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荊楚帝國》第89章 愚計
楚人一旦激動,九頭牛也拉不回。對其訴諸利害是無用的,只能順著他的性子慢慢勸解,讓他慢慢冷靜。可惜,接連的勝利下,沒有一個楚人能夠冷靜,原先讚成撤至江東的人也漸漸覺得可以憑借大梁以及魏境長城固守淮上。

然而在熊荊眼裡,淮上卻是無險可守的平原,大梁只是守住了主乾道,魏國緊挨著秦國東郡的大宋郡,流經陶邑(今定陶)的荷水拐向南面,與泗水在靠近楚魏邊境的魯地交匯,泗水直通彭城,又經下邳流入淮水。

這是大梁控制外的一條河流,順著它秦軍可以威脅彭城。即便這條河流也被楚軍控制,大梁以東到大野澤(今巨野北)這一段、大約四百裡無險可守。大梁以西同如此,魏長城外與韓國交界的上蔡郡一樣無險可守。

如果秦軍以陸路由魏國的上蔡郡、大宋郡分左右兩路推進,那大梁、陳縣、項縣的防守將毫無意義,它們將被孤立在戰場北面。熊荊很不解項燕為何不明白這個道理,難道因為封在了項縣他就要戰死在項縣嗎?

夜色已深,熊荊按下急召項燕的衝動,繼續和酈且討論軍務,待第二天睡醒,他才派人持節召見項燕,想知道他到底是怎麽想的。

“稟告大王,宗廟陵寢皆在項,故臣不願至江東。”正寢內,項燕如實相告。

“項城可以守住?”熊荊沒有直接反對,而是換了一個角度相問。

“不可。”項燕搖頭,但他又道:“雖不可,若秦軍要拔項城,當死二十萬。”

“二十萬於秦國而言,不過九牛一毛。”熊荊歎道。“或許,這二十萬並非秦人,乃是魏人,或是趙人、齊人。秦國倍於我,士卒多余我,我軍死一人,秦軍當死十人,項卿以為在淮上與秦決戰,交換之比可達一比十?”

“大王,未戰而退,恥也。臣可退,士卒不退,奈何?”項燕很自然的提起了楚軍士卒。“國人盡遷江東,非無田無產者,不願也。士卒皆聞江東瘴癘之鄉,彼等與其退守江東,不如與秦軍一戰,死則死矣,寧可死國。”

“江東怎是瘴癘之鄉?”熊荊失笑,但想到陳縣就被中原認為是夷夏之交,又有些無語。

“臣聞大王欲率郢師由海路攻伐臨淄,海雖凶險,然郢師初勝,士氣大漲,無不可也。”項燕再道。“越海兩千裡攻臨淄之師,卻要未戰而退至江東,大王以為常否?”

項燕的反問讓熊荊神情一怔。這確實是個問題,一支能越海兩千裡進攻敵國國都的軍隊,豈能未戰而退至千裡之外?

楚軍絕不是孫子兵法裡所說的‘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的那種軍隊。吳起曾說過,對付楚軍要‘襲亂其屯,先奪其氣,輕進速退,弊而勞之,勿與戰爭,其軍可敗。’

‘氣’是很關鍵的。有‘氣’的楚軍,沒‘氣’的楚軍完全是兩種表現。有‘氣’,千裡躍進,以一當十;沒‘氣’,那便全軍皆驚,士無戰心、卒無鬥志。

“項卿何以教不佞?”熊荊忍不住苦笑。他的子民只會狂飆突進,絕不會未戰而退。他苦思數年的江東、嶺南計劃算是白瞎了。

“臣亦知當退至江東,然……”項燕也如熊荊那般苦笑。“為今之計,不如以攻為守,與趙國一南一北牽製秦軍,如此天下格局不變。”

“趙人不安好心。我若攻秦,秦人攻我,趙人必不救我。”熊荊道。項燕不止一次提出這個想法,但都被諸敖否決。

“然我有舟師之利。”項燕再道。“秦若伐我,不可得也。

”“粟米如何?”熊荊隻得說起粟米。“秦若吞魏,由上蔡郡、大宋郡攻我,淮上諸縣皆為戰場,軍民何以食?”

“大王謬也。”項燕道。“與其他日傾全國之兵和秦人於淮上決一死戰,一分勝負,不如今日令秦人再伐我,以使淮上庶民退至江東,日後在江東再與秦人戰。如此趙國亡國可緩,秦人滅趙最少兩伐,多則三伐,與我有利也。”

“啊?!”熊荊吃驚的看著項燕,他今日才知道項燕竟然是這樣想的。

“此臣之計也。臣愚,僅有此計。”項燕對著熊荊揖了一記,語態平靜。

“再無他計?就不能、就不能全軍而退?”熊荊猶豫了半響,才再次開口。

“楚人勁悍決烈,若隻為己,寧死不退。”項燕道。

“就不能勸誡嚴令?”熊荊不死心,又問。

“楚人桀驁不馴,強令其退,雖大王亦不能。”項燕再道。

“這……”項燕說的很對,可正是因為說的很對,讓熊荊有些氣惱。他雖是楚國之王,也未必有能力扭轉楚人的意志。而按照項燕說的計策,攻秦以引火燒身,用缺糧為由迫使楚人退至江東,他又心中不忍。

鄢郢之戰若非秦軍以水灌城,致使可戰之卒盡數淹死,楚人絕不可能放棄舊郢遷至東地。同理,楚軍若非遭受大敗,絕不可能退守江東。二十萬楚軍,難道真要損失殆盡才能完成戰略撤退?這哪裡是撤退,這是送死!

“前歲大梁之戰,臣以為當敗不當勝。敗,他日我楚人尚可在江東複振旗鼓;勝,他日只能與秦人在淮上決一死戰,再無起複之機。而今秦國攻趙,若不救趙,趙亡楚亦亡。”

項燕離開前再道,他的聲音飄蕩在正寢裡,久久不散。熊荊安坐在蒻席上許久,一動不動。他似乎很了解楚人,可直到這一刻才真正了解;他似乎很明白戰爭,但直到這一刻才真正明白。

原先的計劃完全無效,一切要推倒重來,這樣的挫敗讓他無法呼吸。好一會他才自我安慰:或許項燕說的這些未必全對,或許王命一下,楚人雖是桀驁,可還是會退守江東……

帶著這樣的安慰,熊荊渾渾噩噩的度過了臘祭。對楚人來說,這又是一個難得的新年,沒有戰爭,粟價一直維持在五十錢以上,農人口袋裡有錢,以前舍不得買的舍不得吃的,現在敢買也敢吃。從事末業的工匠商賈因此生意興隆,風雪中運貨的車輛舟楫塞道堵港,各地大市臘祭前幾日甚至挑燈營業,賺的盆滿缽滿。

熱鬧之下戰爭的準備一直沒有中斷,朱雀號一直遊蕩在波濤洶湧的黃海,以致在一次暴風中被狂風刮斷了主桅,數名正在收帆緊急收帆的水手落水而亡;舟師駕駛著最新式的卒翼戰舟已抵達琅琊港,正月間他們就將嘗試橫渡黃海;

大批大批的糧秣、罐頭、軍帳、木材、煤炭正運至琅琊,可逆風航向的朱雀號將陸續把這些物資運至選定停靠之處;郢師士卒正月初便開始集結,在淮水上進行針對性訓練,以適應三天三夜不休止的跨海劃行。

一切都有條不紊,只是一些困難依舊存在:因為大浪,投石機無法跨海運至臨淄,缺少投石機,攻城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就是潮差,黃海潮汐、潮流以半日潮為主,潮差以朝鮮半島西岸為最大,西朝鮮灣(鴨綠江所注入海灣,北為遼東半島,南為甕津半島)、江華灣(北為甕津半島,南為泰安半島)最大可能潮差在八米以上, 仁川可達十米。現在是避開海灣,將停靠地點選擇在西朝鮮灣與江華灣之間甕津半島外側的白翎島,但這裡的潮差也有數米。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得知郢師將孤軍跨海兩千裡攻伐臨淄,將率不但無絲毫懼怕,反而覺得如此攻伐,非我莫屬。

自詡甚高也是楚人志得意滿時的表性,熊荊先有些驚訝,可一會也就了然了。與這些大喜的將率相反,他反倒沉下心來監察本次作戰的一切布置,月中便離郢趕往琅琊港。

郢師在緊張的備戰,侯諜未能深入楚國的齊國只聽到了一些風聲,為此齊國舟師頻頻至琅琊港外窺探,趕走了一波又再來一波。齊人確實熟悉黃海,他們派來的偵查舟楫不是吃水深的大翼,而是那種吃水極淺的冒突。一旦大翼戰舟驅趕,這些冒突便立即靠海,於水淺處揚長而去。

幾次之後楚國也派冒突至琅琊港,冒突驅逐冒突,這才屏絕了齊人的窺探,不過齊人是屏絕了,琅琊港堆滿軍資消息也傳到了齊國,傳到了臨淄。

此時齊王田健已不問國事,主持朝政的齊相後勝巴不得兩國打起來,對此不憂反喜,倒是即墨大夫田合、轉附港守將田寡心中憂懼。田合知道楚王絕不會就此罷休,田寡則見過楚國海舟,兩人都建議齊國立即設備以防楚國舟師由海上突襲。尤其是田寡,為了防止楚國舟師逆緇水而至臨淄,他竟然建議阻塞緇水。

緇水是臨淄出海的通道,楚軍還未攻來,阻塞緇水只會讓天下人笑話。不說後勝,就是朝中諸大臣也覺得田寡譽敵過甚,簡直是畏楚如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