“趙地確已少傅籍男子。”穆棱跟著鶡冠子在趙地呆了好幾年,學舍的學生又來自趙國各地,對於趙國的情況要比一般人了解。“大王遷趙人於大梁,非有十年,不可複趙。”

“十年?”熊荊又看回那個牛背上的童子,他的罐頭已經交給了一個女人,應該是母親。童子不過五、六歲,以趙人的體格,十年確實可以披甲上陣。

“十年後,秦國亡否?”穆棱問出一個一直想問的問題。這個問題他曾問過鶡冠子,但鶡冠子笑而不語。

“十年後若秦國未亡,那楚國已亡。”熊荊武斷道。他說話時忽然覺得楚國國內的孩童要好好培養,特別是在營養上要加強。和眼前這些趙國孩童一樣,他們擔負著在未來十年內守衛楚國的重任,體格是很重要的。即便個長不高,那也要足夠的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