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176節 收官戰(一)
今天第一天上班,領導檢查,更新晚了點抱歉,還好沒過十二點。也不好意思求什麽了,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吧。  ——————————————————————————————

  當初派出外交官出去出賣東北利益的時候,趙書禮叮囑過有兩個國家一定不能賣,一個是日本,一個就是蘇聯。不能把東北讓給日本,是因為日後日本注定要侵略中國,東北在他手上他們的實力就增加一分,不能給蘇聯是因為,萬一戰後蘇聯不歸還奈何,到時候少不了一場官司。

  但是寄予希望的英法兩國倒是對向東北派出維和部隊一事很感興趣,但是動作太慢了,要麽是顧忌到日軍的實力,要麽就是他們之間利益分配難以調和,總之是不停的開會,就是沒個結果。

  反倒是蘇聯這樣的專製體制國家速度過快,他們得知了東北國聯維和一事後,在沉默幾日然後立即照會中國整府,表示願意派出軍隊。照會中央整府的同時,也派人來通知了塞北整府,甚至希望塞北整府幫忙斡旋,讓蔣價石答應蘇聯出兵的請求。蔣價石這個人是相當反蘇的,因此他沒有第一時間答覆,繼續拖字訣。

  這讓趙書禮為難了,老實說他現在最希望得到的是英法兩國的答覆,兩國如果做出決定,並以國聯的名義向東北派出維和部隊,那麽日本只能接受,要麽撤兵,要麽跟國聯打一仗,三國干涉還遼的例子在前,相信日本人沒有勇氣跟全世界打一仗,因此他們只能選擇妥協。到時候東北的局勢將無比複雜,日本要獨霸這裡的目的自然無法達成,而沒有東北做前進基地,還會不會出現七七事變就是未知之事了。

  因此在趙書禮看來,東北的局勢越複雜越好,但是英法遲遲沒有回音,在蘇聯人的照會到來後,趙書禮第一時間還向英法再次詢問,但是他們的公使依舊不能給與滿意的答覆。此時蘇聯人的建議就被趙書禮列入考慮的范圍了。

  這也是不得已之舉,此時東北的局勢太過微妙了,日本人還沒有發表關於增兵的確定信息,但是他們國內的輿論已經一邊倒的支持繼續擴大事端了。因為他們的軍隊在這裡受挫了,各種虛假的宣傳充斥日本國內,什麽塞北軍士兵殘殺俘虜了,什麽塞北軍士兵侮辱天皇了,把日軍旗幟浸泡在糞坑中,把繳獲的武器上的皇室菊花標志添加侮辱性圖案了,一個個還證據確鑿的樣子,有圖有真相。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弄不好是軍部,或者一小撮軍國份子在造勢,但是他們國內民眾卻被鼓動的亢奮異常,主動參軍的熱潮很高,遊行天天都有。這種壓力傳遞到了趙書禮這裡,他知道日本整府此時也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甚至他們的軍部也不是很支持現在就發動戰爭,可是戰爭這種事太難以掌控了,歷史上因為擦槍走火引發戰爭的例子太多了。

  因此他有必要擔心在東北的膠著發展下去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尤其是現在國聯根本無作為。焦慮了一天一夜,趙書禮終於做出了決定,同意蘇聯人進入東北,但是他心裡已經做好了將來跟蘇聯人也打一仗的準備,在他心裡,富饒的東北絕不能落入其他國家手裡。但是下這個決心的時候,趙書禮還想不到,自己將來把蘇聯陰的有多麽慘。

  同意蘇聯人進入東北的同時,趙書禮給各個部隊發去了最後一戰的指示,務必殲滅完全在東北的所有日軍,現在不怕把事情搞大了,相信日本人得考慮同時跟蘇聯和中國軍閥開戰的後果。

  1931年,10月1日,塞北軍在東北的最後一戰打響。

  哈大線以東,脫歡的騎兵軍集結完成,開始像包括吉林這樣的大城市,發動攻擊。同時到處破襲鐵路線,打日軍的補給,打他們的援軍。現在這隻騎兵部隊可不像是他們剛到這裡時候的幾萬人了,人數達到了十幾萬,其中有桃花姐那樣的土匪,更多的是一些不願意投降日軍做漢奸,又在自己上級的嚴令下不得不讓出城市的一些東北軍士兵,他們在基層軍官的帶領下,紛紛加入了塞北軍遊擊部隊。

  哈大線以東,高鳳舉已經完成了對四平街的包圍,從四平南下包圍了鐵嶺,跟日軍援軍對峙於撫順,北上跟長春南下的日軍對峙於公主嶺。 現在總司令部一聲令下,高鳳舉的機會來了,這是他期待已久的一場大戰,即是考驗他能力的時候,也是證明他實力的時候,更是他出人頭地一鳴驚人的時候。

  除了給自己的軍隊下命令外,趙書禮還聯絡了張學良和蔣價石。

  現在東北軍精銳都在錦州跟日軍對峙,爆發了幾場小規模的空戰外,就沒什麽行動。要是此時東北軍一鼓作氣從錦州往東北攻擊,一可以直逼沈陽,二可以往東攻擊遼陽鞍山切斷大連旅順跟沈陽的聯系,到時候整個東北態勢對於中國更加有利。對於蔣價石趙書禮只要求他在政治上做出表態,發表一些強力的宣言就好,讓中央軍出關實在是有難度,也不現實。但最重要的是,此時就是要做出一個中國很團結,因此有必要拉上這兩個中國此時最大的兩股勢力。

  蔣價石那邊趙書禮的手伸不到那麽長,只能用電報聯系了,而張學良就近在咫尺。因此趙書禮直接派人去遊說他,派去的人是劉澍,他是前清舉人做過縣官,清亡後作為前清遺臣他還能繼續做官可見這人的人際交流能力是過人的,在後來在塞北也是混的風生水起,雖然沒有孔韌等人表現的那麽強勢,但卻落了一個老好人的形象。趙書禮知道這樣的人不可能是老好人,只能說他們圓滑,所以派他去是合適的。

  除了劉澍外,他的妻子傅青荷再一次出馬,帶著兒子去看望張學良了。因為此時張學良生病了,住進了醫院中,作為結拜兄弟,去看望看望是說得過去的,但是他不能親往,派夫人去搞太太外交也合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