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園夢華》第46章 心 生 怨 宥
  留仲至再任首相

  酬功臣有人怨宥

  趙汝愚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也有短板,那就是他的出身問題。太祖登基以後,為鞏固趙氏江山,曾立下不少家法。其中一條就是針對他的。同姓可封王不拜相。這幾個字太廟裡記載,其目的是,防止以宗室的相權威脅君權。紹熙三年(1193年)三月,他由吏部尚書晉升為同知樞密院事,禦史汪義瑞隨即上疏阻止:汝愚為漢王嫡氏裔孫,宗室子弟,不宜踐位執政。

  他也上書力辭,但光宗趙惇不準,謂太祖、高宗立此規矩,乃專有所指,與爾無關。太上皇孝宗也特意召見,勸慰勉留。半年後,再升為知樞密院事。

  此番皇上升他為右相,他忽然想到此說,連忙上疏請辭,當即被皇上駁回。既然皇上如此信任,也無需再忸怩作態,盡心竭力地乾就是了。

  這麽多天,他也看出來了,新上任的皇帝趙擴沉默寡言,為人誠實,身子有些柔弱,但沒有什麽不良嗜好。今年才二十六歲,毫無執政經驗,也不愛抓權,這些都給他留有相當的展示空間。

  根據太皇太后的懿旨,皇上登基第三天,他就向皇上建議:留正謹法度,惜名器,舉賢能,孝宗皇帝稱其純誠可托、真宰相也,請任命他為左丞相。寧宗聽了,似一頭霧水,望著他發呆。他隻好再說一遍,皇上趙擴問:愛卿何意。

  趙汝愚隻得說明,皇上同意即可,皇上趙擴這才明白,當即準奏。

  留正自那日追回來以後,有好幾天躲在家裡,不好意思上朝。這回見皇上重新下旨,仍然讓他做首相,自然是感激涕零,上表謝恩。

  一天,朝廷收到吳曦自武興發來的信函,說其父吳挺已去世半年有余,朝廷一直未予撫恤,也未加諡號。這才想起,至今興州都統製一直無人擔任。此次,委派他人入川主持軍政,正好可以改變吳家在蜀領兵做大的問題。因為,要派武將,樞密院有發言權。因此,他帶著這一問題來找留正協商。

  關於撫恤和諡號問題,禮部有一些規定,解決起來很容易,留正建議,新皇登基,普天同慶,撫恤可以高一些,還可贈公爵,至於撫恤多少,爵位、諡號叫什麽,由禮部擬製,報部堂審核,趙汝愚讚成。

  關於興州都統製人選,留正以為,吳曦這幾年在殿前司任職,沒發現什麽問題,是不是讓他下去統兵?

  趙汝愚連忙擺手,不可,不可。留相,你不要忘了,吳家在四川統兵已六十年多,再讓吳曦回去,豈不是放虎歸山嗎?萬一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你我就會成為千古罪人。

  留正這才想起,拍著腦袋:哎呀,子直你看,留某老糊塗了,這正是解除吳氏之患的絕佳時機呀。換一個與吳家無關的,子直,武將你熟悉,你提名。

  留相,你看殿前都指揮副使郭駿如何?此人熟知兵法,在殿前司多年,當初,郭家軍也不輸與吳家軍

  好,郭駿可以,郭吳兩家一向不睦,此一去,有利於國家。

  這郭駿治軍有方,頗識大體,給加一個節度使銜吧。

  幾天以後,皇帝下詔,對部分官員進行調整。

  楊文端,由吏部尚書,改任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

  彭自壽,由知製誥、嘉王府直講,改任為吏部侍郎兼天子侍講;

  徐平陽,由左司郎中、國子監發解,改任檢正中書門下兼刑部侍郎;

  郭駿,由殿前司都指揮副使,改任為武康軍節度使、興州都統製兼知興州;

  趙彥通,由工部尚書,改任端明殿學士、四川安撫製置使兼知CD府;

  韓侂胄,由汝州防禦使、知閣門事,改任宣州觀察使、樞密院都承旨。

  一道聖旨下來,幾家歡樂幾家愁。

  趙彥通窩了一肚子火,怎麽也想不明白。當初,自己幫趙汝愚出謀劃策,還出面勸動郭殿帥,怎麽著也算既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怎麽弄成這樣一個結局。作為工部尚書,只要向前上一步,就是執政。哪知,雖說位同執政,但畢竟出京去遙遠的四川,諾大年紀離京遠行不是折騰人嗎?當初,不是說好,事成後,即為執政,現在怎麽就變了?

  他想起來了,前幾天,去找趙汝愚,想探個口風。他還沒怎麽深說,趙汝愚臉就繃起來了,說什麽:你我都是皇家宗室, 不要說什麽功勞不功勞,外姓大臣看了笑話。

  你趙汝愚呢?不顧別人,一心一意想著自己,功勞都是你的,眨眼之間連升兩級,自私自利,偽君子。

  當即擬寫奏疏,表明自已已六十有五,年老體衰,請求皇上準予提前致仕退休,回鄉養老。

  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這是對外派不滿,希望重新調整。皇上年輕,不知道,問趙汝愚,趙汝愚告訴皇上:陛下不準,鼓勵鼓勵即可。

  結果這些內幕,又讓趙彥通知道了,更加恨趙汝愚:

  好,你能兩面三刀,我也不跟你客氣,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兩天后,他特意去皇上那兒去辭行,臨別時,眼淚汪汪地對趙擴說:皇上,老臣走了。陛下可要防止朝中朋黨啊,這是微臣列的名單,請陛下禦覽。

  韓侂胄更不痛快。前兩天,劉璘告訴他:曾有意在趙面前說,韓侂胄這下要升官了吧,他在這次內禪中,功勞可不小哇。哪知,趙汝愚瞪著眼睛問劉:他又有什麽功勞?

  勸動太后,請她垂簾聽政,主持政局,內禪才明正言順,這麽重要的一件事,除了我韓侂胄,還有誰能辦得成,到現在,又說沒什麽功勞。這不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麽?別人都沒什麽功勞,功勞都是你的,典型的貪天之功據為已有,這樣做人,也太缺德了吧。

  在本朝,節度使雖位列一品,但並無實權,就是一個榮銜,連太監都可以做。從防禦使到觀察使,官階隻高了兩級,為什麽就不能直接給他一個節度使呢,分明是瞧不起人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