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之大民國》376節 沈陽會戰(八)
三百七十六節 沈陽會戰(8)

 “快快,鬼子又衝上來了,快換槍管!”

 遼寧鞍山陣地,楊虎城軍孫蔚如部某師,現在孫蔚如的三萬大軍終於全部趕到了鞍山。

 帶著石棉手套的送彈手動作十分嫻熟,隻用了十分鍾就讓機槍再次響了起來。

 他們這機槍外形非常拉風,圓形的槍管外還有一層套管,套管上密集的鑽孔有規律的排列著,最重要的是槍下有一個支架非常拉風,三角形非常的酷,一種金屬時代的感覺。配上這槍架後,機槍的威力雖然沒有增大太多,但是穩定性和準確性卻增強了,完全比得上重機槍。

 隨著嘶嘶的聲音,又一波日軍被打下去了。他們這處陣地位於一個小山頭上,架設了十三挺他們這種新機槍,完全就是一個地獄一般的所在,日軍的屍體幾乎填滿山腳了。

 “呼,這騰老虎真是不錯啊,關鍵時刻靠得住啊。”

 打完一整條彈鏈,看著撤退的敵軍,機槍手歎了口氣道。他們使用的這種機槍正是滕虎忱生產的,上面打著tmg40的標志,‘t’代表騰,所以大家就直接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做騰老虎,這其實也滕虎忱本人的外號。

 “我聽說德國佬也在用這種槍,德國貨還是夠勁啊。哪像捷克式,一個彈夾才二十發,換彈夾就煩死人了。”

 送彈手調侃著說道。楊虎城軍隊因為經濟條件所限,機槍大炮這種武器相比塞北還是比較缺少的,於是這次他們到鞍山後,很快得到了很多新裝備的補充,所以有幸裝備了大量的tmg40機槍,這款機槍正是由德國mg34改造來的,可以作為輕機槍也可以作為重機槍來用,是一種通用機槍,但是威力卻不輸於大多數的重機槍,射速上也不想讓,確實是一款好槍。現在滕虎忱同時擴建了三條生產線,投產後可以年產四萬隻機槍,經過大家的認可,塞北軍正在計劃替換所有老機槍。淘汰下來的機槍用於支援國內其他部隊,而自己將統一使用這種可以使用步槍彈的機槍。

 目前在激烈的東北戰場上,這款機槍的裝備量已經超過了一萬隻,佔據了機槍總數的相當一部分。隨著其他老舊機槍的損壞,更換的速度還在加快。在東北戰場上,不僅是塞北軍自己的部隊,其他正面部隊也在大量使用。

 打出名氣的不僅是這款源自德國的機槍,還有一些其他武器也打出了名氣,例如一款最新列入裝備的蘇聯大炮。122mm榴彈炮,蘇聯1938式,可以用卡車牽引。這款火炮除了第一批實驗炮是蘇聯提供的外,其余的都是塞北自產的。該火炮的特點是射速高,耐用,但最受塞北軍喜歡的是可靠性,故障率極低。另外還有一款152mm的蘇聯榴彈炮也進入了塞北軍的武器序列,這款炮各種性能同樣很出色。以至於現在軍中都流傳開了一句話,那就是德國的機槍蘇聯的炮。

 其實蘇聯還有另一款武器被塞北引進了,按照當初的協議,蘇聯人向塞北提供了不少武器的生產許可,可是真正列入生產的並不多,除了幾種火炮外,還有他們的坦克。t34型坦克性能確實不錯,但是塞北軍中卻沒有成名,原因不是他不行,而是因為對手太弱,日軍的坦克實在是不堪一擊,現在東北戰場上,日軍的坦克已經找不到了,他們明白坦克實在是拿不出手,於是都調到了南方去欺負沒有坦克的去了。

 鞍山陣地在孫蔚如陝西軍抵達後,徹底沒了後顧之憂,這三萬生力軍說老實話比現在的東北軍作戰素質還是作戰鬥志都要高多了,利用地利加上優勢的火力,他們可以抵擋成倍的日軍進攻而不露怯。

 鞍山陣地穩固了,南方也先後傳來好消息。

 繼上次殲滅三萬日軍後,陳馳軍擊退了日軍組織的一次大規模進攻,戰鬥持續三天,再次殺傷三萬多日軍後,日軍被迫後撤。日軍後撤,塞北軍緊逼。把戰線往北移動了三十公裡才作罷,現在塞北軍距離海城已經不到六十公裡了,下一季的作戰計劃恐怕就是要徹底殲滅海城日軍了。

 隨著包圍圈的進一步縮小,日軍的情勢更加不樂觀了,松井石根再次被解職,臨時換來了新指揮官西尾壽造大將,此人乃是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華中、華北、東北派遣軍都歸他統一指揮,要不是松井石根打的實在太爛,他才不會直接指揮東北方面軍戰鬥呢。不過他的到來也宣布了松井石根的軍人前途的終結,這丫從此返回日本,直到戰後受審再也沒有指揮過作戰,只是作為一個中國通給軍部提供一些參考意見而已。

 西尾壽造到來後,立馬開始收縮兵力,同時做出了暫時結束目前戰局的想法,他向上面匯報,希望大本營同意,放棄救援沈陽的計劃,並且允許他們撤退。西尾認為,沈陽完全沒有救援的可能了,並且這裡有可能是對方留下的誘餌,根本目的就在於打援。同時西尾非常坦誠的承認了,日軍在東北目前實質上已經失敗了。他倒是乾脆,當然也跟前面的戰鬥是松井石根指揮的有關,承認別人的失敗誰都拿得出魄力。

 於是西尾孤注一擲,收縮所有的兵力,打算直接從南方突圍,然後撤退到旅大休整。

 既然要往南走,各方自然要顧忌到對方的追擊,他在鞍山城外留下了一個旅團牽製,在他看來,對付東北軍一個旅團足夠了。對東邊的十余萬胡田兵團,他則留下了一個師團加上一些聯隊共三萬人,他認為如果僅僅是防禦的話,也足夠了。然後帶領剩余的近二十萬人,往南攻擊。

 此時塞北軍完全是擺開了攻勢的態勢的,陳馳加上高鳳舉軍、李三江軍也是接近二十萬人正面擺開,陳馳希望立馬發動總攻,趁日軍發動反攻的勢頭,果斷的反擊。陳馳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因為此前日軍一直擺開防禦態勢,讓塞北軍的攻擊始終不能奏效。可是高鳳舉,卻下令撤退,一直退到大石橋。

 高鳳舉什麽目的,陳馳自然看的懂,但是他很看不上這種作戰方式。能硬碰硬的打敗敵人,幹嘛非得搞什麽層層阻擊呢,太不爽快了。這是男人打的仗嗎,津津算計沒搞頭。但是陳馳也不得不承認高鳳舉的指揮效果是不錯的,一路撤退,有阻擊,有誘敵,最終到大石橋陣地的時候,日軍已經損傷了兩萬多人了。

 塞北軍退到大石橋後,戰鬥方式就簡單多了,就是依托陳馳在這裡的時候就已經修建完備的防禦工事大量殺傷敵軍,偶爾做局部反攻,讓戰局不僵化即可,根本不尋求主動攻擊殲敵。他可以不著急,但是日軍不能不著急,他們現在是在打通交通線啊,打不通交通線物資補給就無從獲得,糧食還能去搶東北的老百姓,可是武器彈藥呢,總不能拿老百姓家裡的耙子吧,又不是豬八戒。

 日軍越是著急進攻, 受到的損失就越大。

 這時候西尾壽造終於明白,他的對手是一隻屢經戰鬥,又擁有完全不輸於自己軍隊火力的正規部隊,既不是華北的宋哲元部隊,也不是南方的雜牌部隊,他算是理解了松井石根的處境,不是他沒能力,而是對手太強。當然也不是對手強大到了無可戰勝的地步,只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對手的強大而做出了太多的錯誤判斷,而戰爭中未必是奇謀建功,相反失敗往往是因為失誤,現代戰爭比拚的往往是哪方更少犯錯誤而已。

 想到了這裡,西尾明白了,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必須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於是當機立斷改變作戰方式,同時給大本營去電請求海軍配合。

 1940年5月中旬,在膠著了十余天的大石橋戰場,日軍的作戰方式終於發生了變化。進攻頻率加大了,再也不顧惜武器彈藥,拚命的跟塞北軍打炮戰,同時連續的反覆派出步兵衝擊塞北軍陣地,似乎是要拚死一搏。

 而此時,在西方,德軍終於攻入了法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