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園夢華》第5章 兄弟暢談
  朱提舉督查賑災

  弱女子堅貞不屈

  不一會,楊元道來了,每次他們相聚,總要單獨聊聊,互相交流,暢談人生。這次,自不例外。

  三哥,中午的酒喝得很爽,謝了。

  四弟,自家兄弟,萬勿見外。哎,那個黃鶯鶯不錯吧,嬌豔迷人,又能歌善舞。

  確是可人,只可惜身在娼門。

  然而,年紀弱小,涉足未深,說不定還尚未破瓜呢。怎麽樣,為兄替你張羅,收她做妾?

  祖亮急忙起身作揖:多謝三哥關心,萬萬使不得。想我范某,已近而立之年,名不就功未成,哪有心思金屋藏嬌。

  然而,四弟愛她不是?人海茫茫,遇見心愛之人已屬罕見,錯過了,後悔莫及。

  仁兄此言差矣。我與她,隻是萍水相逢,有好感而已,談不上情愛,離談婚論嫁遠矣。再者說,好姑娘多了,怎能見一個愛一個?

  兄弟倆你說我答,倒也真誠。

  沉默了一會兒,祖亮拉開了新的話題。

  三哥,你說,如何做一個成功之人?怎樣才算是成功?

  四弟為何問這個?

  下午睡覺時夢見父親,他臨終前囑咐,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不需要成功嗎?

  噢,原來如此。你說的問題比較大,我也說不大清楚。《左傳》有雲:“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雖久不廢。”就是說,要做成功之人,最重要修身養德,德遍天下,以德服人!其次是,為國為家立功,施展才能報效朝廷!再其次,是潛心寫詩填詞,或是研讀經史而頗有心得,將它刊印成冊,形成著作流傳後世,便是永遠的不朽了,再長的時間過去,人們也不會把你的精神忘記!

  噢,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在三個方面做出成績來,當人們的楷模:立德、立功、立言。

  對,不過,在德、功、言三方面都做好,非常不易,隻要

  在其中一方面做好,也就行了。

  德,福澤、恩惠也,為民眾造福,救民於水火,這是帝王將相,聖人先哲的事,而建立功勳,奠定基業,也要看地位、時機和才能,都不是凡人想做就能做到的。立言,即著書立說,自成一家,教化民眾,就像先父那樣,這一條,普通人隻要鍥而不舍,或許可以做到。

  孺子可教也!元道高興得跳了起來。

  那當今立言的名家大儒可不少呢。

  是呀,在詩文方面,有楊誠齋、陸務觀、范師伯、辛幼安、陳同甫等等,在研究儒道經典方面,有朱元晦、陸象山、呂東萊、葉水心等等。

  我特別欽佩後者。他們理論好高深哦。對了,元道仁兄,你認識這些人嗎?

  隻認識朱老夫子和象山先生。

  我認識陳同甫、唐與正。可他們都不在人世了,我們就談談他們,怎樣?

  好吧,你先說。

  我是淳熙十四年(1187年)到婺州,做州衙幕佐的,至今已有十載。後來,與州衙書吏唐澄要好。這唐澄乃說齋先生,即前台州知州唐仲友之侄。

  要說這位說齋先生,我僅知一二,不少還是唐澄告訴我的。比如,唐仲友與娼妓嚴蕊風化案。

  哦,那說來聽聽。

  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任浙東提舉常平茶鹽公事,擔任一路之監司,職掌江河疏浚、常平法的施行以及茶葉、食鹽之專賣。這一年,浙東遭遇百年不遇的水澇之災,

民眾賣田拆屋,饑困支離。朱倉司受朝廷指派,巡查、監督各州縣救災賑災情況。  一路走來,看到牆倒屋塌,農田荒蕪,提舉大人頓生憐憫之心。於是乎,督查工作盡心盡力,頗為嚴苛。哪個州縣做不好做不到位的,他毫不客氣。輕則當場指斥,重則上奏彈劾。

  當時,說齋先生正在知台州任上,工作自也做了些許,然而,百密難免一疏,州府政事和災荒救賑方面自有缺失,治下官吏和平民也會有不滿之處,於是提舉大人就以此為典型,兩月之內連奏六次,交章彈劾,目的就是想把唐知州一棍子打死。

  按說,兩浙東路所轄州縣數十,類似唐仲友者不止其一。但倉司大人為何對他窮追猛打,欲置於死地而後快呢?其中隱情有二:

  一則,朱唐二人素有宿怨。朱夫子一向大肆推崇周程理學,並經多年研讀,將其理論加以弘揚,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這在本朝士人之中無人不曉,影響頗多,以至於稱之為聖人,學生故舊遍布朝野。而浙東婺州一帶,呂祖謙、家嶽、陳亮等名士,也有其學說,自成一派,學問稱婺學,理論稱永嘉事功學。唐仲友就是永嘉學派的一位骨乾。朱夫子一向唯我獨尊,對事功學,還有陸象山的心學,自是小覷,頗有微詞;而唐仲友對程朱理學也不以為然,譏諷其瑣屑深奧,脫離實際。此屬文人相輕的表現。

  再則,朱熹喜歡沽名釣譽,明知當朝宰相王淮是唐的親家,京都多名大臣為唐辯解,仍然偏向虎山行。想博得為民除奸、不畏權貴之美名。為了打響這一如意算盤,盡管手中沒有唐大人貪贓實證,仍然揪住不放,企圖從一介弱女身上撕開缺口。所以不惜對台州營妓嚴蕊施用酷刑,致使嚴蕊遍體鱗傷,九死一生。試想,他一旦將唐的罪名坐實,不但唐從此不得翻身,就是宰相王淮和那幾個為唐辯解的重臣,也難逃庇護之責。

  堂堂地方大員、一代大儒,為一己之私,用心如此狠毒,可見,並非忠厚善良之輩。

  不料,出身卑賤的嚴蕊卻是個有骨氣有擔當的女子,什麽都不說,拒不承認與唐大人有男女私情、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弄得朱提舉手足無措。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震驚朝野。最終結果,叫人啼笑皆非。唐仲友難逃其咎,罷職回鄉,朱提舉小題大作,兩面不討好,灰溜溜辭職。勝利的倒是嚴蕊,她贏得了眾人的憐惜和讚歎,而那首《卜算子》也因此一舉成名,後任倉司嶽飛三子嶽霖,也因成全嚴蕊,而博得好評。

  那麽唐嚴二人,到底有沒有男女私情呢?雖然嚴蕊隻承認二人隻是詩歌唱和,文人相惜。發乎情,止乎理;但實際上,唐仲友在事發之前,以知州身份,為嚴蕊、衛惠等四名歌妓解除樂籍,恢復其自由。可想而知,他二人之間有私情,並且有你情我願、惺惺相惜之成分。

  罷職回鄉後,唐仲友從此脫離官場,一心治學、刻書。一次,我隨唐澄去金華東溪看他,態度謙和,儼然一副忠厚長者。帶我們去參觀他的刻印書坊,津津樂道書籍刊刻之術,絕口不言官場之事,完全一副書家模樣。而所刻之書有《荀子》、《楊子法言》、《後典麗賦》和《昌黎先生集》,皆屬刻印珍品,流傳甚廣。

  淳熙十五年(1188年)秋,說齋先生去世,享年五十有三。我又再赴金華東溪,為他送最後一程。

  事後,唐澄送我一套《說齋文集》。仍對朱熹耿耿於懷,認為不是朱熹再三彈劾,他二叔定不會如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