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夫坐鎮樞密院
光玉建言獻計謀
南宋都城臨安是在杭州府基礎上修建而成的。有內外兩城之分。外城名曰“羅城”,乃沿襲五代吳越城垣規模,而在東南部分有所擴建,它東起鳳山門,南跨吳山,起自苕帚灣,左倚錢塘,右鄰西湖,西至鳳凰山麓,北至萬松嶺,方圓近五公裡。整個羅城辟有十三座城門,其中便門、東青、艮山等門,皆建有甕城。城牆高達三丈,厚約丈余,城外繞以十余丈寬的護城河。
內城名曰大內或子城,有城門三座,南稱麗正,北為和寧,東曰東華。位於鳳凰山下,北起鳳山門,南臨江乾,東至候潮門,西達萬松嶺。
子城內,宮殿巍峨林立,有金鑾殿、垂拱殿、文德殿、福寧殿、大慶殿、紫宸殿等殿、堂、樓、閣約130余座。此外還有華美的禦苑,直至鳳凰山巔。所有建築皆金釘朱戶,畫棟雕甍,覆以銅瓦,鐫鏤龍鳳飛驤之狀,巍峨壯麗,光耀溢目。
定都之初,以政局未定,采取改州治為行宮辦法。建置因陋就簡。紹興八年至二十八年間,宮殿建築始初具規模,先後建有慈寧、垂拱等八殿及損齋,僅及北宋汴京皇宮的四分之一。故為應付各種典禮,隻好采取權宜之計,一殿多用,隨事揭名。如崇政殿又名文德殿,用於宗祀名”明堂“,用於上壽名“紫宸”等。
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以後,隨著宋金戰爭的停止,偏安政權得以穩定,宮殿建築又日趨完備,陸續建有迭德、澄碧等三十座宮殿。另有堂三十三、閣十三、齋四、樓七、台六、亭十九金碧輝煌,鱗次櫛比。
此外,為專供皇帝退位後居住,在望仙橋東,秦檜舊宅的基礎上,拓建而成的德壽宮,更是朱碧眩目,豪華至極。行都規模的宏製,堪與北宋汴京皇宮相媲美。
羅城內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大街,稱為“禦街”,也稱杭城天街,北起斜橋,南至鳳山門,長一萬三千五百余尺。大街兩側店鋪林立,城內外九十余坊;店肆也突破坊與市的界限,臨街開設,自大街到坊巷,連門俱是。夜市如同白晝,極其繁盛。
子城內朝會區、寢宮區和衙署區又各自獨立。
東府宰相部堂與西府樞密院位於衙署區中部,都是座北朝南。這西府有正殿英武殿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皇宮南門。後殿猛武殿形製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六韜殿、七略殿,左右共有廊房56間。
早上散朝後,韓侂胄端坐於猛武殿東廂房。正在看朝廷邸報,上面有條消息,引起他的注意:罷韓同卿知泰州事,授揚州觀察使、太常寺丞。
晉封之後,他在與韓同卿和皇后接觸中,也曾提示皇上這位老丈人也該提升了,韓同卿表示:朝廷和皇上對我韓家天高地厚,同卿才智有限,就這樣乾到致仕,也當感激不盡,何德何能妄想高官厚祿。
皇后也表明:她的責任就是精心服侍皇上,管好后宮,至於能否照顧到娘家父兄等人,還是順其自然吧,反正她不會對皇上提相關的要求。
為此,他在親友面前感慨萬分:看看,這就是我們韓姓人,對皇家永遠忠心耿耿,執守本分。
此次同卿回京任職,是個喜訊。看來不用幾年,做個節度使不成問題,而他自己呢。
此時有門房通報,同知閣門事劉璘拜訪。進來後,劉璘環視左右,讚道:韓爺,你可鳥槍換炮啦,這樞府到底是衙門高呀,開闊氣派,比閣門司強多了。
確實,這裡與閣門司比,不可同日而語。那閣門司整日迎來送往,看上去風光,實則乃是服侍人的差使,說白了,像個跑腿的,而這裡呢,主宰著全國各級數千武官的前途命運。盡管到這裡只有幾天,但已感受到權力之重要。假以時日,做個樞密使也是不錯的選擇。
然而劉璘的一席話,讓他如夢初醒。劉璘告訴他,朱熹那個老家夥經驗老到,滿腹心機,借給寧宗皇帝講經之時,含沙射影,說他和關禮等人,是近幸小人,倚托獨專,僭越違製,拉幫結派,敗壞朝綱,規勸皇上要遠離這些奸黨佞臣。
劉璘還說,如今這趙丞相欲專佔內禪之功,視你等為如小人廝仆,以為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沒半點尊重。準備伺隙而動,翦鋒銼銳,看來,您非但不得節鉞,恐怕還要遠行嶺海了。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本來他還覺得,留正那老賊走了,這楊文端為人厚道,經煜堂是好友,忍一口氣慢慢熬,看來,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是想得那麽簡單。
韓侂胄一臉的茫然,問劉璘:光玉老弟,這可怎麽辦?你給想個轍吧。
劉璘神秘地說:只有台諫,以他們之力折合趙朱人等。
韓侂胄還是疑惑:這台諫可大都與趙丞相交好,奈何?
劉璘笑了,韓爺呀,您精明一世,糊塗一時,前日你對付留丞相,是如何下手的?
那是皇上親書禦筆呀。
那何不再用禦筆,換上你喜歡的台諫,以他們的手,將他們罷出京城。這麽一點撥,韓侂胄明白了。
台諫,是禦史台和知諫院的簡稱。北宋初設立的。禦史台,又稱憲台,掌管糾察文武百官,彈劾貪官汙吏,肅正朝廷綱紀法規。有大事可在在朝皇帝面前辯論抗爭,彈劾之時,可以風聞言事,不必有足夠的事實依據,還可以參與大要案件的審理;知諫院,又稱諫署,拾遺補闕,向皇帝提建議、監察百官。就是這兩個部門,包括宰相在內的所有官員懼之三分,因為它不管發官帽,但能摘官帽。
本朝的官僚體系分為三大塊,一是行政系統,包括東府中書門下省、西府樞密院、三司、尚書省六部及九寺五監等,這一塊很龐大,掌管全國的軍、民、財等各項行政事務,政府的運轉主要在這裡;一是秘書省,翰林院等,是皇帝的智囊、侍從機構,人數雖不多,但凡聖旨,朝廷的政令都由他們擬定,他們還有一項特權,不論是誰簽發的命令,只要他們認為不對,就可以封駁,發回重改;再是台諫,誰都可批評,皇上也不例外。其主要矛頭則為宰相,台諫的官員由皇上任命,不接受東府的領導,長官隻對皇上負責。
禦史台、知諫院的官員,簡稱言官。言及乘輿,則天子動容,事關廊廟,則宰相待罪。言官手中如同拿著尚方寶劍,上打君下打臣,打誰誰死,打錯了還沒有責任。因此,立朝以來的每一個權臣,無論賢明還是奸佞,都要把台諫牢牢控制在手。
找到關禮一打聽,劉璘所言不虛,朱老夫子是講了類似的話,而且關禮小聲告訴他,皇上也討厭這個老頭子。
韓侂胄意識到:自己已沒有退路。狹路相逢勇者勝。關鍵時刻無所作為,無異於坐以待斃、任人宰割,必需趁對方屠刀未落,亮劍出招,來他個出其不意、先下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