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朱明》第一百三十二章漕運6
  不到一個月,十一月初,一百多萬石糧食運走海路運抵天津港,卸到糧倉中。

  整個運糧過程,除了在長江上傾覆了一艘三百來石的小船、在北直隸沿海發生了兩船碰撞事故之外,一切都緊張有序,沒有發生大的事故。粗略估算,從湖廣走海路運糧到天津港,沿途消耗、費用比走運河要少七成以上。

  ………………

  建奴在崇禎七年七月大舉入寇大同、宣府、懷來,在山西、北直隸一帶肆掠,京師震動,開始戒嚴,頒布勤王令。

  然而建奴此次入寇,只是摟草打兔子,主要目的察哈爾的林丹汗,入侵大明只是順帶而已。

  到閏八月,建奴逐漸退出長城,帶著擄掠來的財富人口興高采烈的回了東北老家。

  京師解嚴,一切恢復戰前的模樣,正常上朝下朝、酒樓茶肆陸續開業,胡同花坊生意日興,耍大刀戲猴的跑江湖又回到天橋邊討生活。

  但從戒嚴開始就一路飆升的糧價卻降幅不大。解嚴後糧價從十兩一石降到了六兩,很快又恢復到八兩左右,並且還在緩慢上漲。

  建奴寇邊、山陝乾旱、流寇突出重圍在山陝河南川渝作亂,大明整個北方的糧食明顯不能自給自足。

  到十月,京城的糧價居然漲到比戰前還要高。商家開始囤積居奇,百姓大都叫苦不迭。

  崇禎皇帝在朝堂上大發雷霆。

  “此朝廷危難之際,竟然還有人囤積糧食、哄抬物價。是嫌朕的刀子不夠快嗎?”

  回到后宮,崇禎皇帝仍然忿忿不平,大罵“奸商、奸臣”。

  周皇后笑語盈盈勸解道:“陛下息怒。或許事情沒有那麽壞。不是還有個二愣子替皇上分憂嗎?”

  “二愣子?”崇禎皇帝一愣,隨即想起什麽,笑道:“皇后也聽說過這個總兵?也不知他的糧食到哪了?進京了沒有?”

  “昨天就進京了。”周皇后笑道:“聽采辦說,那個總兵派出一百多輛大車,插滿旌旗,大搖大擺從朝陽門進京,守門的士兵都被那個陣勢給嚇住了。”

  “漕糧一進京,京城的糧價應聲而下。想來用不了多久,京城糧價就會恢復到正常年月的價格。”周皇后對這個素未謀面的年輕重兵有了一絲好感。如今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力為國分憂的臣子實在太難得了。

  “這就好,這就好,百姓吃口飯不容易。”崇禎不迭道:“幸好有朱總兵這樣的肱股之臣,國之幸事。”

  “不對呀,”崇禎皺眉道:“為何用大車,而不是船?”

  “大伴,大伴……”

  “皇上……”王承恩忙跑過來。

  “你去查查,朱順明的糧食運輸情況。他的糧食到了哪裡?有多少?為何走陸路而不是水路?速速回報。”

  別看王承恩平日裡一副老實小心謹慎的模樣,其實他手頭的權利和掌握的力量著實不小。、

  身為司禮監柄筆太監,他有批紅的權利;身為皇上最寵信的太監,他有著常人不及的對皇上的影響力(當初朱順明為保孫元化,還是通過徐光啟走的王承恩的路子);王承恩還掌管著逐漸恢復元氣的特務組織東廠。

  情況很快查清。

  朱順明的糧食已經抵達天津港,還在陸陸續續運抵,完全可以趕在冰凍前通過海運全部運抵天津。

  朱順明也想過走水運進京,但被天津漕運司指揮范祥宇斷然拒絕,隻得改走陸路。

  崇禎皇帝大怒,連夜下旨,

一道給天津漕運司范祥宇,一道給淮安的漕運總督朱大典。  ………………

  范祥宇不是朱大典的嫡系,而是南京右都禦史范景文的族人,官宦世家出身,才能坐穩天津漕運司指揮這個油水豐厚的職位。

  崇禎皇帝的聖旨下到漕運司,范祥宇嚇得屁滾尿流,趕忙往楊柳青碼頭跑,帽子掉了都來不及拾取。

  崇禎皇帝在聖旨中將范祥宇罵得狗血淋頭,將“禍國殃民”的大帽子給他帶上,言道“若未能足量運糧進京,當革職查辦,株連九族”。

  范祥宇屁股底下一屁股屎,只要朝廷想查,隨便一點小事都能讓他身陷囹吾、砍頭示眾。

  此刻大老板發話,言辭激烈,范祥宇哪還記得朱大典的命令。看這架勢,恐怕朱大典也自身難保。

  范祥宇一路跌跌撞撞跑到楊柳青碼頭,被守衛的士兵攔住。

  “本官是天津漕運司指揮,本官決定無償替你們運送糧食。還請通知你們的上官。”范祥宇對一個小兵也開始賠笑。

  小兵遲疑道:“咱們彭指揮使不在。臨走前他交代,保持一切不變,等他回來再說。大人您還是先回去,等彭指揮使回來您再來吧。”

  “那他什麽時候回來。”

  “這可說不準。當官的事情,咱們哪管得到?再說,大海上的事,誰也說不準。”

  任憑范祥宇怎麽說,小兵就是不讓進。說其他人做不了主,必須等到彭指揮使回來。

  范祥宇欲哭無淚。他想起彭玉林前往漕運司衙門被拒時笑眯眯說的話,“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今天你不給我運,說不定以後你會來求我的”。沒想到報應來得如此之快。

  事到如今,求人不算什麽,跪地磕頭也行,就算要舔屁股范祥宇都願意。

  范祥宇在楊柳青碼頭等了三天,日夜守在大門前,不停詢問換班的士兵。

  “這不是范指揮嗎?怎麽變成這樣了?”彭玉林調侃道:“來求我?行,跪下磕三個響頭,我就答應你。”

  范祥宇雙腿一軟,磕頭如搗蒜,砰砰作響,口中賠禮道歉道:“這位大人,下官給你磕頭認錯,還請原諒下官不識時務,怠慢了大人。”

  “請大人將糧食交給下官運送,保證安全快速運抵京師。”

  彭玉林不得不佩服朱順明的老謀深算。當初朱順明說“到了天津後不用急,漕運衙門會比咱們更著急”,彭玉林哪裡肯信,都拔刀相向了,還跟你合作?

  可如今看到磕頭磕得滿臉鮮血的范祥宇,彭玉林才知道為何自己一把年紀才是個指揮使,而朱順明年紀輕輕就是自己的老板。

  “咱們人手不夠……”

  “漕幫人手很多,不用大人動手,裝卸全部由漕運衙門負責。”見彭玉林松口,范祥宇一口答應由漕幫負責裝卸運輸全過程。

  “咱們資金有限,支付的運費不高……”

  “不用大人一分銀子,漕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自然由漕運衙門來承擔。”

  “咱們同京城戶部的官員不熟,糧食入庫……”

  彭玉林的這個擔憂不是多余。大明其實對漕糧的管理十分嚴格。收購、起運、入倉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

  在吏治敗壞的大明,一個戶部的糧庫官若是存心跟你過不去,他總能從糧食中挑出一些名正言順的小茬。有如後世交警檢查大貨車。

  在這之前,彭玉林通過陸路運往京城的糧食就被糧庫官拒收了不少。

  彭玉林倒也不急。糧庫官拒收,彭玉林讓手下不爭不吵,默默將糧食拉到廣渠門邊的“玖安糧行”,一副老實可欺的模樣。

  面對糧庫官幾次明裡暗裡索賄,彭玉林裝作不懂的樣子,讓糧庫官恨得牙癢癢,隻得更加嚴格檢驗入庫糧食,雞蛋裡硬要挑出骨頭。

  “咱們漕運司同戶部關系可好了。這樣,咱們在楊柳青碼頭拉多少貨,全都算入庫,路上的損耗、糧庫的退貨全都算漕運司的。如何?”

  只要彭玉林答應將糧食交給漕運衙門,凡是能夠做到的事情范祥宇都願意。

  何況彭玉林提的要求在范祥宇看來都是小事,都是漕運司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

  漕幫調集近十萬人,日夜不停裝卸運輸,三百裡運河上船頭接船尾,流水般不停歇,爭分搶秒,不斷搶運。

  大量糧食一進京,京城的糧價“嘩”就泄了一地,跌倒四兩五,跌破以往同時期的價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