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園夢華》第208章 同 心
好兄弟同舟共濟

 看時勢切中要害

 楊元道接到家中來信,老母親突然中風,口鼻歪斜,正往京城而來,楊文端讓他先跟神醫一針靈打聲招呼。

 楊元道急忙回家,囑妻子徐氏,打掃庭院,為父母安排房間住處。自已則親自去城西濟善堂。

 這一針靈乃是位中醫,姓牛名耕田,原是蒼州人,擅長針灸,在京城開濟善堂坐診,一根銀針曾讓無數病患脫離病痛。

 中午,老人就到了,直接去濟善堂。情況還不甚嚴重,只是口眼向左歪斜,說話口齒不清,吃飯米湯外灑。

 牛郎中仔細看了,便說:不打緊,老太太這是寒熱不均,陰陽不調所至,每日針灸兩次,再吃幾副中藥就好了。

 想到老母親來去不便,楊元道便與牛郎中商議:每日請郎中去他府上,為老人施針。雇轎子的錢他另付。

 牛郎中笑了,楊三爺,當年你家老相爺對我多有照顧,如今太夫人身患小恙,請牛某施治,牛某當不勝榮幸,不說一天兩趟,就是五趟,牛某也沒有跟您要車馬錢的道理。

 果然,七天后,病情好轉。

 這日,范祖亮進京公乾,得知此事,定要來看望。

 到楊元道府中,范祖亮給師叔請安,奉上禮品。而後,拜見師母,楊太夫人見范家老四來了,也分外高興。

 范祖亮端詳了一會,笑著說,師母啊,您是吉人自有天相,不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老太太喜笑顏開,四兒真會說話,你娘還好吧,我可多年沒見著老姐姐了。

 我娘很好,她也惦記著您呐。

 爺仨邊吃邊聊,自然說起這北伐之事。

 楊元道說起在金國的所見所聞,得出的結論是,盡管金國這幾年內憂外患,財力趨緊,國勢日益消沉,軍隊戰鬥力有所下降,但目前仍不是北伐的最佳時機。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平章王等人大張旗鼓,似乎我軍一出,就會大獲全勝,其實未必。

 范祖亮也有同感,這麽多年來,金人已逐步漢化,不似以前那麽凶悍,因為蒙古的關系,他們的軍隊多年一直在打仗;而我國呢,自隆興以來,除了鎮壓暴亂,軍隊從未打過仗。靖康紹興年間,金人南侵,靠的是戰馬,一馬平川的平原上,騎兵來去凶猛,步兵根本無法對抗;金人的馬高大、快捷,耐久力強,我們沒有馬場,靠從西夏、吐蕃等地買進,馬的品種要差一些,江南地方溝河縱橫,沒有地方讓馬奔跑,氣候溫和,也不利馬兒生長。也就是說,從軍力和軍備上,我們大宋都沒有優勢。

 楊文端聽他們兄弟談的熱乎,也加入其中。說起軍隊戰鬥力,主要看將領和士兵。最初,女真人是遊獵民族,在馬背上時間多,打獵靠的是凶猛,要爭要搶,只有能跑能搶,才能活下去。不象我們漢人會耕田種地,就能生存。猛安謀克乃至那些將軍,也許根本不會種地,也不讀書,但他們能帶兵會打仗。我國呢,這樣的人很少,統兵的用讀書人,也許會點兵法,但是他們能拿著刀槍上陣,跟敵人面對面拚命嗎?你們看,自靖康開始,我們宋國的將領中,常打勝仗的是哪些人?嶽飛、韓世忠、劉琦,還有吳璘、吳玠,等等,哪一個不是行伍出生?張浚是個文人,一向主戰,但是當統帥不行,虞允文是書生,采石磯臨危受命,一戰成名,後來,孝宗皇帝讓他在四川出戰,他卻一直找理由推托,是不敢戰不會戰。將領變動頻繁,將不識兵,兵不知將,不知道部隊的具體情況,怎麽發揮自身長處,士兵與將領沒有感情,如何聽你命令奮勇殺敵,再者,我國的士兵不少來自於流民、罪犯,這些人能為國拚命,不怕流血犧牲嗎?有優勢,他會搖旗呐喊向前衝,一旦失利,只會逃命。嶽家軍、吳家軍取勝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有一種情況很可怕。由於多年來,實行秦檜倡導的和議政策,多數士大夫和民眾安於這種南北割據的現狀,畏金如虎,未戰先怕,覺得在屈辱中過太平日子也很好,有的人口頭上備戰,事實上避戰。因此,許多人並不看好此次北伐,只是迫於韓的權勢,不敢公開反對。楊元道對此憂心忡忡。

 我同意四哥的看法,金人該打,恢復中原乃天經地義!忘記歷史,忘記曾經的屈辱,苟且偷生,非大丈夫所為,乃行屍走肉罷了。

 范祖亮問楊文端,師叔見多識廣,講的極對。請問,如今還有這樣的將領嗎?

 楊文端苦笑,若是有一個象嶽飛、韓世忠、劉琦那樣的將帥,讓他指揮,那北伐必定勝利在望。可惜沒有。辛棄疾算是行伍出身,打過仗,也有報國之志,不知為啥不用。

 楊元道知道,說人家是歸正人,讓他繼續賦閑。

 明珠暗投呀,能人不用,用無知小人。

 師叔,您說吳曦此人如何?

 論排兵布陣,他還算是個有能力的武將,可此人狡黠,城俯頗深,似不象善類,如果忠心保國,在四川陝西牽製金人,趁虛而入,當是國家之福。

 楊元道見父親談興甚濃,便問:“父親,您看這北伐會是什麽結果?”

 北伐是件涉及國家社稷、黎民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定要慎之再慎。通常,一件大事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決策人和指揮者。決策人和指揮者需有學識、有膽略、有能力,是個做人有品位、做事有計劃,且又人心所向、天地相助的偉人。目前,這樣的人還沒發現,因此,北伐會是什麽結果,不好說,至少沒那麽樂觀。

 三人一時無語,一副沉重落寞的樣子。

 第二天,范祖亮向楊元道告別,楊告訴他,準備給韓侂胄寫個建議,把昨天三人議論的問題寫出來,希望這個平章王引起重視,盡可能彌補這些不足。范祖亮說:我支持你,需要我的話,署上我的名字。

 報吿遞給平章府後不久, 楊元道、范祖亮接到通知,平章軍國事韓侂胄要他們二人一塊去見他。

 看到兩人來到,韓侂胄招呼他們坐下。和藹地與他們聊會家常,而後,直奔主題。

 二位的建議看了,不錯,有道理,看得出是忠君愛國的,朝廷就需要你們這樣動腦筋又乾實事的青年才俊。有些事正在按你們說的那樣去做。這個情況,師成給你們說一下。

 北伐的準備工作已經有三年多了,一個是解散老兵,招募新兵,約四萬人;再是修建戰車一萬三千輛,打造戰船十一艘;三是責令四川茶馬司,遣使大理、吐蕃等地買馬,鼓動兵士劫奪金軍軍馬,新增軍馬兩萬多匹;四是各地駐軍屯軍加強操練,兵部派人校閱,共十六次。樞密院都承旨蘇師成如此通報。

 今天找你們,是想給你們派個新差遣。元道去建康,祖亮去鎮江,具體怎麽安排,過些天就可以知道。你們有什麽想法?

 楊元道沒有意見,范祖亮希望上前線,帶兵親自上陣殺敵,韓侂胄顯然很高興,你想好了。范祖亮點頭,“用你們讀書人的話,勇氣可嘉,可以考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