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之大民國》379節 下作的大英帝國
塞北的趙禮,對南方戰局頗為遺憾,他發出了強硬的要求,要求蔣價石嚴厲懲治胡宗南。*1*1*當然現在趙禮也算是看出了一點門道了,兩次避戰的主力竟然都是中央軍,而且都是中央軍中重要的將領,要說是沒有蔣價石的暗自指示,恐怕難以讓人相信。也就是此時趙禮從淞滬會戰時期對蔣價石建立的那些好感,開始了削減。讓人趙禮不解的是,淞滬會戰的時候,蔣價石確實玩命了啊,中央軍王牌部隊幾乎悉數登場,可到了徐州後卻開始保存實力,這有些蹊蹺啊。

 到底是什麽原因呢,難道真的是為了保存自己,打擊對手嗎。真的是因為在淞滬做了榜樣後,雜牌軍出於名也好,出於義也罷紛紛派出了軍隊,他總算有了保存實力的條件了嗎。但是不管如何,不團結的中國是難以取勝的,即便塞北軍在北方如何苦戰,要是南方被日軍打到了四川,那麽最後的結果恐怕也不會完美。中國在戰後能收回這些領土就已經要念佛了,何談崛起於世界,因此趙禮有些發愁。

 而結束了武漢會戰的日軍,終於開始了一個漫長的休整期,南方戰局終於有偃旗息鼓之勢。而此時日軍在南方佔領了廣東福建大部,往西止步於廣西,往北止步於江西,但是卻開始了在浙江等地的小規模作戰,打算將一片片佔領地連成一片。另一方面展開了虛偽的政治攻勢,企圖誘降蔣價石,並且在華北華中等地大肆搜攏漢奸走狗,成立傀儡整府,企圖用華人製華這樣的帶有欺騙性的廉價方式來統治中國。

 而他們的大軍開始了再一次的密集調動,在南方戰場打出名頭的各隻軍隊開始往北方調動,隻留守二線部隊負責防守佔領區,當然另一方面是用政治談判來麻痹蔣價石,其實他不用麻痹,只要他去打趙禮。蔣價石是絕對不會出兵的,他樂的日軍一直跟塞北軍死磕。

 而此時塞北軍經過數個月的休整,戰鬥力也恢復了過來。三個主力軍經過補充,每個軍現在有十個師,二十余萬人的兵力,又新建了四個步兵軍和一個裝甲軍。現在總兵力為十三個軍兩百萬人。根本不懼日本,擺開了架勢要在東北在跟日本人好好過過招。

 而此時的國際形勢也十分的複雜,不出趙禮所料,法國人投降了。

 歐洲戰場就只有英國人在苦苦支撐了。

 但是法西斯國家內部並不團結,且不說黑特勒跟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知會日本,根本沒把日本當回事,事後讓日本人十分不滿。而黑特勒的老大哥墨索裡尼則對黑特勒又十分不滿,他認為德國侵犯法國沒有跟他們打招呼,讓意大利軍隊沒有準備,後來看到法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想摘果子,派出大軍卻被法軍劣勢兵力打的打敗。之後墨索裡尼不死心。在十月份入侵了希臘,同樣是沒有知會德國人。

 墨索裡尼的行動給黑特勒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他的這個同盟又失敗了,被希臘軍隊打敗真的有愧於侵略者這三個字。意大利軍隊進入希臘境內後,跟希臘軍隊在邊境附近五十公裡范圍內反覆拉鋸,一時間難見分曉。

 而此時英國人為了保住希臘這個地中海中的戰略要地。派出航空兵支援,希臘軍隊開始佔據優勢。一度逼近意大利國界線,而墨索裡尼只能不斷的從國內調兵。但是此時他還沒拉下臉向希特勒求助,在他看來希特勒不過是他的小弟而已。

 而此時鼓勵與世界的新大陸的大國美國的地位就顯得十分超然了,不管是英國,還是仍在堅持鬥爭的法國抵抗分子和某些不肯接受德國統治的殖民地都十分渴望美國能參戰。中國駐美大師是著名學者胡適,胡適告訴美國人,他們每賣一升汽油給日本,中國士兵就要多流一加侖血,希望美國切斷對日本的石油供應,但顯然美國人根本不在乎中國人流多少血,他們更關心他們能掙多少錢。英國人則希望美國能盡快做出軍事行動,可是美國國內正陷於孤立主義情緒之中,甚至國會都不同意向英國貸款,原因是英國人一戰時期的貸款還沒有還清,而且還款態度十分不好。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契機出現了。

 日本在九月份跟德國意大利簽訂了三國同盟,目的很明顯他們看中了東南亞的石油,盡管美國肯賣給他們石油,但是那是要錢的,缺少了可剝削的富饒的東北,這時期的日本人並不富裕。尤其是日本對於已經戰敗了的法國殖民地十分眼饞,對法國殖民當局下達了通牒,法國維希傀儡整府被迫允許日軍進入越南。

 可是此舉惹怒了美國,美國人極不希望看到日本有往東南亞擴張的企圖,於是對日本采取了強硬態度,終於滿足了中國提出了石油和廢鋼材的禁運。並且應英國人的請求,對日本發出照會,隱約暗示日本,如果日本有對馬來西亞等英荷殖民地有軍事行動的話,美國絕不會坐視不理。美國的強硬態度是一貫釋然,對東方國家他們態度蠻橫慣了,他們怎麽也不能想象,僅僅因此日軍就敢攻擊他們。對西方國家,美國就要客氣多了,哪怕僅僅是一個歐洲小國,他也絕不會如此蠻橫。

 可他們遇到的是日本,日本人的思維邏輯是十分奇怪的,他們極端敏感容易把一些不確定因素放大,當年為了朝鮮他們就偷襲中國,為了東北就敢偷襲更強大的俄國,那是因為他們認為,要得到這兩塊地方,就要打贏他們背後的強大勢力。現在為了東南亞他們真的敢跟美國打仗,只是美國不明白而已。

 一個國家的崛起絕不是沒有征兆的,像美國盡管思想上可能還沒有做好成為一個世界霸主的準備,還在想方設法的把自己孤立起來,可是精氣神上已經有了霸主的素質,那就是霸氣。相反老牌霸主英國人就差勁多了,在西方對德國的綏靖就不說了,在東方對日本的逼迫也是步步退讓。

 在中國,他們受到日本的壓力,不斷的撤出駐軍,最後真的像他們對日本承諾的那樣,僅僅保留了千余人的象征性的軍隊。但是他們讓出的駐地,沒有還給中國,反而讓日軍接手。如此退讓完全沒有了帝國的風范,從這裡可以看出,還沒做好放棄世界霸主地位思想準備的英國,其實在精氣神上已經失去了霸主的風采。

 其實這還不算什麽,在其他方面的行動,就別提什麽風范了,只能用下作來形容了。美國禁運了對日本的戰略物資後,英國反而加大了對日本的石油供給,他們在東南亞的油田大量向日本出口,同時對中國則關閉了唯一的對外通道滇緬公路。而這條滇緬公路是開戰以後,蔣價石為了外援通道,而征召了十幾萬中國勞工在雨林中修建的。對蔣價石來說,這條公路號稱生命線,沒有了這裡,就無法從外界購買到抗戰必須的軍火物資、醫藥用品。

 如果說,英國已現沒落之象,美國初露霸氣崢嶸,那麽中國呢,蔣價石自不必說,立志於通過戰爭崛起的趙禮也只能是以個人的預見性費力的提攜著自己的一竿子手下,反覆的堅定他們的信念,那就是這次大戰過後中國一定會屹立於世界一流民族之林。可是手下的信心沒有他那麽足,在他們看來只要能打敗日本,在東亞有一席之地就已經不錯了。

 中美英三國,在這戰爭剛剛起步的時候,各自的表現各異,世界局勢還很不明朗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