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朱明》第一十四章玖安
  長安營是後世的地名。現在的長安營被山峰包圍,深藏閨中,不為人知。

  後世滿清在此設立長安營,設置守備府,鎮守西南幾百裡地,徹底平息了西南山民的叛亂。

  而且由於大量官兵及家屬的到來,南商北賈紛紛跟隨而至,窮鄉僻壤的長安營成為西南繁華的小鎮。

  好不容易爬上長安營的位置,朱順明意氣風發的對眾人道:“這裡近萬畝的小平原,就是咱們日後生存發展的根基。”

  朱順明大手一揮,道:“希望天下能夠長治久安。從今往後,這裡就叫做玖安鎮。”

  玖安鎮是個很特別的地方。

  海拔1300米的玖安鎮,俯瞰四周。地勢高峻之地,中間卻是一個近萬畝的高原平地。平地中溪流縱橫,水源充沛。

  玖安鎮東邊懸崖絕壁,西邊林木參天,南有武川隘險阻,北有蘭頭坳雄關,易守難攻,確實是打基業的大好地方。

  加上地處兩省交界地,又是邊民聚集的山區,朝廷勢力薄弱,隻要朱順明不公然舉起反旗,完全可以任由他施為。

  面對荒郊野外,大夥的表情各不相同。

  如玉快嘴快舌,毫不顧忌的說出心中的不滿:“少爺,這裡這麽荒涼,是人住的地方嗎?不知有野狼老虎沒有?咱們還是去縣城吧!”

  家丁中有人面色難看,有如玉想法的人大把,隻是不敢如此直接表達出來。

  李翠薇無所謂。她從小錦衣玉食,後來跟隨李自成四處流竄,吃過不少苦。現在嫁給朱順明,正是新婚熱戀中,喝水都是甜的。

  朱老爺子十分興奮。果然有大把的良田。

  眼前的荒地雖然長滿野草,但在朱老爺子眼中,地勢平坦、水源充沛的荒野可是再好不過的良田呀!

  不管大夥什麽想法,最終還是聽從朱順明的安排,在荒郊野外扎營,準備長久居住。

  朱順明對玖安鎮十分熟悉。

  他複原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長安營鄉派出所當所長。現在的玖安鎮附近的山山水水他都清楚。

  而且他更加看重的是一個後世沒有被重視、但在大明卻十分重要的地方――南山牧場。

  ………………

  安穩下來,朱順明開始清點家當、安排眾人事宜。

  變賣西鄉的家業,購買糧食、衣物布匹、鐵器、火藥、大車等物質後,余銀五千兩。

  交投名狀時,朱順明等人趁夜殺進縣衙,搬空了縣令等官吏的家當和縣衙的存銀,得銀十余萬兩。

  李自成將翠微許配給朱順明,附帶陪嫁了大量金銀珠寶,總價值不下五十萬兩。

  一路南下,人員開銷、各種進城費、過路費、沿河鈔關收稅、船隻租賃費用等,共花費白銀一萬多兩。

  總的算下來,朱順明現有白銀四十余萬兩,現金充沛。

  物質方面,朱順明有大車十六輛、駑馬六匹、驢子騾子二十來頭、耕牛五頭,衣物糧食若乾。

  人員方面,朱順明父子兩人、朱老爺子妻妾三人、朱順明兩個女人、朱順明的異母小妹朱琳兒、何老頭夫妻二人和他兩個兒子、十六個伺候丫頭,內宅共二十八人。

  家丁隊伍半大小夥二十四人、原九隊兵士九十八人,共一百二十二人。

  另外提一句,九隊士兵中,有二十幾個傷殘的士兵。

  在韓城營地防守戰中,九隊士兵傷亡過半。面對傷兵,朱順明盡全力救助,仍然有不少傷兵死去。

余下傷兵朱順明一個都沒有落下,全都帶著一起南下湖廣。  對朱順明的不放棄不拋棄,兵士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士氣高漲,凝聚力大大加強。

  這也是朱順明在洛陽城下購買十幾個丫頭的目的。由女孩子來伺候傷兵,總比粗手粗腳的大男人來得細心耐心。

  要在玖安鎮安頓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安全。

  如玉擔憂的野獸傷人不是沒可能發生的。

  朱順明等人是從南面武川隘進入的玖安鎮高地。

  武川隘就是一個峽谷。峽谷兩岸石壁高聳,中間溪水湍急,十分利於防守。

  朱順明將居住地選擇在南面。

  留下一個小隊在武川隘防守放哨,其余人馬都去建設臨時居住地,李翠薇等人都沒有閑著,被安排著負責飲食後勤。

  一塊五畝左右的平地,清理野草灌木,略微填平,作為臨時居住地。

  扎營先挖溝。

  家丁們熟門熟路的開始挖壕溝,一面砍伐樹木做寨牆。箭樓、t望塔也很快樹立起來。

  營地規劃圖也很快畫了出來。中間是兩畝左右的廣場,南面是軍營、校場、大堂,北面是居住區,東面是朱順明策劃中的工業中心,西面是糧食布匹精加工區域。

  兩縱兩橫四條道路將不大的營地分割成各有用途的九塊。

  居住地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當天晚上,大夥仍然支起帳篷,住在大車圍成的小圈內。

  寅時許,大車外圍的牛馬等牲畜似乎躁動不安,很快又歸於平靜。大家都有種終於到家的感覺,一個個睡得十分香甜。

  待到天明,才發現出事了。

  朱順明鐵青著臉,站在牲畜圍欄前,對面是戰戰兢兢面色蒼白的張。

  張是從老九隊脫穎而出的悍將。堅韌而敢於冒險、勇敢而銳氣十足。當初韓城營地防守戰中,他是跟隨朱順明狙擊衛所兵的四人狙擊手中的一人。

  在新野修整時,朱順明改組了老九隊。按照大明軍隊慣例,設立了小隊、總旗、百戶、千戶、衛指揮使、都指揮使等編制。

  一個小隊十個士兵,加正副隊長,共十二人;三個小旗為一總旗,編制為四十人左右;三總旗為一百戶,編制一百二十人;五百戶為一千戶,編制六百人;三千戶為一衛指揮,編制兩千人;都指揮沒有固定編制,視情況而定。

  在朱順明的思維中,小隊相當於現代軍隊的班,總旗相當於排,百戶相當於連,千戶相當於營,衛指揮相當於加強團。

  衛指揮這個編制就應該有獨立作戰的能力。至於再往上的都指揮(相當於師)等編制,是集團作戰需要了。

  二十四個家丁和七十六個九隊兵士(另有二十二人因傷退役)合編為一百戶,朱順明親自擔任百戶長。

  三個總旗,分別是李定國、劉文秀和張。

  三個總旗各有側重點。

  李定國的總旗訓練堂堂正正,銳意進取,是為正兵。

  劉文秀的總旗拙厚沉穩,進退有據,可為防守。

  張的總旗堅韌而鋒銳,詭危而殘忍,朱順明打算將其訓練成特種部隊,成為帶血的尖刀。

  朱順明另外還成立了一個直屬小隊――軍情司,由年齡不大但冷酷冷靜的家丁石磊擔任司長。

  軍情司負有兩重任務,對內負責軍紀軍情,對外負責敵方情報的收集整理。

  這個剛滿十四歲的冷面少年成為整個朱順明系統最令人討厭和害怕的人。

  昨晚由張的第三旗負責巡邏守夜。

  第三旗人數不滿編。能夠入選第三旗的士兵或多或少有些桀驁不馴或冷酷無情或冷血暴戾,大都是刺頭。

  “明哨、暗哨、遊動哨,全都睡大覺。整個大隊人馬的安危,你們全然不顧。真以為到家了?安全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朱順明暴跳如雷,破口大罵:“是不是還得給你找個女人,成家立業過安穩日子?”

  圍欄內一大攤血跡,兩頭牛被人宰殺,現場分割後留下一地狼藉,隻余下兩根牽牛繩。

  張戰戰兢兢,面露羞愧。行程幾千裡, 好不容易到達目的地,大夥的確有些松懈。

  如果敵人的目標不是牛而是人……張更是冷汗直冒。

  朱順明恢復了平靜,冷冷道:“帶著你的人,即刻找出盜牛之賊。我不希望還有行為叵測之人在周圍窺伺。”寒意中帶著血腥。

  ………………

  順著血跡,張一路向西追尋,線索竟是延伸到密林中。

  沒想到這麽快就同山民發成衝突。

  朱順明有這個心理準備。

  城步縣所在的地區是漢人、苗人、瑤人、彝人雜居的山區。漢人生活在縣城和附近鄉村,其他人大都住在大山中。民族矛盾從來沒有緩和過。

  奢安之亂雖然平息,但它帶來的余波遠遠沒有停歇。漢人對少數民族的敵視、朝廷對山民的提防、吐司們的兔死狐悲、彝人苗人對漢人的憤恨……

  歷史上,崇禎四年開始的沙普之亂,延綿十幾年,直到張獻忠的大西軍入滇,才徹底平息。

  後世滿清在長安營設立軍營和同知衙門,同樣是為了震懾西南少數民族。

  朱順明到玖安鎮安營扎寨,正是崇禎四年六月初,沙定洲馬上就要在雲南掀起大規模叛亂。

  雖然雲南距離城步縣近三千裡,但山民中蘊藏的對漢人、對朝廷的不滿已經到了快要爆發出來的地步。就等導火索。

  朱順明剛好趕在風口浪尖上。

  想著“與天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朱順明獰笑著:“吃了我的,早晚要給我吐出來。”

  要想長治久安,須行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