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園夢華》第169章 為 韓 世 忠 立 廟
  黃天蕩金賊喪膽

  西津渡建蘄王祠

  多年來,辛棄疾置閑鄉間,與青山綠水為伍,但心志不改,夢想猶在。且如今,意氣奮發,再展雄風。更可喜的是,兒女均已成人。長子辛林次子辛櫟在州縣多年,三女出嫁好友項安世之子,四子辛棟通過了州試,在紹興府添差,五子辛樺恩蔭在鉛山任監稅官。

  嘉泰三年秋,在到諸暨縣檢查工作中發現:該縣楓橋鎮地處浙東交通要道,乾道年間,曾升為義安縣。這麽一個重要鄉鎮,正式的公職人員只有鎮官稅官各一人,一旦發生事變,將無力彈壓,那時勢必會影響整個浙東。為此,專門折,奏請諸暨縣增加一名縣尉,以武舉人充任,而後配十名廂軍。朝廷當即批準,調走了稅官,以鎮官代替。哪知,未隔半年,楓橋即發民鬥毆事件,虧得有縣尉在此,才不至將事情鬧大。

  人間三月春光媚,姹紫嫣紅鬥芳菲。

  辛棄疾、劉龍州與幾位書吏走出府衙,到江邊西津渡踏青,忽然,一三十來歲的青年前來拜見,青年自稱姓韓,名忠一,名將韓世忠之次孫,在道州做推官,清明將至,回鄉祭祖,前兩天,專門來鎮江黃天蕩憑吊。當年韓世忠曾在金山一帶駐軍,而後伏兵黃天蕩堵截金軍。

  談起這位中興名將,辛棄疾和劉龍州都是知道的。

  韓世忠,行伍出身。自幼喜歡練武,性情憨直善良,喜歡行俠仗義。面對外族入侵,仗劍從戎,金戈鐵馬輾轉大江南北:“平金閩,夷江西,剪湖湘,殲苗劉,摧兀術,鏖大儀,拓東海,扡揚楚,震維揚”,為挽救南宋王朝立下赫赫戰功。

  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兀術統兵南下,佔領了建康,接著連破臨安、越州、明州,高宗趙構一直逃到海。金軍大肆掠殺之後,見難以取勝,決定北撤。在撤退途中,遭到名將韓世忠的阻截。當時,正值正月元宵節,韓世忠得知金軍北撤的消息,就下令在秀州張燈結彩,大鬧元宵,迷惑敵軍,暗地卻率八千人奔赴鎮江,屯兵長江中的焦山,堵截金兵。兀術率兵在黃天蕩受阻,便派人跟韓世忠約定決戰日期。決戰那天,韓世忠率領眾將士奮勇拚殺,夫人梁紅玉擂鼓助陣,金兵大敗。長江北岸做金兵得知兀術大軍被截,派船來接應。韓世忠命士兵帶著鐵鎖的大撓鉤,把金兵的小船一一鉤住,掀翻在江中。決戰失利,兀術無計可施,隻得向韓世忠買路渡江,表示願獻出江南掠奪的全部財物,但遭到韓世忠的嚴詞拒絕。金軍被困達48天。後來兀術采用一個奸細的建議,在夜裡出動大軍,利用老鸛河故道,開渠15公裡,並用火攻擊宋軍艦,才逃出。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五月,詔韓世忠聽候禦前委使,他反對向金乞和,不以和議為然,向高宗力陳秦檜誤國。看到宋高宗的態度與秦檜的陰謀,怕自己重蹈嶽飛的覆轍,於是力求閑退,辭去樞密使之職。十月,罷樞密使,以醴泉觀使、奉朝請。韓世忠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童奴遊西湖以自樂,平時將佐,罕得見其面。兩年後,韓世忠被封為鹹安郡王。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八月四日,韓世忠鬱鬱而終,葬於平江府吳郡靈岩山之原。贈為太師,追封為通義郡王。因為秦檜還在,竭力阻止高宗車駕臨奠,喪事簡略,墓前沒有墓碑。二十多年後,孝宗皇帝追封韓世忠為蘄王,親書中興佐命定國元勳八字,並為他立碑,墓碑全名為“宋故揚武翊運功臣太傅鎮南武安寧**節度使充禮泉觀使鹹安郡王食邑一萬八千三百戶實封七千二百戶進封蘄王諡忠武神道碑”。碑寬近三米,連同龜趺碑座高達十余米。碑文共88行,每行150字不等,共計約一萬三千二百余字,稱其為“蘄王萬字碑”。碑文乃當朝宰相趙雄所撰,主要記述韓世忠的抗金事跡,突出他正直無畏、忠憤激烈的愛國精神。如碑文寫道:“檜主議甚力,自大臣宿將萬口和附。王獨慷慨泣
泣涕章以十數,為太開陳和議不可之狀。”

  回到府衙,韓忠一說起這麽一件事,孝宗淳熙年間,朝廷曾在楚州山陽縣建有蘄王廟,現如今,已破敗不堪。感歎道,國家歌舞升平,耽於安逸,已忘卻英雄矣。

  劉龍州慷慨而言,任何時候,都不能沒有英雄,當今天下動蕩,我們更需要英雄的引領,辛帥,你應該向朝廷折,建議重建蘄王廟。

  辛棄疾若有所思,人要有骨氣,民族要有精神。飲水當思源,英雄不能忘。我在想,要重建蘄王廟,而且就在鎮江建。

  奏折立馬呈,政事堂結經過複議,同意鎮江府的請求,準予重建蘄王廟。

  即便是做一件對國家和民眾都有益的好事,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建座象樣的祠廟,最少花費在五萬貫左右,等朝廷三司撥款,不知要到猴年馬月,而鎮江府也沒有這筆預算。

  這樣的事自然難不倒辛大人,指令司戶參軍擬一個五十人左右的商家名單,而後以知府的名義,請他們在酒樓喝茶。

  辛知府大駕光臨,笑容可掬,捋著垂至胸前的白胡子說:大家的事大家辦,衙門一時款項周轉不開,請各位掌櫃當家的松松腰包吧。

  到此喝茶的都是鎮江府有些實力的商家,辛大人的話一聽就明白了。但是捐多少,大人就滿意了呢,都低下頭品茶等待。

  鎮江最大的絲綢商行王掌櫃家中兒媳正在生孩子,不知是否平安,也不知是男是女,急於脫身,遂站起來:辛大人,給韓將軍立廟是天大的好事,王某堅決支持,本商行捐三千貫如何?

  辛棄疾點頭,好,那就謝謝王掌櫃了。

  有了這麽一個例子,事情就好辦了,與王掌櫃家差不多的捐三千,次一等的兩千,再次的一千。結果一算,收到捐款六萬三千貫。

  有了錢,辦起事只是個時間問題。七個月後,韓世忠廟建成,全名為韓忠武公蘄王祠。建在城西的蒜山之麓西津渡,這裡依山臨江,風景峻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