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之大民國》388節 緬甸大戰
四月份太平洋戰爭爆發,一個月間日軍橫掃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攻入了印尼,五月中隊進入緬甸,跟日軍激烈交戰起來。哈18 m

 遠征軍首戰同古。

 同古只是下緬甸平原的一個小城,但卻是緬甸中部公路鐵路水路的交匯要衝,此時緬甸最大的港口仰光已經失守,這裡的位置就至關重要了,不但關乎作戰物資的運輸,而且牽扯到阻止日軍繼續北攻佔整個緬甸的戰局。

 在這裡的中隊是200師,師長戴安瀾,他們孤軍深入一千公裡來到這裡就是為了要阻止日軍北。而他們的對手是從緬甸南部長驅直入的日軍第55師團,該師團兵力是200師的兩倍。

 原本防守這裡的英國人在中隊到來後,他們就撤出了,往印度方向撤退,將這裡的防務完全交給了戴安瀾。可是英軍剛剛撤離,戴安瀾的部隊還沒有做好準備,就在色當河流域遭遇到了日軍。

 隨後幾天不期而遇的激戰,日軍55師團在三個航空中隊的支援下,對200師陣地進行了瘋狂進攻,雙方在色當河大鐵橋一帶反覆搏殺。幾天后日軍迂回到同古城北,與守軍激戰後,佔領了同古機場。英國人在一旁看笑話,他們不但不為盟說話,反而是把機場失守看做中國人不會打仗的表現,渾然忘記了他們幾天前在日軍面前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的模樣。甚至把這件事當成一件大事報告到了盟軍總司令部。

 丟了人的遠征軍指揮官杜聿明被蔣價石訓斥,太丟人了。丟人丟到了國外。

 防守機場的團長直接被處決,面子啊面子,這個團長其實不是避戰而死,而是因為損了蔣價石的面子。死的實在太冤。

 日軍佔領機場後,瘋狂的轟炸同古城,而此時英軍卻不願意與中隊合作。因為他們不想在這種情況下在城裡挨炸,至於中國人是不是想留下來保衛他們不在乎。

 200師官兵是英勇的,此時也抱著爭口氣的想法,死戰同古不退。每天都跟日軍激烈交火,短兵相接,肉搏爭奪。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等,看的英軍瞠目結舌更坐實了他們認為中國人不會打仗的看法,但是對這些中人來說,此時不過是表現出了他們在國內跟日軍作戰的方式而已。

 英國人看不中國的作戰方式。但是日本人卻沒辦法,實在是打不下,他們最後想到了一個辦法。

 “別開槍,自己人!朝天開槍,兄弟們。”

 這天同古陣地。出現了超乎人意料的局面,一夜醒來,中國守軍突然發現對面的日軍進攻部隊竟然喊著中國話端著步槍慢慢往前挪動,這是什麽情況。

 “你們是什麽人?”

 “兄弟們。別開槍,我們是東北軍的兄弟。”“我們是山東的兄弟。”“我們是在武漢被俘虜的。”

 原來是日本人的妙計。他們因為打不下這裡,不惜千裡迢迢的把中國戰場的俘虜拉到了緬甸。

 這個情況守軍很快報告給了戴安瀾。

 戴安瀾很快下達了一個命令。

 只見前方陣地的守軍。突然同時站了起來,也大聲喊話道:“是中國兄弟的趴下來!”

 一時間戰戰兢兢往前挪步的中國人紛紛趴了下去,然後守軍的機步槍衝鋒槍一同開火,躲在中隊後面的日軍猝不及防傷亡慘重,這些俘虜反而是爬到了同古陣地,再次回歸自己的部隊不說,手裡還多了日軍發的一隻三八大蓋。

 戰鬥結束後,戴安瀾給蔣價石發去了電報,這是蔣價石叮囑他的。蔣價石十分關心緬甸戰場,這是關乎中隊的表現和他的面子的事情,比起許多國內的大事他更在乎,只要緬甸能給他爭光,哪怕重慶人都餓肚子呢,他都不在乎。

 戴安瀾也總算給他爭氣,不枉費他飛往緬甸單獨三次跟戴安瀾會面。

 “委座,截止今日,我方仍然固守鐵路以東陣地,敵勢甚猛前所未有,敵機不斷轟炸,戰車縱橫,並且出現大量毒氣彈,我軍尊重委座面授之機宜,誓死抵抗,最近六日間敵軍在我軍陣地前已經遺屍五千以。我軍傷亡亦慘重,但是誓死捍衛同古。”

 戴安瀾的電報發出去沒多久,日軍的增援到了,一個師團56師團。

 這個師團外號龍師團,十分擅長山地叢林作戰,該師團裝備坦克、炮隊、裝甲車、汽車、摩托車等,是一隻機械化部隊,行軍速度非常神速,在攻擊新加坡等地的作戰中,讓英軍猝不及防。他們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就通過了緬甸三百公裡的叢林,頓時就是200師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杜聿明決定讓200師突圍,保存實力。

 可是史迪威堅決反對,他希望能指揮部隊打一場勝仗。史迪威是戰區參謀長,地位僅在蔣價石之下,可是他卻是個光杆司令,英國人根本不拿他當回事,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看似好說話,客客氣氣的蔣價石身,希望能親自指揮戰鬥。

 但是還沒輪到他跟蔣價石對話呢,杜聿明就不鳥他了,杜聿明認為史迪威的不讓撤退,反而是命令調集部隊跟日軍對攻完全是白白送死。於是兩人之間爭吵了起來,史迪威直接給杜聿明放話:你必須服從命令。可顯然老史這美國佬沒認清形勢,杜聿明不是美軍更不是美國人,人家聽蔣老大的。

 於是在日軍56師團即將包圍200師當夜,杜聿明命令廖耀湘新22師救援200師,從車站打通日軍包圍。次日凌晨中隊大部撤退到色當河對岸,跳出日軍包圍,但是200師這隻中央軍最精銳最機械化的部隊傷亡過半,元氣大傷。同時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戰役結束。

 但是隨後日本和中國兩國都宣布自己獲得了勝利。

 蔣價石再次飛往緬甸北部,再次召見戴安瀾,對他進行勉勵。

 當然蔣價石這次到緬甸可不是僅僅來看戴安瀾的,而是為了召開軍事會議的,中英美三事會議。而蔣價石是戰區司令,他來是主持的。舉辦這場會議倒不是蔣價石像在老外面前顯擺,實在是情勢危急了。

 同古失守後,中英聯軍在戰略已經處於劣勢。此時的緬甸往北一直到首都曼德勒是一馬平川,而日軍調集了四個師團十萬余人,快速北進,打算一舉拿下整個緬甸。所以蔣價石才再次來到緬甸。他這次提出了一個作戰方案,要調集在緬甸的中英聯軍二十萬人,在曼德勒跟日軍展開會戰,消滅來犯的十萬日軍。

 曼德勒是緬甸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同古失守後。這裡的存亡直接關系著整個緬甸戰局的勝負。曼德勒會戰部署中,蔣價石安排新3師防守這裡,師長是孫立人。此時曼德勒地區集中了中國三個軍和英軍的五個師的兵力,一共有二十五萬兵力。而日軍只有十萬來人。

 會戰是以6月20日日軍的突然行動開始的。

 日軍一個聯隊,突然出現在曼德勒西線仁安羌油田附近。包圍了防守這裡的英軍主力七千余人。英國人炸毀油田試圖突圍,可惜卻完全徒勞。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打開日軍的包圍圈。他們的士兵在悍不畏死的日軍面前,可不願意用生命去衝鋒,最後只能求援了。

 既然英國人已經放下了臉面向中隊求援了,中國人自然不能不管,但是誰來救援卻很有難度。因為此時日軍已經發動了全面的攻勢,沿著伊洛瓦底江從東西兩線發動了猛攻,東線有中隊防守,而西線是英軍在負責。按說仁安羌處於英軍防區,但是他們也沒有能力救援自己的部隊,而讓中隊度過大江來飛渡救援也有些難為人。

 唯一能有可能救援的部隊就只有曼德勒的孫立人師了。

 而英國人也看出了這一點,他們就是給孫立人打了電話。

 孫立人考慮後,認為應該也有能力救援英軍,於是派了一個團前往救援。這個團人數不到一千人,但是英國人不知道,他們反覆催促孫立人盡快行動。孫立人表示六個小時內一定解救他們,他親自指揮戰鬥,摸清了地形後,凌晨發起了總攻。經過激戰打穿了日軍的防禦,將英軍解救出來,但是天亮了日軍反攻了,孫立人又給英軍斷後。最終成功營救七千英軍,事後英軍得知解救他們的中隊只有一千人的時候,十分的吃驚,這次戰役也被稱作仁安羌大捷,是遠征軍入緬作戰中的第一次大捷。

 大捷在國內國際被傳為神話,就連英國人也在拚命宣傳,沒辦法啊,他們七千人還要別人一千人救援,不把這一千人說的傳奇點,就顯得他們太無能了。就好像他們後來拚命的捧隆美爾一樣,是為了掩蓋他們的無能。

 同古也好,仁安羌也罷,中國人沒有打輸掉氣勢。

 但是改變不了緬甸的命運,因為這裡本來就是一塊被放棄的土地。

 仁安羌大捷後不久,中美英三方指揮官,更準確的說是史迪威這個光杆司令和其他兩隻部隊發生了衝突。仁安羌的戰果是不錯的,英軍順利撤退了,中隊揚名了,但是請注意,他們不是把日本人打跑了,是自己撤退了。也就是說,仁安羌還是被日軍佔領了,這意味著日軍又向西前進了一步。

 而此時東線的中隊該如何?

 英軍要撤往印度,史迪威命令中隊往西撤往喬克巴當掩護英軍撤退,但是杜聿明卻希望北防禦滇緬公路要地棠吉,為中隊保留後路。史迪威和杜聿明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但是任務還是下達了。

 但是任務歸任務,當史迪威走出帳篷的時候才發現,中隊的大炮已經裝了卡車,準備往北轉移了。他很生氣的問軍官為什麽要走,軍官告訴他,這些炮就是中隊的架子,有這些炮在部隊就在,炮沒了部隊也就沒了。中國人缺人不缺武器,史迪威頓時頭大如鬥,此時物資根本運不進來,中國人根本不依賴他,也就不願意理他了。

 史迪威鬱悶了,當夜給羅斯福去電,表示了對緬甸的悲觀態度。他告訴羅斯福,英國人早就已經把緬甸勾銷了,指望中國人為了英國人的利益在這裡跟日本人拚死作戰也是不現實的。史迪威認為總統給他的任務,拉住中國人跟日本作戰的任務他失敗了。

 比中隊更狠, 給史迪威打擊更大的是英軍,正面防禦的英軍在沒有通知中隊的情況下,自行撤出了曼德勒,拒絕繼續進行曼德勒會戰了,而且要炸毀曼德勒大橋,防止日軍追擊。英軍的行動,讓中隊對防守曼德勒也徹底失去了信心,尤其是英軍一而再的自行行動,傷透了中隊脆弱的心,他們終於明白英國人從來沒把他們當做軍過。蔣價石也急了,英國人太不地道了,他們撤退到印度,這樣一來豈不是把東線的中隊放到了日軍的包圍中嗎。蔣價石立即調整作戰方案,命令遠征軍的防禦作戰重點放到北方的蠟戌,目的只是保證日軍不能從緬甸攻擊中國西南腹地而已。

 跟中英聯軍的指揮混亂對比強烈的是,日軍的執行力十分給力,他們作戰統一眾志成城鬥志昂揚士氣旺盛,就在中隊打算撤往蠟戌防守之時,一個重要的消息傳來,蠟戌以北出現了日軍的56師團主力,並且搶在了中隊之前搶佔了蠟戌。日軍竟然隻用了幾天時間,就完成了一次大膽的戰略行動,千裡迂回緬北,中隊的退路被切斷了。

 得到這個消息的同時,英國人驚呆了,英軍指揮官亞歷山大司令當即下令,拋棄一切物資,不顧一切的往印度撤退,而中隊則接到命令,往北撤往密支那,至此中英聯軍在緬甸分道揚鑣了,聯合作戰結束,大潰敗開始了。未完待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