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荊楚帝國》第33章 6伐
衛繚嘴上說對趙國伐之必敗,但對快速滅亡趙國沒有十足把握,這有趙國自身、三國會盟的原因,也有秦國自身的原因。

一年多的休戰,秦軍罕見的未對任何一國用兵,實際是在整肅內部。嫪毐、呂不韋身死,早前依附這兩人的舍人、官吏需要清理,特別是呂不韋,執掌相位十數年之久,朝中、各郡各縣皆有其黨羽,這些都是要早日剪除的。

官吏之外,秦軍的整頓也是大事。三年伐楚三年連敗,這不是將帥指揮的問題,這是兵甲、戰法落後的問題。一年多來衛繚全力整頓秦軍戰法,力求將花隊改編為純隊,但因為整個秦軍的績效都建立在軍功拜爵制度之上,這種改變非常困難。

花隊是戈戟矛鈹殳,五人一隊,結隊而戰,斬獲首級就散其長發,栓在腰間。一伍當中還需互相扶持,因為一伍也需論贏,如果全伍斬獲的首級少於本伍的損失,那斬獲首級之人不但無功,還要與本伍一起受罰。

純隊全是酋矛,全屯士卒戰時緊密排列,同進攻退,交戰時根本不容有人離隊去斬首級,只能戰後再斬,可戰後誰分得清誰是誰殺的?所以士卒從一開始就對矛陣純隊有抵觸之心,認為新戰法是斷了自己的升爵之路。

屯長、百將、五百主這些低級軍官對純隊也不支持,花隊的配合是卒與卒之間的配合,純隊是隊與隊之間的配合。既然全軍有矛隊、有弩隊,那誰去指揮矛隊,誰又去指揮弩隊?指揮矛隊當然沒有問題,可指揮弩隊如何論贏?不論贏如何升爵?

除此,建立在橫隊戰術而非縱隊戰術上的矛隊很難快速進退,對側翼的防護也異常薄弱,這正是馬其頓方陣只能成為一塊砧板、一塊不能斷裂的砧板的原因。而秦軍之前的陣列並非如此,以伍為單位結陣而戰,可以快速進退、可以容受側翼斷裂,放棄靈活的花隊而用呆板不知變通的純隊,在絕大多數軍官看來是不智的。

新戰法的推行遭受到如此大的助力,以致衛繚只能將少部分精銳士卒改編成純隊,類似此前的銳士,但在數量上有所擴大。他們的作用與之前一樣,主要是擊破敵軍戰陣,好讓普通士卒衝過缺口勾擊敵軍側背,造成敵軍潰陣。

再就是李信麾下那支三萬人的衛卒,他們在革新戰術之前就開始使用酋矛作戰,一年下來矛陣戰法演練的更加純熟。衛繚希望這將這支部隊用在刀尖上,只要趙軍敢與秦軍野戰,他相信銳利的鐵矛必能擊破趙軍。

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也都做了,衛繚只能安靜等待趙政的決策。只是趙政連續數日都沒有上朝,待到第五日,謁者終將他召入曲台宮,他去的時候右丞相熊啟已經跪坐許久了。

“寡人心意已決,大軍伐趙。”一身皮弁服的趙政神色並未比那天輕松多少,他說完後目光就轉向衛繚。“衛卿以為,滅趙需幾年?”

“臣以為非十數年不可。”衛繚心中大默算了一下,給了一個籠統的答案。

“十數年是幾年?”趙政面色再沉,他無法接受這種籠統。

“稟告大王:臣以為十二年可滅趙。”衛繚道。

“為何是十二年?”趙政再度追問,“趙國雖亡燕國,然未曾複強,何須十二年之久?若滅趙需十二年,那滅荊需幾年?”

“大王,荊趙齊三國為盟,滅趙非敵一國,而是敵三國。管仲有雲:‘什一之師,三年不解,非有余食也,則民有鬻子矣。’故師出三年必要一歇,不然卒民皆疲,不可再戰。一伐即三年,三伐而亡趙,期間三年用作士卒暫歇,

故需十二年之久。趙亡,荊齊弱也,此時我據趙燕之地,得趙燕之民,再伐荊齊,事半功倍。此十二年可成也。”

“二十四年?”趙政默念了一下。今年是秦王政十三年,再加二十四年就是秦王政三十七年。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秦王政三十七年趙政薨落。

而實際伐趙隻用了兩伐:秦王政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為第一伐,三年全力攻趙;十六年、十七年秦軍休整,休整期間順手滅韓;第二伐(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時,十九年滅趙,破邯鄲,虜趙王遷,二十年於易水敗燕、代聯軍。

乘著第二伐的余勢,即便主力大多休整,秦軍仍在二十一年拔燕國國都薊城,並試探性的伐楚,以警告楚國不得介入滅魏之戰。

二十二年第三伐開始,當年滅魏,同年李信率兵二十萬伐楚,敗還;二十三年王剪大破楚軍,項燕伏劍自殺;二十四年秦軍拔楚都壽郢,虜楚王負芻。

本來是三伐十二年結束一切(齊未戰而降),現在因為楚國複強、趙國滅燕、三國會盟延長到了六伐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後趙政五十歲,已經年老。想到要到五十歲才能一天下,趙政不免有了些憂慮,他能活到哪一天嗎?即便能活到那一天,又還能活多久?

“大王,荊齊兩國能戰之卒少也,兩國相加方及趙國。若能避開荊國舟楫而與之戰,滅荊齊兩伐足以,如此僅需二十年。”衛繚也知道二十四年太久,因而減了四年,這樣趙政年僅四十六歲。但誰也沒有看到,他說話時目光微閃,一些不能說的話他半字不漏。

先滅趙後滅楚的戰略構想存在一個巨大而危險的隱患。天下並非只有六國,李牧大敗狄人後,草原上的狄人勢力正在重新洗牌,血的教訓讓他們懂得分散不可能抵擋越來越龐大的華夏勢力,洗牌之後的狄人必如華夏一樣,草原將由一個王統治。

趙滅燕後,西起高闕(今內蒙古烏拉特後旗呼和溫都爾鎮(青山鎮)),東至遼東,全是趙人在守禦北方的狄人,秦長城防禦的不過是西戎,西戎的月氏禺支與秦國素來交好。滅趙,等於要接替趙人直面北方草原越來越強大的狄人。

如果二十年後草原狄人一統,進而縱馬南下,秦軍卻在南方攻伐楚國,兩線作戰的秦國定將遭受慘敗,而慘敗的結果就是整個秦國土崩瓦解。秦不是周,秦公室是一支獨秀,國家全靠官吏支撐,一旦軍事上遭受慘敗,官吏或降或散,黔首編戶於他國,就再無起複的可能。

秦國的唯一生機在於,必須搶在草原狄人一統之前一掃關東諸國,然而以全天下的人力物力對抗狄人南下。哪怕慢了一步,都是萬劫不複。

以鬼谷學生素有的淵博,又執掌著國尉府上萬名間諜侯者,即便沒有專門遣人入草原打探消息,衛繚也能判斷出這一點,可他對趙政就是不說這一點。他和趙政只是買賣關系,不存在是否忠誠的問題。如果楚國願意請他做大司馬府府尹,他可以立即去楚國,當然這個過程不能有性命之憂。

趙政想著自己二十四年後的人生,衛繚心中反思後覺得自己並沒有破壞士的職業道德,不但沒有破壞,反而極有道德——殊不知很多遊士、門客、舍人拿了主君的錢、吃了主君的飯,結果卻是賣主求榮。右丞相熊啟則一直希望趙政早點散朝,他必須把今天的衛繚的話速速傳到楚國。

三伐而亡趙,六伐滅楚齊。如果是這樣的話,留給楚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必須提醒熊荊早做準備,三國會盟後務必要救趙,只要趙國不亡,楚國就不亡。

*

“原來印度人學的也是亞歷山大的戰術。”郢都王宮苑囿,熊荊看罷毋忌紙上寫的話,心裡由衷歎了一句。

“是的。大帝進攻印度時,一個叫做山德羅可土司的人前來求見,表示願意協助大帝進攻印度,他說他的母親飼養一種美麗的鳥。當時他正被難陀人驅逐,從魔揭陀逃出。這時候又有一名叫做闍那迦的人也來謁見大帝。

大帝將印度河沿岸之地給了山德羅可土司,還準許他在摩訶兜勒軍隊中學習騎兵戰術。大帝死後,他和闍那迦返回了魔揭陀,號召那裡的人驅逐摩訶兜勒人,之後,他像大帝一樣聯合印度河兩岸各邦擊敗了難陀人,在華氏城自立為帝,統一了整個印度。”

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人、馬其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毋忌的老師亞裡士多德四世為了弄清大帝在已經世界最邊沿的戰鬥,特意遣人去印度調查過。調查出來的資料被編輯在一本叫做《征服印度》的書,與另一本叫做《征服索格底亞那》的書一起,存放在巴克特裡亞王國的圖書館裡。

“已知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受到大帝的衝擊,幾個大國完全是由大帝的夥友或者部下建立,沒有人不驚歎大帝的偉大征服。”在老師亞裡士多德四世的熏陶下,毋忌早就是半個希臘人,每當提起亞歷山大,他的眼睛就放著光。

“楚國的使節能否經過巴克特裡亞王國前往印度?”熊荊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印度?”毋忌不解。“印度到處都是密探,他們受雇於王廷,公民、僧侶、商人、仆人、奴隸,那些人都是密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