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與民國有個約會》第69章 滬城淪陷
  11月5日拂曉,東晁新組建第10軍在柳川平助指揮下,由艦隊護送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之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等處突然登陸,包抄淞滬亞國軍隊防線南方的背後。

  因蔣介石一直認為東晁軍隊全力進攻滬城正面,不會有從杭州灣登陸的可能,故在戰事趨於激烈、兵源枯竭之時,將防守杭州灣的部隊一一投入前方戰場。

  到東晁軍隊登陸時,在杭州灣北岸從全公亭至乍浦幾十公裡長的海岸線上,僅有陶廣第62師的2個步兵連、炮兵第2旅2團6連及少數地方武裝防守,遂迅速即被東晁軍隊擊潰。

  東晁軍隊登陸成功後,滬城派遣軍與第10軍合編成立華中方面軍,由松井石根統一指揮,東晁本營規定其作戰地域為聯結蘇州——嘉興一線以東,任務以挫傷敵之戰鬥意志,獲得以結束戰局為目的,與海軍協同消滅滬城附近的敵人。

  第6、第18師團按照預先部署,分別向松江、滬杭鐵路撲去。

  蔣介石得知東晁軍隊登陸金山衛的消息後,立即命令淞滬戰場前敵指揮官陳誠作出應變處置,陳誠急令右翼軍的東北軍吳克仁第67軍前往增援松江,卻未能退敵。

   11月8日夜,東晁軍隊憑借強大火力從東、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第67軍全軍覆沒,東晁軍隊遂佔松江。

  隨即兵分兩路,一部沿太湖東岸,經浙江、安徽直趨南京,主力則指向楓涇鎮、嘉興、平望。

   9日,切斷滬杭鐵路及公路。

  與此同時,東晁軍隊第16師團在中島今朝吾指揮下在江蘇太倉境內的白茆口登陸成功,前鋒直指京滬鐵路和公路,形成合攏之勢。

  蘇州河北岸的東晁6個師團於10月31日強渡蘇州河後,迅速向兩路登陸東晁軍隊靠攏,淞滬地區亞國70萬大軍頓陷危險境地。

  ……

  每天中午,訓練營操場上的廣播都在實時播報戰況,只因他們的位置隱蔽,在高山叢林上,並沒有受到東晁軍隊的發現。

  他們的堅守卻使得租界各國按耐不住了,在各國領事的請求之下,這支力戰不屈的孤軍,才於10月31日夜奉命退入公共租界。

  “八百壯士”英勇事跡轟動中外,一時聲名遠揚,雖然於戰局無補,但是震懾了東晁軍隊,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心,也贏得國際輿論一片稱頌聲,被一些國際人士譽為“抗日奇跡”。

  此時的南京統帥部和淞滬戰場各個高級指揮部各執己見,是撤是守,爭執不下。

  蔣介石死抱著對國聯不切實際的幻想,遲遲不肯下令後撤。此刻他正在房中來回踱步,對著幾個國民黨高級將領說道。

  “你們不要急!只要我們在滬城繼續頂下去,相信“九國公約”國家會出面製裁東晁的!”此時此刻他還在做夢。

  白崇禧焦急地說道:“委員長!您就別再指望“國聯”了,他們是靠不住的。現在前方將士聽到東晁軍隊登陸消息後人心惶惶,有的部隊已經出現混亂,大有控制不住之趨勢,再不撤退70萬人只有白白等死了!”

  於是蔣介石不再堅持,在11月8日晚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滬城戰鬥,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

  由於命令倉促,指揮失控,大撤退結果演變成全面大潰退。

  自9日起,東晁軍隊擊退亞國軍隊零散抵抗,連佔虹橋機場、龍華、楓涇、青浦。

   11日,東晁軍隊進至蘇州河岸,南市及浦東我擔任掩護任務的部隊奉令撤出陣地。

  當日,滬城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滬城淪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