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園夢華》第168章 躊 躇 滿 志
知鎮江及早謀劃

看大勢胸懷韜略

讓辛棄疾坐鎮京口,是劉璘的建議。他是這樣向韓太師闡述理由的:《群書治要·中論》曰:“位也者,立德之機也;勢也者,行義之杼也。聖人蹈機握杼,織成天地之化,使萬物順焉,人倫正焉。”意思是,職位,就好比是建立仁德的紡織機;權勢,就好比是施行道義的梭子。聖人腳踏紡織機、手握梭子,編織成天地的美好教化風氣,以使萬物順利生長,人們的倫理道德關系純正。這就是成語蹈機握杼的來由。

“心中有道德,言行合道義”,塵世之所以太平,是因為君主有道,國家有道,仁德盛行,義理長在。塵世之所以紛亂,是因為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十惡縱橫,道德無存。所以說,世亂並非是人自己要亂,而是天使之亂;天看它無德無行,自然要它將殘存的德分敗盡,而後淘汰。然無論治亂,天必定要拯救人心。天並無分你我,天卻必看人心。人心善則救,人心惡則棄。人心能悟,人就能自覺、自主地升華;人心執迷,人就無知、無助地墮落。我是超能兵無彈窗

人世間,有兩種人是清醒的:一種是獨善其身,遠離亂世,只求解脫自我;一種是兼濟天下,直面亂世,意圖救萬民於水火。獨善其身者,行合道義,心通天意,只是不曾擔承更多的使命,所以無心救世或救人。兼濟天下者,則因其大善之心已出,佛看天下眾生都苦,才想積極挽救。人縱一時不能改變亂局,卻可通過堅守做人的正道標準,漸次改變人心。人無分窮達,都可以堅守標準。世無分治亂,都可以直指人心。人的清醒,則因心中有了仁義道德,言行合道義。

聽到這裡,韓侂胄連連點頭,光玉說得極是。

差知鎮江,對於辛棄疾而言,仿佛是龍入大海,鳥飛天空。在處理好日常政務之時,他著手鎮江的防務。經過走訪,鎮江府廂軍之懶散與懦弱,大出他的意外,遂決定仿效江西正整頓改編廂軍的做法,進行改組。他的計劃設想很周全:從淮河、長江沿線的青壯年中招募兵勇,這些人因地處邊境,小時便會騎馬射箭,凶悍機警,將他們集中起來,在淮東山陽和淮西安豐,擇選依山或傍水之處屯駐,每屯五千人左右,並讓他們的老人妻子悉歸其中,使無反顧之慮,派新換的將帥,嚴加管理,強化訓練,使之形成昂揚的鬥志,這樣無論是出擊或迎戰,都不會失利。劍尊作品目錄

想好了就做,做了就要做好,這是他一貫的風格。下令司馬參軍負責,在最短時間做萬套軍服。

辛棄疾神采飛揚,指點江山,仿佛在指揮千軍萬馬。劉龍州有些不解,大帥此行,是否預示著宋金即將開戰?而將駐軍布署在淮河一線,是守長江還是守淮南?

辛棄疾笑而不答。前日在皇宮,他稟告完鹽杪之法後,皇上問他金國的形勢,我大宋能否對金開戰?

他知道這就是此次召對的核心內容,淮北金國有些民眾想過淮河來歸順之事,他早有耳聞,在與韓太師的交談中,也有預感,如今皇上此番垂詢,定有所指。他興奮地向皇上報告金國這幾年內憂外患的情形,語氣堅定地說:

就這些情況來看,金國發生動蕩乃至亡國,是極為必然之事,我大宋可利用好這一時機,選用元老大臣去做,做好備戰攻敵事宜。修真大世界無彈窗

當時,皇上顯得很高興,連說幾個好字,在場的韓太師也是一臉喜色。而派他來鎮江,顯然是有深意。而這些,因朝廷的政策還未明朗,還不宜外傳。

至於屯兵兩淮之計,倒還可以說說。

從戰略上看,北方政權欲征服江南,通常需要滿足兩個條件,至少得滿足一個條件。第一、奪取淮南。第二、奪取巴蜀。如果兩個條件都滿足了,江南通常是無力招架的。因為北方政權在這種背景下,一旦發動南征計劃,南朝恐怕只能求上天保佑了。這是晉伐吳、隋伐陳時的陣勢。如果不能取得這種優勢,那北方政權想征服江南,就會變得難以入手。比如,金軍在沒有完全征服淮南的情況下,即使渡過長江,江淮的官軍、義軍、流寇會依賴水軍的優勢,與之反覆打遊擊,致使不習水戰的北方騎兵無法立足。我從凡間來

南方政權想守住淮南,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自然是在淮河一線與北方政權死磕。但是,淮河一帶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所以,北方政權統一北方後,只要大舉南征,通常都會很快殺到長江一線。另一種方法,就是敵進我退,死纏爛打。北方軍隊想越過淮河,逼近長江一線,就讓他們放馬過來,我們控制住淮南的主要據點,敵軍就是逼到長江,也沒有什麽用啊。

殺到長江邊、甚至越過長江,與佔據淮南是兩回事。因為,淮南是一個廣闊的面,北方軍隊大舉殺到長江邊,通常也只是打通一條線罷了,而且未必是多麽重要的一條線。比如,金軍南下長江了,但是他顯然連運河一線,都沒有真正控制住。正是因為這種原因,金軍雖然在江南一直打勝仗,卻只能北返,而且北近觀時,還會一步一個坎。魚:小島驚魂最新章節

反言之,南方政權欲討伐北方,也通常以淮南為基地,從淮東淮西同時發起進攻,直撲中原腹地,同時,巴蜀守軍在長江上遊攻擊,東西二線同步推進,互為犄角,兩面夾擊,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北方政權則芨芨可危矣。

劉龍州聽後,驚訝道:我輩多年來,一直高喊收復中原,但怎麽打如何收,既不懂,也沒想過。還是辛帥行,有勇有謀,北伐若有你為帥,收復中原指日可待矣。

讓他驚訝的何止這些。辛棄疾注重搜集金人的軍事情報,對他說,情報是軍隊的耳目,它關系到戰爭的勝負和國家的安危。這兩年來,我讓有關部門拿出一些銀兩、布匹,招幕幾個膽大之人,深入金國境內,搜集刺探金軍的動向,就是為了打有準備之戰。

於是從懷中拿出一塊帛錦,給他看,帛錦展開,有一尺見方,上面寫著金人騎兵步兵的多少,屯戍之地,以及其將帥之姓名。告訴劉龍州:這是花費四千貫錢才得到的。我派人搜集敵方情報,不是只聽一個人的,必有旁證,這樣才不致受人蒙騙。比如說,派去的人說到了燕京、中山、濟南,就讓他說明大山河流,廟宇官倉的位置,這些地方我青少年時,都去過,別人說假話過不了關。當然,選派的人首先要忠實可靠,還要不怕犧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