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穿越之大民國》378節 保衛大武漢
沈陽會戰以後,蔣價石高調的對塞北軍和東北軍以及參戰的楊虎城軍做出了嘉獎,趙禮的軍銜升到了上將。(..)這個上將來的遲了些,跟其他軍閥相比,趙禮恐怕長期以來是軍銜最低的司令了。這顯示出蔣價石對趙禮的顧忌,但是上將並不是最高軍銜,國府的軍銜是參考美國設定的,上將上還能加星,不過現在帶星的軍銜就只有蔣價石一個人而已。

 在東北激戰的同時,日軍沒有放松其他戰場的部署,大量部隊從廣東福建登陸,然後經過激烈戰鬥打垮了這裡的地方部隊,繼續北上目的是江西,而南京方面軍隊進過增援後,大力進逼武漢。

 蔣價石已經提出了聚集全隊保衛大武漢的決議,而且他還真是打算在這麽乾,三個戰區共聚集了一百萬軍隊,其中半數是中央軍,當然即便是中央軍此時精銳也不多了,大量的未經訓練的新兵進入部隊充數,局面不是很樂觀。也就會在這種情況下,蔣價石才做出了嘉獎東北個隻部隊的決定。但這嘉獎仍然很有門道,他們對東北戰況的總結只是一筆帶過,簡單的交代了一下,反而對於東北會戰期間,中央軍以及其他軍隊在南方對日軍的牽製作用大幅度的宣揚,似乎東北勝利的功績完全是因為中央軍和其他軍隊,其中還著重強調了閻錫山的晉軍牽製作用,讓中央軍的宣傳更加有說服力,因為他沒有把所有的功績都攬到自己頭上。

 同時這時候蔣價石做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舉動,轟炸日本!

 此時中央軍能作戰的飛機已經所剩無幾了,大部分都集中在武漢為會戰做準備,而且能執行遠程轟炸的作戰飛機搜集全軍也有四架而已。

 可就是從這四家飛機中抽調了兩架,蔣價石完成了一個創舉。

 這兩架飛機是美製馬丁10型雙發中型轟炸機,可以從中國沿海起飛,轟炸日本西南後返航。而幸運的是,雖然日本封鎖了中國的沿海,但是並沒有全部佔領。畢竟他們的兵力有限。尤其是上海附近的寧波竟然也沒有日軍登陸,而這裡有一座設備完備的機場。

 兩架馬丁飛機由徐煥升率領的兩個機組共八個人,從寧波機場起飛。利用這月的月盈做天體導航,飛到日本九州島的久留米、福岡、佐賀、佐世保等城市,但是他們沒有扔下一顆炸彈,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裝載一顆炸彈。他們投下了十四萬份傳單,傳單上面寫著:

 中日兩國有同文同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系,應該互相合作,以維持亞洲和全世界的自由和平。日本軍閥發動的侵略戰爭最後會使中日兩國兩敗俱傷,希望日本國民喚醒軍閥進一步侵略迷夢,迅速撤回日本本土。

 撒完傳單後,兩家飛機返航,經寧波、玉山、南昌機場,最後回到了漢口基地。這次飛行堪稱奇跡,後來的美國珍珠港事件後轟炸日本,不過是這次轟炸的翻版。只不過美國人和西方人不理解中國人投傳單的行為。因此不太出名而已。

 別說西方人不理解了。就是趙禮都不理解,你真指望日本人醒悟啊。日本民眾恐怕比日本軍閥還瘋狂呢,至少軍閥還知道真相,而民眾完全就是傻13,就知道意味著叫囂,不惜豁出性命。這讓趙禮想到了當年鴉片戰爭時期。兩廣總督葉名琛死活不離開廣州,最後被英軍抓走。他反倒自信滿滿的表示要到英夷去,用聖人大義去教化英國女皇。結果卻是被當成猴子在印度展覽,直到死亡。

 但是趙禮也能明白,老蔣這樣的做法恐怕是想在道義上把自己捧上製高點,站在一個道德的高位教訓日本。他是留學過日本的,他知道這樣的教訓對日本不可能有意義,甚至有些滑稽可笑,但是他仍然這樣做了,原因很簡單,他其實不是做給日本人看的,而是做給國人看的,這完全是一個秀而已。果然國內反響強烈,甚至國際上也紛紛轉載報道,蔣價石撈足了名聲。可是緊接著的是,日本對寧波機場進行了轟炸。

 趙禮感慨了下蔣價石的發散性思維,可也僅此而已了,要是換做他,仍給日本人的絕對不會是傳單,而是炸彈。可惜現在沒機會了,蔣價石這麽一搞,日軍必定有防范了,而且現在塞北的空軍實力慢慢在落後於日軍,此時去轟炸日本是對飛行員的不負責任,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其實很微乎其微,而且塞北軍也不需要這樣來提振士氣,剛剛在東北消滅了三十萬日軍的塞北軍,不用任何作秀,都毫無爭議的坐實了中國第一強軍的名頭。

 蔣價石在完成了這次作秀後,就開始專心部署武漢會戰了。

 六月份,蔣價石在長江以南武漢以東地區新成立第九戰區,親自兼任總指揮,決定集合一百二十三個師,一百多萬兵力,與日軍決戰於武漢外圍。他制定了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打出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的口號,要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的有利地形,進行逐次逐次防禦,命令陳誠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江南防禦,李宗仁為江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協同作戰負責江北防務,在加上江西湖南戰區一共三個戰區牽扯進了這次會戰。

 而此時,日軍也召開了禦前軍事會議,下定決心一定要拿下武漢。禦前會議認為,只要拿下了廣州和漢口,那麽就等於控制了除塞北外的大半個中國,徹底結束南方戰事,可以專心針對北方作戰。因此日本人對此次戰役同樣重視,華中派遣軍司令畑俊六大將調集第二軍、第十一軍,共十二個師團,35萬兵力,加上海軍第三艦隊的一百二十余艘艦艇,航空兵團五百余架飛機,沿長江兩岸西進,分五路攻擊進攻武漢。

 蔣價石這邊除了兵力佔優勢外,其他方面全面劣勢,武器裝備自不必說,軍事訓練也基本沒有。就連指揮也是十分混亂。盡管有一百二十多個師。分為十四個集團軍,可是其中中央軍僅有五個集團軍且不滿編,其他軍隊就更不用說了。情況還不如中央軍呢。其中在蔣價石軟硬兼施下,四川軍閥劉湘出川,立誓日本不投降川軍不回川。劉湘指揮兩個川軍集團軍,除了他自己的十五萬人的一個集團軍外。還有兩兩個小軍閥鄧錫侯、田頌堯兩人共十二萬人組成一個集團軍。但是這兩人連劉湘都不服,更何況配合中央軍作戰了。而另一個川軍巨頭劉文輝,則乾脆不再派兵了,上次南京時候他的二十萬軍隊被蔣價石折騰了個精光,對此他十分不滿。此次堅決不出川了,坐擁三十萬大軍,窩在成都不出來。而桂系盡管李白二人很熱心,都身在武漢負責指揮,但是桂系主力卻不在他們手下,而是在南昌部署,防止日軍攻佔了廣東全境後,往北進犯。雲貴部隊倒是有一部分在武漢。但是番號不少。兵力卻不多。另外還有河南的部隊,徐州撤下來的部隊,成分十分混雜。並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情況十分普遍,調度上能順暢就見鬼了。

 果然武漢會戰第一役馬當戰役就鬧了個大笑話。

 馬當只是一個小地方,但是這個地方的位置十分重要。為了阻擊日軍沿江西進,國府沿著長江在馬當、湖口、九江、田家鎮四個地方建立了四大要塞。而馬當是第一要塞。這裡的地形十分有利,一座馬當山扼控長江灣口。並且經過這裡的長江河道狹窄大型軍艦無法開進來,是個十分有利的防禦地點。國府在馬當山修建了完備的防禦工事。又布置了當量的大口徑要塞炮,還有空軍配合,派駐重兵把守,在江上還設置了阻塞線,並在阻塞線前後布置了一千多枚水雷,因此馬當防線可謂固若金湯。

 但是就是這樣一道防線,被蔣價石看做是第一要塞,武漢會戰第一道屏障的要塞卻僅僅堅守了五日就被日軍攻陷了。

 負責馬當防禦的是李蘊珩的第十六軍,這家夥在戰火燃眉的生死關頭,竟然有興致培訓軍官。他在當地辦了一個為期兩周的抗日軍政大學,調離了排長以上軍官去學習。結果就在這些軍官結業典禮那天,日軍做小艇從附近的香口江邊上岸,偷襲守軍並猛烈進攻。守軍毫無準備,又沒有軍官指揮,日軍如入無人之境,香口、香山、黃山等陣地相繼陷落,又利用江邊蘆葦掩護,悄悄抵近馬當主陣地施放了毒氣,守軍士兵幾乎全軍覆沒,馬當失守。

 得知馬當失守後,蔣價石下令守軍全力反攻,第十六軍、第四十九軍奉命向日軍發起猛攻,終於收復香山,可是此時日軍106師團大軍已經增援,激戰數日後馬當始終無法收復,最終以蔣價石製裁李蘊珩為馬當戰役畫上了句號。之後兩個月,日軍先後攻克九江、田家鎮要塞,武漢形勢進一步惡化。

 一個個要塞相繼失陷,日軍第6師團和攻陷馬當的主力波田支隊沿江繼續西進,蔣價石焦灼不安,武漢已經岌岌可危了。

 而此時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卻命令第9、第27、第101、第106四個師團,軍艦八十余艘,飛機數十架水路呼應,自湖口、九江南下向長江南岸地區發動進攻,力求消滅江南中隊,佔領南昌然後西進攻佔長沙從南方對武漢形成大包圍。

 在這種情況下,突然一個大捷傳來,讓蔣價石為之振奮。

 這場大捷也讓一個人在中國初步成名,這個大捷叫做萬家嶺大捷,這個人叫做薛嶽。

 萬家嶺位於江西省德安縣,地形多為山地叢林,薛嶽是武漢衛戍區第一兵團總司令,他在這裡部署了七個軍的兵力,力圖阻止日軍沿著從九江到南昌的南潯公路南進。薛嶽利用這裡的山地地形,部署了層層防線,先後挫敗日軍進攻的第6師團、101師團,其中一個聯隊長飯塚國五郎大佐被擊斃,一個師團長伊東政喜中將受到重傷。日軍始終無法打破薛嶽防守的南潯防線,而這裡卻是一個必經之地,因為南潯公路東邊是浩瀚的潘陽湖,西邊是廬山所在的山區,只有這條公路是最佳通行地帶。

 此時岡村寧次已經失去了耐心,而就在此時他們的偵察機發現中國守軍中間出現了一個防禦漏洞,岡村寧次決定抓住這個機會。以此為突破點徹底突破薛嶽軍隊的防線。九月下旬,岡村寧次命令106師團帶兩個星期乾糧插入這個缺口,迂回第一兵團防禦縱深。配合其他師團包圍薛嶽軍。106師團四個聯隊,一萬六千余人,做賊似的偷偷鑽入中隊的缺口,悄悄進入廬山南麓的萬家嶺一帶。準備大顯身手。

 可是日軍沒想到這裡是薛嶽故意留給他們的通道,輪到對這一帶地形的了解,日軍拍馬也趕不上薛嶽,盡管日軍的地圖或許比薛嶽的精密,但是薛嶽這個人有一個好習慣。喜歡看地圖,平時除了吃飯睡覺實地考察外就是站在地圖前,他防守戰這一帶的地形早已經印刻入他的腦中了。基本上可以做到想讓日軍去哪裡就讓他麽去哪裡的地步,功夫做到了這一步,打勝仗其實已經是水到渠成了。更何況對手還是在南方一直沒遇到敵手,驕傲滿滿的日軍驕兵,指揮官又是岡村寧次這樣的激進派。

 偵查確定日軍一個師團孤軍深入萬家嶺後,薛嶽大喜。日軍果然中計了。

 立即調兵遣將。先後調集十萬大軍,對這股日軍展開圍攻,把這一萬多日軍牢牢包圍在十平方公裡的山嶺之中。十月初薛嶽對日軍106師團發動總攻,逐漸壓縮日軍,包圍圈不斷的縮小。日軍這時候終於發現上當了,岡村寧次懊悔不已。只能派出飛機幫忙,指望106師團能依靠優勢火力突圍出來。可是他們瘋狂突圍面對的確實中央軍的俞濟時74軍58師的官兵。該師幾乎傷亡殆盡,但是成功阻止住了日軍的突圍。進一步壓縮日軍防線。隨即薛嶽軍全部炮火開火猛轟日軍,戰至10月6日時,日軍106師團已經傷亡過半,突圍無力了。

 此時薛嶽認為總攻時機已到,調集第9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指揮第66軍、第4軍、第74軍,向萬家嶺一帶日軍包圍攻擊。日軍則搶佔一些製高點負隅頑抗,等待救援。其中萬家嶺張古山高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日軍又調集兩千余人據守這裡。第74軍51師負責攻佔這裡,師長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王耀武,可是進攻數度受挫,畢竟這裡有兩千日軍防守,而現在日軍兵力已經不到八千,能把兩千人放在這裡,可見這裡的重要性了。在這個關鍵時刻,王耀武部下一個團長張靈甫自告奮勇,率領敢死隊從絕壁上發動奇襲,經過激烈的白刃戰,佔領了這裡。張古山失陷後,日軍被壓縮在幾個據點中,苟延殘喘。

 這時候蔣價石看到了希望,給薛嶽下令要他在9月9日結束前結束消滅日軍,因為9月10就是國慶了,他們要給國慶獻禮。看來獻禮這種東西,中國人還真是熱衷。

 薛嶽命令各部隊選出各自選出兩到五百名敢死隊員作為先頭部隊,各個指揮官必須突前指揮,他本人也親臨一線。黃昏後,敢死隊做先頭部隊,其他部隊跟進,9日夜間對日軍發動全線進攻,苦戰一夜後,日軍僅剩一千殘兵。這種情況傳回了日本,日本天皇親自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救援出106師團,因為在南方戰場日軍還沒有被全殲一個整建制師團的先例,必須保持日軍對中國南方部隊的心理優勢,因此決不能開這個頭。

 岡村寧次開始瘋狂了,不顧一切的命令所有部隊不顧傷亡的往前突擊,薛嶽此時卻見好就收,果斷的撤出部隊放過了日軍殘兵,繼續去穩固自己的陣地了。但毫無疑問,這場戰役薛嶽打贏了,同時這場戰鬥也顯出了幾個閃耀的明星,王耀武、張靈甫等。但是他們的舞台還沒到,現在南方戰場還屬於薛嶽。

 但是一個薛嶽,一個萬家嶺改變不了整個武漢保衛戰的整體態勢。

 就在薛嶽在南方奮戰的時候,日軍東久爾宮率領第二軍,悄悄從大別山北麓進兵,打算經過六安、固始、潢川、羅山等地進攻信陽,然後沿著平漢路南下從北麵包圍武漢。負責指揮這次涵蓋鄂豫皖三省作戰的正是在台兒莊大顯威風的孫連仲,徐州會戰之後,孫連仲部隊就調到了河南一帶布防,並且得到了塞北軍的秘密支持,兵力有所恢復。他在這裡部署了四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富金山由宋希濂負責堅守,第二道防線則是由駐守台兒莊的田振南的30軍,第三道由馮治安、於學忠軍負責固守潢川。第四道胡宗南的17軍團和22集團軍防守羅山到信陽一帶。

 東久爾宮選擇的這條路全程都是丘陵地帶,從六安到信陽的公路就掩映在丘陵山地之間。而其間的富金山是最險要之地,這裡呈輻射狀面對公路,牢牢遏製著日軍西進的道路。負責防守這裡的是孫連仲軍最具有戰鬥力的宋希濂部。而他的對手則是日軍的狄洲立兵的第十三師團和筱塚義男的第10師團,前者久經戰陣從南京徐州一直到馬當等地處處活躍著她的身影,而後者則是日軍機械化師團的樣板,兩個師團都是日軍常備主力師團,戰鬥力強悍。

 說句實話。宋希濂的71軍雖然作風頑強,可是西北軍的特點就是裝備簡陋,雙方實力對比明顯。宋希濂把自己的指揮所部署在富金山頂,命令手下部隊一步也不許後撤,並且沒有援軍,在這種情況下堅持了七天,幾萬日軍被死死拖在富金山下。但是宋希濂的起家部隊36師經過這一戰,從上萬人減員打了七百人。但是結果是日軍丟下數千具屍體始終沒能越過富金山峽口。宋希濂部。在富金山一共堅守了十余天,傷亡一萬五千人,斃敵六千多,在己方步槍子彈都不充足,而對方飛機大炮武裝到牙齒的情況下,能打成這個水平。西北軍是威武的。

 宋希濂部的堅守為潢川防禦爭取了寶貴的準備時間,讓中隊在這裡修築了穩固的工事。並且也讓胡宗南部從容的從信陽調兵在潢川後修築了第三道陣地。而此時進攻潢川的日軍是第10師團,師團長本來是嘰谷廉介。但是因為台兒莊戰敗被撤職,換成了筱塚義男。第10師團此時立誓要報台兒莊一箭之仇,因為他們的對手恰好也是孫連仲的部隊,倒也是有名有義。

 但是日軍卻在一個外圍陣地久攻不下,筱塚義男惱羞成怒,大放毒氣,終於進兵到潢川。而當他們準備進兵潢川時,發現潢川已經成了一座空城,但是潢川又堅守了數日為胡宗南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可是這時候在信陽以及外圍修建了大量陣地的胡宗南,卻沒有遵從孫連仲甚至戰區長官李宗仁嚴守信陽的命令, 將自己的部隊撤退到了信陽以西地區。讓日軍長驅直入信陽,打通了從信陽到武漢的路線,同時切斷了武漢和北方的聯系。

 信陽失守,讓日軍從東北南三面對武漢造成了包圍之勢,蔣價石意識到武漢保衛戰失敗了。他在日記中寫道,此時武漢地位已失重要性,即便勉強堅持,最後也是必失,不如決心自動放棄,保全若乾力量,以為持久抗戰保存力量與根基。

 蔣價石決口未提胡宗南保存實力避戰一事,可是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就是,從徐州會戰開始,總有中央軍將領保存實力貽誤戰機之事,徐州會戰台兒莊之時是湯恩伯,現在又是胡宗南,他們都是中央軍的悍將。台兒莊之時是孫連仲的部隊正面抵抗,損失慘重後來湯恩伯撿了大便宜,現在又是孫連仲的部隊在前方死守,可到頭來以胡宗南的部隊退避結束。兩次會戰戰前都是轟轟烈烈,也確實打了幾場漂亮仗,可到最後卻總是以遺憾收場,跟南京會戰一樣顯得虎頭蛇尾,讓人頗為惋惜。沒有強力的指揮,統一的思想與決心,作戰計劃和指令的貫徹幾乎就是個笑話,不失敗才是奇跡了。

 10月24日,蔣價石宣布放棄武漢,自己飛赴湖南衡陽,至此武漢會戰結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