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229節 趙氏財閥
二百二十九節 趙氏財閥

 趙氏的家業在趙書禮遇刺後,幾乎被傅清荷折騰了個精光,趙書禮一回來得到了空閑後,終於開始整合趙氏企業。

 得到了已經無心發展的傅倫的同意後,傅家的產業並入了趙氏,成立了新的企業集團。

 傅家的的商業網絡,加上趙氏的實業,是趙書禮發展產業的思路。

 而趙氏的實業,由於兵工廠的出賣以及其他賺錢的企業的出賣,現在必須重新打造。

 汽車廠就是其中的龍頭。

 趙書禮很快給汽車廠規劃發展路線,他不想跟嚴裕棠在便宜車上白熱競爭。

 他決定生產中國自己的高檔車,走通用汽車的差異化個性化路線,而不是福特的大眾型路線。他給汽車公司重新起了名字,叫做八駿汽車公司,以八駿的名字命名車型。他還請了一個工程師,是很早期塞北撒網式的培養人才計劃時期誕生的一個人才,他在通用汽車工作了很多年,也是擔任工程師。

 另外的產業也走高端路線,但是並不以賺錢為目的,比如高精度機床的生產。現在塞北的機床工業已經很發達了,這些年不顧一切的擴張,機床工業是個龍頭,現在已經達到年產機床兩萬台,出口蘇聯就有五六千台,是蘇聯第一大機床來源地。可是有一個問題,大型精密機床,塞北地區無法生產。趙書禮就是要打破這個魔咒,他請來了孔韌擔當顧問和研發攻關組長,他不相信中國人有辦不到的事情。

 還有電子工廠,除了生產傳統的電報機外,還引進先進技術,生產收音機電話機等民用品,趙書禮希望這能帶來大量利潤養活那些不賺錢的工業。

 還有製藥廠,也是大量引進技術,生產最新的西藥,至於中成藥的研發,也在計劃中。但是要出成果,還是引進現成的來得快。

 另外一個重點是鋼鐵業,趙氏最早建立的鋼鐵廠雖然賣掉了,但是趙書禮的號召力,想從哪裡挖來一些技術人才簡直太容易了。甚至購買鋼廠的幾年晉商在趙書禮回來後,表示願意把工廠還給趙家,至於錢他們可以先不要。這種事情趙書禮怎麽可能乾,傳出去名聲太壞了。

 他打算重新建立工廠,而且是完全新式的,他傾心於匹茲堡的模式,超大型鋼鐵廠。他知道鋼鐵是國家命脈,必須大力發展,一戰時期國力的代表是煤炭和鋼鐵,二戰時期煤炭換成了石油,但是鋼鐵沒有換,而且幾十年後也不會換。鋼鐵是一切的基礎,軍艦,坦克,槍支大炮那樣離得開鋼鐵。

 因此趙氏鋼鐵廠很快開工了。

 除了這些事業,趙書禮的銀行徐新六也還回來了。

 徐新六在趙氏銀行上可謂是用心良苦,當年傅清荷玩命似的送錢讓他看的都心驚,他擔心好好的一個銀行會給她折騰沒了。於是借口銀行帳務問題,聯合了其他幾家銀行對趙氏銀行實行了托管,直到趙氏銀行債務問題解決他們不會歸還,甚至都動用了法律來強壓傅清荷。

 現在趙書禮回來了,他們主動把銀行交還趙氏。

 銀行經營的是什麽,信用而已。

 而趙書禮就是最大的信用,他回到塞北的消息一公開,塞北的股市應聲大漲十個百分點就是明證。因此他一收回趙氏銀行,不但沒有發生擠兌事件,反而是儲蓄額度大規模提高,讓徐新六那些銀行家十分頭痛,感到了洶洶的壓力。

 銀行加實業在加上商業網絡,趙氏產業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全盤盤活了。而且這種模式很顯然是一種財閥模式,跟日本的財閥沒有兩樣,趙氏集團很快就得到了一個新名字,趙氏財閥。

 外界褒貶不一,但是阻擋不了他席卷中國的勢頭。

 趙氏的八駿汽車銷量不大,但是利潤很好,因為走的是高端路線,一輛車可以買到兩三萬元,還是供不應求。蔣價石、李宗仁等名人趙書禮都送了一輛給他們,這是無形的廣告。而八駿公司下屬的金剛力士牌卡車也打出了名堂,這是一款載重卡車,跟嚴裕棠的t型卡車不同,這款卡車完全是為了長途運輸設計的。借助塞北高速網絡的修建,也是大火大熱。

 電話機、收音機這樣的產品也開始走入百姓家中,起碼城市的中產階層開始添置這些電子產品,而趙書禮的名字這時候在塞北的號召力不亞於喬布斯,因此這是大家采購的首選,別說上海的粗製濫造產品了,就是洋貨也競爭不過。

 兩年後,趙氏實業持續擴張,從冶金、汽車製造、電子產品後,開始大規模對化工領域進行投資了。

 趙書禮涉足化工已經是很早的事情了,當時是跟高星橋、范旭東合資成立的永華聯合化工公司。公司一成立就立足於大而全,從各種化工原料的生產到化肥無一不生產。地址分別在鄂爾朵斯煤化工工業園區與星橋煤化工企業比鄰而居,在二連鹽池則建在永利公司的永利鎮上。高星橋的煤化工工廠給兩家公司提供原料,而兩家公司則給高星橋提供氨來生產。同時三家企業共享技術,而且共同出資在國外收購技術專利,先進設備。誠然永利公司自己對研發很重視,可是這也是逼出來的,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專利,比如他們的王牌產品紅三角牌純鹼就是因為英國人對他們的生產技術開價過高,范旭東才讓侯德榜研發出了新的生產工藝。現在有了趙書禮和高星橋的注資,資金壓力大降,加上他們利用鹽池豐富的資源,這些年沒少掙錢,因此這幾年引進了相當多的化工生產技術和生產線。現在永利化工和永華聯合化工在東亞化工業,可以進入前三,在報紙上可是一個明星企業,算是給中國企業界爭光了。

 同時永華聯合化工也是趙家在遇刺事件後存留不多的企業之一,這也是因為企業的管理當時掌控在范旭東和高星橋手裡,趙書禮只是股東之一,傅清荷沒有權利從這裡調動資金。而出賣股份又被范旭東和高星橋兩人聯手抵製,沒有人敢於接手,這才保留下了這個賺錢的企業。

 趙書禮一回來,范旭東和高星橋立刻就趕來看他,同時談論化工的發展方向。

 現在三家化工公司徹底壟斷了塞北的市場,同時整個中國的市場也幾乎被他們壟斷,原因是抵製洋貨的行為讓他們的市場大增,加上本來就有成本優勢,運輸上除了日本外也沒有哪家西方企業競爭的過他們,而日本的化工這時候並不算強,不是沒技術,而是缺乏原料,即便自銷自用的一些產品,原料相當多還是來自塞北的供應,所以日本的化工產品在中國也沒有競爭力。

 這麽龐大的市場,自然是讓三家公司賺得盆滿缽滿,企業規模持續擴大,可是中國的市場,尤其是化肥市場實在是太過龐大了,拚了命的擴張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可是資源不是無限的,總是要面臨一個發展瓶頸的問題。尤其是一個四年建設大綱後,他們的規模更加巨大,煤炭還好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優質的產煤國,可是鹽就不好辦了,要是在海邊還好,可是光靠鹽池,盡管成本比濱海還要低,但是地方總是有限,而且公共設施不好解決,現在在二連鹽池畔的永利鎮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有相當規模的城市,人口八萬人,在增加實在是壓力很大,因為這裡不管是用水還是其他生活必須資源都是要從外地運來, 而當地是無法生產的,因為這裡現在是鹽池而千百萬年前則是大海,這意味著現在永利鎮所在位置原來是海底是海床,現在海乾枯了,但是土地是鹽鹼的。

 同時靠著一個鹽池,而兩個巨型的化工公司原料的采集上有些跟不上生產的速度了。

 所以必須開辟出新的資源地。

 經過考察,范旭東認為往西部還有不少鹽池,而他最後被青海的察爾汗鹽湖打動了。

 二連只是一個鹽池,而察爾汗卻號稱鹽湖,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察爾汗鹽湖,面積廣大,長達一百多公裡,寬也有二三十公裡。站在岸邊看著拍岸的藍色湖水,不知道的人還會以為是在海邊呢。而且這裡的湖水濃度一點不比鹽池差,富含的礦物質更加豐富,唯一的顧慮是這裡是高原,而且這裡的道路情況很製約。

 但是幾年過去了,一切都解決了。是該到了開發這裡的時刻了,相比於日本人,我們的優勢就是資源豐富,讓資源成為我們的力量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