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朱明》第三十九章鹽糧之爭2
  同樣的抓捕、反抗、殺人、審判、入獄事件在長沙府周邊不停上演。凡是曾經查扣、掠奪過在朱順明治下登記過的鹽商鹽貨的人,不管是山賊還是混混,亦或是鹽政司鹽丁、官吏,全都被抓捕歸案,敢於反抗的就地正法,血腥而強硬。

  借著這個機會,朱順明將自己的統治更進一步的推向長沙府以外的區域。整個長沙府周邊,衡州府、常德府、嶽州府、荊州府、廣西、貴州等地都知道有個不好惹的二愣子,手握重兵,橫行無忌,一言不合就殺人。

  ………………

  胡萬安祖籍安徽,祖輩在成化年間就來到揚州經營鹽貨。到崇禎年間,胡家已經成為揚州首屈一指的大鹽商。

  “湖廣朱二愣子亂來,大肆抓捕鹽政司人員,現如今長沙府周邊鹽政司幾近癱瘓,私鹽泛濫,官鹽在湖廣等地的銷售受阻。諸位,該如何行事?”

  胡萬安高踞首席,環視眾鹽商,發問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如收買他,將長沙府食鹽行銷權讓給他。反正是賣,賣給他不也是賣。”

  翟君薈是陝西人,開中法的受益者。他從湖廣購買大量糧食,遠送到三邊苦寒之地,換取大量鹽引。

  然後他一邊轉賣鹽引,一邊往廣東福建等地銷售食鹽。不到十年,已經成為揚州十大鹽商之一,在陝西山西更是擁有大量田地。算是揚州鹽商後起之秀的代表。

  湖廣的食鹽行銷權給誰,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損失。湖廣的糧食才是他財富的源泉。

  一個對他而言毫無損失的建議,或許能得到長沙王的好感,很劃算的買賣。

  在座的都是成精的老商人,翟老么的如意算盤誰都知道。

  殷老七陰測測道:“這個朱二愣子胃口大得很,看不上湖廣這點油水。說不定人家也是要往三邊運糧。朱二愣子有兵有將,你的糧食生意我看夠嗆。”

  “你……”翟老么氣得說不出話。殷老七說中了他的心事。

  殷老七的食鹽行銷范圍正是湖廣。朱順明在湖廣大肆販運銷售私鹽,損失最大的就是他。他恨不得立刻將朱順明抓起來,嚴刑拷打,吐出全部家當。

  “不要吵,”胡萬安製止道:“吵吵能解決問題?”

  “朝廷式微,官面上無法壓製朱二愣子;江湖伎倆在他面前更不好使。說到這,老夫覺得朱二愣子真有些愣,他除了販賣私鹽這件事上吃了秤砣鐵了心外,其余事還是很講究,沒有亂來。要不然,各位睡覺都不一定安穩。”

  “這倒也是……”眾人紛紛附和。

  “他朱二愣子要販運鹽貨,總得有貨吧。”胡萬安笑道:“他的鹽貨從哪來的?還不是咱們兩淮鹽場。咱們只要嚴格控制鹽場,無鹽引一律不得出場,他朱二愣子的鹽貨從何得來?”

  翟老么遲疑道:“這……那些鹽戶們會不會不滿?”

  朝廷在產鹽區設立鹽戶,專門煮鹽。鹽戶煮出的鹽不得私自銷售,必須低價賣給鹽政司,再由鹽政司依據鹽引賣給各商人。

  朝廷、鹽政司對鹽戶們的盤剝是殘酷無情的,絕大多數鹽戶煮鹽的收入只夠糊口,但凡有個頭痛腦熱或婚喪嫁娶,鹽戶們就得借貸。利滾利的借貸他們怎麽還得起?

  老實的鹽戶只能賣兒賣女,活泛些的就尋思扣留一部分鹽貨,私自高價(相對賣給鹽政司而言)賣給私鹽販子。

  鹽政司對鹽戶私賣鹽貨之事睜隻眼閉隻眼。

他們也知道對鹽戶的盤剝太過,總不能讓鹽戶沒得活路,到時誰來給他們煮鹽?  鹽戶賣私鹽,就有了把柄在鹽政司手中。鹽政司舍棄一點小利,將鹽戶拖入犯罪的境地,鹽戶一旦不聽話,鹽政司就可以站在道德的製高點,用律法合理合法的懲治鹽戶。

  如同朝廷使用貪官。朝廷不知道官員貪腐?知道。知道為何不將其下獄?時候未到。朝廷捏住貪官的辮子,能更好的搓揉使用這些貪官。不聽話?八府巡按查案,貪汙、腐敗、納妾……各種罪名就像枷鎖,使得貪官不得不惟命是從。

  現在胡萬安提出嚴防鹽戶賣私鹽,就如同嚴禁官員貪腐一樣。

  朝廷能治理好貪官嗎?當然可以,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官員不能貪腐,何來動力?朝廷不抓住官員貪腐的小辮子,如何管理拿捏他們?每個官員都像海瑞,敢頂撞上司,敢指著皇帝的鼻子罵,皇帝還如何快樂的當皇帝?

  胡萬安顯然也想過這個問題,他胸有成竹道:“諸位舍棄一點小利,將官鹽收購價提高一成,給鹽戶們一點甜頭。同時告誡他們,不得私賣一粒私鹽,違者……”

  胡萬安面露凶狠,右手斜著砍下,獰笑道:“殺雞駭猴,鹽老鼠也該治理治理了。”

  ………………

  進入金秋十月,長沙府、寶慶府等地糧食收割完畢,大夥臉上都掛著笑容,怎麽也掩飾不住。

  糧食大豐收。

  今年的豐收不同往年。以前豐收,獲利最大的是大地主。

  今年豐收的喜悅分散到朱順明治下的每一個人。

  由於朱順明鼓勵甚至直接興辦工廠,大量佃農從土地上解脫,進入工廠拿現銀工資,使得地主們不得不降低租稅,拉攏佃農,免得無人種地。

  朱順明施行按實際田畝納稅,只要在冊登記過的土地,就必須繳納田稅。地主們更是得善待佃農或長工,否則他們撂挑子,地主的土地拋荒不算,還得納稅。

  田稅攤入田畝,佃農們無需承擔沉重的稅賦,生活一下輕松起來。

  地主階層看似又要納稅,又要降低田租,應該損失很大。事實上地主們在農事上確實有所損失,但他們從朱順明的農工商並舉的政策中獲得了更多的商業和工業利潤。

  人人經商,萬眾辦廠,一股興辦工商業的風氣在朱順明的治下蓬勃興起。

  有身邊的榜樣,有朝廷的鼓勵,有足夠的市場,有軍隊的保障,每個人都會激發出心底的野望。誰不想多掙幾個銅板?誰不想住高樓華廈?誰不想嬌妻美妾?誰不想錦衣玉食?誰不想頤指氣使?

  金錢是推動社會進步最大的動力。

  商人們同樣從豐收中收獲了他們的喜悅。

  家有余糧、袋有銀錢,農民們都要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

  家裡堂客辛苦一年,總得買點首飾水粉慰勞一下;家中小兒調皮可愛,多稱幾斤肉,補補身子;大丫頭懂事又孝順,該扯幾尺花布頭,好好打扮打扮,來年尋個好人家;老人家上了年歲,總是念叨的壽材是該置辦了,尋副好桐木,找個好木匠,多刷幾層生漆,圓老人家的心願。

  農民消費欲望和能力強盛,商人們自然笑得合不攏嘴。工廠提供海量的商品,農民工人們有錢有需求,商業自然繁華異常。

  就連瀏陽河上的花坊都有了秦淮河的幾分影子,日夜遊玩尋歡的人群烘托出亂世大治後的繁華。

  朱順明按田畝收稅,最大的目的是將農民從沉重的稅賦壓力中釋放出來。

  擁有大量良田的地主官僚不納稅,沉重的稅賦壓在窮苦百姓身上,是崇禎年間農民不斷造反、建奴得以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

  將農民從田稅中釋放出來,一來消除了暴亂的源頭,二來培育了大量消費者,活躍了商品市場,三來是最好的政治口號,為以後進入其他地區埋下了政治伏筆。

  朱順明收取了農稅、商稅、消費稅、特種營業稅等,自然承擔了朝廷的稅賦和三餉。相對朱順明近千萬兩的稅收,朝廷幾十萬兩的稅賦三餉簡直就是小兒科。

  真不知道崇禎皇帝坐著個金山哭窮,最後弄得國破家亡上吊自殺,腦袋裡裝的是什麽?

  足額交付田賦和三餉,知府雷起龍自然高興。雖然不再像以前一樣一言九鼎頤指氣使,但舒舒服服過日子,不用操心衙門瑣事,不缺銀錢,還能在吏部考核中得優,說不定還能調回京師當當京官,何樂而不為?這個朱順明,怎麽不早點來長沙府呢?害本老爺辛苦兩年,擔驚受怕,夜不能寐。朱二愣子,好人啊!

  ………………

  “老板,鹽貨路子斷了,從兩淮買不到私鹽。”

  石磊的軍情司早就在兩淮各鹽場設立了私鹽收購點,從鹽戶手中購買私鹽,成為湖廣一片最大的私鹽鹽梟。

  有錢有軍隊,如果不合理利用,朱順明就是腦袋被驢踢了。

  自從整合了岷王府,朱順明就接過岷王走私私鹽的路子,而且發揚光大,幾乎壟斷了從兩淮往湖廣的全部私鹽。

  朱順明有水師軍隊,有錢有勢,並且在湖廣散貨的價格不高,甚至比鹽梟直接從兩淮收購後運到湖廣的價格更便宜,小私鹽販子們樂得在湖廣進貨。

  在湖廣進貨完全沒有風險,合理合法,甚至可以找鏢局押運。朱順明還鼓勵鹽梟將鹽貨販運到臨近的省份銷售,提供一定的武裝保護和返利。

  鹽梟是朱順明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他忠實的擁護者,同時是朱順明從經濟上打擊大明的先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