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之大民國》366節 塞北的潛力
三百六十六節 塞北的潛力

 蘇芬戰爭後,趙書禮對德意蘇聯合的擔憂不在了,而此時東北局勢的發展越來越有利。

 塞北軍經過激戰攻陷了撫順,十萬塞北軍與三萬日軍激戰,戰鬥烈度不算激烈,比不上台兒莊或者平津會戰,沒辦法這是東北條件局限的,這裡冬季太嚴寒了,沒辦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十萬人的規模對中日雙方來講幾乎都是極限了。

 而東北軍則攻克了遼陽,兩方軍隊合圍沈陽。日軍不是不想救援,可是一方面是東北遍地開花的遊擊隊到處破壞鐵路,阻擊增援,一方面也是受限於大多數部隊都在南方作戰,顧忌不到東北。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學良已經做起了春季結束東北戰事的計劃了,他積極聯絡塞北,希望塞北一起配合。趙書禮自然是答應的,他也在等待著春天,現在在東北的作戰,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對塞北軍的壓力著實不小。要知道為了保證三十多萬塞北軍在東北的給養,可是費了大勁了,往往一顆子彈要運送到前線,要先通過鐵路,然後再用馬車,馬車過不去的地方用馴鹿來拉,效率低不說,成本太高了,往往供給一個人的需求就需要將近十個人來工作。

 沈陽暫時還打不下來,但是其他地方大有文章可做。

 塞北軍佔領的長春等地,也有不弱的工業實力,有民間資本的,也有日資,尤其是日資的企業,集中在采礦業,設備是不錯的,都是九一八後的新設備。對於這些,趙書禮是毫不猶豫的接收了,全都拆除下來打包,等待春季一到就運往塞北。

 對此張學良是默認的,他接受了趙書禮的說法,即便春季把日軍趕出了東北,那麽東北地區肯定還是會作為戰場的,中日在這裡拉鋸,恐怕不是一兩年能結束的,至少要等歐戰結束,列強騰出手來干涉,這個時間久不好掌握了,參考一戰也得三四年。三四年的拉鋸,對東北的破壞恐怕是空前的,這些設備即便不拆除到塞北,東北軍也利用不起來,只能留給日軍來奪取,還不如早做準備拆走了事呢。對此張學良也是難過啊,自己的家鄉是美麗的富饒的,可是地理位置太不好了,靠近了日本這個豺狼,他能怎麽辦呢。只能默認塞北軍的行為,不過對於一些加工業的設備,他向趙書禮提出了要求,趙書禮表示允許把這些設備遷移到塞北地區張學良投資的,或者東北軍投資,甚至是免費送給東北籍商人投資的工業企業中。張學良對此很滿意,因為塞北的東北相關的企業,現在也是東北軍物資補給的主要來源,不管是軍服還是武器裝備,都是這些工廠生產的。

 吉林、長春、開原、鐵嶺、撫順這些大城市的日資企業拆除的同時,經過張學良的同意,塞北軍開始動員這些城市的商人往塞北遷移,去塞北投資,把自己的工廠遷到塞北,同時還鼓勵技術人員去塞北,甚至鼓勵普通百姓去塞北。效果是有的,加上有張學良的號召,他告誡東北百姓,東北的戰爭短時間內不可能結束,希望東北人有能力的都往塞北移民,為將來的反攻做準備。張學良之所以樂意東北人到塞北,原因有一個,而且很重要,那就是這些人生活在塞北,卻心系家鄉,參軍打仗或者捐助軍費的意願會很高。

 一時間盡管還是冬季,可是東北往塞北的移民規模突然上升了一個層次,從戰爭開始的每個月幾萬人到了每個月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他們騎馬、坐車甚至步行通過邊境,越過大興安嶺進入塞北地區,然後得到塞北地區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前往一個個定居點,大多集中在新疆和外蒙兩地。

 除了東北地區,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百姓也有一個移民潮,戰區的百姓,沿著己方軍隊的反方向往後方轉移,很多茫無目的,就知道遠離戰場。比如正在打仗的徐州已經是一座空城了,都跑到了就近的安徽,接著往西跑,跑到河南湖北。他們不知道的是旅程才剛剛開始,他們很多人的終點是重慶,在真實的歷史上,其中很多人沒能抵達重慶,在路上就死了。現在這些人多了一個新的終點塞北地區,南方的百姓通過水路兩路到達武漢後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跟中央去四川,一條是往北進入河南,然後到山西去塞北。

 現在這條線上的移民還不多,每個月就一兩萬人。但是塞北已經注意到了,在趙書禮戰前就下達的,塞北地區不但歡迎佔領區的工業家、資本家還歡迎普通民眾,因為趙書禮很明白在戰時,除了工業實力、資源潛力外,最重要的是人,人力也是戰爭潛力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組成之一。

 1940年3月,有兩件事引人注目,第一件是蔣價石中央政fu終於遷都重慶了,另一件是塞北、陝西、四川三方投資修建的鐵路線,寶成鐵路通車了,這條鐵路線其實1936年就開始修建的包西鐵路——包頭到西安段的延伸,計劃很早開工很晚,但是進展迅速,隻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久通車了。這得益於前期的充足準備,開工後各種測量工作,甚至圖紙都已經完成了,需要做的只是修建基礎鋪軌和打通隧道而已。而其中的難度是開挖隧道,值得一提的是,隧道挖掘總工程師是塞北方派出的水利專家蘇芳。蘇芳雖然不是鐵路專家,但是對於隧道開挖有一手,十年前他主持修建河套水利的時候挖過洞,九一八之後他主持新疆水利工程,更是挖掘了更多的隧道引下了天山的雪水。

 最重要的是,蘇芳主持的工程速度往往都很快,唯一的缺陷是,事故率比較高。但現在是戰爭時期,顧不得那麽多了,尤其是寶成鐵路不僅僅是一條溝通西部經濟的乾線,更是一條軍事鐵路。有了這條鐵路,西南地區的人力資源可以跟塞北連成一體。

 事實卻是如此,鐵路修通後,運輸量最大的不是什麽商品,開始就是人。大量的人口通過這鐵路從四川到陝西,最後在塞北定居下來。四川是人口最多的省份,有五千萬人,但是土地十分稀少,山地太多,而且土地資源聚集現象十分嚴重。所以塞北的土地對四川的貧民有致命的誘惑,他們大量的遷居。除了四川人外,還有大量的難民往塞北地區遷移,他們有的來自蘇浙地區,跟隨中央到了四川,可是到了這裡後卻沒有辦法為生。其中很多還是受過較好的教育的高素質人才,而塞北地區卻嚴重缺乏人才尤其是技術人才,這些人很容易在塞北地區找到出路,因此樂意在此遷居。還有一些則是工業家,中央軍的地盤蘇浙地區向來是中國的富庶之地,清末民國這段時間這裡的民間資本發展很快,紡織業、輕工業非常發達,由於戰爭的影響,大量的企業被迫關門,企業主跑到了大後方。這些人手裡有錢,有管理經驗,有技術儲備,但是在四川只能坐吃山空,而塞北卻在招攬他們,在報紙上大肆歡迎各種投資,隨著鐵路的開通,他們也開始往塞北軍跑了。

 人、錢、智力在戰爭期間大量的往塞北湧入,這不是沒有原因的。趙書禮跟徐新六孔韌這些有熱心,有激情的官員,在塞北踏踏實實的建設了十幾年,其中尤其是各種制度的建立,對財產權的保護,對投資環境的保護,尊重司法,輿論等做法,早已經為他贏得了中國最佳投資地的美譽,不但是中國商人眼裡這裡是天堂,就是老外也明白要在中國投資,如果不走歪門邪道想堂堂正正賺錢那還是要去塞北。

 塞北的名聲為他贏得了收獲,戰爭爆發後,大量外來資本技術人才的流入,讓塞北的經濟不但沒有因為戰爭受損,反而是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高峰,官方統計1939到1940年度,工業增長了十三個百分點,其中一半是因為戰爭刺激大量舊有工業尤其是官辦重化工業軍事工業滿負荷開工,四分之一是塞北大量民資向軍事相關領域投資,另外四分之一就是這些外來投資了。官方預測,1940到1941年度還將更快的增長,有望達到二十個百分點。

 除了這些新來的投資,十幾年時間讓塞北地區湧現出幾個成功的經濟角色,第一是商幫,其中最有歷史最龐大的是晉商,現在的晉商廣泛的參與到了商業、貿易、礦業和鋼鐵冶煉工業中;緊逼晉商的是北方其他商幫,如天津商幫很早就到了塞北發展,現在在建築、水泥生產業是龍頭,在毛紡織領域也是無人可敵,北京商幫在服裝業製鞋業製皮業首屈一指,在餐飲業更是無人可敵;江浙商幫進入塞北稍晚,但是卻有關系有基礎,徐新六就是江南人,而他是金融巨頭,帶動了大量的江浙商人來塞北發展,在加上戰爭後大量新來的江浙商人現在江浙商幫實力極具增強,他們是第一大紡織品提供者,第一大紙製品提供者,第一大小商品製造者;還有南洋商人,他們主要參與到了金融業、報業、輪胎產業等領域。

 除這些商幫外,還有三種經濟力量可以跟這些商幫鼎足,第一是各種新出現的年輕企業家, 他們不屬於各種商幫,身份上各地人都有,在新技術領域,電子工業、航空工業、機械設計、金融等領域很有成就,在輕工業紡織工業等小企業上更是湧現了大量傳奇人物;另一個就是財閥集團了,比如趙書禮的趙氏財閥參與到銀行、軍工生產、航空工業、電器電話、大型化工、鋼鐵冶煉等等,徐新六的金融帝國,兄弟煙草的煙草王國,范旭東的化工巨頭等等等等;最後一個巨大的經濟角色是官辦企業,官辦企業主要集中在平時不賺錢的領域內,比如和平時期沒什麽市場的兵工生產、飛機制造、大型機器精密儀器的研發仿製等等。

 大量的商幫、遊擊隊企業家、財閥和官辦企業,不知不覺間已經改變了塞北的經濟結構,兩個四年建設大綱的完成奠定了輕重工業基礎,兩年時間的緩衝和適應讓這些工業單位成功的融入了經濟活動中,塞北消化了這些工業單位後,毫不客氣的說,塞北其實已經工業化了,盡管在輕工業領域還不是日本的對手,可是在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領域,統計數據上塞北完全不輸給日本。當然不是說塞北跟日本沒有差距,差距其實相當大,比如教育積累,技術積累上還差的很多,但是也有優勢,那就是資源潛力,綜合起來對比,塞北的勢力大致相當於日本的六成。這有點像德國和蘇聯,規模上蘇聯完勝德國,但是質量上毫無疑問德國完虐蘇聯,德國人才儲備智力資源遠勝蘇聯,而蘇聯潛力上則大於德國。

 同時塞北存在的問題也比日本多,日本的經濟經過七八十年的現代化努力,基本上以財閥為主力,而塞北的各種經濟組織分庭抗禮,商幫、財閥、官辦企業、散戶企業百花爭豔,看起來很有活力,其實問題是很多的。

 做一個對比,顯然這些經濟角色中,最具有戰鬥力的是財閥,他們從金融到產品一條龍,抗風險能力強大,對市場有很強的操控能力,最靈活的是新企業家群體,他們普遍經營小工業,哪裡利潤高往哪裡流動,隨時打算撤出,利潤率有保證且風險可控,然後是商幫,他們以商會以鄉情為紐帶互相幫助共度難關,生命力夠強但是不夠活力,利潤率和發展空間都不是很大,但是最差勁的氣勢還是官辦企業集團了。

 大量的官辦企業,涵蓋了現代工業的方方面面,但是效率極為差勁。管理者根本不考慮工廠的市場因素,有熱情的按照自己的抱負來操作企業,投資了大量研發實驗室等,製造了大量沒有市場的產品;有私心的則想方設法損公肥私,已經成了一種逆流,無法禁止;還有各種齊齊特特的工廠管理,有的工廠用大量利潤給員工發紅利,蓋住房,卻不肯歸還因購買最新設備的貸款,讓相關的銀行頭痛不已;有的工廠大量賠錢但是卻不停的要投資,購買設備擴大生產規模。

 趙書禮已經準備對官辦企業開刀了。

 他知道現在的官辦企業問題還僅僅是一個開頭,拖的越久問題越大,到了最後就成了頑疾無法醫治了。而現在也是一個契機,這些企業建立的初衷是為了增強國家的工業實力,準確的說是軍事工業實力,是為了戰爭服務的。現在戰爭已經爆發了,這些年這些企業是整府巨大的負擔,但是現在隨著戰爭帶來的市場,他可以自負盈虧甚至可以說大發一筆的時候到了。這時候是整府扔掉這個包袱的時候了,趙書禮決定出售這些企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