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之大民國》230節 大鹽湖
二百三十節 大鹽湖

 察爾汗鹽湖比美國著名的鹽湖還要大幾倍,其中蘊含的資源量也比美國要大,不開發出來實在是可惜了。

 范旭東盯上這裡已經有好幾年了,只是沒有能力開發,這不是資金和技術的問題,還牽扯到政治問題。因此只有趙書禮的回歸才是解決的契機,因為跟青海溝通,不是趙書禮出面,他范旭東的面子顯然不夠看。

 趙書禮一回來范旭東就來遊說他,說這裡富含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鎂等無機鹽資源,總儲量達20多億噸,足夠他們化工企業開采一千年。但是趙書禮考慮的更多,第一是當時塞北還不穩定,第二開發青藏高原他有些顧慮,這裡的生態是不是能承載化工行業,這裡的局勢夠不夠穩定,這裡的當局是不是配合等問題,都需要認真溝通。

 結果很樂觀,馬步芳馬步青兄弟倆很配合,在他們打青藏戰爭和拒孫戰爭的時候,塞北給與了很大的支持,加上地理上毗鄰,他們也不敢得罪塞北,畢竟他們依仗的不過是高原的環境,萬一塞北較真了,拿下他們不過是翻手之間。更重要的是,馬家兄弟很羨慕塞北經濟的發展,只是一來他們基礎太差,二來太偏遠,想發展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口啊。但是作為本地人,發展當地的經濟是真心和迫切的,就像閻錫山經營山西,張作霖經營東北,李宗仁經營廣西一樣,貪歸貪獨裁歸獨裁,能讓鄉裡鄉親日子過的好點,誰不想啊。況且自己地盤的經濟發展了,也能養活更多軍隊,增加自己的本錢,提高在中國說話的聲音不是,這不也是每個軍閥的追求的嗎。

 所以一拍即合,青海方是很熱心的,最後需要解決的就是青海落後的基礎設施了,尤其是道路問題,現在他們只有一條像樣的公路,從西.寧通往蘭.州。至於鐵路根本沒有,而要開發鹽湖,不可能小打小鬧,否則也不用白費周折來青海了,隨便在蒙古開發一個鹽池就有了,而大規模的開發離不開鐵路。

 所以從三年前也就是1933年開始,塞北就開始在青海投資修建鐵路和公路了,公路從西.寧通往大鹽湖附近的城市格爾木,這裡也是跟內地經濟交流的紐帶,是一個商業重鎮之一,鐵路則還要從蘭.州經西.寧同到格爾木去。

 其實塞北對青海的援助早在中原大戰時候就開始了,當時給與了馬家兄弟資金援助,希望他們修建通往塞北統治區的公路,可是最後是錢花了,路也修成了,可是沒法走。馬家兄弟可是夠狠的,他們要來了錢,可是沒打算好好修路。把資金都挪用到了軍隊中,青海太窮困了,好不容易突然多了一大筆錢,哪裡舍得扔到路上呢,當時他們認為青海都是騎兵,要什麽公路啊。

 但是表面文章是要做的,路還是要修的。可他是怎麽修的呢,強征民夫,超負荷勞動。這裡可是高原,連他們強征的藏人百姓最後都受不了了,工地上的勞工,最後鼻孔眼睛裡都流出血來,進了工地就沒有在出來。最後是路修成了,人也死夠了,可是道路卻完全不能使用,只是一個表面工程。為了瞞過塞北方,馬家軍禁止青海百姓使用這條路,只有中央和塞北的官員來視察的時候,他才允許車輛通行,就這樣還是坑坑窪窪的。

 事發後,趙書禮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他給馬家軍發了最後通牒,要求重修道路。結果馬家軍一陣緊張,擺開防禦架勢,同時聯絡中央請求裁決和調解。趙書禮當時也不想把他們逼死了,逼到中央一方也不好,真打起來也不好,說實話那塊地方他還真是不想要,窮不說了,即便打下來不付出比馬家軍多數倍的犧牲是不可能的。

 最後趙書禮要求修路,不在要馬家軍掏錢了,從這窮鬼腰包裡掏錢比要命還難。塞北繼續出資,但是這次修築要塞北自己來修。就這樣馬家軍還是有顧慮,歷史上的有先例。當年秦國想滅掉巴蜀,於是說要送一個女兒給巴蜀國王當老婆,巴蜀國王信以為真,幫著秦國修建了一條道路,結果路修好了,國也滅了。這還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叫做五丁開山。因此馬家軍也害怕這是想進攻青海的準備,但是不修吧,挨揍就是眼前,修吧好歹能拖後幾年。

 最後是沒辦法才允許了修路,路通了,但是戰爭沒有來臨,反而是青海牧區的各種產品源源不斷的從青海輸出到了塞北地區,青海經濟大發展了起來,這下子才放下心來。因此這次趙書禮再次提出修路要開發鹽湖,他們表裡面裡,發自內心的支持。甚至不惜自己也出資三分之一的資金來,這對只有兩百來萬人的青海來說難能可貴啊。

 用了兩年時間,塞北展現了塞北速度,修建了一條建議的公路和一條單線鐵路線。

 盡管運輸能力不算太大,但是開發鹽湖的契機成熟了,只是一個鹽湖來使用的話,這些交通設施就足夠了。

 趙書禮現在就坐在這條鐵路線上,隨行的有上千名專業的警衛人員,編制為一個警衛旅,比普通的旅要小點,但是戰鬥力未必就小,從裝備到待遇都是冠絕全軍的,人員素質那自然也是全軍第一了,除了趙登禹的空降師沒有望其項背的。

 因為要視察自然是看的越多越好,趙書禮才沒有選擇坐飛機,而是坐這條通車沒多久的鐵路。 一路上幾乎沒什麽人跡,不是荒山隔壁就是枯草原,偶爾見到的活物不是草原上的黃羊,就是仍舊在鐵路上後續完善施工的工人。

 火車在晃動著,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

 趙書禮想到了青藏鐵路,他要不要也修一條青藏線,現在這條鐵路既然都已經通到了格爾木,那麽何不乾脆延長到拉薩呢。技術上的難度說大也大,說不大也不大,說大不是不能修,而是修建困難其中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比如修建工人的生命代價,說小吧也不小,這麽條鐵路可不是在平地上鋪軌,不說修建的時間恐怕比之平地要多耗費幾倍,花費的金錢估計也是天價。而修建這條鐵路的意義在哪裡,後世是因為跟印度的領土問題才修建的,算是一條戰略鐵路,經濟意義上只能說是一條扶貧路,效益上並不劃算。現在修這條路有必要嗎,耗費巨額資金,最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不過也許應該提前布局了,二戰後印度,然後跟中國爭奪邊境的土地,那時候這條鐵路不但能起到增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也能起到威懾作用。趙書禮決定不下來,想著想著他突然笑了。為了印度阿三也要如此布局,實在是太可笑了,不服氣就打唄。有爭端不應該隻防禦,進攻手段改用還是要用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