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園夢華》第232章 決 意 投 金
賊吳曦決議投金

 韓平章丟卒保車

 糾結,糾結,吳曦遇到有生以來最大最難最危險的難題,也可以說是吳氏家族、數萬吳家軍,甚至是百萬川陝生靈面臨重大的決擇,下步怎麽走,極其關鍵,完全取決於他。走對了,可享九五之尊,榮耀子孫,選錯了,就會身敗名裂、人頭落地。

 捧著大金皇帝的勸降詔書,他食不知味,難以入眠。詔書是這樣寫的:

 爾之祖吳玠、吳璘浴血奮戰,為捍衛四川立下汗馬之功,他們的子孫後代應該永世在四川做地方大帥,然而,宋朝廷呢,對武將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忌憚功高震主之武將,嶽飛立下赫赫戰功而卻被趙構處死,你吳曦即使在四川為宋國立下再大的戰功,同樣可能遭到嶽飛那樣的下場。

 因此,請你吳曦認清當前形勢,順應潮流,加入金國集團,必將可以轉禍為福,取得不世之功業。

 如果你吳曦識時務,歸附我大金,在四川前線按兵不動,使得我大金在西線無後顧之憂,朕便可以封爾為蜀王。

 如果你吳曦主動配合我大金,從四川順流而下,攻取江南,朕可以將整個四川地區冊封給汝,使爾吳家永世為蜀王。

 詔書之中,戳到吳曦痛處的,恰是宋王朝致命的缺點:對武將的極端不信任。國家遭遇外侵時,需要武將忠心耿耿死心踏地賣命,一旦安穩則百般防范加以限制,怕只怕尾大不掉,象太祖那樣背叛朝廷黃袍加身;觸及吳曦軟肋的則是那蜀王的光環,這是他一生的宿願與夢想。

 吳家諸將中,吳曦之祖吳璘功勞最大,乾道元年(1164年),封為太傅和新安郡王。死後贈太師,追封信王。盡管如此,老人家素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最怕別人說他擁兵自重。

 如今這宋家王朝,可以說一代不如一代,高宗皇帝顛沛流漓多年,好不容易保住了皇位,卻被金人嚇破了膽,孝宗皇帝一輩子生活在高宗的陰影裡,總想奮發圖強卻不能如願,光宗皇帝就是個神經病,妻管嚴,不孝之子,當今這位皇上也是個糊塗蛋,啥也不懂,盡由韓侂胄折騰,而韓侂胄呢,志大才疏有膽無識,自以為是則是,自以為非則非,缺乏政治家應有的遠見、謀略和個人魅力,成不了什麽大事。跟著他乾,還有什麽勁?

 脫離大宋自立為王,則會視為亂臣賊子,千夫所指,吳家數十年的英名將毀於一旦,朝廷會出兵征討平定叛亂,不過這個情況暫時還不會出現,朝廷根本無暇西顧。

 然而歸附大金,就象石敬瑭那樣做兒皇帝,成為金邦蠻夷的幫手,再幫助他去打大宋,千千萬萬漢人就會指責你為漢奸叛徒走狗。

 然而,金帝特地命人送來的“蜀地之王”金絲印章,的確讓人心裡直癢癢。思來想去,牙關一咬,也罷:笑罵任汝,好官我自為之。

 從吳端那裡得知,欲歸附大金,需要送上一份大禮。就是將階、和、成、鳳四州獻給金囯。既要出賣主子,還要出賣土地。這一條他不願接受。我川陝之地有十萬之兵,朝廷鞭長莫及,你大金北有蒙古猛虎,南有宋兵征伐,不獻四州能奈我何?

 對吳端說,你轉告大金皇帝,我吳某願意歸順,可以敬獻一些珠寶,四個州就免了吧,還是由我代管吧。

 吳端將吳曦的想法報告給完顏綱,完顏綱笑了,這個吳巴子,真拿自己當盤菜,還以為手下那幾萬兵馬了不起呢。

 這就是吳曦寢食不安心緒不寧,去靈岩寺散心的真正原因。一敗鹽川寨,再敗保岔谷、姑蘇谷、來遠鎮,終於低下那傲世一切的頭顱,吳家軍當年所向披靡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在統兵作戰方面,你吳曦根本無法與祖父兩輩三人的任何一個相比,事至於此,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在報告這兩次戰況時,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因天氣突變,地形複雜,只能撤退,待尋找良機再戰。為防止程松密報,派人暗中監視,扣下興元府所有向外的書信。

 朝廷的邸報傳來的都是些江淮兩處進攻失利的消息,還責令一個月內拿下秦州,並讓程松報告實情,這表明他們已經產生了懷疑。

 夜裡,吳曦來到韋小芳處歇息。韋小芳輕柔地為他寬衣解帶,摟著這妖嬈嬌媚的尤物。“寶貝,爺問你,你最想得到什麽?”

 香氣氤氳撲鼻而來,韋小芳嗲聲嗲氣地問:

 “大帥什麽都能說嗎?”

 “什麽都能說,說錯了本帥不怪你。”

 “好,你叫我說的喲,我最想做娘娘。”

 “娘娘?”

 “就是皇后呀,貴妃什麽的,戴上皇冠,前呼後擁,想幹什麽就做什麽,多威風多氣派。”

 連一弱女子都想做王妃,何況男子大丈夫!

 自這一刻起,吳曦心中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倒向了大金那一邊。移六萬興州軍至河池,明裡說,是將軍隊調到前線,實則是便於與金人私下聯絡。

 給吳端的答覆是:我在川陝按兵不動,金兵盡可以盡全力應對宋國兩淮京西軍隊。待時機成熟,正式歸順。

 宋川陝共分六路,有54個州縣軍,有三個都統司,興州都統司在北,實力最強,是吳家軍的主力,金州都統司在東,兵力萬余,興元府都統司居西,統軍三萬。

 附金稱王,有多少州縣軍願意跟著他,其他兩個都統司,他能控制得了嗎,這些都沒有十足的把握。盡管吳家人遍布全四川各大衙門,許多文臣武將或出自吳家軍,或由吳家推薦,但不是鐵板一塊,尤其是涉及生死存亡,變幻莫測。要公開稱王,還有一段崎嶇的路要走。

 此時已是開禧二年九月。

 此時的臨安,發生兩件大事。

 監察禦史到揚州後,很快水落石出,事情如范祖亮所說。於是,將郭作、李如翼鎖進囚車,押至臨安,三堂會審,事實確鑿,郭作、李如翼以通敵罪處斬,郭仁欺騙朝廷,包庇罪犯,送瓊州編管。

 北伐失利,既無良將,又無良策,韓侂胄焦頭爛額。

 老臣劉建秀向他推薦李思。此人為直學士、禮部侍郎。韓侂胄派人送去書信,致殷勤曰:“國事到如此地步,是我始未所料的,一個賢能之人哪能隻為自己潔身自好,而不聞不問呢?”

 李思回答:“怕只怕李某笨拙,不能說出您想聽的好話。”

 在李思上殿召對前,韓侂胄召見。請他暢所欲言,李思直言,當今朝政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言路不通:

 “呂祖儉直言政務,遭受貶謫,遠徙千裡,從此士大夫不敢為國盡忠;呂祖泰伏闕上書,編管外竄,使得民眾不敢議論朝廷;飽學之士心中有話,怕冒犯您招致處罰,不敢欲披肝瀝膽仗義直言!現在北伐之舉,僅有一二人認為不可,其實是許多人都有這個看法,只是不敢說而已。如果之前,讓眾人暢所欲言,您耐心地聽仔細地想,必然不會輕舉忘動。”

 “蘇師成貪贓受賄,數以萬計,為何不殺他以謝三軍?王甫斌喪師襄漢,李爽敗績淮甸,秦世輔瀆敗蜀道,皆是大罪,處罰太輕,難以服眾。”

 韓侂胄聽到這裡,面紅耳赤,神色凝重。周雲鑾看勢頭不對,忙向他使眼色,希望他到此為止。

 哪知,這李思卻興趣盎然,越說越帶勁。“方今朝堂,眾多士大夫寡廉鮮恥,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動輒自稱門生、恩座、恩主乃至於恩父,還有的不惜裝貓變狗,公然收禮行賂,就更不值一談矣。”

 韓侂胄聽出來了,這話裡話外是說,許及之、蘇師成、陳志善等人,都是些只會阿諛奉承的小人,你韓某身邊都是些哈巴狗。不由惱羞成怒,大聲喝道:“別說了,給我滾!。”

 李思起身退出,看著韓侂胄說:“公明有餘而聰不足。堂中從善如流,此明有餘;為蘇師成蒙蔽,此聰不足也。蘇師成之流,並為奸利之徒,如今蘇師成已敗,周雲鑾尚在。有人說,平章受人蒙蔽,騎虎難下,如同晩期的李林甫、楊國忠。”

 將他比作唐玄宗時代的兩個大奸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如何受得了。冷靜下來,覺得有些後悔,真不該聽信蘇師成之言,倉促用兵,現在之勢,確已騎虎。滿朝文武,誰能說句有用的話。想來想去,想到了李石章。此人文筆佳,口才好,也可以信任。命人請他來南園飲酒。

 你來我往,酒酣耳熱,自然談及北伐及蘇師成。

 李石章當然知道韓心中的苦悶,也知道他此時既想聽真話,又不敢聽刺耳的真話。便順著他的意思,指出蘇師成平日的一些過錯。

 韓侂胄說:“你講的這些事我還是第一次聽到,真想不到他是這樣的人,他這樣做,真不像話。”

 李石章接著說:

 平章王,是太不像話。這個蘇師成平日裡仗勢招權,胡作非為,致使您招人非議,如果不竄謫此人不足以謝天下。”

 韓侂胄默默點頭。

 不久,朝廷下詔,革去蘇師成所有職差,貶韶州安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