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朱明》第一百三十三章麻城新事
  流寇圍攻沈家莊幾十天,雖然沒有打下來,卻讓梅之煥、李長庚等地主鄉紳們損失慘重。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固定設施毀壞……梅之煥等人好久都沒能恢復元氣。

  李長庚作為曾經的吏部尚書,官場消息自然靈通。

  湖廣巡撫方孔炤與總兵朱順明私下達成協議,朱順明退出武昌,方孔炤將黃州讓給朱順明。

  雖然是小道消息,沒有明面上的公文告事,但消息來源和接下來黃州府的變化都說明此事絕非空穴來風。

  “一個武將,如此行徑,莫非想要效仿唐末節度使割據不成?”梅之煥不屑道:“唐末軍閥之亂,歷朝都在吸取教訓。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明太祖大開殺戒誅除功臣,尊儒抑武,全都是為了不讓武將作亂。”

  “大明如日中天,皇上春秋鼎盛,怎可容得一個小小的總兵肆意妄為?”梅之煥繼續不滿道:“坐視黃州遭殃、麻城被圍、百姓受苦,如此不仁不義之徒,待老夫前去狠狠的罵他一頓。”

  李長庚端坐著看書,不為所動。半晌見梅之煥沒有動靜,才抬頭笑道:“彬父,怎的不去?替為兄也罵幾句,以泄心頭之恨。”

  梅之煥一屁股坐下,拿起桌上的茶水一飲而盡,喪氣道:“當老夫是意氣用事的毛頭小夥?老夫活了一甲子,會不懂人情世故?”

  “聽說朱順明二十出頭,正是志得意滿之時,會聽老夫這個無權無勢的糟老頭瞎鬧騰?”

  梅之煥露出無奈、不甘、落寂的神情,緩緩道:“湖廣巡撫方孔炤,聽說允文允武,很是有些才華,卻對一個小小的總兵無可奈何,而這個總兵卻是無根無底從底層爬上來的。要說朱順明無能無才誰信?等等看吧……黃州已經被流寇破壞得凋零不堪,還能再壞到哪裡去?”

  ………………

  人類是善於忘記的動物。

  流寇在黃州、麻城等地肆掠給當地百姓造成的傷害還未痊愈,活著的人就開始忘記或假裝忘記受過的傷害,全身心的迎接未來的生活。

  流寇在黃州地面上殺人、放火、QJ、掠奪、毀壞房屋和建築……幸存的人們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食物。

  梅之煥在麻城施粥救災,心頭卻在為糧食擔憂。庫存的糧食不多了。

  流寇入侵打亂了麻城的農業生產,上半年的糧食生產是不用想了。下半年……能熬到下半年再說吧!

  梅之煥巡視施粥點,卻發現前來乞食的人不多,大都是老弱殘疾。從他們的面相上也看不出絲毫愁容,一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樣子。

  一打聽,卻是縣衙發布了勞役的告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去服勞役去了。

  服勞役?以往勞役都是在冬季農閑時節,哪有春夏農忙季節服勞役的?當地百姓連飯都吃不上,還去服哪門子勞役(以前服勞役是要自己帶夥食的,即服勞役者吃自己的飯免費為朝廷勞動)?難道朱順明剛一入主黃州府就開始橫征暴斂魚肉百姓?

  衝到縣衙,梅之煥卻發現縣衙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老百姓一個個興高采烈迫不及待的等待衙差文書的征集。

  一問才知道,這次勞役壓根算不上是勞役,而是大規模的雇傭。

  此次勞役由衙門出面,大規模修複水利設施、道路、縣衙……衙門不僅管飯,還有薪俸可發。

  夥食還挺不錯,糙米飯就鹹菜,管飽,偶爾還有葷腥;薪俸一天一發,壯勞力一天三十個銅板,全是色澤鮮明字跡清晰的上好銅錢。

  還有這等好事?梅之煥將信將疑。

  梅之煥混在隊伍中,順利領到了一個臨時工牌,安排到麻城東南面的舉水河邊修灌溉水渠。

  帶隊的是個二十出頭的後生,一口不標準的官話,舉止粗魯、言語粗痞,心腸還算好。

  見梅之煥一頭白發,後生讓他負責清理水渠兩邊的雜草,沒讓他乾重活。

  “大人,你不是本地人吧,為何來麻城?”梅之煥同後生套近乎。

  “不是,我是寶慶府人。要不是殘廢了……”後生自嘲道:“我還在軍隊中待著,說不定就是個百戶了。誰願意跑這來挖土搬石頭?”

  後生也是個話癆。一拉開話題,後生就絮絮叨叨開始不停歇的講起過往。

  梅之煥適時捧哏,後生越說越來勁。

  “……知道我這腿是怎麽瘸的嗎?在西南同土人打仗時受傷瘸的。”

  “當初在西南,咱們殺得土人聞風喪膽,死人堆積如山,一戰打出漢人的威風。現在在雲南,一提起‘朱魔王’三個字,土人都會嚇得戰戰兢兢……”

  “……咱們只有兩萬人,正規軍就五千來人。老板帶著咱們,聲東擊西、圍魏救趙、圍點打援、暗渡陳倉、迂回包抄、水陸並舉……打得沙定洲二十萬大軍只剩下五萬,縮在昆明城中不敢出來……”

  “……黔國公想要在老板面前冒充老大,老板一招借刀殺人,嘿,國公爺嚇得立刻送上小郡主賠禮道歉……”

  “……”

  此瘸腿後生眉飛色舞的話語中,梅之煥知道了一些以往未曾聽聞的信息。

  西南平叛如此血腥慘烈,朝廷邸報居然幾百字就概括了,整個朝堂對這件事如此輕描淡寫,好像只在西南殺了幾個小毛賊一般。

  朱順明不僅征服了西南土人,連世鎮雲南的黔國公都要獻上小郡主巴結他,朱順明更是在西南留下了一支數量不祥戰鬥力驚人的軍隊……如此這般,西南還是大明的西南嗎?

  後生對朱順明在湖廣的布局顯然不清楚。

  梅之煥從後生的隻言片語中分析出,朱順明在湖廣應該有龐大的產業,才足以支撐他龐大的軍事力量和軍事行動。因為不管是朱順明的軍隊還是西南軍事行動,朝廷都沒有給過軍餉糧草裝備。

  一個總兵,憑一己之力養著一支龐大而戰鬥力驚人的軍隊,不是朝廷之福呀。

  ………………

  回到沈家莊,梅之煥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詳細給告事李長庚,最後憂心忡忡道:“酉卿,此事非小啊。如何行事,咱倆得早作打算。”

  李長庚比梅之煥大兩歲,經歷的朝堂爭鬥齷蹉陰暗之事比梅之煥多多了。

  賦閑在家幾年,李長庚一直在整理自己這些年的文章、作品、做官的心得、體會。

  李長庚抬頭,看著焦急的梅之煥,緩緩道:“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說得容易,真正做到的有幾人?”

  “大明立國兩百六十六年,從太祖開國到英宗複位,大明國力蒸蒸日上,是為王朝上升期,給大明積蓄了足夠的底蘊。”

  “萬歷三大征,開始動搖大明的根基;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敗壞了大明的吏治;張首輔(張居正)的改革,治標不治本,徒使百姓遭殃。”

  “到天啟和今上上位,大明已經重病在身,內憂外患,病入膏肓,非良醫不能治。”

  “今上執掌朝堂幾年來,你覺得他是個良醫嗎?能救治奄奄一息的大明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